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454章

执宰大明-第454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九名一期学员授完衔后,宣德帝就在福王、张辅和周征等人的簇拥下饶有兴致地参观起了讲武堂的校舍和各种训练设施,将剩下的授衔交给了李云天,毕竟他是大明的天子,能给那九名学员授衔已经是无上的恩典,而其他学员无法享受这种待遇。
  讲武堂和骁武军的校舍、训练设施以及伙房都与卫所军队不同,尤其伙食待遇更是卫所军队望尘莫及,这也使得讲武堂的学员和骁武军的士兵一个个身强体壮,身体素质冠绝大明军队。
  趁着宣德帝在讲武堂参观的时机,李云天率领着众位教官给一期和二期的学员授衔,并将刀柄上刻有编号的银柄银鞘的秀春刀发给他们。
  按照规定,授衔仪式结束后这些学员们将各奔东西,前往骁武军在各地的军队中任职,故而李云天晚上召集讲武堂的教官和学院喝了一顿散伙酒。
  由于众人在一起好几年时间,相互间已经建立了真挚的情感,有些还是战场上生死与共的兄弟,现在猛然间就要分别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相见,故而不少人伤感之下喝得酩酊大醉,现场哭声一片,使得李云天的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红。
  俗话说的好,天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李云天知道众人心中难受,不过哭出来就好了,想当年他也是这么从学校里面过来的。
  六月中旬,讲武堂第三批学员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讲武堂的第三次武举考试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举行,算上皇族勋贵子弟,一共招收了一千五百名学员,与第二次的招收规模相同。
  不过,参加第三次武举考试的地方考生人数却是第二次武举考试的五倍,这意味着录取的比例降为了第二次武举考试的五分之一,竞争更加激烈。
  原因无他,第三次武举考试举行时李云天已经平定了交趾的叛乱,而且总掌交趾和广西的军政大权,再加上交趾不少地方官都是武举出身,故而吸引了众多文举无望的学子转而考武举,以期能从武举中谋个功名,再不济也能成为李云天的门生。
  由于参考武举的人数忽然大增,因此已经引发了内阁和六部的关注,六部中的吏部管文举而军阁管武官。
  双方本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可是由于大明的屯兵制和军职世袭制,这就使得大明的武举成为了鸡肋,因为武举出身的武官很难获得晋升,原因很简单,军中的武职都是世袭的,哪里还有位子给他们坐?
  不过,李云天的新式武举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如果单单一个讲武堂的话新式武举并没有什么作为,可是谁能想到李云天麾下的骁武军会异军突起,通过交趾的战事迅速发展壮大,这就提供了许多军中的武职。
  按照大明军职世袭制,骁武军的武职应该由那些立了功的将士世袭,可骁武军的情况却比较特殊,当年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交趾平叛时向军阁提出,为了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他希望能骁武军能实行军功晋升制。
  对于军工晋升制,李云天说的比较含糊,只是说提升那些在交趾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士的官职,并没有说让他们世袭官职。
  不过,由于大明现行的就是军职世袭制,故而军阁的那些阁员们并没有意识到李云天耍得这个小花招,还以为李云天是想要激发将士们卖命杀敌,故而轻易地就通过了内阁阁员的审核,然后提交了宣德帝,由宣德帝御准。
  说句实话,当时除了周征外,大明的勋贵无人觉得李云天率领着区区三千人就能击败人多势众、士气正旺的交趾叛军,认为他必定铩羽而归。
  可事实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李云天不仅平定了交趾的叛乱,而且还壮大了骁武军,光明正大地晋升那些立了功的将士的武职,至于世袭武职一事则矢口未提。
  由于宣德帝已经御准了由军阁提交的在骁武军中实行军功晋升制的奏章,再加上那些勋贵的子弟都在骁武军中,很多也都在交趾战事上立了大功,故而那些勋贵也就没人再提这件事情,免得去触风头正盛的李云天霉头,因此使得骁武军的军功晋升制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况且,讲武堂是宣德帝下诏建立的,宣德帝自然希望讲武堂能风风光光地办下去,而如果不能解决讲武堂学员的出路,那么讲武堂注定要落败,很显然这不是宣德帝希望看见的事情。
  尤为重要的是,骁武军的势力现在集中在偏远荒芜的交趾,并没有触犯大明两江十三省卫所部队的利益,勋贵们也就对骁武军的军工晋升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万一把李云天惹急了将骁武军撤出了交趾,必定骁武军在编制上属于讲武堂,属于驻京部队之一,那么交趾的军务必定要由那些勋贵们接替,届时谁反对骁武军的军功晋升制,那么宣德帝十有八九机会将其派往交趾。
  虽说交趾地界上现在消停了下来,可那是因为李云天在的原因,恩威并施使得当地的土民臣服,一旦李云天领着骁武军扬长而去,那么保不准那些土民们在当地有心之人的蛊惑下再度叛乱,到时候这个罪名可就大了。
  没人能忘记,当年太子太傅、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安远候柳升就死在了交趾叛军的手里,那些叛军岂是好对付的?
  故而,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骁武军的军功晋升制获得了勋贵们的认可,进而得以在骁武军实行。


第544章 火绳枪

  七月初的一个上午,风和日丽,紫禁城御花园。
  李云天和宣德帝谈笑着来到了一个小树林旁,树林边上的阴凉处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把一米多长的物件,一端是圆形的细长铁筒,另外一端是类似鸟嘴的托柄。
  “这就是火绳枪?”宣德帝来到桌前,那起那个一米多长的物件来回翻看了一下,饶有兴致地问道。
  “禀皇上,这就是讲武堂司科院最先造出来的火绳枪,最大射程两百七十米,有效射程一百米,足以射穿西夷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其性能要高于西夷现在使用的火绳枪。”李云天微微一躬身,笑着回答。
  除了火炮外,枪械也是司科院秘密研制的项目,其中火绳枪是主要的研制方向,司科院经过五年的辛勤努力终于造出了符合李云天要求的火绳枪来。
  “有效射程一百米?”宣德帝闻言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显得有些难以置信,他知道“米”是讲武堂用作长度的计量单位,清楚一百米有三十多丈远,这可是一个比较长的距离。
  枪支的所谓的有效射程指的是子弹在这个距离内能精准地给敌人造成严重伤害,以至于毙命,最大射程指的是子弹能飞行的最大距离,但精度和威力已经大打折扣。
  同时代的欧洲,火绳枪刚从火门枪演化不久,其射程不过一百米而已,有效射程只有三四十米。
  所谓的火门枪,是指一种管制金属火器,出现在欧洲十四世纪初期。
  它的结构很简单,发射方式类似今天的爆竹,有着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枪管,枪管下端有一各用来点燃火药的火门,枪管尾端接一个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
  火门枪的发射通常需要两个人,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发射时将黑色火药从枪的膛口装入,然后再插入诸如石弹、铁弹、铜弹或铅弹一类的弹丸,接着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
  很显然,两个人使用一杆火门枪很不方便,特别是骑兵根本无法两人操作,不过尽管这种枪在今天看来很落后,但在当时却产生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威力。
  例如,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后世通常所说的德国,它有名的黑衣骑士是最早装备和使用小型火门枪的军队,全都一人挎一支火门枪。
  一次,黑衣骑士与法兰西王国,也就是后世通常所说的法国军队交战,用绳子把枪吊在脖子上,左手握枪,右手点火,打完一次重新从膛口装人火药和弹丸。
  尽管这种火门枪命中率较低,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但是手持长矛和刀剑的法兰西王国的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能喷火飞弹的新式武器,吓得争相逃脱。
  在火门枪出现的时期,世界上还有另外两种与他类似的火枪,一种就是明朝的火铳,另外就是阿拉伯的马达法枪,都是金属管状火器。
  由于火门枪发射时需要手持点火物引火发射,所以在战场上使用非常不便,因此十四世纪末时欧洲的火器研究者将点火装置改进为半机械式的点火装置:
  在枪托的外侧或上部开一个凹槽,槽内装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构成扳机,可以旋转,并有一个夹子夹住用硝酸钾浸泡过的能缓慢燃烧的火绳。
  因此,火门枪就逐渐演变成为了火绳枪,其性能大幅度提升。
  而明朝的火铳则一直没有主动求变,等到火绳枪传入明朝后火铳便被废弃,军队开始使用火绳枪。
  “此枪真的能击穿西夷人的重甲?”经过了最初的惊愕后,宣德帝有些狐疑地望着李云天,要知道即便是大明最好的弩弓和弓箭,在超过五十米的距离就已经很难对皮甲造成伤害,更别说击穿重甲了。
  “皇上,臣可以试验一下。”李云天闻言微笑着回答,他知道宣德帝一时间很难相信这个事实。
  “好,来人,将朕的精钢护甲摆在三十丈外。”宣德帝见李云天一副信心十足的摸样,于是沉吟了一下,向一旁的内侍沉声说道。
  “皇上,臣可不敢射您的龙铠,还是换一个物件吧。”李云天连忙冲着宣德帝一拱手说道,宣德帝的护甲代表了宣德帝,射击护甲可是大不敬的罪名。
  “怕什么,朕恕你无罪。”宣德帝不以为意地笑道,“如果这火绳枪的弹丸真的能射穿朕的护甲,那么朕重重有赏。”
  “臣遵旨。”听闻此言,李云天这才答应了下来,虽说宣德帝对他是青睐有加,但两人毕竟君臣有别,因此他时刻都要保持对宣德帝的恭敬。
  很快,几名禁军护卫捧着宣德帝的护甲急匆匆赶了过来,按照宣德帝的要求将其固定在了三十丈外的一个架子上。
  “皇上,为了避免惊扰圣驾,请皇上移步。”从桌上拿起那把火绳枪后,李云天想起了什么,向一旁的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沉声说道。
  虽说李云天对讲武堂司科院制造的这把凝聚了大明最高科技水平的火神枪的性能充满了信任,但它毕竟是火器,万一这枪炸了膛伤到了宣德帝,那么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宣德帝清楚李云天的顾忌,于是笑着向后退去,立在了一个安全区域,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在那里操作火绳枪。
  与明代的火铳相比,火绳枪最大的变化就是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另外由手点发火变为了枪机发火,并且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
  这样一来,持枪射击时就由两手后握火铳尾端改为了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极大地提高了射击精度。
  可以说,火绳枪的基本结构和外形已接近近代步枪,是近代步枪的雏形。
  因为火绳枪的枪机形似鸟嘴,故又名鸟嘴铳,后来被人们习惯称为鸟铳。
  从构造上来讲,火绳枪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部件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带动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