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177章

靖康雪-第177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公孙胜自告奋勇接下了这烂摊子,几天里面忙得昏天黑地,连饭都没时间吃,到处为难民寻找临时住所,寻找食物,突然之间冒出来的百万人口,应天府很明显超负荷了,公孙胜请到了赵桓的圣旨,下令应天府周边邻近的州县以最快速度把州县三分之二的存粮运抵应天府,在应天府周围设立一百五十个粥棚,救济灾民。

另外,他迅速组织了难民和应天府的青壮进行春耕,马不停蹄的进行起来,并且定下了修筑城墙、打造兵器、制造战车、整修战备、修筑堡垒、扩建城池等大批量的军工、土木工程,同时下令,劳动的人可以吃干饭,不劳动的人只能喝稀粥。

青壮不劳作,青壮自己没饭吃,全家老幼妇孺一天都只能喝两顿稀粥,青壮劳作,全家老幼妇孺都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粥,鳏寡孤独的老人和无父无母的幼童则由政府专门挑出供养,不算在此次的命令之中。

公孙胜巧妙地把人口的巨大负担转化为了巨大的劳动力量,只管饭,还不用付钱,这就让很多人感激涕零了,通过供养老人和幼童,塑造了政府和皇帝的形象,确保了大家的忠诚,一些懒汉也抄起家伙上了工地,开始做活,整个应天府开始热火朝天的工作起来。

至于钱财的来源,之前被搜刮了所有钱财的赵宋皇室当然是一分钱都没有,所有的钱都是岳家军拼死奋战从金人手里抢回来的,黄金,珠宝,玉器,古玩,珍贵字画,赵佶想要拿回自己的东西,被赵桓阻止,赵桓拿了一部分还给赵佶,其余的全部拿出来换成钱财,一部分珍贵古玩和字画全部发卖到江南换取钱财,赵佶为此痛不欲生……

男人干体力活,农活和工地上的活计都需要男人的体力,女人也不能闲着,干些针线活计,全部组织起来,为青壮和士兵缝补衣物,拆拆洗洗,同时煮饭煮粥,做些女人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和孩子们也不闲着,识字的德高望重的老夫子们被组织起来教导幼童识字读书,国虽微弱,教育不能停!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

潜在的治安危机瞬间被公孙胜以巧妙招数解决,同时保障了农业的生产力,解决了大难之后普遍存在的饥荒危机,人们普遍存在的低迷情绪和恐慌也被这股热火朝天的气氛冲淡,大家似乎又有了对于明天的渴望,赵桓长长出了一口气,一抹额头,一把冷汗……

还好有人才!宋政府的威望和形象以及皇帝本人的形象终于被挽救了,大宋还有希望……

他开始相信岳翻写给他的绝笔信里关于公孙胜的描述——极善民政,懂军务,为户部尚书之才,亦可督军作战,但不是大帅之才,用于民政可独当一面,用于军务乃一军之参谋人才;赵桓深以为然,立刻下令,嘉奖公孙胜,因其大功,封为龙图阁学士、户部尚书,全权执掌民政工作。

接着,他又看到了岳翻对吴用的描述——深谙谋略,行军作战,决胜于千里之外,乃吴用之才,吴用可用于行军征战之谋略,可用于军队改组,其本身武艺非凡,亦为武将之才,可为人之首辅,然不可独当一面,并非帅才。

赵桓任命吴用协助宗泽开始改组目前所能掌握的全部军队,并且按照岳翻的嘱咐,军队的烂是烂到了根子里,若是不能大换血,是没有用的,上层统帅要动,基层军官更要动,所以,可以选择勇武敢战之士充作改组军队伙长队长一职,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将为兵之胆,如此一来,军队改组方有成功之可能。

赵桓依此嘱咐吴用,改组军队的时候,注意淘汰那些昏庸无能怯懦的底层军官,而要选择岳家军里训练精良的敢战之士为基层军官,方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改组出一支敢战的军队,用作临时保卫应天府之必要。

吴用得到了改组军队的任命和权力,绕过了文官集团就开始和宗泽商议,选拔了一批深恨金人的敢战之士,作为这支军队的骨干,同时在源源不断抵达应天府的军队里面选择青壮精锐充入改组的军队内,而把老弱病残和兵油子全面开除,开始大裁军,整饬厢军和残存的禁军。

短时间内,一支四五万人的精锐军队的骨干就成型了,但这也体现出了军队内部的问题严重到了何种程度,不说八十万禁军,各地厢军号称百万,但是实际选择出来,能战的精锐青壮不过五万之数!

赵桓再次把阴冷的目光投向了各地的地方文官武将,心中酝酿着一场暴风雨。

阮小五是纯粹的猛将,并且极善水战,金兵来自北方苦寒之地,没有水战的能力,所以如果可以任用阮小五组织一支水军,并且在未来重新掌握东京,在黄河中布置一支强大的水师,定然可以在黄河岸边将金兵阻挡住。

大宋步卒孱弱,骑兵奇缺,唯有水军是金兵的克星,短时间内,如果可以任用水将之才组织一支水师,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遏制金兵南下的势头,将金兵阻挡在黄河以北,然后选择一名大将在长安和太原一线组织一条防线,防备金军从西路进攻大宋,进一步压缩金兵南下的空间距离,为我们的反击争取时间。

毕竟改组军队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很多的训练和物资准备,大宋之前荒废了太久,也不得其法,现在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一起想办法对付金兵,以大宋的战争潜力,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强悍的军队,而这支军队里面,起码要保证有一万人以上的成建制的骑兵,大宋最强的骑兵将领林冲就可以为其统帅,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桓吩咐公孙胜在应天府内寻找善于造船的工匠,组织起来,调拨物资,开始建造战船,组织水师,然后给了阮小五在军中挑选水军士卒,组建水师的权力。

所有的事情千头万绪,要做起来非常困难,但是至少有了开头,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那么一切就都有了希望和目标,赵桓也在极端的忙碌中没有再被梦魇所折磨,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梦了,天不亮就起床和公孙胜还有吴用商议军国大事,接着又要和阮小五商议水军的组建,然后着手改组政府的事情和清洗官场的计划,仅有的一点时间就是在吃饭的时候看着挂在自己床头的那面血迹斑斑的旗帜,思念着那个或许已经死去的人。

我何德何能,能有如此忠心耿耿的臣子?

他不断派人北上查探金军和岳翻的消息,但是总是杳无音讯,河北一片混乱,河南之地也有一半在混乱之中,应天府的反击计划还没有完成,暂时没有北上的打算,河北还有河南一地,属于无政府状态。

赵桓心急如焚。

二百五十四一切似乎又有了新的希望

靖康二年四月六日,之前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纲抵达了应天府,赵桓握紧了李纲的手,痛哭流涕,不停地责备自己,说自己不识忠良,失德失信,亲小人而远贤臣,遂酿成了这次的灾祸,现在自己深深地明白了错误,希望李纲可以原谅自己之前的错误举动,重新回来帮助自己。

李纲还能说什么呢?能让皇帝痛哭流涕的认错,他已经别无所求,他本是一心为国之人,之前有些小小的怨气,但是在现在的赵桓面前,他还是恭敬的行礼,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再次出任靖康朝首相一职。

成为首相之后,李纲马不停蹄的立刻开始办公,一上任就看到了惊喜,新任户部尚书公孙胜能力极强,把应天府一百七十万民众管理的井井有条,每日都在外巡视,不停的下达最新指令,让所有人都忙起来,只要一忙,就没时间去想那些花花肠子,自然就安然无事,只要一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忘记伤痛,重新拥有希望,继续生活。

民政不担心了,李纲和公孙胜见面,相互认识,感慨了一下岳翻岳将军的忠义之举,就去寻找了分管军务的吴用和宗泽。

吴用这人的名字挺无用的,但是其人非常有用,能力之强不在公孙胜之下,宗泽的确有能耐,但是他之前做了太久的文官,虽然非常坚韧不拔,却失之于能力,吴用的军事能力很好的弥补了宗泽在这块专业领域的上的缺失,但是吴用不能独当一面。需要宗泽的坚定为他指明道路。

此二人之配合天衣无缝,军队改组这方面也极为顺利,具体的事物都有人去做。李纲也放心了,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协助赵桓,改组政府,改组这一届软弱可欺惊天动地的卑鄙政府。

赵桓其实非常想一瞬间就把那些失节的臣子杀掉,然后换人。但是仔细思考之后,赵桓也觉得此事实在是很大,不能贸然下结论。于是就找到了李纲,细细商议。

“金人凌辱之恨,朕铭记于心,无时无刻不想北伐复仇。一雪前耻。然金军势大,我军势弱,更兼前祸,一切都混乱不堪,若要北伐复仇,千头万绪,需要条条理清,方可徐图后举。否则大祸不远矣,此番大祸。朕看清了朝廷内外无耻小人之面目,而今其人居于高位者甚多,朕欲图罢黜之,提拔敢战之士为官,不知卿有何妙计教朕?”赵桓在内屋里,小声地询问李纲。

李纲紧皱眉头,细细思索一阵,开口道:“此事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关键是此时正是朝廷多难危机之时,若是此时大开杀戒,有伤天和,恐人心不稳,此刻大宋尚未恢复之前国力,陛下为未曾恢复之前尊荣,若是此时做事,怕是引起群臣反弹,大事不妙矣!”

赵桓低声道:“朕亦知晓此事不易,但朕此为绝非是为一己私怨,岳卿写信给朕,言明朝廷若要北伐复仇,定要敢战之士为将帅,如今朝廷群臣皆为胆小如鼠之辈,毫无气节可言,如此将帅统帅北伐,朕岂不是在自杀?大宋若要击败金贼一雪前耻,非要将这批毫无气节可言之臣驱逐出朝廷,否则必然会坏事!”

李纲点头:“臣亦明白此理,岳翻将军之忠义,臣毫不怀疑,但是朝中诸臣良莠不齐,一网打尽却又失之偏颇,此时此刻敢战且能用之人不过吴用、公孙胜、宗泽、张叔夜、秦桧寥寥数人耳,孙傅忠心,但才学不足,之前亦有不妥之处,难以服众,张叔夜才学足够,但身体尚未恢复,刘子羽、陈东、张浚之辈,虽然忠烈,却资历不足,不足以担当大任,偌大的朝廷,难道只能有数人承担吗?那是断断不可行的,朝廷内的一些臣子虽然没有气节,却有能力,这些臣子,不可贸然驱逐。”

赵桓开口道:“该如何做,还请李卿教我。”

李纲深吸一口气,开口道:“徐徐图之。”

接着,李纲便和赵桓小声言论,待到最后,赵桓不停的点头:“朕有李卿,便如刘邦有萧何,只是可惜岳卿,岳卿一人,可抵张良韩信二人,老天无眼,使忠良之臣身陨,若是岳卿此刻在此,定可助朕重振声威!”赵桓之后便出示岳翻的绝笔信和北伐蓝图给到李纲观看,李纲看后叹为观止。

“岳鹏展实为大才,可惜……可惜……陛下,岳将军真的战死沙场了吗?”李纲带着一丝希望询问。

赵桓摇摇头,开口道:“刘子羽南下之时,只带来了这面旗帜。”赵桓指了指自己床边的那面旗帜,然后说道:“这是岳卿亲笔所书之旗帜,血迹斑斑,残破不堪,朕每每观此,便好像看到岳卿决死一战之场面……心中实在是……刘子羽没有找到岳卿的尸体,因此岳卿不知生死,朕深深希望岳卿还活着,但是朕派去数百人北上查询情况,却一无所得……”

赵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