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12章

执宰大明-第112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仅使得崔辉有了酷吏的恶名,而且也彰显了李云天不为权势的崇高气节。
  尤其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使得文官们极力推崇,也也使得京城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士大夫记住了李云天的名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崔辉对李云天的这次发难无形中成就了李云天,令他在京城的文武百官中崭露头角,博得了一个良好的名声。
  承天门和大明门之间中心御道的东西两侧建有连檐通脊七百步的千步廊,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
  千步廊两侧各有110间朝房,另外前段向东西延伸处各有34间北向朝房,以供文武百官上朝时休息。
  而千步廊两侧的宫墙外,就是京城各大部院衙门的所在地。
  东面宫墙外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等文职性能的衙门。
  西面宫墙外是刑部、五军都督府、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职性能的衙门。
  李云天在刑部办好了事情后拿着公文去都察院报道,虽然都察院的门头看起来很普通,不想五府六部那样宏伟气派,但是京城文武百官谁都不敢小觑。
  虽然李云天身着六品的官服,但还是被都察院的军士拦了下来,让他表明身份和来意,这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
  知道李云天是新上任的监察御史后,一名军士连忙把他领去了经历司,见到了都察院经历司经历沈宏。
  沈宏四十多岁,中等的身材,皮肤有些黑,浓眉大眼,留着两撇小胡子,笑眯眯地给李云天办理了入职的手续,让李云天领去了他的监察御史印信。
  都察院经历司是一个正六品的部门,沈宏与李云天一样,都是正六品的官员,通常来说监察御史都是正七品的官员,因为他们都是从新科进士中选拔出来的,故而像正六品的监察官员很少见。
  沈宏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已经在都察院干了近二十年,执掌经历司也差不多有十年,在都察院的资历颇深。
  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的升迁与普通官员不同,像六部和地方衙门的官员,通常都是一级一级往上提升,而监察御史则不一样,虽然他们的级别只有正七品,但只要干的好,一旦外放的话都会得到越级晋升,非普通官员可比。
  这也是为什么沈宏四十多岁了还只是正六品,他并不是没有外放的机会,而是不愿意离开都察院这个皇上身边的近侍机构。
  以沈宏的资历如果要外放的话,十有yankuai是一个正四品的知府,不知道要羡煞多少地方上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爬的人。
  沈宏待人很热情,给李云天介绍了都察院的大致情形后,就领着他去了湖广道监察御史的公房,把他介绍给了在里面办公的湖广道监察御史。
  加上李云天,湖广道一共有八名监察御史。
  按照定制,在都察院的十三道御史中,云南道的人数是最多的,有十一人;其次是浙江、江西、河南和山东,各十人;接着是山西、湖广和山西,各八人;最后是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各七人,合计一百一十人。
  湖广道资格最老的监察御史是与沈宏同科的鲁忠,永乐年的第一批进士,大腹便便,笑容很是和蔼,他已经让手下的皂隶去定了雅间,晚上和湖广道的同僚给李云天接风洗尘。
  由于李云天初来乍到,故而鲁忠就让一个名叫韩亮的监察御史陪着李云天在都察院里逛逛,认认路,熟悉一下布局。
  在湖广道中,韩亮的资历仅仅排在李云天之上,他是戊戌科的进士,比李云天高一届,与崔辉同科,在都察院里实习了四年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哼,不过是靠了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小白脸而已,咱们都察院什么时候也流行起吃软饭了?”就在韩亮领着李云天经过一处回廊的时候,一个刺耳的声音从边上的院中传来,语气中满是不屑。一


第137章 人际圈

  听到那个嘲讽的声音后李云天的眉头微微一皱,很显然对方口中的那个吃软饭的小白脸指的是自己,于是扭头望去。
  几名身穿七品官服的人正在一旁的庭院中说话,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国字脸男子正冷冷地望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敌意。
  韩亮见状不由得无奈地摇了摇头,在他看来李云天年轻气盛,岂能受得了如此的挑衅,保不准要上前理论一番。
  说实话,那名国字脸男子所言太过偏颇,李云天殿试的成绩排在二甲中上游,本来按照惯例是要进都察院的,只不过他当时奏请外放去了地方任职,有足够的资格担任监察御史。
  出乎韩亮的意料,李云天只是眉头皱了皱,随后抬步随着他离开,并没有与那名国字脸男子计较。
  “沽名钓誉!”望着“落荒而逃”的李云天,国字脸男子冷哼了一声,脸上的神情愈发不屑。
  边上的几个人闻言对视了一眼,谁也没有接口,看样子不想介入到这件事情里。
  “韩兄,不知在下如何得罪了刚才那位仁兄?”离开了那个院落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问向了韩亮。
  “他是广西道监察御史马安,崔御史的同乡,也是戊戌科出来的。”韩亮知道这件事情瞒不过,有些无奈地点明了那个国字脸男子的身份。
  “马鞍?”李云天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这个名字起得颇为让人产生误解,怪不得他对自己有着敌意,原来是崔辉的密友。
  不过,马安是广西道的御史,与李云天在日常的事务中也没有什么交集,只要他不招惹李云天,那么李云天也懒得理会他。
  临近中午的时候,一名身穿便服的男子来湖广道的公房找李云天,李云天随即还长了便装,和那名男子谈笑风生地走了。
  两人去了一家都察院附近的酒楼,二楼的一个雅间里已经等着十几个身着便装的男子,见到两人后纷纷笑着起身相迎,让李云天坐了首座,给他接风洗尘。
  这十几名男子虽然身穿便装,但都是都察院的人,与李云天同一科的进士,现在在都察院里实习,今年差不多有人可以转正,成为正式的监察御史。
  按照流程,新科的进士至少要在都察院里实习三年,积累经验和资历,经过考核后才能被委任为正式的监察御史。
  李云天属于特例,他在地方上磨砺了三年,等同于在都察院的实习,又立有不少功绩,进都察院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说起来李云天是同科进士中最晚进都察院的,但他又是最早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同科进士中的佼佼者。
  令李云天感到可惜的是,于谦在南京的都察院里实习,他是李云天最想见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见上一面。
  李云天看得出来,杨士奇对于谦是青睐有加,十分器重,将其调去南京可谓是用心良苦。
  自从永乐帝迁都后大明就有了“太子守南京”的定制,南京虽然不是大明的中枢,但是在那里能跟太子走得近,又能避开朝堂上的党争,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午去公房找李云天的那名男子名叫谢恒,是实习的人中混得最好的,有着很强的交际能力,可谓左右逢源,长袖善舞,李云天在湖口县写信的那十几个人中就有他。
  有小道消息说谢恒不久后要被任命为浙江道的监察御史,成为那批实习的人中第一个成为监察御史的人。
  由于下午还有公务,故而大家也没怎么喝酒,在酒桌上更多的是叙旧以及畅谈京城的轶事,气氛十分轻松。
  下午回到都察院,李云天开始熟悉手头上的事务,虽然他是湖广道的监察御史,但是要管的事情并不仅仅局限于湖广道。
  明代监察御史的权限极大,不仅要监管十三道的各衙门外,还要协管两京的直隶衙门,甚至连都察院也在十三道监察御史的监察范围内。
  监察御史的具体权责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监察百官:
  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核,或封章奏核。
  露章面奏是指弹章不封,由弹核者在朝会上朗读弹文,而封章奏核是指弹核者将被弹核者的罪状写成书面章疏,封章由通政司转呈皇帝以行使其弹核权。
  2,充任言官:
  《明史》有记载,“御史为朝廷耳目,而给事中典章奏,得争是非于廷陛间,皆号称言路。”
  简单来说的话,也就是监察御史既可以参与商讨军国大事的“廷议”,也可以参与选拔高级官员的“廷推”,由此可见地位之尊。
  3,考核百官:
  除了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及最高司法监察长官归都御史考察外,地方上的其他官员以及在京各衙门五品至七品之间官员的考核均由监察御史负责。
  4,监察在京各衙门事务:
  两京刷卷,指监察御史有权查究两京直隶衙门的公务文书,通过清查、核实公务文书,检查各衙门的政务。
  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凡各种朝会、上朝行礼、大小祭祀时,派遣御史监礼,若有失仪即举核。
  晚上,李云天和谢恒一行湖广道的监察御史换上便装后,去了京城一家有名的**――醉月阁,谢恒已经在二楼要了一个雅间。
  明代的**是上流社会的交际场所,并不仅仅是**作乐的地方,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欢在**里会客。
  醉月阁在京城的**里能排名前三,老板娘名叫红姨,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风韵犹存,二十年前也是京城有名的花魁,年老色衰后开始打理醉月阁。
  红姨得知谢恒等人是来给李云天接风的,特意过来敬了李云天一杯酒,并且让人拿来了两壶好酒来助兴,看得出来她很看重都察院的这些御史们。
  李云天很清楚,红姨肯定不是醉月阁的老板,至于醉月阁的幕后老板是谁,他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想必背景深厚,否则的话如何能在京城立足。
  不说那些混黑道的家伙,光是京城那些大大小小衙门的人上门来找茬,就足以让人头疼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正当众人在那里谈笑风生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吵闹声,好像两帮人起了争执。
  谢恒等人好像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若无其事地继续与李云天谈笑。
  能来醉月楼的客人非富即贵,遇上那些年轻气盛的权贵子弟,爆发冲突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小事还是让五城兵马司的人去处理,搁不住御史出手。
  既然谢恒不动,李云天更不会去吃饱了撑得管这种闲事,况且他初来乍到,还没有把京城里的门道摸清楚,岂会轻易招惹是非。
  不久后,房门咯吱一声开了,红姨领着一名身形婀娜、手里抱着一把琵琶的绝色妙龄女子走了进来,眉若柳叶,唇是红樱,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妩媚。
  “各位大人,这是怜香,我们醉月阁从杭州花重金请来的姑娘,弹得一手好琵琶,大人们如有雅兴的话,妾身就让她唱上几曲给各位大人助兴。”红姨笑盈盈地向屋子里的人介绍着那名抱着琵琶的女子。
  怜香闻言,向李云天等人莞尔一笑,福身行了一礼。
  “红老板,看来你这次又要拿我们当挡箭牌了。”谢恒打量了怜香一眼,笑着说道,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这位怜香姑娘肯定是门外那起争端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