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223章

靖康雪-第223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为第一要务,首先需要营建的还是百姓的住所,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安抚人心,确立大宋在燕云百姓心中的地位。

毕竟陛下既然在燕云之地建立都城,而燕云之地离开中原统治已有二百年之久,无论是人文、习俗还是想法都“异于中原”,大宋想要把这里打造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似乎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我们当然要优先考虑燕云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据这里,牢牢守住。

张叔夜表示赞同公孙胜的意见,表示咱们自己苦就苦一点儿,反正也不是苦了一两天了,但是燕云百姓苦于女真人残暴统治久矣,这个时候,要确立大宋的地位,改善大宋的形象,就要给予他们最好的待遇和统治,让他们“心念宋恩”,从而“从宋之治”,甚至“踊跃参军”,“以补中原兵力之不足”,并且“安于农事”,以最快的速度把燕云打造为北伐基地和大宋的重要地区。

江北大地已然残破,需要休养生息,江南大地为大宋在江北立足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更需要休养生息,不能过度透支江南的财力和人力,至于关中和蜀中也是一样,为了支援西军打国战,几乎透支了全部的能力,咱们不能再奢求从关中和蜀中得到什么,我们需要让他们休养生息,“使民休息,以保全民力,徐图后举”。

李纲则提出如果没有大宋大后方的支持,早已残破不堪甚于河北之地的燕云之地如何发展?靠着这些受到严重创伤的燕云百姓?

成为大宋高官兵部尚书的张亮也对此表示支持,表示燕云之地已经残破不堪,百姓疲劳已极,为了对抗女真人,先前把燕云豪门的实力也消耗干净了,燕云实在是没有任何力量自我发展,没有后方的支持,燕云无法发展。

赵桓对此感到为难,既不想伤了燕云百姓的心,使之无法安居乐业,对大宋的大业造成影响,也不想让已经付出太多的中原百姓付出更多,使得他们也活不下去,他要做英明的皇帝来洗刷耻辱,绝对不能留下“不爱惜民力”的坏名声。

第一个重要议题,朝臣们就结成两派相互争论,吵个不停,谁也说服不了谁,赵桓顿时感到头大不已,然后赵桓看到了安静地站在一旁的岳翻,便高声问道:“岳卿,你有何看法?”

岳翻听到赵桓喊他,抬起头,看见赵桓满怀希望的看着自己,也看了看突然安静下来的殿中群臣,无奈的笑了笑,开口道:“陛下,其实我们只需要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就可以了,李相公,敢问目前当务之急是什么?是巩固燕云,还是让中原休养生息?”

李纲思忖了一会儿,开口道:“草原诸族虎视眈眈,金贼还有一战之力,大宋尚未在燕云站稳脚跟,而陛下却在燕云建立都城,的确,巩固燕云是第一位的。”

岳翻又看向了其余臣子:“诸位,可赞同李相公的看法?”

臣子们嗡嗡嗡的商议了一会儿,纷纷表示赞同李纲的看法,当务之急是巩固燕云,让燕云稳固起来,大宋必须守住也不能失去刚刚到手的燕云。

于是岳翻开口道:“既然如此,还有什么需要争议的呢?诸位只需要考虑该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发挥出最大的用处,把燕云经营好,那就可以了,北方边疆巩固了,后面的中原和江南自然就可以发展好,也比较安全,如果北方边疆不稳固,防务不齐全,一旦被突破中原大好河山又将惨遭屠戮,辛辛苦苦之功,岂不白费?”

此话一出,臣子们纷纷陷入思考,而后点头称赞者占了绝大多数,李纲也连连点头,赞叹道:“岳公之言,振聋发聩,的确,我等疏忽了。”

岳翻笑道:“相公不必自责,看待事情只需要从最关键之处着手,自然可以得到正确的选择,现在最该做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确定之后,再去考虑怎么做,如何做,那就可以了,之后,就是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了,诸位,还请诸位多多进言,无论是什么计策,只要切实可行,就可以被采纳。”

赵桓坐在上首,看着轻而易举就把群臣的争论变为有效率的思考,化解了可能发生的口角之争,不由得感叹到让岳翻做宰相真的是最好的选择,自己真的没有看错人,有如此能力把争吵的群臣带回正轨,得到大家的认同,保证朝廷的和谐,这样的臣子,才是最适合做宰相的。

不一时,臣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已经把很多要做的事情和做的方法列举出来,岳翻又请三缄其口的武将们开怀畅言,文臣谈政务,武将谈军务,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的,什么武将不能再朝堂上说话之类的也不能有,都是臣子,都有进言之权利。

赵桓微笑点头,于是以岳飞和宗泽为首,武将们提出的巩固边防的策略也逐渐成形,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赵桓很明显的感觉到,今日的朝会,异常的顺利,异常的有效率。

三百一十二他们注定会死在我们前面

一整天下来,大家都在激烈的争论和商议之中度过,岳飞几个月之内巡视长城边境从而以实际问题考虑而提出的“实边策”被拿出来进行最正规的讨论,文臣武将各抒己见,李纲和吴用为了这个政策吵得天翻地覆,总的来说,岳飞的意见就是集合全大宋治理修缮长城,甚至连国都的修建都可以放在一边,而要首先巩固长城,关上国门,使得大宋的边防能力大大增加。

如此,北方草原骑兵南下,我们就有一战之力,东北女真贼人卷土重来,我们也有反抗之力,否则,大宋如此依靠精锐兵马的性命去填补胜利,是根本不能被考虑的,大宋建立起一支如今大约三十万人的能战之兵是多么不容易,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且还是和金兵战斗过的老兵!

吴用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是和岳翻提出的先燕云后中原的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稳固的边疆,就没有和谐的生存环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强大兵力来支撑——“盖国家之发展,若无兵马戍边,无强将反击,贼兵则视中原为粮仓宝库,想来便来,想走便走,大宋之兵无力抗衡,大宋之民惨遭屠戮,何其不智也?”

李纲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先燕云后中原的国策已然是无奈之中的妥协,为了大宋的发展必须要这样做,到时候中原百姓心有不服还要闹出乱子,到时候大宋还要分出精力去安抚中原百姓,变得两面不讨好,而先边疆后燕云的政策更是雪上加霜,连燕云之地的发展都要滞后了,这样的话,视民众如无物,岂是为国理政之道?

吴用反驳:“当今之际,当务之急,乃是稳固燕云。燕云稳固之后,方可讨论其他,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今正是需要张弓搭箭绷紧神经之际,怎可安心发展民政?李相公,兵者,死生之道,不可不察!国家危亡之际。怎可分心发展民政?当务之急,是兵务!军务!稳定边疆,再行发展!”

公孙胜皱着眉头站在了李纲这一边:“吴枢密,此话可就说的过了,虽说兵者死生之道,存亡之际,不可不察,但是,这一打仗,打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军队。更是大到投石机,小到柴米油盐,这些可都是我这个户部尚书需要调配的物资,你不发展民政,没有税收,到时候打仗的时候没有军粮,你可不要来找我!”

李纲见有人支持他,底气也足了:“行军打仗,打的是钱粮物资,你军队再强。没有粮食,也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只有是有了粮食,有了军械物资。甚至是柴米油盐,这些细微的小东西,都是你行军打仗不可或缺的!少了这些,你如何打仗,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从百姓身上而来,现在刚刚大战之后。百姓疲劳之际,怎么给你提供这些?

你不与民休息,你不让民众休养生息,大宋之民如何给你提供税收?如何支援你打仗?民夫从何而来?辅兵从何而来?你只所言打仗,难道仅仅是军队之事吗?岳将军,老夫敬仰你兵法无双,战斗勇猛,但是,你可考虑过打仗需要些什么东西?你的胜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你可了解过?”

李纲一番话说的岳飞和吴用默然无言,的确,打仗离开了民众的支持,就无法打胜仗,甚至连打仗都无法持续下去,所以,的确是需要让民众休养生息,让民众积蓄财物,甚至是藏富于民,这样才能在需要用的时候得到民众的帮助,或取巨额财富,就好像此次全川提前交纳三年赋税帮助西军打国战,就是之前川蜀之地的守臣治理的比较好,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储量。

打仗,没有国家全力支持,怎么可能?

岳飞不是文官,没有治理地方经验,只是从军队的角度上来说长城防御兵略,并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基础,所以,这一点上的确是缺失了。

然而得到鼓励的林冲和鲁达站了出来,代表武将们对李纲的意见进行批判,西北诸将,尤其是将门世家,大多兼任西北军州的政务职位,比如种家姚家这些将门世家,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在此战也涌现了一批年轻人才,他们大多有治理政务的经验,集合在一起和李纲还有公孙胜辩论,居然和李纲还有公孙胜说的不相上下,武将集团一旦开始复苏,还有皇帝的默默支持,顿时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赵桓苦笑着看着争论起来的文臣武将,然后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的岳翻,他知道,岳翻绝对有办法让他们和平共处,只是,岳翻似乎很希望看到大家这样为国事而不是为自己争论的场面,这样的场面,才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和政府该有的场面。

岳翻只是微笑着站立着,似乎没有任何想说的,直到文臣武将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赵桓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站出来圆场:“诸位臣工,朕知道诸位都是为大宋考虑,但是这样争论下去没个结果也不行,岳卿,你可有什么别的看法?朕以为你的看法还是比较有见解的。”

岳翻也差不多知道赵桓要出来打圆场了,而诸臣也大多数认同岳翻的理念,认为岳翻的为人和他的功绩足以在朝堂上获得足够的话语权,所以连李纲这样刚烈如火的人和宗泽这样不认输的倔强性子都不愿意和岳翻争论。

岳翻点点头,对赵桓行礼,而后开口道:“诸位同僚之争论,都是为大宋未来考虑,只是一部分人认为稳固边疆,加固防务,确保大宋可以击败任何来犯之敌,为燕云和中原重建发展创造条件,使得与民休息不会成为变相的资敌。

另一部分人认为之前的战事大大破坏了整个大宋,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之前的积蓄都已经为了这次的胜利付出了,再也拿不出别的东西来支援国家打仗,如果继续要求他们付出而不是与民休息,就会伤了民众的心,更重要的是使得国家没有钱粮来支援未来的北伐和东征。

这两种意见,按照在下私下里的想法,都是有道理,而且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西府认为的军务第一还是东府认为的政务第一,在下始终认为这些都是对的,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大宋百姓的事情,国家需要军队付出生命和敌人死战,也需要百姓付出税收来支援军队打仗,缺了任何一环都不可以。

但是诸位,你们是否考虑过,打仗,不需要百姓直接上战场,付出生命的,是军人,一旦打仗,必然会死人,军人就是首当其冲,我们把边境巩固好,始终御敌于国门之外,那么百姓就不会遭到敌人的蹂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