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426章

执宰大明-第426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天刚才说的很清楚,如果蔡福“愿意”去江南与家人团聚,那么他将派人送蔡福回家。
  这也就是说,要是蔡福不愿意去江南的话,李云天有另外的事情安排他去做。
  “蔡将军,本官要在南洋的婆罗洲设立一个海外港口,以便于我大明日后的海上贸易,你是否愿意担任港口的外务官,专门与当地人打交道?”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他果然没有看错蔡福,蔡福虽然犯过错误,但却是世故圆滑、八面玲珑,又在交趾多年有着与异域人打交道的经验,再加上其经历过一次生死劫难后肯定醍醐灌顶,不敢再背叛大明,因此是最合适在婆罗洲经营之人。
  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西面是苏门答腊岛,东面是吕宋岛,是从大明到苏门答腊的重要跳板。
  “卑职愿意。”蔡福闻言顿时怔了一下,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的目标竟然是婆罗洲,随后就开口答应了下来,像他这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早已经习惯了官场上的生涯,让他忽然之间放弃眼前的权势离开官场,那对他来说简直比死还难受。
  尤为重要的是,他已经听说了李云天所主导的海外贸易之事,预感到李云天要强化海上商贸,而婆罗洲很显然是海上航行最为重要的一环,而他手中的权力也将越来越大。
  “好,你先去江南与家人团聚,半年后来交趾。”见蔡福痛快地答应,李云天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今年年底他将展开第二次海外贸易,届时蔡福将与船队一同前往,等到了婆罗洲后和讲武堂的人留在当地经营港口,顺势巩固和拓展地盘。
  “谢大人。”蔡福连忙向李云天道谢,开开心心地与蔡昕走了,第二天就离开乂安府赶往了江南,前去与家人相聚。
  经历了投降叛军一事后,蔡福犹如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差一点就掉了脑袋,而且还害了家人,因此现在是倍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大哥,他能干好吗?”等蔡福父子走后,雷婷有些担忧地望向了李云天,再怎么说蔡福也曾经叛变投敌,她其实并不信任蔡福,保不准他以后还会投敌。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哥相信他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李云天笑了笑,俯身继续查看着面前的公文。
  雷婷闻言不由得嫣然一笑,心中暗自钦佩李云天的魄力,恐怕除了他之外无人敢重用蔡福这种降将。
  与蔡福父子同一天离开乂安府的还有黎利和范友等几名被俘虏的叛军重要人员,他们将会被押送到京城接受审判。
  李云天一直在乂安府待到了正月二十,处理完了乂安府的军政事务后才启程赶往交州城,前去参加交趾三司返回交州城的仪式。
  在乂安府的这些天,明军携剿灭交趾叛军的余威,迅速灭掉了乂安府境内的几个土司,像交趾其他地方一样,将土司的土地和财产分给了其所统治的土民,使得交趾境内再无土司的存在。
  就在同一天,大明宣德帝年的第一次大朝在太和殿举行,宣德帝已经提前知晓李云天会在去年年底向交趾叛军发动最后一击,因此故意将大朝的时间推迟了几天,定在了正月二十。
  交趾前往京城报捷的人是正月十九的晚上抵达的京城,秘密进宫将李云天的报捷文书上呈给了宣德帝。
  值得一提的是,报信的人正月十八就到了讲武堂郊外的训练大营,不过为了配合宣德帝在大朝之日公布交趾的捷报,特意待到正月十九的晚上才进城。
  第二天,当文武群臣进宫大朝时,《明新报》的报童们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走街串巷地高声吆喝着,将明军在交趾的大捷的消息在京城里四处宣扬。
  这使得京城立刻就轰动了起来,百姓们纷纷争着购买《明新报》,虽然今天的《明新报》已经比平时加印了一倍,但还是在中午之前销售殆尽。
  俗话说的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李云天自然要利用他在交趾平叛的便利条件,将交趾的战报第一时间由《明新报》发布出去,以此来稳固《明新报》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太和殿上,选地在大朝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意气风发地让内侍念了李云天所送来的捷报,直到这时太和殿的文武重臣才惊讶地知道李云天平定了交趾的叛乱,现场随之骚动了起来,众臣私下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件事情。
  其实,自从李云天将交趾的叛军围困在乂安府后,大殿上的这些高官显贵就已经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不过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后,尤其是活捉了黎利,大家心中还是感到震惊。
  两年前李云天率领三千骁武军离开京城时,没人会想到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大捷,对交趾叛军可谓取得了一场完胜,即使是大明勋贵中的中流砥柱张辅和周征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很显然,经历了交趾平叛后,李云天在军中的名声已经扶摇直上,其声威直逼张辅和周征。
  而且以李云天此次所立的军功来看,进封侯爵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使是一跃成为国公也顺理成章,毕竟李云天在交趾战场力挽狂澜,此等功绩满朝的勋贵无一人能及,因此进封国公也不为过。
  为了表彰勇武善战的骁武军,宣德帝特意下诏,令内阁和军阁派员前去交趾犒劳三军,并且重赏骁武军白银十万两,赏银不走户部的国库,由皇家的内库支出,由此可见其对骁武军的喜爱和重视。
  对宣德帝来说,交趾大捷可谓给宣德四年来了一个开门红,他心情舒畅之下自然要重重奖赏劳苦功高的骁武军,同时也是将骁武军视为了嫡系部队。
  伴随着交趾大捷传来,镇武伯府顿时门庭若市,京城的达官贵人纷纷登门拜访,谁都知道,李云天回京后必将加官进爵,成为大明的栋梁之臣,此时不打好关系更待何时?
  这使得周雨婷是疲于应对,同时心中也暗暗为李云天感到高兴,不仅立下了大功而且还守住了大明的疆土。
  说实话,如果不是要维持和促进与京城各高官显贵女眷之间的关系,周雨婷早就赶往交趾与李云天并肩作战,自从成为了李云天的妻子后她就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再也不是昔日那个生性冲动的女孩,并逐渐适应了自己新的角色,竭尽全力守护着镇武伯府。


第510章 赋税变革

  宣德四年二月初一,交州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一大早,交州府知府就率领着城里的大小官员在城外迎接李云天和交趾三司官员等人的到来,交趾三司今天将正式从太原城搬来交州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李云天要来,交州城此时是万人空闲,百姓们饶有兴致地聚集在路边等待着一睹定南将军的风采。
  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交州城已经重新恢复到昔日的生机,李云天的减免赋税的政策使得百姓们受益良多,也使得众人逐渐接受了这位交趾的军政最高主官。
  这既要归功于李云天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方针,同时也跟他一举铲除掉交趾原有的统治阶层,扶立新的统治阶层有着重要的关联,没有了原先统治阶层的煽风点火和暗中策划,交趾百姓们很容易就接纳了使得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大明。
  在李云天看来,要想真正使得交趾长治久安,一是使得交趾百姓生活富足安逸,二是移民实边,从内陆移居百姓前来交趾与当地百姓进行融合。
  这两个条件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否则以后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骑着高头大马的李云天在众人的簇拥下出现在城门前时,交州知府连忙领着手下的官员向李云天躬身行礼,百姓们则呼啦啦跪了一地,叩见他们的父母官。
  雷婷神情紧张地跟在李云天的身后,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形势,其实她是反对李云天出现在这种龙蛇混杂的公共场合,毕竟叛军在交趾的残余势力还没有被清理干净,万一有人躲在欢迎的人群中向李云天施放冷箭,那么李云天可就危险了。
  不过,李云天身为交趾总兵和巡抚岂能怕了那些叛军的残部,在这种重要场合他自然要现身,以激励交趾军民的士气。
  李云天的到来使得城内街道两旁的百姓顿时骚动了起来,人们纷纷向前拥着,都想近距离看看李云天,被道路两旁负责安全的士兵死死地拦住。
  与此同时,众多骁武军军士拎着弩弓占据了道路两旁建筑的制高点,一丝不苟地监视着道路两旁的人群,防止有敌人躲在人群中向李云天发难。
  不过令雷婷松了一口气的是,李云天在沿途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十分顺利地就来到了交趾布政使司衙门,准备住在交趾布政使司衙门后院,方便以后的办公。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交趾叛军被剿灭,交趾以后的政务事件将远超军务,故而他住在布政使司衙门,这样一来能更便捷地处理交趾的政务。
  交州府知府已经备好了丰盛的午宴,李云天中午领着众位官员前去赴宴,席间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气氛轻快、融洽。
  由于占城军协助明军剿匪,故而多格萨和隆德斯也被李云天邀请参加这次的入城仪式,并且将两人安排在与他坐在一桌,使得外人对此是颇感意外。
  在众人看来,多格萨和隆德不过是两个蛮夷酋长而已,根本就没有资格与大家同桌而坐,不过既然这是李云天的安排,那么自然无人敢有异议。
  相对于隆德斯的受宠若惊,多格萨虽然笑容满面但心里却异常担忧,他担心李云天会趁机软禁他和隆德斯,如此一来占城国国内可就群龙无首,届时任由李云天宰割。
  李云天见多格萨强颜欢笑,嘴角于是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他岂会猜不到多格萨在担心什么,准备找个时机向多格萨摊牌,明确告诉多格萨他对占城是势在必得。
  临近午宴结束的时候,李云天出人意料地当众宣布了一项在交趾实行的重要法令――《摊丁入亩令》,并且将制定税收政策的权力由各县州府收归交趾布政司衙门。
  经过宣德帝的御准,交趾的税赋将进行重大的变革――摊丁入亩:朝廷的税赋以土地为基准,按照土地来交税,并且改收实物税为税银。
  李云天的话音刚落就在现场的官员就一阵骚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合并了百姓们要交纳的“税”和“赋”,进而终结了征收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百姓的税和赋是分开收取的,通俗说来,赋指的是按田亩计征的田地税,而税指的是按人头数计征的人头税,也叫丁银。
  换句话来说,实行了摊丁入亩后没有田地的人可以不用交纳田税,而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这也终结了民间名目繁多的地方税收,使得经手的官员难于从中作弊捞钱。
  而且,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后,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
  城镇中的工商业者也因此不用再纳丁银,这无疑改善了工商业者的生活条件,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俗话说的好,失之东隅,得知桑榆,看似李云天这样做一年下来好像要少收许多赋税,不过实际上对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