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624章

执宰大明-第624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说了,李云天晋封为国公后去拜访京城的那些权贵也是一种谦逊的表现,没有官职爵位的晋升就眼高手低,目中无人。
  时间一晃,半年的时间在李云天忙碌的生活中匆匆而过,使得李云天有些感慨时光飞逝。
  宣德九年五月,周征率领着追击脱欢的部队凯旋,他一直率军将脱欢追到了漠北深处,然后带着大量被俘获的瓦剌百姓南迁到哈拉和林与河套地区。
  宣德帝对周征等将士进行了封赏,周征被晋升为太傅,位列三公,其余众将也各有封赏,骁武军一系的将领是最大的赢家,多人再度获得了进封。
  在周征手下的部队中,主力是李云天留在宣德帝身旁的骁武军大同青龙大营的军士,大同青龙大营的军士不仅冒死护送宣德帝和朝廷重臣回京,而且还在山西行都司和万全都司与蒙古军队的交战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可谓劳苦功高。
  其中,骁勇侯王简被进封为四等奉天翊卫推诚骁国公,武平伯梁少杰被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武平侯,平武伯秦昆被进封为四等奉天翊卫推诚平武侯,大同青龙大营主官王彬被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尚武伯,鲁民恩被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义武伯。
  至此,骁武军中跟随李云天平定交趾的将领在经历了与北元的这场跌宕起伏的大战后悉数得以进爵,正式成为了大明勋贵中的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
  除了骁武军的将领外,还有一个跟李云天关系密切的明军将领得以进爵,他就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副使李满山。
  饮马河一战失利后,李满山以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副使的名义统领了宣德帝身边那些被打散的明军,与王简等骁武军相配合,殊死搏杀后护住宣德帝平安回到大同城,立下了赫赫战功。
  故而,李满山被宣德帝进封为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忠武伯,并晋升为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
  别看北镇抚司名义上是锦衣卫的下辖的一个衙门,随着北镇抚司作用的日趋重要,到了宣德年间锦衣卫指挥使已经无法再指挥动北镇抚司,因为北镇抚司逐渐成为了宣德帝直辖的部门,只剩下南镇抚司依旧归锦衣卫指挥使管辖。
  换句话来说,锦衣卫中真正厉害的人是拥有稽查、逮捕大权的北镇抚司,也就是人们敬畏如虎、四处抓人的“锦衣卫缇骑”。
  除了北镇抚司的人外,包括南镇抚司在内,锦衣卫的其他人员主要是负责宣德帝的安全事宜和仪仗,并没有稽查和逮捕的权限。
  这意味着,北镇抚司镇抚使虽说是锦衣卫指挥使的下属,但是锦衣卫指挥使却不能拿他当下级官员来看待。
  由于北镇抚司恶名在外,再加上锦衣卫人员的服饰都一样,以及北镇抚司以外的锦衣卫的人平日里狐假虎威,故而外界通常认为锦衣卫都有着稽查和逮捕的大权。
  历史上,协助东厂抓人的就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并不是整个锦衣卫都有权将人抓进诏狱。
  宣德帝以一名伯爵来担任北镇抚司镇抚使,可谓开创了大明的一个先例,如此一来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司的级别就与锦衣卫指挥使的级别相当,都由大明勋贵来担任。
  李满山能够进爵并得以执掌锦衣卫北镇抚司,虽有他英勇奋战的因素,但如果没有李云天的支持根本无法走到这一步。
  因此李云天在这次与北元的交战中可谓大获全胜,是获益最丰厚的人。
  然而,唯一令李云天感到可惜的是,文勇伯古辰在北直隶战事结束后下落不明,虽然官府在北直隶各乡镇进行仔细的搜查,但是依然没有他的音讯,毕竟他不是蒙古人,要是混在百姓中很容易就逃脱。
  李云天可以肯定,古辰一定是趁乱溜之大吉,以古辰的能力想要离开北直隶并不难,这使得他感到有些失望,古辰和那个神秘的阿仇是两个棘手的人物,如果不能将两人抓住的话恐怕后患无穷,以后指不定还会整出什么麻烦来。
  不过李云天现在没有精力来琢磨古辰和阿仇跑去了那里,手边繁重的公务已经使得他忙得团团转,哪里还有心思去考虑古辰和阿仇。
  在李云天的主持下,辽东都司、山西行都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蒙古都司以及奴儿干都司已经完成了改组方案。
  按照李云天的规划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将合并成为辽东军区,山西行都司、蒙古都司和万全都司合并成为北方军区,两大军区内的军户将悉数转为民户,并裁减部队的规模。
  其中,辽东军区和北方军区的兵力各为十万,辽东军区的治所在辽阳城,北方军区的治所在大同城,其各级武官皆从与北元交战立功者中选拔,中低级武官分批到讲武堂在两大军区中设立的军校中进行轮训,高级武官则到京城的讲武堂中参加培训。
  实际上,自从年初开始,辽东军区和北方军区的高级武官就已经进入讲武堂进行培训,时间为一年。
  辽东军区和北方军区中,骁武军辽东朱雀大营和骁武军大同青龙大营的兵力都定为了五万,是两大军区兵力的一半。
  在李云天看来兵力贵精而不贵多,再加上义务兵制其实就是藏兵于民,他认为两大军区各有十五万的兵力足以应对未来发生的战事。
  值得一提的是,李大牛操练的五万朝鲜兵并没有算进辽东军区和骁武军辽东朱雀大营,而是作为一支独立的编制留在了辽东,分别驻扎在了凤凰城和开原城。
  如果仔细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李云天将这五万朝鲜兵摆成了两个拳头放在了朝鲜王国的边境外,用意深远,对一直想要谋取鸭绿江流域领土的朝鲜王形成了无形的震慑。
  朝鲜王曾经想要回那五万朝鲜兵,毫无疑问这五万朝鲜兵在经历了辽东和北直隶的战事后已经脱胎换骨,比朝鲜国东北六镇和西北四郡的兵力还要强悍。
  李云天当然不会让朝鲜王白白得到五万训练有素的士兵,而且这五万兵力是在讲武堂的名下,与朝鲜王国没有任何关系,故而一口就拒绝了朝鲜王。
  尤为令朝鲜王感到郁闷的是,自从大明在与鞑靼、瓦剌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后,辽东都司和女儿干都司的女真人就在猛哥帖木儿的率领下汇聚在一起,摆出了一副夺回被朝鲜王国侵占的铁岭卫和建州卫等地区的架势。
  这使得朝鲜王深感不安,当明军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后,女真三大部纷纷归附大明,这使得猛哥帖木儿得以聚集三大部的力量来对付朝鲜王国。
  朝鲜王对目前的现状是无可奈何,毕竟铁岭卫和建州卫等地是朝鲜王国从女真诸部和辽东都司手中夺过来的,并不被大明承认,因此大明肯定不会阻止女真三部的军事行动。
  迫不得已,朝鲜王唯有在国内整军备战,这使得羸弱的朝鲜王国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第744章 国子监的变革

  与辽东军区、北方军区一同成立的还有辽东布政使司、奴儿干布政使司、蒙古布政使司和山北布政使司。
  其中,辽东布政使司包含了大宁都司在关外的地区和辽东都司;奴儿干布政使司是奴儿干都司的地域;蒙古布政使司包括了河套地区和哈拉和林地区;山北布政使司则是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的区域,主要是山西行都司和万全都司的地域。
  在这新组建的四个布政使司中,各级官吏一律来自讲武堂所辖的六大学院,即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
  这些年来六大学院已经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如今正好用在新组建的四个布政司里,使得那些人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任用讲武堂六大学院学员来担任辽东布政使司等四个布政使司官吏的议案在朝廷没有遇到阻力,辽东布政使司、奴儿干布政使司和蒙古布政使司本就没有地方府县衙门,因此没有涉及到朝廷各方的利益纠葛。
  山北布政使司原有的地区内虽然设有地方府县衙门,不过一年多来的战乱使得当地的地方衙门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不少官吏不是被杀就被投降鞑靼和瓦剌,导致官吏缺额甚众,使得李云天的这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最主要的原因,朝廷各方势力都在争夺北直隶地区那些空缺下来的官职,北直隶虽然遭遇兵祸的时间短但是却受灾却最重,地方上的官吏死的死逃的逃,真正能留守的官员不到三成。
  相对于战事平凡的山北布政使司,朝廷各方官员自然更青睐繁华富庶的北直隶,从侧面减少了讲武堂学员进入山北布政使司任职的阻力。
  即便李云天手里有不少储备人才可以调用,但是相对于山北布政使司、蒙古布政使司、辽东布政使司和奴儿干布政使司广袤的地域来说还是捉襟见肘,勉强能使得当地的地方府县衙门运作。
  这种情形李云天也无能为力,他已经从交趾调来了一批有着几年从政经历的官吏在四个布政使司坐镇,这些官吏也是讲武堂六大学院出身,是一期和二期的学员,在交趾磨砺了几年后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与此同时,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和大明水师的筹建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吐鲁番等国在接到宣德帝的圣旨后纷纷知趣地退下,他们原本以为大明会灭了进犯的关西军,谁也没有想到宣德帝会放那些关西军一马,因此唯有撤退,否则将遭到陕甘明军和关西军的联合进攻。
  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主官一职,李云天交给了骁武军的新晋勋贵、三等奉天翊运推诚义武伯鲁民恩,率领一万骁武军进驻敦煌城。
  为了筹建大明水师,李云天上奏宣德帝裁撤了沿海的海防卫所,将海防卫所的军户转为了民户,从海防卫所的士兵中抽调符合要求的军士组建了水师三大舰队,其余士兵遣散为民。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水师三大舰队分别是海龙舰队,舰队基地位于山东胶澳港;海鹰舰队,舰队基地位于浙江宁波港;海狼舰队,舰队基地位于交趾多海港。
  在水师的三大舰队中综合实力最强的莫过于要给南洋诸国通商船队护航的海狼舰队,其次是防守东南沿海的海鹰舰队,肩负着守护京畿重任的海龙舰队反而实力最弱。
  这是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海军有着攻打大明的能力,故而大明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微乎其微,海龙舰队其实处于守势。
  而海鹰舰队和海狼舰队则不同,这两支舰队可谓处于攻势,海鹰舰队主要负责对付横行于东南沿海的倭寇,清剿倭寇基地,海狼舰队要打通大明到南洋和欧洲的航路,所肩负的任务最重。
  除了这三大舰队的主基地外,李云天计划以后逐渐在大明海岸线上的一些天然优良港口设立了分水师分基地,既是守卫大明的海防线,同时也是便于舰队在防区内进行训练和巡航。
  虽然水师三大舰队已经建立,不过在李云天看来他只是把海船和海防卫所的士兵召集起来而已,距离他心目中的水师标准相差甚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操练。
  由于是宣德帝御命的组建大明水师的主官,李云天当仁不让地担任了水师统领一职,儿水师也顺理成章地被划归在了讲武堂名下,至少在水师羽翼丰满之前他不会轻易交出水师的大权,以免有人破坏了大明的海上霸业。
  身为交趾和广西的总督,交趾和广西的事务李云天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