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红楼折钗记 >

第49章

红楼折钗记-第49章

小说: 红楼折钗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的话很是!”
    老太后也在一旁笑着说道,
    “咱们的那位状元太傅一向是目无余子的脾气,这些天他的《曹大家》吃《蔡文姬》盖过了风头,只怕满心里都是不服,让芸小子去和他会上一会,说不定倒能造就出本朝的一段掌故轶闻呢。”
    众人闻言,纷纷莞尔,就连一直面色不虞的太子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看起来,那个传说中的状元公,太子太傅张溥在宫里的人缘却是不错的。
    ——————————————————————————
    回到贾府之时,已是华灯初上,那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下人们,遇上贾芸时似乎多出了一份敬畏和闪避之意,能受邀进宫盘旋良久,这个刚刚获准进府的廊上二爷在他们的眼睛里变得有些深不可测起来。
    最有趣的还是贾琏手下的那个来旺,原本贾芸穿越之后,结识的第一个贾府中人便是来旺,也多亏他指点着贾芸跑到总布胡同的石匠铺里,三言两语搭上了贾政,这才一路走到了现在,可是当这会子贾芸在园子门口再次碰上他的时候,这个琏凤二人的心腹奴才竟是肃立在一旁,等着自己走过才敢继续上路。那份恭敬小心的姿态和先前的老练通达早已完全不同,让贾芸不由得再次感慨了一通权势的威力来。
    “二爷可回来了,老爷已经差人来打听了几次,只叫你回家之后速速去上房里回禀一声。”
    贾芸刚刚踏进雪芹轩,四儿和小红就迎了上来,一边送上茶水,一边叽叽喳喳的说着,
    “还有宝姑娘上午的时候也来了一趟,留下了一张帖子,说是请二爷赴诗社的。”
    “哦?!”
    贾芸惊喜的答应了一声,回身接过小红手里的素色信笺,只见上面一段纤纤小字,写道是——前日海棠结社,惜君过门未入,深以致憾,昨日云妹恰至,谈及红楼文姬,欣欣然有神往之色焉,闻君在此,特备薄觞肥蟹,邀步一叙,阔展高才,则不甚荣幸之至也。
    “史湘云果然也来了!”
    贾芸珍重的收起信笺,想到了原著中那场妙趣盎然的赏菊品蟹之会,想不到自己竟也有机会能亲历其中,不由心怀大畅。
    “自二爷进了园子,倒是和宝姑娘最熟络的。”
    大概看出了贾芸的喜色,小红也在一旁笑着说道,
    “听说史侯府里的云姑娘来了也只乐意住到蘅芜院去,就连我们丫头婆子们私下里都说,满园子的小姐少爷们,都比不得宝姑娘,宽厚仁善,体恤下情,又生的那样的好模样,日后谁娶了她去,真真是几世修来的大福分呢。”
    “谁说不是呢。”
    四儿也在一旁帮腔说道,
    “不像那个林姑娘,仗着老太君和老爷夫人的宠爱,成天介病歪歪的懒在床上也就罢了,说话又尖刻,见了我们丫头,也统没什么好脸色,难得搭理一声好像给了天大的面子一般,亏得我们怡红院的那个爷,竟是着了魔怔一般,只是顺着她的性子来,做小服低的,比咱们丫鬟还细心。”
    “休如此说!”
    贾芸一声喝住了四儿,
    “林姑娘比不得宝姑娘,她的亲族凋零,吃穿用度又都仰仗着府里,加上生就玲珑心思,最是争强好胜的,有时候难免刻薄一些,也无非是自矜身世,怕人轻贱了自己罢了。”
    小红闻言,笑着拍手说道:
    “二爷这话,竟是和前几日紫鹃姐姐说的一样。”
    “紫鹃?她也来过咱们雪芹轩?”
    “她倒没来,是我去送还那茶叶瓶子的时候和她说了会儿话。”
    小红道,
    “也真真难为了她,自从老太君把她派到了林姑娘身边,内里要陪着小心服侍,外头还要挡着那些闲言碎语,若是听见了二爷方才的那些话,只怕倒要双手合十,大念佛祖的了。”
    贾芸也笑着点了点头。若说在大观园里,宝钗的人缘确实要比黛玉好上很多,可是人家一切开销毕竟都是自理,皇商家世,底气十足,打点起下人来也是足够的大方,大伙儿众口一词说她的好话也不奇怪。
    倒是黛玉,按着书中所说,也是世代清贵门第,父亲林如海先朝探花,管理着江南的盐务,那可是鼎鼎大名的肥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以其过世之后,林黛玉竟是似乎一点儿也没有继承下林家的遗产来,实在是奇哉怪也之事了。
    想到此处,贾芸心中一动,指了指自己带回来的那只包裹,说道:
    “我先去老爷那里回禀一声,你们帮我将这里面的金银锞子分一分,自己挑几个喜欢的,余下的正好拿去送人!”
    小红和四儿欢呼一声,连忙上去搜检起来,贾芸无奈的一笑,心中暗自说道:
    “都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也少不得学学宝姑娘,买些好人缘来吧。”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七十三章 面拖蟹
     更新时间:2010…6…28 10:32:53 本章字数:2304

    次日清晨,贾芸起得极早。走过外间,看到小红和四儿犹自伏在碧纱橱里酣眠未醒,四儿的手里还抓着一对金锞子,显是把玩颇久,爱不释手之意。贾芸微微一笑,却并不惊动她们,轻轻推开了屋门,没料想外间却是一股寒风吹来,让他不由得一阵颤抖。
    “二爷仔细受凉!”
    不知是不是寒气透入的缘故,小红也醒了过来,看见贾芸站在门口,连忙从衣箱上拿过一身秋衣披在贾芸的身上,贾芸看着这小丫头同样是衣着单薄,小脸冻得通红,却浑然不知一般只是低着头给自己整理衣物,心中大是感动,没来由的突然用力抱了抱小红,在她的额头上轻轻一吻。
    “啊!”
    小红完全没有料到这样的状况,惊呼一声,就像一只受了惊的小雀儿一般,耸着肩红着脸,只是望着贾芸,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贾芸冲动之后也是一样有些失措,尤其面对着小红惊疑羞赧的表情,更是大感惭愧,连忙点了点头,转身逃出了屋子,只留下小丫头依旧怔怔的呆立在屋子里,回味着方才的一幕……
    深秋雾重。
    尤其是大观园这样树草葱郁之地,那积蓄了一夜的水木精华,在朝阳的照射之下,顿时蒸腾出一片勃勃的淡雾,笼罩得整座园子里有如仙境一般。
    贾芸一路散步,很快便来到了藕香榭。这是薛宝钗和史湘云定下的赏桂品蟹之地,也是大观园中少有的临水住所,河当中建有一座小亭子,众人的坐席便安放在其中,此时,已经有几个小丫头正在那里摆弄桌椅,点炉烧水。
    贾芸知道自己来得早了,正待转身离开,却见宝钗的贴身丫头莺儿正带着两个老婆子抬着满满的几篓螃蟹迤逦而来,看见贾芸,一叠连声的打着招呼。
    贾芸连忙上前,笑着称赞道:
    “你们倒真选的好地方,四面临水,又开阔又清亮!”
    莺儿说道:
    “这都是我们姑娘的主意,待会儿老祖宗和太太她们都要来,所以这会子让我张罗着赶紧多刷洗一些螃蟹出来。”
    贾芸看了看那些螃蟹,果然个个都是极肥极大的样子,红壳玉肚,巨螯俨然,相比之后世里那些靠饲料催生的大闸蟹,果然要生猛很多。
    “这么多大螃蟹倒也是难得的,宝姑娘想来费心不少。”
    “都是咱们店里的一个伙计送来的,倒不费什么事儿,就是做起来麻烦,一时寻不到这么多的蒸笼,分开来煮,又怕冷了不能吃。”
    听着莺儿的话,贾芸突然动了心思,早年间在家里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母亲做的“面拖蟹”,上了大学之后,却是少有机会再尝到这般美味,今儿反正时间尚早,不如试着也做上一回,说不定这些长居北方的贾家老小,倒也未曾尝过这口呢。
    想到此处,贾芸从那婆子背上扛过一篓,笑着对莺儿说道:
    “我曾听人说起过一种南方的食蟹妙法,极是美味的,今日有暇,且看我的手段如何?”
    莺儿愣了片刻,似乎没想到这个小姐口中的大才子,居然还会有一手烹调的功夫,正在犹豫间,贾芸早已兴致勃勃的背着那篓螃蟹往前头的厨房走去。
    “芸二爷,你怎么来了!”
    荣国府管厨房的如今已经换了人,柳家引为五儿的关系,早已搬出了贾府,好在新来的却也是府中老人,知道贾芸的来历。
    贾芸闻言只点点头,将螃蟹篓放下,又环视了一眼厨房,找出自己需要的工具原料,亲自动起手来。那老婆子连忙要上来阻止,却被贾芸挥手拦住,只是饶有兴致的按照母亲当日所教的方法慢慢做来,
    切姜葱,蘸面粉,炸蟹块,上作料,“面拖蟹”倒也并不是十分麻烦,只是贾芸没有注意的是,在他专心致志的做菜之时,却又一双明亮的眸子在不远处的窗户外盯着他只是看着……
    ————————————————————————————————
    日头渐渐升起,园子里越发的光鲜明亮起来。藕香榭的右手边的竹桥上,贾母、王夫人在凤姐、李纨的引领下缓缓而来,他们身后,自是黛玉、宝钗、宝玉、湘云以及贾家三春等人,还有一大堆的丫鬟婆子不可胜数。
    这是贾芸第一次切实的见到史湘云,原著的判词中说,“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这是绝不同于其他金钗的评价,没有幼年失怙的悲悲切切和怨天尤人,只有开朗豪爽,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只要有湘云出现的章节,必是热闹而欢乐的。
    只可惜,这样的一个女孩子,最终的结局竟也是可怜的“云散高唐,水枯湘江”,无论最后是否和宝玉“白首双星”,只怕也是在穷困潦倒中勉强度日罢了。
    “老祖宗你瞧,这地方如何?”
    转眼间,王熙凤已经领着贾芸坐到了亭子中间,老太君环顾四望,点点头说道:
    “这里很好!宝丫头想得周到!”
    少顿片刻,又赞道:
    “这茶也好,看着干净。”
    史湘云忙吩咐着下面人安放杯箸,亭子里设下三桌,上首的是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和宝玉,东面一桌是湘云、王夫人、迎春、探春和惜春,西面另设了一小桌,却是李纨和凤姐,只是虚设,两人都在贾母和王夫人身边伺候。
    各人落座,凤姐连忙命将螃蟹拿来,分与众人,一会儿叫来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自己在里头洗手剥了一壳蟹肉让给贾母,一会儿又命小丫头烫了滚滚的黄酒来给各人一一洒上,张罗迎奉,忙得不亦乐乎。
    贾芸在远处的廊上只是看着,不停的感慨着凤姐的厉害,其实她的心里再清楚不过,只要拿住了贾母的欢心,自己无论如何的跋扈,就始终是屹立不倒的,所以,要知道贾母的脾气喜好,这凤姐就是最最灵敏的风向标。
    也因此,从日后她不断的在宝黛两人的婚事上打趣来看,说明从贾母的角度出发,其实倒是偏向于“木石前盟“的多,只可惜最后两人一番心事终虚话,让后世不知多少人感慨唏嘘,引为憾事。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七十四章 抢吃
     更新时间:2010…6…28 10:32:54 本章字数:2289

    在亭子里四下张罗一番,王熙凤又和湘云耳语了几句,便转身回过竹桥,往藕香榭两边的回廊上而来。要说薛宝钗想得的确周到,主子小姐们之外,又特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