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97章

执宰大明-第197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法司会审和九卿会审只有皇上才能决定,按照洪熙帝斋戒前的交待,内阁会同五府六部的大员共同商议此事。
  必须说明一下的是,这里所说的五府六部是简称,具体的包括六部、大理寺、通政司、都察院、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大明最有权势的人悉数囊括其中。
  说实话,与会的那些朝廷重臣根本就没有理由反对,虽然吴少卿没有明说,但是谁都知道张旺的死可能会牵连元霞上人,进而与洪熙帝有关。
  可是,就当内阁和五府六部的大员们准备九卿会审,共同来对张旺的尸体验尸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突然赶来,以张旺一事牵涉到朝廷社稷为由,将张旺的案件移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
  面对突然出现的赛哈智,内阁阁员和五府六部的大员们倍感诧异,谁也想不到锦衣卫会介入此事。
  由于赛哈智的理由很充分,再加上锦衣卫隶属于洪熙帝,不受内阁和五府六部的节制,故而杨荣等人唯有将张旺的尸体让赛哈智带走。
  赛哈智的举动无疑使得张旺的死因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也因此加剧了京城流言的滋生和蔓延,搅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御花园,一间普通的厢房里。
  “皇后娘娘,此举恐有不妥,对方必定会以此发动反扑。”杨士奇的眉关微微皱着,冲着坐在上首位的张皇后一躬身,不无担忧地说道。
  他口中的不妥指的是锦衣卫介入张旺事件,赛哈智之所以会突然出现在内阁阁员和五府六部大员们面前,是因为奉了张皇后的懿旨。
  如今洪熙帝在钦安殿斋戒祈福,锦衣卫自然以张皇后马首是瞻,他们是皇家第一亲卫,是名副其实的禁卫军,根本就不用买内阁和五府六部的帐。
  “本宫这也是迫不得已,倘若让他们查出张旺身中砒霜,那么这件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张皇后叹了一口气,显得颇为无奈。
  其实,张旺的死因并不是上吊自缢那么简单,当他的尸体从悬在窗户上的腰带上取下后,负责看押他的官员发现他嘴唇呈紫色,眼眶浮肿,口鼻有溢血,正是砒霜中毒的症状。
  那名官员是张皇后派去的,目的是审问张旺以及阻止外人接近张旺,知道此事事关重大,故而向外上报的时候只提到了张旺自缢,隐瞒了张旺中毒,随后秘密向张皇后汇报。
  张皇后对此是大吃了一惊,让人继续隐瞒张旺中毒一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可是谁成想吴少卿竟然会突然蹦出来搅合此事,提出要九卿会审来验尸,她自然不可能答应。
  “皇后娘娘,对方此次来势汹汹,臣觉得应该将皇上驾崩的事情告知朝中的一些大臣,共同应对。”杨士奇知道张皇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本宫也正有此意。”张皇后闻言点了点头,现在事态越来越危急,她一个人应对起来已经有些吃力,需要朝堂之上的助力。
  “依杨大人所言,朝中何人比较可靠。”随后,张皇后抬头望向了杨士奇,对于朝堂上的事情杨士奇比她要了解。
  “内阁的杨荣、黄淮、金幼孜,户部尚书夏元吉,义国公张昊,安平侯牛世豪,以及福王。”杨士奇想了想,有条不紊地说出了几个名字。
  这里面既有内阁的阁员也有五府六部的大员,同时还有皇族的成员,都是值得信赖之人,有他们相助的话必将能遏制对方的汹涌攻势。
  “另外,臣觉得太师、忠国公、吏部尚书和威国公也该知道此事了。”说话后,杨士奇又补充了一句。
  既然杨荣等人都将知道洪熙帝驾崩的事情,那么给洪熙帝护法的张辅、周征、骞义和鲁仲乾自然也应该知晓此事,而且要比杨荣等人先知道。
  “就依杨大人的意思。”张皇后闻言微微颔首,事到如今她知道洪熙帝驾崩的事情已经很难再瞒下去,唯有将事情的真相告知众人,同心协力来共度难关。
  只要朱瞻基能在洪熙帝斋戒结束前赶回京城,那么所有的难题将迎刃而解,谁也无法再撼动朱瞻基的皇位。
  张皇后在御花园找杨士奇商议眼前的危局,朱瞻域也没有闲着,在一个民宅里与冯长安、秦永祥和范彬等人谈笑风生,气氛轻松愉悦。
  “范副都御史,你的这招借刀杀人可真是高,现在皇后已经乱了阵脚,只要咱们再加上一把火的话,那么她就无计可施了。”谈笑中,朱瞻域笑眯眯地向范彬说道。
  张旺自杀以及撺掇吴少卿等事情是范彬出的主意,不愧是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思维敏捷,处事缜密,所定的借刀杀人之计环环相扣,逼得张皇后不得不让赛哈智搅了九卿会审,进而使得人们浮想联翩。
  “范老弟,等王爷登基了,我看这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非老弟莫属。”秦永祥不失时宜地插了一句,笑着说道。
  “哪里,范某只是略尽微薄之力而已,如果不是小王爷布下了张旺这颗妙棋,使得张旺吞毒自杀,摆了一个迷局的话,在下无能为力。”范彬闻言连忙谦逊地说道,开口恭维着朱瞻域。
  “不仅范大人,等父王一统江山,诸位大人都是从龙的功勋,未来大明的中流砥柱。”朱瞻域顿时得意地笑了起来,给众人许以了高官显爵。
  如今事态进展顺利他的心情自然舒畅无比,要是朱瞻坦能截住太子将其秘密弑杀,那么就完美了,大明的江山将是朱高煦的囊中之物。一


第235章 移祸江东

  杨荣和朱永青等人被张皇后的懿旨宣到御花园的一间厢房的时候,意外地发现房间里不仅有张皇后,还有给洪熙帝护法的杨士奇、张辅、周征、骞义和鲁仲乾。看书神器讀蕶蕶尐說網
  按照元霞上人先前所言,杨士奇五人在给洪熙帝护法期间将与外界隔绝,由于他们要镇守各自的方位,将不能离开各自的住所。
  可是现在杨士奇等人却聚集在了一起,这很显然是违背了元霞上人的交待。
  “本宫宣诸位大人进宫,是有一件大事要告之诸位。”等杨荣和朱永青等人落座后,张皇后不动声色地沉声说道。
  听闻此言,杨荣和朱永青等人不由得好奇地望向了张皇后,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辅、周征、骞义和鲁仲乾的神色则显得十分平静,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知道了洪熙帝驾崩的事情。
  所不同的是,张辅、周征和骞义的神色皆无比悲伤,而鲁仲乾则面色铁青,神情显得十分复杂。
  “诸位大人,皇上已于上月二十九日夜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故而皇后娘娘依照皇上的遗愿秘不发丧,已经派人去南京请太子进京,所谓祈福一事纯属掩人耳目而已。”在众人的注视下,坐在张皇后下首处的杨士奇站了起来,神情哀伤地说道。
  杨荣和朱永青等人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谁也不会想到杨士奇竟然说出了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怪不得洪熙帝忽然之间要在钦安殿斋戒祈福了。
  “皇上!”随后,杨荣起身跪在了地上,冲着钦安殿的方向磕了一个头,禁不住老泪纵横。
  “皇上!”在他的带动下,包括杨士奇等人在内,屋里的所有大员都面朝钦安殿跪了下去,哭声一片。
  张皇后见状也不由得暗自垂泪,洪熙帝的驾崩实在是太过突然,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身上,心中的委屈和所承受的压力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也不知道多少次,张皇后深夜从噩梦中惊醒,她梦见朱瞻基半路上被汉王的人弑杀,死于非命。
  至于朱瞻基现在的情况如何,张皇后也不知道,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云天的身上,希望李云天能顺利带回朱瞻基。
  “诸位大人起来吧,本宫这次召诸位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待杨荣等人哭了一阵后,张皇后用手绢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开口说道。
  杨荣等人这才起身,擦着眼泪回到各自的座位坐好,等待着张皇后示下。
  “想必诸位大人已经知道御膳房管事张旺的事,本宫觉得此事十分蹊跷,故而在太子未进京之前,希望诸位大人能将此事压住,以免时局动荡。”环视了一眼现场众人,张皇后神情严肃地说道。
  虽然张皇后刚才说的是有事与杨荣等人商议,但她所言之事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杨荣等人哪里有插嘴的份儿。
  “皇后娘娘放心,我等一定竭尽全力,力保太子进京前京城时局安稳。”于是,作为内阁首辅的杨士奇率先开口,冲着张皇后拱手说道。
  “请娘娘放心。”听闻此言,杨荣等人不约而同地向张皇后拱手行礼,异口同声地说道。
  除了鲁仲乾外,包括张辅在内,都与洪熙帝有着莫逆的交情,张皇后如今将众人请来,很显然有着“托孤”的味道,众人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竭尽全力相助。
  张皇后见状心中甚是安慰,有了杨荣等人的支持那么京城的局势将得以控制,谁也没有注意到,鲁仲乾的嘴角流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他早已经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要被选来给洪熙帝护法,原来是为了软禁他。
  不过从张旺一事上他感觉到汉王已经觉察出此事有异,因此已经下手做出布置,鹿死谁手还真的不一定说得清楚。
  张皇后调兵遣将应对汉王的攻势,朱瞻域也没有闲着,为了能激化张旺一事他准备添加一把火,使得事态更加复杂。
  吴少卿的家在城东一个小巷子的四合院,里面住着三户人家,除了吴少卿外另外两家都是平民百姓。
  按理说,以吴少卿的资历至少应该在京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院子,而不是与平民们挤在一起,由此可见他为官的清廉,同时也反应出了他的性格的偏执。
  吴家在当地非常有名,由于吴少卿的关系,地痞**们对吴家所住的巷子是敬而远之,谁也不愿意招惹一名翰林院从五品的侍讲学士,要知道这可是天子身边的近臣。
  虽然同为清流中的佼佼者,但吴少卿与曾经的翰林学士李清正不一样,李清正除了刚直之外还懂得人情世故,故而他能坐上翰林学士的位子,而且与朝中不少人都交好,生活条件也远非吴少卿所能比拟。
  而吴少卿则属于那种认真起来六亲不认型的人,性格非常偏激,故而在朝堂上也没有几个朋友,在翰林院的仕途也就到了侍讲学士止步。
  侍读学士和翰林学士不仅要有文采和资历,同时也需要能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吴少卿并不符合这一点。
  不过,也正是因为吴少卿的清高孤傲,使得他成为了朝臣眼中一块茅坑里又臭又硬的石头,那些被他弹劾过的人虽然对其恨之入骨,可是手里却没有他的把柄,永乐时期那个诬告吴少卿的人被可是受到了永乐帝的严惩。
  另外,永乐帝和洪熙帝对吴少卿也是关照有加,像吴少卿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臣子是朝堂上的一个异类,虽然为人过于古板和偏激,但正好用来警醒朝堂上的大臣,属于一个“搅屎棍”的角色。
  下午散值后,吴少卿去了一趟字画店,把他寄存在店里售卖的字画所得到的钱拿回来,这是他补贴家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微薄但聊胜于无。
  由于吴少卿以前得罪过户部的人,因此每次到禄米仓领取俸禄的时候都会受到禄米仓管员的刁难,不是给他的米粮缺斤短两、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