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77章

执宰大明-第177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更加恶劣。
  “皇后娘娘,昭容娘娘,微臣已经想到了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李云天冲张皇后和谭氏一躬身,沉声说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张皇后和谭氏闻言顿时面露狐疑的神色,同时还有一丝惊喜。
  “臣在真武大帝神殿时,见真武大帝金身神像在月光下周身泛发出轻柔的光芒,故而心中有悟,可以做一场法事,以皇上被真武大帝托梦为由,闭关修炼七七四十九日为大明祈福!”
  李云天躬着身子,有条不紊地说道,“同时,让朝中文武重臣进宫给皇上护法,这样京城的局势就尽在皇后娘娘的手中。”
  “如此甚善!”张皇后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面露欣喜的神色,冲着李云天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李云天的这个主意堪称神来之笔,永乐帝敬奉真武大帝,每年都会做一场法事,而洪熙帝由于政务繁忙,一直没来得及做,如果他下旨做法事的话,没人会怀疑。
  另外,那些进宫给洪熙帝护法的重臣与外界隔绝了联系,张皇后就可以掌控京城的局势,即使汉王来了也进不了城,可谓两全其美。
  “皇后娘娘,看来是真武大帝显灵点化了李御史,太子有真武大帝庇护,必将顺利登基,一承大统。”谭氏擦了擦脸上的泪花,向张皇后福了一身,开口安慰道。
  “可这场法事由谁来做?”张皇后脸上的神情只轻松了一会儿,随后又变得凝重起来,抬头望向了李云天。
  很显然,做这场法事的道长肯定要与洪熙帝接触,将清楚洪熙帝已经驾崩的事情,天子宾天乃国之重事,倘若道长惊慌之下露出了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万一……万一请来的道长心有贰意,将洪熙帝驾崩的消息透露给汉王的人,事情可就无比糟糕。
  “皇后娘娘,臣有一人推荐,此人为元霞山元霞观的弟子,去年来的京城,一直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施法祈福,不仅为人稳重,而且有着几分本事,可以值得信赖。”
  李云天既然提出这条暗度陈仓之计,那么肯定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闻言不动声色地回答。
  他口中的元霞山元霞观弟子,就是两三个月前在京城布商陈善德家装神弄鬼的苏伯朗。
  李云天已经让人查了苏伯朗的底,此人在元霞观待了数年,因为忍受不了道观中的清修就下山四处游荡,成为了一个游方道人。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了几手江湖上的骗术,于是就冒充元霞观的得道道长,在市面上招摇撞骗,骗人钱财以及女色。
  虽然苏伯朗贪财**,不过与京城中的各方势力都没有什么交集,再加上其圆滑世故,骗术精湛,又能随机应变,故而被李云天选中来主持这场法事。
  “就依李御史所言。”张皇后见李云天已经有了人选,沉吟了一下后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她相信李云天绝对不会找来一个平庸之徒办差。
  “李御史,你觉得朝中何人要给皇上护法?”随后,张皇后神情严肃地望着李云天,这里面很有讲究,既不能影响了朝中政务的运作,也不能引发人的质疑,同时还要能让她掌控京城的局势。一


第212章 富贵在天(二更)

  “皇后娘娘,在臣看来,能给皇上护法乃天大的荣幸,一定是朝中重臣中的重臣。看书神器讀蕶蕶尐說網”
  李云天也一直在想让朝中那些大臣给洪熙帝护法,沉吟了一下后说道,“臣觉得有这个资格者寥寥数人,例如内阁首辅杨大学士、吏部的骞尚书、京畿都督府都督忠国公、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威国公。”
  “以及,当朝太师、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英国公!”李云天迟疑了一下,说出了最后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英国公张辅。
  “英国公!”张皇后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按理说张辅是朝中勋贵之首,深得永乐帝的信赖,洪熙帝对他也是恩**有加,按理说张辅此时应该协助张皇后稳定京城大局才对。
  不过,张辅与汉王私交甚密,有流言说去年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就是张辅透露给的汉王,进而使得汉王进行了布置,差一点就让李云天无法安然进京。
  故而在这种事关大明皇权的关键时刻,张辅自然要被张皇后掌控在手里,所谓无风不起浪,万一传言为真,届时张辅登高一呼,京城中的勋贵可就要都投入到汉王的怀抱。
  对李云天提出的这五个人选,张皇后非常满意,有了杨士奇、骞义和周征作为幌子,谁也不会想到这次护法其实针对的是威国公周征和英国公张辅。
  只要周征和张辅被困在宫里,那些支持汉王的勋贵就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再则说了,危急时刻还能将周征放出宫去稳定京城的局势,守卫京城。
  由于事态紧急,李云天与张皇后商量好了对策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了宫城,前去找苏伯朗,在他的这个计划中苏伯朗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苏伯朗住在城南一处气派豪华的宅院里,凭借着出神入化的骗术,不到一年时间就在京城置办起了一份诺大的产业,可谓春风得意。
  在夜幕的掩护下,三个身穿夜行服的黑衣人出现在了苏宅后门,一个人敏捷地翻过墙后悄悄地将后门打开,将门外的两个人迎了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关上门。
  进了院子后,一个黑衣人在前面领路,三人迅速穿过庭院和走廊,来到一个环境优雅的庭院里,看样子领头的黑衣人对苏宅的地形十分了解。
  一个黑衣人用匕首挑开了一间卧室房门的门栓,领头的黑衣人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另外两个黑衣人警惕地在门外把风。
  卧室的**上,苏伯朗搂着一名漂亮的女子呼呼大睡,领头的黑衣人见状伸手捂住了他的嘴,这使得苏伯朗立刻就被惊醒了。
  “别说话,否则我就不客气。”领头的黑衣人低声警告苏伯朗。
  苏伯朗吓了一跳,神情骇然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懂了。
  “跟我来。”领头的黑衣人冲着苏伯朗点了一下头,来到了窗户旁,轻轻将一扇窗户推开成三十度的样子,让窗外的月光倾洒了进来,照在了他的身上。
  “本山人与阁下无冤无仇,阁下深夜来访,所为何意?”苏伯朗按捺着心中的惊慌,披上衣服后,顺手从枕头下拿出一把匕首,藏在身后的手上,来到领头黑衣人的身旁不动声色地问道。
  “最好放下你手里的东西,我如果想要对付你的话,你刚才就已经死了。”领头的黑衣人望着窗外的夜空,慢条斯理地说道。
  “阁下究竟是什么人?”苏伯朗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尴尬的神色,他想了想,觉得对方的话有道理,于是将匕首放在一旁的桌上,不动声色地低声问道。
  “苏道长,往日一别,可还记得在下?”领头的黑衣人转过身,拉下了脸上的蒙面黑巾。
  “李御史!”借着窗外的月光,苏伯朗立刻认出了这名不速之客的身份,双目满是诧异的神色。
  “本御史这次前来,是想送给苏道长一个天大的富贵,只是不知道苏道长有没有胆子和魄力将它接下来?”
  李云天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望着苏伯朗,“不过本御史要提醒你,差事办成了是天大的富贵,可如果你要是办砸了,那就是天大的祸端!”
  苏伯朗闻言怔在了那里,目光闪烁不定,好像在盘算着李云天话里的“差事”是什么,他既然知道李云天的身份,那么自然清楚李云天不会无缘无故地三更半夜闯进家中找他。
  李云天知道苏伯朗在计较利害得失,也不着急,面无表情地盯苏伯朗,他知道苏伯朗并不是甘于平庸之人,肯定会冒险一搏。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片刻之后,苏伯朗一咬牙,拿定了主意,抬头看向了李云天,“李御史,有何需要在下效劳的。”
  “你知不知道紫禁城里有一座真武大帝的神殿?”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不动声色地问道。
  “这座神殿是先帝所建,专门用来供奉真武大帝。”苏伯朗点了点头,有些狐疑地说道,弄不懂李云天为何要提到真武大帝。
  “奉皇后娘娘懿旨,要你在真武大殿举行一场法事,期限是七七四十九天。”李云天盯着苏伯朗,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这是真的?”苏伯朗顷刻间就傻在了那里,目瞪口呆地望着李云天,脑子里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进宫做法事可是他梦寐以求的荣誉。
  “皇上今晚驾崩了,在太子进京继承大统前,你必须要保证任何人都不能见皇上。”随后,李云天神情严肃地加了一句,“本御史知道你有这个本事。”
  “什……什么?”听闻这个惊人的消息,苏伯朗整个人僵在了那里,一脸的匪夷所思,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洪熙帝竟然会驾崩,怪不得是皇后下的懿旨。
  “明天一早,你就会接到皇上的口谕,让你进宫做法给大明祈福,该准备些什么想必你比本御史清楚。”
  苏伯朗的此时的反应十分正常,李云天有条不紊地说道,“倘若你能把这件差事办好了,不仅皇后,太子也会重重地赏你。”
  “谢李御史提拔。”苏伯朗随即回过神来,连忙冲着李云天深深一躬身,很显然,要不是李云天极力向张皇后推荐的话,哪里轮得到他进宫做法事?
  一旦他把这件差事给办好了,即使不被封为国师,那也是享受朝廷俸禄的御封道长,有相应的官职和品阶,足以光宗耀祖。
  “本御史只不过帮你选了一条路而已,这条路该怎么走还要靠你自己。”李云天摇了摇头,不以为意地说道,好像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老爷,发生了什么事情了?”等李云天悄悄回到家,天边已经有一抹淡淡的鱼肚白,郑婉柔一直在卧房里等着他,一边帮他宽衣一边关切地问道。
  李云天半夜被宣进宫里,很显然是宫里出了什么大事,这使得郑婉柔心里七上八下,坐立不安。
  “皇上驾崩了。”李云天闻言,凑到郑婉柔的耳畔低声回答,“我要去南京给太子送进京的圣旨。”
  “啊?”郑婉柔顿时吃了一惊,以手掩口,双目满是震惊的神色,这个消息实在是太突然了。
  按照大明的定制,太子只有接到皇上的诏书后才能离开南京返回京城,否则的话将会以谋逆论处,就跟藩王没有得到皇上的谕旨不得离开藩地的道理一样。
  因此,必须要有人前去给太子传旨,那样的话太子才能光明正大地进京城,要不然会很麻烦,届时不仅仅是私自进京的那么简单,恐怕有心人还会与洪熙帝的猝死联系上,而造成所有这一切的源头是汉王。
  如果不是汉王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大明皇帝的宝座,事情将变得很简单,京城的文武重臣会以洪熙帝的名义给太子下诏书,宣他进京一承大统。
  由于太子是大明的储君,又没有其他人能威胁到他的继承权,故而太子会顺利地进京登基。
  张皇后对传旨一事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这道传太子进京的圣旨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一定要派心腹之人尽快送到太子的手里,而且还必须要躲过南京城汉王的那些耳目。
  不仅如此,这个送圣旨的人还必须要得到太子的信任不可,洪熙帝这次驾崩得非常突然,即使太子接到圣旨后也肯定会有所犹豫,进而怀疑圣旨的真实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