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红楼折钗记 >

第95章

红楼折钗记-第95章

小说: 红楼折钗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爷既然不忍,那就只有说动三姑娘出山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肌,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一百三十七章 说服贾探春
     更新时间:2010…8…9 19:56:07 本章字数:3645

    连着几天的大雪,让这里满圃的菊花也终于抵耐不住酷寒的气候。纷纷地蔫枯了下来。细碎的花瓣掉了一地,和着因积雪融化而变作浆土的黑泥,当真应了“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古诗来,由不得久未到此的贾芸心头黯然。
    侍书说,贾赦给探春找的归宿乃是京兆尹贺羽的残废公子,为了这桩婚事,好强的探春拉下脸来四处求人,甚至于动过轻生的念头,可是有什么用?!尤其在贾赦被官府锁拿之后,那夫人和贾涟等更是想要借着探春的亲事讨好贺羽而加紧了双方聘嫁之事,想让贺家对贾赦网开一面,手下留情,好在贾芸和东平郡王以雷霆手段迅速结案,将贾赦远远的发遣到了延州,这才让贺家少爷和探春的事情稍稍的缓了下来。
    可是,延缓并不等于中止,据说贺羽对探春倒是极为欣赏,一力督促荣国府速速准备,等天暖开春之际,便好行礼圆房。消息传来,邪夫人只得赶紧和贾政、王夫人和赵姨娘等商议,这些已经变作惊弓之鸟的家长们,自然全无主意,只是愁眉苦脸的打点着府中的库房,看看到时候能动用多少银钱物品以作嫁妆。
    “大嫂子不用再说了,这些事我们小姐自会考虑的。”
    刚才走到门口的贾芸,突然听到里头传来侍书的声音,有些焦躁。又有些不安,随后,大门推开。一个穿着翠绿色夹袄的女人走将出来,恰和贾芸对面而视。
    “李纨!”
    贾芸想起了之前自己曾在稻香村和李纨、贾兰等一起吃面拖蟹的情景,倒也是难得的一份平静和温馨。那李纨见了贾芸。忙忙的裣衽行礼,叫了一声二爷,却并不多做寒暄。只是回头冲侍书和探春又看了一眼,便急急匆匆的出了院子。
    “二爷!外头天寒,快请里边坐吧!”
    侍书自和贾芸在雪芹轩交底之后,倒是很信服这个新任的当家人,见到贾芸难得的光临秋爽斋,忙一迭连声招呼着将他迎进屋里,一边又高声的嘱咐下人进茶,探春依旧坐在靠窗的一个锦凳上,只是侧着脑袋望着窗外发呆。
    侍书叫了一年,探春却并不回叉,只是怔怔的说道:
    “离披翠枝无全叶,空摇金蕊淡泊香,二爷的这首《残菊》,写的果然好。”
    贾芸闻言一愣,也起身走到窗口。隔着栏杆遥望那片菊圃,忽的心头一颤,明白到探春不过是借着这满园的残菊自况其身啊。
    “驿外断桥边,寂箕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贾芸轻轻的吟诵着陆放翁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梅词,觉得这真是眼前这位三姑娘的写照,无论开得如何光艳动人,最终却似乎只能和光同尘,沦落风尘。
    “二爷,方才珠大嫂子来,说了好些话,问我们可有什么难处,问小姐是不是不肯嫁去贺家,还说,她也为我们小姐不忿,又说如今二爷新当家,平素里又和园子里的姑娘小姐们是最好的,有什么事情但去找你便是
    侍书竹筒倒豆子一般,将方才李纨的来意说了一遍,虽是听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贾芸却隐隐的觉着似乎有些奇怪,以李纨这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脾气,怎么会巴巴的到探春这里来说这些子不疼不痒的话?莫非”
    贾芸思绪翻转,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定睛一看,探春和侍书都曰用。己发愣,似乎想不到一个仿客居然讲门来什么话也没勾”是站在窗边呆立,侍书拍着手道:
    “想必二爷新官上任,雪芹轩里人都踏破了门槛,这才躲到我们这儿养会子神,好再去周旋那些庄头、奶奶们。”
    一席话说的贾芸掌不住笑了起来,连数天来愁云密布的探春也莞尔一乐,贾芸忙抛开心中的疑惑,向探春诉说了来意。
    “你说,要让我去管理内府?!”
    探春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轩眉耸动间,似乎把对自己未来的忧虑也扫除到了一边。贾芸用力的点点头,说道:
    “能协理荣府者,唯三小姐而已!”
    探春的呼吸不由得一重,一双眼睛只是盯着贾芸看。
    “三姐的才能,我素所深知。”
    贾芸又继续说道,
    “当日赦老爷新政,三小姐提出要看账册,我便知道,三小姐对于府中大小事务,一直以来便都挂在心上,如今只怕更是熟捻于胸,只是一直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加上你那个亲娘,又是个三不着四的糊涂人。满府里谁个看得上她,连带着你自己也感觉比别人矮了一筹吧。”
    探春不说话,旁边的缘书却叫道:
    “二爷说得通透,何芸不是这个道理!那婆娘还三番两次来劝姐早些出嫁呢!真不知道是个怎样的心思!”
    “侍书!”
    探春愠怒的喝断了丫头的牢骚。毕竟是自己的生母。不可如此忤逆。
    “三姑娘,我知道,园子里的少爷小姐,对我都存着几分疑虑,是么?”
    探春沉默片刻,点了点头道:
    “听说,你和庄头们谈事儿。也提到过要行新法。”
    贾芸苦笑:
    “府里内外,如今是个什么情况,那些不知膏梁的人不明白,以三姑娘的远见,竟也看不到?赦老爷和邪夫人虽然不堪,可是有句话说得好。到现在这个局面,不下猛药,哪里医治得了顽疾?!改,势所难免,否则,躲得了这一次,躲不了下一次,熬得过这一年,熬不过下一年!”
    探春并不辩驳,只是静静的听着。
    “但是我这改,只是为了让大伙儿过得更好,让这园子不用拆散,让你们不用变成交易兑换的筹码。让这满园的菊花都能傲霜挺立,争奇斗妍!”
    贾芸渐渐的激动起来,其实。在这个赫赫扬扬的大家族数百人里面。真正有谁走了解他的呢?自己的这番心事,平素里又能去说给谁听?每个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心去忖度别人,总以为有那许许多多的阴谋阳谋,利益好处,难道,真就不能有一颗正正常常的人心,一个干干净净的想法?!
    “二爷
    探春和侍书有些不认识的看着贾芸,印象中,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的急躁和申辩,不过,这个样子的贾芸。似乎变得有些可爱和率真起来了。探春如是想。
    接到一个大活儿,第一次编剧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据说评审的反响还可以,动画公司联系我要接着合作,给了一个题目,目前正在做提纲,看资料,所以最近又繁忙起来了,《折钗记》当然还会继续更新,不过情节上可能会加快了。呵呵,至于更新不稳,还请大家体谅吧。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一百三十八章 庄头归心
     更新时间:2010…8…10 16:45:41 本章字数:3672

    十八个庄头,加上林之孝、赖大、吴新登等几个内府大管事,统分做了两桌,贾芸、贾政、宝玉、贾母这些大小主子以及一些老辈的家奴们则占了另一桌,几十号人满满当当的布开在大厅里,端得是热闹非凡。
    只是这次的宴请,却少了往年轰轰烈烈的杯盘铺陈,只在每张桌子上点了一支铜锅,又放上几大盘未曾切碎的整块牛羊肉,以及小竹篮里大捆的青菜菌数等蔬食,看上去显的简单,甚至有些简陋。
    庄头们和贾母、贾政等人的脸色并不好,因为这样的招待在他们看来。显然代表了某种随意和不尊重。只有宝玉和贾兰,因为少有见到这样的宴会,一时倒很有些好奇和期待。
    贾芸并不理会众人的鬼胎心思,只笑着站起身来,挥动着手中的刀叉,说道:
    “今日宴请,我特意把那些丫头小厮们都赶了出去。大伙儿要吃菜吃肉的,就自个儿动刀使叉,这样才有味道不是。”
    众人勉强的呼应着干笑了几声。却并没有几人动手,只有年轻的贾兰笑嘻嘻的就要切肉开涮,却吃贾政眼睛一瞪,吓得忙缩了回去。
    贾芸扫过众人脸色,笑意未减,只略顿了顿,便对着那些庄头们说道:
    “各位都是长年住在关外的。塞北的风霜雨雪,可比咱们京城的厉害得多,我打听过了,各位在家里也是常吃这些火锅的,怎么今天倒拘谨起来了?!”
    庄头们听了却是意外,难道这贾芸竟是特意用家乡菜来招待他们。若真是如此,到也算是用了心思的。一念及此,众人的颜色明显的缓和了下来,贾母也轻舒了一口气。忙用眼示意几个曾与她暗中联系的庄头,那几人心领袖会,纷纷笑着站起来敬酒。也让现场的气氛终于松弛了下来。
    酒过三巡,几个秉性豪爽的庄头早已经吆五喝六的嘶闹起来,没了往常战战热兢在一边倒酒夹菜的丫头,这些东北汉子反倒放开了心怀。年老的一起回忆着当日跟随前辈们起家的戎马功业,年轻一辈的则交流着在关外走马逐兔的快意生活。嘴巴里不清不楚的夹杂着各种方言甚至粗话。配合着满屋子四溢的水气和香味,倒是荣国府里难得一见的景象。
    “这,这真是成何体统!”
    贾政脸色铁青的望着眼前这一片乌烟瘁气,心头的愠怒不言而喻,
    “都说这芸哥儿是文人脾气。秀才秉性,谁知竟做出一番这样的作为来,真真是有辱斯文!”
    “老爷,我实在是吃不消这份聒噪了。”
    旁边的宝玉,也是浆白着脸颊。满头细汗,不停的摇头,自小便是绮罗丛中娇养,红粉堆里出世。他何曾见过这般五大三粗的场面,看着庄头们不顾形象的割肉喝酒,让他简直想起了闲书《水浒传》里的内容,这些人的样子和那粱山上的土匪山贼,有什么区别?!
    “请恕儿子先走了。”
    贾政本就不满,闻言忙点点头,说道:
    “你带着兰儿都走吧。”
    贾宝玉如逢大赦,趁着人不注意,遂拉着不情不愿的贾兰从侧门一溜烟遁走,将侄子送进稻香村后。自己又往潇湘馆而去。
    “诸位”
    贾芸眼见毛氛已到,便清了清嗓子。站到酒席的头里,朗声发言:
    “方才贾芸听各位老人家提到了当年荣宁二公追随太祖起家之事”血海,马革裹尸。那是何等的不易,方才挣下如今的顺渊你业来。在座各位,乌家、蔡家,哪个不是当年一起跟着出过兵,流过血的,咱们后辈受此福荫。方有了如今的富贵荣华。都说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先前日子铁网山上的变故。大伙儿也都略略知道一些风声,和史家、牛家相比,咱们荣宁两府能安然的保下来。实在已是皇恩浩荡的。”
    众人此时都安静下幕,只听着贾芸说,洗惚间。却又想起了当年创业的不易,那时候,国公爷和手下人不是也经常围着炉子,席地而食。吃得虽是简陋,那一份患难与共的情意,却是祖祖辈辈的家奴们都忘不了的。
    “如今,咱们府里迭经变故。早没有了当日的兴旺,可是贪酷奢侈之风,由上及下,却是变本加厉,关外的庄子,在祖宗手里时,光咱们荣府就有近三十个”如今不断变卖。只剩下了十八个,其他田地租户等产业也是日渐收缩,入不敷出。只有每年摊派到你们庄上的租子却是年年递增。
    此言一出,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