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54章

执宰大明-第354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的时候两人时常在一起谈笑,而且雷婷在船上的房间就在李云天的隔壁,。
  由于女扮男装的雷婷模样太过俊俏,因此两人之间亲昵的举止自然而然就使得船上的人们产生了误会,暗地里纷纷怀疑李云天有龙阳之好,喜欢雷婷这种俊俏秀气的小白脸。
  李云天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和雷婷之间的关系会被外界误解,他是堂堂的定南将军,有谁敢在船上乱嚼舌头根子?
  “大哥,他们的阵形保持得真好,平常的时候没少苦练。”雷婷活动了一下颈部,见李云天望着周围的护航舰只,笑着称赞了一句。
  古代通讯技术不发达,海上船只之间的通讯依靠旗语来传,非常不方便。
  尤为重要的是,船只之间的航速需要控制适当,否则队形就会凌乱,只有那些训练有素的船员才能使得航速趋于一致。
  “三宝太监已经六下西洋,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出航体系。”李云天闻言笑着点了点头,船队中各船只间的协同运作已经非常成熟,看来郑和在远洋航行上投入了大量心血。
  就在这时,行进中的明定号忽然放缓了速度,渐渐停了下来,四周护卫的船只也都停止了航行,静静地浮在水面上。
  “禀总兵大人,前方发现多艘不明身份的船只。”李云天见状眉头微微一皱,预感到可能出了事,果然,罗海急很快就从船舱急匆匆地走出,来到他的面前沉声禀报。
  “不明身份的船只?”听闻此言,李云天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意外的神色。
  大明实行海禁,非官船不得出海贸易,而渔船无法抵达这么远的海域,因此在大明这片海域航行的船只只有三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外国到大明朝贡并且顺带贸易的贡船,一种是商人走私的走私船,最后一种就是海上劫掠的海盗船。
  通常来说,由于朝贡国家的国力有限,因此贡船的数量不会太多,如此一来遇到多艘船只的情形就剩下后面两种可能,不是私船就是海盗船。
  而无论是走私船还是海盗船,对明定号船队来说都有攻击性,不得不小心行事,摆出了戒备的姿态。
  在大明海域内活跃的海盗,人们通常将其称为倭寇。
  值得一提的是,倭寇并不单单指由日本人组成的日本海盗,还包括由明朝人组成的明朝海盗,他们活跃在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期,以琉球和日本本土为基地,劫掠朝鲜半岛及明朝沿岸的城市。
  与西方海盗不同的是,倭寇的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还劫掠陆上的城市,使得大明沿海城镇一度出现倭患。
  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
  明初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大量战败的流浪武士及日本贫民无处谋生,因此结群成队地来到明朝沿海抢劫。
  由于明朝实行世袭卫所制,故而沿海卫所军队军纪涣散,疏于军备,难以抵御那些日本海盗,使得日本海盗声势日益增大,逐渐成为了大明沿海的一大匪患。
  虽然已经由“倭国”改名为“日本”,但当时明朝人依旧称其为倭国,故而那些日本海盗被称为倭寇。
  倭寇的出现是明太祖实行海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禁海的后果就是大量沿海居民、商人因为实施海禁生活无以为继,所以纷纷加入到了日本海盗中去,被外界统称为倭寇,而且占据了相当大的数量。
  虽然那些明朝人成为了倭寇,但并不能称其为汉奸,充其量他们只是烧杀劫掠的海盗,并没有什么政治立场,以福建浙江一带靠近琉球的人较多。
  此外,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一些西洋海盗,人称番鬼或红毛鬼,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当时统称“佛朗机人”,人数不多,但武器比较先进,有红夷大炮,火铳等。
  洪武三十年,明太祖颁布《大明律》,对海外经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凡私自携带铁货、铜钱、缎匹、丝绵等违禁物下海,以及与外番交易者一律处斩,并且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
  值得一提的是,勾结外族通常会被视为是“谋反”,明太祖在这方面的惩罚异常严厉:凡“谋反大逆”,首犯和从犯一律凌迟处死,本宗亲族祖父、父、子、孙、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异姓亲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仆,凡年满十六岁以上皆斩。
  而大明的走私者要想顺利地从事海上走私贸易,或多或少地都要与盘踞在沿途水域的海盗们打交道,而当时的海盗是以倭人为主,倭人又时常侵扰大明沿海,被朝廷深恶痛绝。
  故而真要深究起来的话,办案的官员也能对那些走私者用上“勾结外族”这一罪状,具体就看如何对案子进行操作了,里面有着很大的回旋空间。
  因此,为了避免被诛九族,大明的走私者们除了与官府勾结外,无不千方百计掩饰的出身,而且有些走私者本身就是大海盗,并且打扮成倭寇的模样来掩人耳目。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那些造反的首领也往往以绰号来掩饰真实姓名的原因,像崇祯时期农民造反起义的首领都是用绰号来代替身份,例如紫八大王、不沾泥、扫地王等等,最著名的自然就是“闯王”。
  对于那些地方官来说,自己辖区出了事情不仅大大拖累了政绩,而且还会受到上司的苛责,故而也乐于将海盗或者搜死者统统以“倭情”上报。
  由于明朝曾经实行“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再加上地方官员的贪酷,这使得饥寒交迫的明朝沿海居民不得已加入到了海盗的行列。
  毕竟,自古以来百姓们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明朝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增加迅速,而土地增长却有限,一旦无法出海谋生其生活必将陷入困顿。
  而自宋朝以来,东南沿海的居民一直将出海贸易视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运等等,养活了可谓百万计的百姓。
  在福建有句话叫做:“海者,闽人之田”,明朝海禁令无疑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
  故而,对当地的百姓来说只有两条路走,一是甘受饥寒交迫的困顿生活,一是铤而走险从事海上走私。
  明定号船队是官船,走私船和海盗船可不知道船队此番出航的目的,因此为了自保说不定会先发制人,派船来攻打船队,掩护其他船只逃走,这使得罗海不得不严加戒备。
  李云天随即领着雷婷和罗海登上了明定号的舱顶,扶着舱顶的栅栏向东南方向海域望去,只见远处的海面上有十几艘船只在靠近,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是什么船,不过根据罗海的经验来看,里面有二层高的三桅海船,专门用来在海上运送货物。
  很显然,对方此时应该也看见了明定号船队,可出人意料的是,那十几艘船只没有回避的意思,径直向明定号船队驶来。
  “总兵大人,对方来者不善,卑职请求采用防御阵型。”罗海见状冲着李云天一躬身,沉声说道。
  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眉头微微皱着,他很奇怪对面的那些船竟然敢迎着明定号的船队而来,难道是想挑衅官军,还是另有它意?
  罗海随即让站在主桅杆瞭望台上的旗兵向周围的船只发出了命令,那些船只上的人员随即进入了战备状态,气氛一时间变得紧张了起来。
  为了避免船队受到敌船的冲撞,船队的船只迅速向明定号靠拢,摆出了防守戒备的阵势,七艘战船呈品字形将明定号、两艘粮船和两艘坐船护在中间,其中船队前方是三艘战船,左右各两艘。
  战船上的军士全副武装地立在甲板上,手里拿着喷筒、标枪和弓箭等武器,面无表情地等待着与对方驶来的敌船开战。
  那两百多名骁武军也进入了战备状态,纷纷换上了鳞甲,拎着弩弓来到了明定号的甲板上,一个个神情严肃,准备攻击那些企图靠近的敌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方海域那十几艘船只越来越近,李云天逐渐看清楚了,对面的船只中领头的是两艘双层三桅的海船,看模样正是用来运送货物的货船。
  两艘货船的身后是十来艘大小不一的船只,有双层海船也有单层海船,与前面那两艘货船相隔着一段距离。
  不过由于两艘货船的速度比后面的那些船只慢,故而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也就只有六七百米的样子,很快前面的那两艘货船就会被后面的船只追上。!^!


第422章 走私商

  “大人你看,好像有人在挥手。{d}{u}{0}{0}。{c}{c}”就在李云天凝视着那些驶过来的船只时,雷婷指着对面那两艘领头的货船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已经注意到了,两艘货船的甲板上立着一些人,正上蹦下跳地在那里挥舞着双手,由于距离太远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传令下去,所有船只出击。”面对眼前的这有些古怪的一幕,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向罗海下达了命令。
  “总兵大人,对方意图未明,不宜轻举妄动。”罗海闻言吃了一惊,连忙躬身向李云天高声说道。
  海战不比陆战,由于船只穿梭在海面上,故而很难控制住敌船的行踪,况且对面的敌船船数与明定号船队相当,倘若敌船穿过战船的防线来攻击明定号,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别看明定号船体庞大,而且船身上还安装有厚厚的防撞甲板,要是那些敌船采用火攻的话,会给明定号带来很大的麻烦,事关李云天的安危,罗海岂敢冒险。
  “如果本官没有猜错的话,前面那两艘船是民间的走私船,后面跟着的是海盗船,虽然那两艘船上的人触犯了大明的海禁令,但毕竟是我大明子民,岂能见死不救?”
  李云天清楚罗海的担忧,不动声色地说道,“那些海盗只是为了求财,见我军摆出决战架势必将被吓退。”
  见李云天心意已决,罗海只好向瞭望台上的旗兵下达了指令,随着这个指令的下达,明定号船队迅速改变了队形,在海面上排成两排,前排是战船,后排是明定号和粮船、坐船,迎着前方的那些船只而去。
  在李云天的注视下,对面的船只很快就做出了反应,除了那两艘领头的货船外,跟在后面的那些船只放缓了速度,缓缓停了下来。
  随后,那些船只调转了船头,向着来时的方向疾驶而去。
  罗海见状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李云天说的没错,海盗船上的人并不想与明定号船队交手,故而当明定号船队摆出了决战的架势后,海盗们被船队的气势给吓走了
  明定号船队随即也停了下来,四艘战船迎着驶来的那两艘货船而去,将两艘货船牢牢地围在了中间。
  两艘货船上的人并没有进行抵抗,乖乖的按照战船上军士的命令停船,高举双手跪在了甲板上。
  战船上的军士很快就登上了那两艘货船,李云天先前猜的没错,这两艘船果然是走私船,船舱内堆满了从南洋交易来的香料、染料、宝石和象牙等物品。
  “小民山下元道叩见大人,谢过大人救命之恩。”不久后,一名嘴角留着两撇小胡子、身穿倭服的中年人被几个骁武军军士带进了李云天的船舱,神情紧张地跪在了地上向李云天行礼,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江南话说道。
  船舱里除了李云天外还有罗海和此次平叛交趾的右副总兵梁少杰,两人一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