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君心应犹在 >

第38章

君心应犹在-第38章

小说: 君心应犹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静静的盯着崔莞微垂的小脸,沉默片刻,长长的叹了一声,苦笑道:“至少,你可与我说上一声,便是一声,也好过眼下的情形。”
  张琅到底还是入了这屋,便是神不知道鬼不觉,可张琅心中自是有数,待他醒来,仍是会寻崔莞清算的啊!
  崔莞何尝不知他因何叹息,她抿了抿微微发干的唇瓣,低声应道:“阿莞知错。”
  “罢了罢了。”卫临摇了摇头,再度叹了一声,又略扫了一眼双眼紧闭的张琅,方看着崔莞正色言道:“如今还是好好思量一番,该怎么处置善后罢。”
  崔莞心中早就等着他这一句话,当下轻轻颔首,道:“阿莞有一法。”边言她边轻步走到卫临身畔,足尖轻踮,在他耳旁低低的碎语几句。
  她靠得极近,卫临甚至可清晰的瞥及她耳垂上细小的孔洞,还有不断萦绕在鼻尖的那一缕少女馨香,他沉稳的心跳陡然乱了一拍。
  不过,待耳旁的绵绵碎语落下,他心中尚未凌乱的另一处,蓦然全乱了!

☆、第一百零六章 从何而来归何处(中)

    “不可,万万不可!”
  卫临刚缓和下的脸庞,又一次浮上仓皇之色,他似被方才所闻惊住一般,目光直直瞪着崔莞,低声喃喃:“不可,不可……”
  已然后退三、四步的崔莞,静静的看着卫临,轻轻开口道:“要是卫大哥有万全之策,阿莞愿悉听尊便。”
  “这……”卫临的喃声骤然一哽,他心中若有法,岂会如此手足无措?
  可想到崔莞所言之法,他又忍不住拧紧眉头。
  犹豫了一会儿,他仍是晃着头,呐呐道:“阿莞,你再寻一法罢,此法,此法当真不妥。”
  崔莞敛下清冷的眸光,无奈的道:“这已是阿莞心中所思,最好的法子了。”
  “可……”
  “卫大哥,你可知这帛纸我是从何处所得?”
  轻轻说出这句话后,崔莞淡淡一笑,也不待卫临接话,自行答道:“是吴汐。”
  此句,语气虽轻,咬音极重,铿锵有力。
  既然卫临识得张琅,想必对周薇也定不陌生,那么时时跟在周薇身旁的吴汐,十之**是知晓的,兴许他不清楚那夜周薇指示吴汐刁难她一事,不过一直紧随周薇左右的吴汐忽然间却予一名陌不相识之人通风报信,显然有违常理。
  只要卫临不过于愚钝,均会察觉出其中的蹊跷。
  果然,一抬眼,崔莞便瞥及他脸上微变的神色。
  顿了一顿,她敛下百转的心思,认真的看着卫临,道:“既然卫大哥认为阿莞之法有违忠义,那么,便算了罢,只是得劳烦卫大哥将此人送回舱房安顿,待明日他醒来,若要寻仇闹事,由阿莞顶着便是了。”
  闻言卫临心头猛然一震,满目沉郁均化为了惊怔,“你,你可知你在说甚?”
  一个无依无靠,落魄卑贱的小姑子,既无财帛权势傍身,又无家族亲人倚靠,孤身一人对上一方郡守之子,到时莫说一个崔莞,便是十个,百个,也不足以抗衡啊!
  可在他惊怔的目光中,崔莞颔首,淡淡回道:“我知。”
  卫临深深的望着她,好似要从那张不过巴掌大的小脸上寻出一丝端倪。
  然而,灼灼烛光下,崔莞静静的迎着他的目光,一双墨眸透出无比的平静,足以让人明白,她所言,非虚。
  这样的崔莞,令卫临心中泛起一丝莫名沉闷。
  明明如此决定,既无损秦氏名望,又不必担良心之责,可此时他却比听到方才那个法子,还要惊慌。好似无形中有一双手,将他沉稳的心,慢慢地,慢慢地揉成了一团。
  “只是,如此倒也罢了,阿莞担心,万一张琅会借机将此事攀扯到秦四郎君身上,又该如何是好?”崔莞垂首,轻轻一叹,自语呢喃:“到时,阿莞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
  她并非是口不择言,事实上,在雍城码头,不少人都曾亲眼目睹她随着秦四郎一同登船,而一路上她居住的舱房又与秦四郎相近,加之白日那番同进同出的举止,早已让外人将她看为是秦四郎的人。
  即便张琅一时间不敢与秦四郎针锋相对,可待船行到齐郡,以他这等小人心性,又岂会轻易揭过船上所受之辱?
  届时,秦四郎在齐郡,便是龙游浅滩,寸步难行了。
  若为此耽误了稷下学宫一事……
  卫临宛若一盆凉水当头浇下,心中寒凉颤颤,他盯着崔莞低眉顺目的小脸,突然觉得咽中干涩难耐,僵僵的站了片晌,狠狠咽下一口沫子,低低哑哑的说道:“若按先前之法,可保平安无事?”
  他口中的平安,指的是崔莞,无事,则是秦四郎。
  崔莞轻声的,平静地回道:“可。”说罢她顿了一顿,娓娓倾述:“张家郎君身份高贵,若当成普通歹人一刀杀之,只怕后患无穷,可装作若无其事的将他放了……”
  后果定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她轻吁一口气,继续言道:“为今之计,便是要乱了张家郎君的心绪,最好令他焦头烂额,无暇顾及今夜的一桩‘小事’。”
  卫临静静听着她一番解析,末了又问:“为何是周氏女郎?”
  崔莞淡淡一笑,悠悠然的道:“此船之上,能令张家郎君焦头烂额之人,除了周氏,便只余下秦四郎君一人,卫大哥既然于心不忍,若不就……”
  “胡闹!”卫临面色一红,狠狠地瞪了崔莞一眼,转身看向仍旧趴着在榻上的张琅,嘴角紧紧一抿,咬牙道:“就…就照阿莞所说的罢!”
  听闻此话,崔莞心中如释重负,面容却仍是一派平静从容,她双手敛在腰侧,朝卫临深深一福,“卫大哥救命之恩,阿莞没齿难忘!”
  卫临垂眼,目光触及她乌浓的墨发与偶露一截的玉颈,又急急挪开,并未出言,只是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抓起榻上的张琅扛上肩,步履沉沉却平稳的踏出了舱房。
  听着逐渐远去的脚步声,崔莞缓缓走上前,敞开的大门外,一轮明月半隐在云雾中,散发着朦胧的光晕,徐徐夜风拂过,她方觉得后背一阵湿冷。
  待耳旁的脚步渐渐融入夜色,再听不出分毫,崔莞才合上门,慢慢走到矮柜旁,熄灭了烛火。
  圆月西移,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码头渐渐静下,除去些许赶路的商船仍在装货卸货外,便只有远远传来的打更敲梆声。那艘惹人眼目的三桅朱漆大舸上也是一片宁静祥和。
  突然——“走水啦!走水啦!快来人!”
  尖锐的吼叫与刺耳的铜锣声乍响,宛如一支穿云利箭,陡然划破这平静如水的夜色!
  “什么!?”
  “啊——走水了,快逃!”
  霎时间,三桅朱漆大舸上尖利的叫声此起彼伏,幽暗的舱楼霎时明辉大盛,各屋的灯火接踵亮起,砰砰砰的摔门声与哒哒哒的步履声搅成一团。
  原本沉在梦乡中的贵族公子女郎,纷纷在自家护卫侍婢的拥护下逃往甲板。每个人脸上均是惊慌失措的神情,身上的衣着也多是凌乱,哪看得出白日里那番华美不凡的气势。
  不过,眼下已是顾不上这些琐碎之事了,众人齐齐转头望着船尾,只见一阵浓烟滚滚,直冲天际!

☆、第一百零七章 从何而来归何处(下)

    秦四郎也随护卫匆匆赶往甲板,比起他人纷纷整衣拢发的狼狈模样,他的衣着还算整齐,只是走得匆忙,一头墨发尚未来得及束起,就这么松松的散在身后,夜风拂过,宛如飞瀑。
  被楼管事等人紧紧拥簇在其中的秦四郎,不似旁人呆若木鸡般瞪着冒出滚滚浓烟的船尾,隐隐含忧的目光左右晃动,四下搜寻,终于是在他身侧不远处的人堆中,望见了崔莞。
  通明的火光中,崔莞素白的小脸上浮满了惊惶,可遥望舱房的双眸,却似一泓深潭,沉静无澜,根本看不出半点慌乱迹象。
  秦四郎不由记起方才匆忙撤离,一行人经过木梯时,他便看到崔莞所居之处门户大敞,屋中未见半个人影……
  温润的墨眸轻轻一眯,他又探了一眼,可惜,崔莞已垂首敛目,缩着身子退到一旁,再看不出一丝蹊跷与端倪。
  四周奔跑的人影渐渐少了,由于上下船所用的踏板入夜前便被收起,加之事发突然,一时间船主还未差人将踏板落下,暂且无法上岸的众人,只能一同挤在甲板上。
  所幸这艘三桅朱漆大舸高大宽敞,登船之人亦不算多,一时倒也不觉拥挤难耐,不过,原本整齐摆放在甲板上的帷屏长几,倒的倒,翻的翻,一地凌乱狼藉。
  不少惊慌失措的姑子女郎已是捂脸低低呜咽起来,而尚存几分理智的公子郎君则频频差家仆去寻船主,让他尽快落下踏板好弃船上岸。
  秦四郎也差了一名护卫前去查看情况。
  一阵阵低泣与焦躁的咆哮声中,退到角落里的崔莞低眉顺目,静静地站在阴影中,等待一场好戏开场。
  “诸位莫慌,诸位莫慌!”
  少顷,身形略显圆滚的船主自船尾一路小跑而来,边跑口中还边嚷嚷:“虚惊一场,虚惊一场啊!”
  他奔到秦四郎面前,一张讨喜的圆脸被浓烟熏出几块乌黑的印记,东一块西一块的,再被满头大汗这么一浇,糊成了一片,颇为诙谐。
  不过,此时却无人觉得可笑,一道道急切的目光齐刷刷落在那圆滚的身影上。
  “怎么回事?”
  “那浓烟滚滚的,怎可能是虚惊?”
  “是了是了,你这船主,莫不是怕我等弃船,毁了你的生意,便故意说是虚惊罢?”
  “可憎,快些让我上岸!”
  此次登船的行客,大多都与秦四郎一般,是出门游历的年轻世家子弟,均想趁着寒冬之前赶往齐郡,等待稷下学宫开讲这一盛事。
  年少之人,心性难免浮躁,加之又攸关性命,受旁人点拨两句便按耐不住,失了理性,不管不顾的叫嚷怒吼,根本不予人开口的机会。
  眼看众怒汹汹,本就大汗淋淋船主又唰的一下,泌出一层冷汗,他苦着脸,一双细小的眸子眼巴巴瞅着秦四郎,满是求助之意。
  秦四郎浓眉紧紧一蹙,淡淡扫了一眼群情激昂的情景,终是如船主所愿,开口扬声道:“你且先说说,此时情形究竟如何?”
  温润清朗的声音,宛若潺潺流水,淌过众人一颗一颗急躁的心,聒噪刺耳叫嚣声霎时减弱了几分。
  看着一袭衣着整齐,神情从容的秦四郎,同为世家子的青年男子面上俱是涌出一似燥热,垂敛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丝赧意。
  他们皆出士族,自幼便习得君子之行,当以静修身,以俭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任凭山崩眼前,地裂足下,也当从容应对,不失分寸。
  可方才……
  愈想,众人心中愈是羞愧难当,一时间,喧嚣的人语慢慢消散于风。
  见此情形,白着一张圆脸的船主,心中大大的松去一口气,看向秦四郎的目光透出感激之色,继而急急开口说道:“船上并未走水!”说着生怕众人不信,他指着船尾连比带划,又大声解释道:“今夜风急,吹落了一盏悬在梁上的灯笼,恰好坠在昨日被细雨打湿,尚未干透的柴堆上,这才引来虚惊一场,诸位郎君姑子若不信,可遣人前去船尾一观便知。”
  船主的声音远远传开,响亮彻耳,在场众人,皆听得清清楚楚,高悬的心也均是缓缓落下,但亦有少许仍心存疑忌,神情惶惶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