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红楼折钗记 >

第59章

红楼折钗记-第59章

小说: 红楼折钗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墩儿,众家伙怀当真是人如其名。不愧外的庄子里头长大,风吹雪浇的,练出了这么一副好身板。不像自己。冷水一吹,竟然就染上了风寒之症,实在可怜,改日得空,也要锻炼锻炼才是。
    “快些坐下吧。”
    卜氏笑着招呼,
    “你这孩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要吃完了再来,莫不是吃惯了那府里的山珍海味,竟不愿意吃我做的东西了?”
    “哪里的话,实在是怕母亲操劳!”
    贾芸连忙解释小氏便命丫头从厨房里端出一砂锅的鸡汤,盛了一碗送到贾芸面前:
    “那就多吃一些,炖了大半天,鸡肉都要化在里面了。
    贾芸忙答应着拿过瓷碗,实实的喝了一大口,抬头望着卜氏满脸的慈祥之意,心中不由感动,说道:
    “往日里,府里头鸡汤也尽有,再吃不出这般的好滋味来。”
    “我知道,你哄我开心罢了,府里何等的手段;听那刘姥姥说,茄子里都能煮出肉味儿来,咱们哪里比得了的。”
    贾芸又喝了一口,说道:
    “府里宝二爷说过,这东西原本不在如何,只要有情意的就是好的,府里那吃食原料再好,那是无情意的,家里的东西,虽看着平常,里面却大有味道。”
    林墩儿在旁边听了,也拍着手说道:
    “二哥这话,说的实在是好。把我要说又说不出的统统说了出来,怪道满街的人都说二哥是文曲星君下凡,再不错的。”
    众人都笑起来小氏又道:
    “我今儿叫你回来,一则是想见见儿子,二来还有一件事情要听听你的主意。”
    “母亲吩咐便是。”
    卜氏沉吟了片刻,才说道:
    “前天荣府里有个叫邢德全的却来找过我。”
    “邢德全?”
    贾芸一愣,这个名字他似乎弃些印象,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是,就是西府里邢夫人的那位胞是 ”
    哦!贾芸终于从记忆中搜检出了此人,红楼中许许多多的小角色之一,唯一令人存下印象的,就是此人外号“傻大舅”专一吃酒赌钱、眠花宿柳为乐,和薛婚还有过因为妾童而争风吃醋之事,是个极为不堪的人物。
    “他来做什么?”
    贾芸不免有些奇怪。
    卜氏忙道:
    “却是说媒来的!”
    “说媒?!帮谁家说媒?!”
    “自然是帮你,还有他家的侄女!”
    “侄女?!”
    贾芸吓了一跳,细细的盘算,邢家侄女,莫不就是后来也上京投靠贾家。又住进大观园中的那个邢岫烟?!
    “正是。”
    卜氏笑道,
    “那邢舅爷将自己的侄女说的天仙儿一般,又说性格是极稳重端详的,芸儿见了,必是喜欢的。”
    听着母亲的话。贾芸不由沉热
    若从原著中看。邢德全说的倒也并非虚言,这邪岫烟确是模样清秀、性格典雅、安平乐道、知书达理的好女子,就连妙玉那样的清高之人,也与她多有交往,住进大观园后,深得贾府众人的欣赏,后来还被薛姨妈看中,做了宝钗的堂弟薛斟的妻子。
    可是问题在于,现在的贾府,几乎上下一致的在帮自己和宝钗撮合一对,就连老太君和贾政也有这样的意思,可是贾赦和邪夫人居然会不顾家族的决议,偷偷的从外面插上一扛,到是奇哉怪也之事啊。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九十章 开社准备
     更新时间:2010…6…28 10:41:47 本章字数:3434

    氏亚贾芸只是沉默着不说话儿,以为他心中不喜。火凡引小中街上诸人在背后对贾赦夫妻的鄙薄,还有那个。“傻大舅”邢德全的脾气秉性,便误以为那邢岫烟也必是个势利轻佻的女子,连忙说道:
    “芸儿若对那邪家姑娘不中意,回绝了便是,娘并不肯逼你的。”
    贾芸知道老娘有幕吴会,忙摇着手说道:
    “那邪姑娘我在府里倒也有所耳闻,是个知书达理的贤惠人儿,只是
    卜氏闻言一愣,又轻轻的问道:
    “莫不是你还在念着五儿?”
    贾芸深深的叹了口气。的确。对于柳五儿,他从未忘情,甚至面对薛家和贾家颇为明显的暗示,他也因为心中的这份眷恋而始终不能完全敞开了来接受宝钗,因为这样,既对不起五儿,也对不起宝钗这样的好姑娘。虽然他的思想中未必没有对于齐人之福、三妻四妾之类念头的某种渴望,可是要现在的贾芸就这样安之若素的享受起妻妾环绕的生活,实在也还是太勉强了一些。
    更何况,三个月后的铁网山围猎,义忠亲王一派已渐露峥嵘,而另一方的皇帝虽然看似毫无察觉,可是从原著的情形来看,似乎到最后还是顺利的粉碎了这次谋逆行径,而自己更早已深深的牵涉到了此次行动的核心之中,三个月后,是生是死,是成是败,那无疑都将是天翻地覆的一场大变局。
    虽然自己目前已经略有了一些儿主意,可是那也是兵行险招、万不得已之举,真的到了那时候,能否全身而退,犹在未知之中,贾芸现在又哪里有心思去谈婚论嫁,万一事败,岂不也害了那姑娘的一生。
    “母亲,这婚嫁之事。且稍后弓说吧,一来儿子还要忙着准备给皇帝的一场表演,二来,自搬入内府之后,老太君和二老爷都已经切切的嘱咐过,男女嫁娶之事,须得族中公议,这次大老爷偷偷的派人私下说媒,只怕也是自己的小主意罢了,就算儿子答应了,族里也未必同意,还是先这么混着吧。”
    卜氏歪着头想了想,点头说道:
    “你既如此说,也只好这么着了。”
    说着又是一声苦笑:
    “自己的儿子,娶个媳妇,我作老娘竟不能做主?!唉,真是再想不到的事儿,怪道讲书的都说,一如侯门深似海,真真的不错的。”
    林墩儿见卜氏有些消沉,忙笑着说道:
    “干娘千万不要丧气。咱们二爷乃是文曲星下凡,早晚要金榜题名,夸马游街的,到时候,说不定皇帝还要招赘驸马,您老也要当个诰命夫人,哪里就急在一时的。”
    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贾芸见墩儿果然很知道自己娘亲的心思,便也放下心来,三人又说笑了几句,贾芸才离开了后街,往红楼戏院而来。
    多日禁足过后,贾芸故地重游,才发现自家戏院所在的桅花胡同倒是越发的热闹了起来。两边的商铺食肆鳞次栉比,远远的铺排了一路,更有一等的烟花地温柔乡,霓裳云集,莺歌燕舞,正应了“骑马依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古诗。
    红楼戏院的门口,依旧挂着《蔡文姬》的招贴画,下面满满的题写了很多名士文人的诗句,也大多都是溢美之词,尤其对于林梅娘更是赞不绝口,这个戏路宽广的聪明女子,现在已经俨然成为了京城梨园行的一代红角,尤其在出演了《蔡文姬》之后,更是深得闺阁女子的青睐;现在的戏院十二间大包厢中,倒有大半都是那些高门大户的女主子出资包下,只为了来支持林梅娘。
    “东家,您来的正好。”
    蔡亮一面将贾芸迎进内院,一面有些兴奋的说道,
    “大伙儿可都在等着你的新戏呢。”
    贾芸微微一笑道
    “快了,大约只在这数十天里。”
    蔡亮点点头,又从怀中取出一叠银票,恭恭敬敬的送到贾芸的面前:
    “这是这些天里戏院的收入,原本因为有张浮的“复社,从旁捣乱,一度有过亏损,好在《文姬》一出,正如严儿所说,仿佛擂台打擂一般,大是吸引坊间注意。票房立马翻转,总共得了三千多两的收入,刨去行头、布景、茶水和月例银子,还剩下了两千两,应你吩咐,都换成了一百两、五十两一张的银票,请东家查收。”
    贾芸对蔡亮自是放心,闻言接过银票,却并不清点,只是从中抽出五张一百两的,递还给蔡亮,说道:
    “你差一个妥帖的人将这些钱送到西城外的梅花观里,并对我二哥说,多则一月,少则半月。他必是能回京城里来了。”
    蔡亮点点头,说道:
    “我让严儿亲自跑一趟吧。”
    贾芸拍了拍蔡老头的肩膀,有些感慨地叹了一声。
    上次自己决定当街刺杀张德辉,解救薛家的困局,出手的便是倪二,虽然当日他乃是蒙面行刺,可是毕竟光天化日之下,难免人多眼杂,保不准就有能认出来的,所以为了稳妥计,贾芸还是让倪二去城外躲避了起来,万一京兆府衙或是西宁王爷追究起来,也有缓冲逃跑的余地,不过,眼看着铁网山上大事将起,大概张德辉这样的小人物已经不会再被提及追究了吧。
    一一的将事情处理完毕,贾芸又来到了京城的西市之中。
    先前自己答应了薛宝钗他们要另邀一社还席,现在王熙凤的生日已过,听红说,湘云这两天里也要过来,正是开社的好时机。可是,这两天一直忙着编写剧本。也没有好好的考虑考虑应该如何筹备此事。
    况且正如莺儿所说,上次湘云的螃蟹宴大受园中诸人欢迎,自己步其后尘,也应该准备的别致精巧一些才好,可是贾芸还当真一时想不出好的创意来,若论起风雅。身为后世之人,要比得上那些能想出诸如“曲水流筋旗亭斗诗”之类的古人,可真是为难之事了。所以,贾芸趁着今儿出门,便到了西市之中闲逛,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儿来装点一下自己的席筵,也算是有些新意。
    毕竟他深知,这些身处深闺之中的小姐们能接触的世界还是及其有限的,在原著之中,就有探春央求宝玉给她代买一些小泥人、柳条编的小筐、陶作的小罐之类普通百姓家小孩儿玩的玩具,又说园子里的人都喜欢的了不得,以至于竟是一抢而空。每读至此,贾芸总是忍不住粲然一笑。青春少女,终是有着一副葱笼青涩的情怀,易于激动,也易于感怀。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九十一章 西市奇遇
     更新时间:2010…6…28 10:41:55 本章字数:4256

    芸并不是第次到西市来,却从没有认认真真的从介州托细逛过一遍。
    老实说,古往今来穿越客的命运仿佛总是和不断的奋斗、不断的挣扎还有不断的荣耀结合在一起,再没有一丝儿空闲的时候,来静静的品位一下这所谓“异世界”的万种风情,也很少扪心自问过,重生的这一次经历是否需要过得和以前有些差别,这种差别绝不仅仅是生活方式或是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更应该是某种生活的态度。
    贾芸似乎也未能免俗,现在的他显然已经不可自拔的卷入了他本心所厌恶的朝局争斗和官场倾轧之中,但是从内心里,只怕他更希望成为的倒是后者罢了,因为这会子,当他漫无目的的游荡在西市的商铺之间,看着一张张鲜活但是陌生的脸庞,听着一声声熟悉或者生疏的叫卖,突然觉得这里似乎比大观园还要令人亲切。
    没错,这里才是一个真实的俗世!不像大观园里那样只显露出表面的美丽来,让人不忍心去撕破她的面纱。其实,正如小红所说,在看似完美的园子背后,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黑幕和腐糜 林黛玉史湘云窘迫的生计,王熙凤和贾宝玉被嫉妒的命运,迎春、惜春默然逝去的年华,宝钗探春空怀大志的联跑,李纨的活寡,妙玉的枯禅”种种色色,自己又能否真正的去改变呢?
    贾芸思绪飞扬,人却只在坊市之中孑然踱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