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439章

执宰大明-第439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以来,君权与臣权就一直处于微妙的角力状态,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朝臣们一团和气,虽说这样看起来好像朝政和睦,其实不利于皇帝对朝堂的掌控,因为朝臣们相互间如果没有矛盾的话很容易抱成团来对抗皇权。
  除非有像唐太宗、宋太祖或者洪武帝、永乐帝这样有着乾纲独断的霸气帝王,否则根本就无法威压住满朝的文武,即便是洪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也为了巩固君权而废除了宰相一职。
  宣德帝之所以在都察院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来,就是为了平衡内阁和六部的权势,内阁的地位虽然在洪熙朝之后显著提升,但依旧无法与根基深厚的六部并肩,故而才拿都察院开刀,借助内阁打压六部。
  只不过现在看起来都察院的形势已经失控,宣德帝低估了内阁与六部之间权力争斗的残酷,因此不得不采取办法进行补救,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李云天的头上。
  听了李云天的禀告后,宣德帝的眉头顿时微微一蹙,立刻敏锐地意识到顾佐在都察院的举动已经引发了都察院老派御史的不满,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很可能会使得都察院爆发更为严重的冲突。
  “镇武候,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都察院的事情?”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宣德帝不动声色地问道。
  在宣德帝看来,李云天与其他朝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从来不给自己出难题,一旦遇到问题的话会拿出解决的办法,不像朝中那些大臣遇到麻烦事就要自己拿主意,而无法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皇上,如今都察院人心惶惶,无心政务,倘若放任不理势必将引发朝局混乱。”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神情凝重地回答,他口中的朝局混乱自然指的是内阁和六部借着都察院一事相互攻讦、倾轧。
  “朕觉得到该了结此事的时候!”宣德帝闻言点了点头,随口问道,“依你之见,如何来善后最为稳妥?”
  “皇上,要想平息此事必须要让各方都心悦诚服。”李云天心中早有对策,有条不紊地回答,“在臣看来,顾大人的行事手段太过偏激,手下又有人趁机为非作歹,因此唯有严惩那些趁机兴风作浪之人才能化解目前的困局,既能敲山震虎,也能安抚民心。”
  “兴风作浪?”宣德帝闻言不由得停下脚步,有些意外地望着李云天,他清楚李云天的意思,由于顾佐在都察院势头太劲故而想要对其进行打压,以平息都察院老派御史的怒气和怨言,顺势结束都察院的这场风波。可有些不明白李云天口中的“兴风作浪”是何意。
  “皇上,臣收到消息,顾大人的手下在都察院里好像有些张扬,具体的事宜臣正在查,等查明后再向皇上禀告。”
  李云天说的兴风作浪之人就是牛飞,凭经验他觉得牛飞并非那种良善之辈,否则也不会把马安往绝路上逼,只不过他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故而无法向宣德帝开口明说。
  “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如果换做别人的话此时肯定就要落井下石,而李云天从来也没有在他面前搬弄过其他人的是非,都是以翔实的证据来说话,这一点令他甚是欣慰。
  “臣遵旨。”李云天向宣德帝一拱手,沉声应道。
  “对了,这次出海能有多少税银?”宣德帝想到了一件事情,于是抬步,边走边看似随意地问道,他口中的出海自然指的是李云天在交趾组织的第二次海外贸易。
  原本,宣德帝还真的没把这海外贸易当回事,毕竟按照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名商人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最底层,是不劳而获的卑贱职业,因此宣德帝自然不会接触到商业上的事情。
  宣德帝对商业方面的见解,尤其是海外贸易主要来自大明官方所主导的朝贡体系,而大明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风范同时也是体谅那些藩属国进贡一次殊为不易,因此通常都会给与那些藩属国十分优厚的商业条件,而且皇帝都会另外给予赏赐,这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定制。
  正是因为这样,海外诸国这才不远千里,蜂拥前来大明朝贡,除了仰慕大明天威外,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利益的诱使,以至于出现了不少假的外国使节。
  这些朝贡的海外使团消耗了大明国库巨额财物,以至于大明不得不向海外朝贡诸国规定朝贡的期限,或三年一次,或五年一次,最长者甚至十年一次,并且对使团的人数也做出了限制。
  因此在宣德帝的印象里海外贸易是一个赔本的生意,当李云天请求通过交趾云屯市舶司与南洋诸国通商以筹集重建交趾的资金时,他并不认为李云天能从中赚多少钱。
  然而,实际结果令宣德帝大吃了一惊,去年李云天让人将上缴给宣德帝的第一次海外贸易的税银让人送来了京城,钱物折合的话高达三百万两白银,相当于大明户部国库一年的收入。
  说实话,宣德帝的内库中并没有多少银子,当年平定汉王叛乱的时候内库的银子就已经被掏光了,李云天送来的这三百万两钱物无疑充盈了宣德帝的内库,使得囊中羞涩的宣德帝手中有了可以自由支使的银两,不至于再因为钱财上的事情与户部的堂官在那里讨价还价一番。
  别看宣德帝贵为天子,可如果户部一口咬定了没钱他也无可奈何,即便是永乐帝也因为北征蒙古的钱粮问题被时任户部尚书的夏元吉顶撞,最后将夏元吉打入了诏狱,更别说年轻的宣德帝了,在使用户部钱粮的时候受到户部的诸多掣肘。
  三百万两确实是一笔巨额银两,但是对坐拥天下的宣德帝来说根本就不够用,毕竟大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
  故而宣德帝对第二次海外贸易颇为关注,想要知道这次能从中收取多少税金。
  “皇上,这次海外贸易的规模比上一次要大,据臣的估算所有货物的价值应该在两千万两左右。”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给了宣德帝一个答案。
  “两千万两!”宣德帝闻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这意味着内库中将有五百万两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大明户部一年的税收。
  “皇上,我大明银矿稀缺,品相也不好,臣在交趾推行摊丁入亩后白银将逐渐成为当地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货币,随着交趾经济的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白银来维持市场的货币供求,届时交趾的经济将陷入困境。”
  李云天见宣德帝脸上流露出一丝喜色,于是不失时宜地说道,“臣听说海外的印加帝国银矿丰富,品相上乘,如果能加以开采并且制成成品运回国内,将解决我大明白银不足的隐患。”
  “哦?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倘若能够办成的话可为我大明立了一个大功。”宣德帝没想到印加帝国竟然有着丰富的银矿,因此想了想后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讲武堂军户农庄里种植的花生和马铃薯等从印加帝国传来的农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了皇家贡品,下一步将在全国推广种植。
  故而宣德帝知道印加帝国是美洲的一大强国,要想在那里顺利开采银矿并不容易,满朝文武中恐怕也只有李云天有这个本事了。
  “臣遵旨!”李云天闻言也笑了起来,他并没有推脱,向宣德帝一拱手后从容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好像对此事已经胸有成竹。


第526章 以退为进

  “顾大人,下官今天在都察院里遇上广西道监察御史马安被锦衣卫缉拿,他跑到下官那里伸冤,下官既然遇上了也不好不管,希望大人能让下官来处理此案。”
  李云天知道顾佐还不清楚今天上午发生在都察院的事情,因此苦笑着向他讲了马安的事情,神情显得颇为无奈。
  “侯爷,这个马安可是都察院里一个害群之马,本官听说他私下里收受了巨额贿赂,为了担心查出来将那些钱财换成了价值不菲的字画,着实可恶。”
  听见“马安”两个字,顾佐不由得一皱眉头,沉声向李云天说道,好像对马安非常痛恨。
  “原来还有这种事情?没想到他竟然是这种人!”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笑意,看来马安果然栽在了那些字画上,于是故作惊讶地回答。
  “侯爷,他这是负隅顽抗,想让侯爷救他一命。”顾佐冷笑了一声,声音冰冷地说道,“都察院现在的贪腐之风已经积重难返,必须要行以雷霆手段才能解决。”
  “可恶,竟然敢欺瞒本侯,使得本侯答应帮他查案!”
  李云天清晰地感觉到了顾佐言语中的杀气,意识到他对贪赃枉法行为的痛恨,而且从顾佐话中他敏锐地发现顾佐好像并不清楚马安一案的具体情形,所知道的事情应该是牛飞的汇报,于是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故作懊恼地说道。
  “侯爷,既然你已经答应了马安,那么不如接手此案查清其罪责,时期罪有应得。”顾佐见李云天一脸的懊悔,脸上的神色顿时缓和了下来,微笑着说道。
  说起查案,顾佐自然信任李云天,李云天在江西九江府湖口县担任知县时就查了不少震动江西的大案,到了京城后更是大展身手,审理了户部的京仓案等大案,早已经在京城的官场上崭露头角,小有名气。
  “多谢大人。”李云天等的就是顾佐的这句话,微笑着向顾佐拱手致谢。
  虽然他不认同顾佐在都察院的行事风格,但顾佐再怎么说也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也是朝廷内阁阵营的重要成员,因此他不能强行从顾佐那里要来马安案子的审理权,要让顾佐主动将案子给他。
  这样一来,即便是以后查出马安的案子里有隐情顾佐也怨不得李云天,归根究底是他让李云天查得这个案子。
  当然了,李云天一定会将马安案子的进展与顾佐沟通,他相信以顾佐的为人是绝对不会袒护和包庇里面可能涉及到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而避免了与其爆发冲突,最大可能维护都察院内部的稳定。
  “侯爷!”就在李云天与顾佐谈笑着的时候,一旁忽然传来了一个有着沙哑的声音。
  李云天抬头一看,只见一名中年内侍领着两名小内侍走了过来,那名中年内侍正满面笑容地望着他。
  “马太监!”李云天见状笑着向那名中年内侍拱了一下手,对方不是别人,正是前交趾镇守中官马骐,现在是内廷二十四衙门司设监的太监。
  当年由于李云天给马骐“通风报信”,故而马骐提前做出了应对,故而顺利地从王瑾那里过关,并没有被王瑾抓住什么大把柄。
  其实,马骐很清楚王瑾要想查的话他在交趾所犯下的那些勾当肯定会被查出来,不过由于身为定南将军的李云天并没有追究他罪责的意思,因此王瑾自然网开一面。
  换句话来说,马骐知道自己能逃过这一劫是因为李云天,故而心中对李云天甚是感激。
  虽然王瑾没有查出马骐什么大错来,但宣德帝却从王瑾的密奏中知道里面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不过既然李云天都没有扩大事态的意思他也不想再生枝节,以免牵连到皇家,因此马骐不适合再留在交趾。
  考虑到马骐在交趾镇守近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故而宣德帝将他调回京城后生升了他的官职一级,让他从中官升为了司设监的太监。
  司设监掌管卤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事宜,虽说权势不如司礼监和御马监,但在二十四衙门里也是排在中上的衙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