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52章

执宰大明-第152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那些劣质的米粮不可能发给京城的高官显贵,也不可能发给像李云天这样的御史,而是参杂在好米中分发给京城的中下级官员和各大部院衙门的吏员,那些官员官微言轻,自然不敢得罪户部,是敢怒不敢言,否则下次户部的人肯定会收拾对方。
  尤为令李云天感到诧异的是,京仓里不仅倒卖米粮竟然还倒卖盐,进而从中谋取巨额的利润。
  要知道盐道上的盐引就是户部开的,而京仓隶属于户部,那么以给京城百官发盐为由,弄到盐引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李云天已经敏锐地预感到,京仓和通州仓的案子绝对会牵连甚广,绝对是一个大案,一旦严查的话,恐怕户部的人不少都要栽进去。
  因此,李云天自然要请示杨士奇,这既是对杨士奇的尊重,同时也是向杨士奇求援,这么大的案子他肯定玩不转,最后需要杨士奇出手来摆平。
  在李云天看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证据,他岂会轻易出手去动京仓和通州仓?
  两天后,李云天和都察院广西道一名叫作熊严的监察御史一起去了京仓,由于熊严是礼部尚书吕震的门人,而内阁和六部的关系已经闹得很僵,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有些冷淡,一路上没有什么交流。
  到了京仓,京仓的大小官员已经恭候多时,如果接待御史巡察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不管如何首先要把两位御史大人伺候舒坦了。
  熊严四十多岁,是永乐中期的进士,他此番前来不仅是巡察京仓,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监视李云天,防止李云天在京仓找茬。
  在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中,李云天虽然年龄最小,但没有哪个御史敢小觑他,能突破汉王的层层拦截将永乐帝的遗诏送到太和殿,放眼都察院除了李云天没人能做到。
  内阁刚被六部摆了一道,六部的人自然要小心翼翼,防备内阁的反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内阁所属的御史的发难。
  李云天身为杨士奇的弟子,又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自然会被人给盯上,他自然清楚这一点,所以进了京仓后就按照规矩和流程办事,并没有丝毫的异样,这使得熊严不由得轻松了许多。
  翻阅完了京仓的账簿,李云天和熊严在京仓官员的引领下到仓区巡视,抽查里面存储的米粮等物,一番巡视下来并没有异样。
  李云天对仓区里的米粮并没有兴趣,他可以肯定京仓的官员都做好了手脚,展现在他眼前的仓库表面上查不出来任何问题。
  如果他要详查的话肯定会受到熊严的阻挠,故而不如把心思放在了寻找给他举报信的匿名人身上,暗中观察着沿途的官吏。
  终于,当一名穿着九品服饰、三十多岁的国字脸男子从李云天眼前闪过的时候,李云天的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终于把那个写匿名信的家伙给找出来了。
  虽然李云天不知道写匿名人的长相,但是对方身形和走路的姿势他却看得很清楚,或许纸条上的字是由别人代笔,但身形和走路的姿势却无法掩饰。
  巡察完了京仓后,晚上照例是京仓的官员准备酒宴招待李云天和熊严,甚至还喊来了几名妙龄女子作陪,李云天虚与委蛇地应对着,这使得现场的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云天无意中望见那个国字脸男子从隔壁的雅间出来去茅厕,于是眼珠一转,也起身前去如厕。
  李云天来到院里茅厕的时候,那个国字脸男子已经从里面出来,趁着灯光昏暗,李云天走上前故意撞了他一下。
  “御史大人!”毫无防备的国字脸男子被撞得倒退了一步,胸口处被撞得生疼,正要发怒,猛然看见是李云天,不由得吃了一惊,随后连忙躬身行礼,“御史大人恕罪,刚才下官没有注意到是您。”
  “你还知道本官是御史?”李云天见四下无人,不由得面色一沉,冷冷地望着国字脸男子,低声问道。
  “御史大人息怒,下官纯属无意。”国字脸男子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惨白,连忙再度躬身致意,他可是清楚李云天的来头,要想修理他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纯属无意?”李云天冷笑了一声,面无表情地问道,“去年你撞了本官,结果一言未发就逃走,今天又撞了本官,究竟是何居心?”
  国字脸中年人听闻李云天提到去年的事情,脸色大变,面色惨白地望着他,额头上刹那间就渗出了细小的汗珠,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认出他来。
  “明晚本官在德庆巷的刘记羊肉店等你,如果你届时不能给本官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本官只有把那张纸条交给你们京仓的主事。”见此情形,李云天已经确认了国字脸男子就是那个写匿名举报信的人,于是冷冰冰地丢下了一句话,抬步走向了茅厕。
  等李云天进了茅厕后,国字脸男子不由得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急匆匆地离开了,神情显得有些惊慌,他不知道自己如何暴露了身份,也没想到李云天时隔一年竟然还记得那件事情。一


第184章 惊天内幕

  第二天晚上,东城,德庆巷,刘记羊肉汤店。
  德庆巷位于东城的平民区,刘记羊肉汤是一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店,正宗的西北口味,虽然位置偏僻,但是很受周围百姓的欢迎,生意很红火。
  李云天来这里吃过几次,觉得大师傅的手艺十分地道,故而就把国字脸男子约来这里谈事,既饱餐了一顿也不用担心被人认出身份。
  二楼的一个雅间里,李云天坐在桌前悠闲地等待国字脸男子的到来,他虽然知道京仓倒卖粮食,但是不清楚京仓是如何把帐给做平,以及如何在仓库中作假,这里面可都有着不少学问,非外人可以知晓。
  国字脸男子的身份他已经打听了出来,名叫吕大成,一名从九品的仓副使,已经在在仓场内干了七八年。
  永乐帝在京城和临近的通州各设有两大粮仓,其中位于京城的叫京仓,位于通州的叫通州仓。
  京仓和通州仓合称京通仓,皇宫、皇族、京官和亲卫、京卫所食用的米粮皆来自京通仓。
  京通仓的最高主官是京通仓主事,由户部一名正五品官员担任,与户部各司郎中平级,负责管理京通仓的事务。
  京仓下设十三大仓储,即禄米仓、南新仓、旧太仓、富新仓、兴平仓、海运仓、北新仓、太平仓、本裕仓、储济仓、丰益仓、万安仓和裕丰仓,均分在京城内外,每一仓由正六品的仓场监督负责。
  通州仓下设三大仓储,即西仓、中仓和南仓,也是由正六品的仓场监督负责。
  李云天和熊严巡视的是京仓十三仓中的富新仓,剩下的仓储由其他御史巡视,三天之内巡视完毕,然后汇总上报。
  等待中,房门咯吱一声开了,吕大成一脸紧张地走了进来,他的心中现在万分懊恼去年一时冲动写了那个举报纸条,而且还塞给了李云天。
  “御史大人!”直到现在吕大成都迷糊着,不知道李云天是如何找到了他,进屋后给李云天拱手行了一礼,局促地站在一旁。
  官场上等级森严,李云天是堂堂正六品的御史,吕大成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九品仓大使,无论是职务还是品级都要高出他一大截,自然要对李云天毕恭毕敬。
  “坐。”李云天见吕大成显得有些紧张,微微一笑,伸手指了一下桌对面的椅子,示意他坐下。
  “谢御史大人。”吕大成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规规矩矩地走过去落座,心里忐忑不安,七上八下,不清楚李云天请他来的意图是什么。
  店小二很快就端上了酒菜,里面当然少不了味道鲜美的羊肉汤和切碎了的锅盔,这可是刘记羊肉汤馆的招牌。
  “吕副使,本御史想知道,你为何给本御史那张纸条。”等店小二离开,李云天把锅盔倒进了羊肉汤里,一边慢条斯理地搅匀,一边不动声色地望着对面的吕大成。
  “御史大人,京仓里黑幕重重,下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才冲动之下给您塞了那张纸条。”吕大成端坐在那里,脸上阴晴不定了一阵儿,随后苦笑着说道,他听说了李云天单骑进京送诏书的事情,知道李云天不是等闲之辈,故而不敢隐瞒。
  “吃吧,凉了就没味道了,咱们边吃边聊。”李云天见吕大成没有动筷子的意思,于是笑着向他说道,“把你知道的事情都讲出来,你放心,本御史只想知道实情,绝对不会为难你。”
  吕大成闻言顿时轻松了许多,说实话李云天并不像他以前见到的那些上官一样,在下属面前官威十足。
  很快,李云天就从吕大成那里得知了不少关于京仓的内幕消息。
  按照吕大成的说法,他所任职的富新仓每年就会把大批的优质米菽以霉变品处理掉,另外,在购进新米菽的时候通常会低等品充当高等品。
  很显然,富新仓的仓场监督没有能力办成这件事情,因为购买和变卖米菽由京通仓主事负责,各大仓场监督只不过是负责执行而已。
  由此一来就不难推断,倒卖米菽的事情不单单发生在富新仓,十三大京仓和三大通州仓肯定也都有涉及。
  永乐帝设立京通仓,除了供应京师皇族、官员和军队的需求,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作为战略储备。
  京通仓的官员们如此倒卖米菽,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还破坏了大明的战略储备。
  除此之外,京通仓的另外一个捞钱的大项是食盐,京通仓的官员利用自身的便利,从盐道衙门开出多余的盐引来倒卖,先把食盐运到通州的码头,然后再装船或者装车转运走,占居了北直隶八府二州的市场,进而从中谋取暴利。
  虽然吕大成职位有些低,没有接触到很深的内幕,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肯定,京通仓绝对有两本帐,一本是用来应付朝廷的检查,另外一本是来进行内幕交易。
  因为在他负责的仓库内就有不少优质米粮就被标成了霉变品,而且账面上显示的就是霉变品,每当仓库接收新粮的时候,那批霉变品就会被处理掉。
  由于京通仓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陈粮要被淘汰,所以据吕大成的估算,每年光这一项就至少就有二十万银子的进项。
  如果再加上食盐的倒卖,那么一年下来京通仓的官员最起码也能捞个五六十万两,实在是匪夷所思。
  李云天还真的没有想到京通仓里面竟然有如此大的猫腻,要知道这可是在天子的脚下,那些人竟然干出这种龌龊的事情,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难道他们就不怕掉脑袋?
  “记住,今天晚上你没有见过我,不要将晚上的事情告诉任何人。”离开雅间的时候,李云天神情严肃地叮嘱了吕大成一句。
  京通仓的事情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如果事情泄露的话他的计划可就要功亏一篑,搞不好还会被对方反戈一击。
  “下官一定铭记在心!”吕大成忙不迭地点着头,忍不住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虽然李云天并没有什么表示,不过他有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预感到京通仓可能会迎来一场大风暴!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到了都察院后把杨云贵找了来,把从吕大成那里得到的信息告诉了他。
  “看来,京仓和通州仓这次是要被连锅端掉了。”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后,杨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