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小农的田园生活 >

第38章

小农的田园生活-第38章

小说: 小农的田园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先看你们那边的土质如何,是否可以挖,能挖多大的?”孙老头也实在,没听到有活干,就应下来,而是说明情况。

“这个我们是外行,不懂,需要麻烦孙师傅看了给我们建议。您看几时能来我们家查看,到时我来接你?”

“既然你找上来我家,信的过我们的手艺,那我现在就跟你走一趟。”

一个时辰后,赵子丰请孙师傅喝了茶,就带着他在后院,沙地和山上转,如意和如静好奇也跟在后面。如意注意到孙师傅每看到沙质不多的地方就会挖一下土出来,看了后弄点泥土进嘴里含一下吐出来。

“赵兄弟,我看了这几处地方,最适合的是山这边。根据这块地的土质,地窖的深度以3米左右为宜,两个储存洞高度不低于1.8米,长宽不低于2.5米,你们需要准备好黄泥。我和我的三个儿子需要3天时间才能挖好,工钱是2两8钱。”把如意家附近的地和山转了一圈后,孙师傅指了脚下这一块地方说道。

赵子丰虽然有些心疼这费用,但想想这么大的地窖除了放酒,以后的粮食也能放了,方便很大,考虑了一下,点头道:“行。我今天会准备好黄泥,还请孙师傅多多费心。我们先付定金给你,吃完午餐后我送你回镇上。”

“孩子她娘,接下来的四天时间,孙师傅四父子来挖地窖,需要三天时间,吃住在我们家。这几天你跟孩子们就借住在爹娘那里,饭菜多费些心思,花些肉,让他们吃的好,住的好才好。”挖了一个下午黄泥的赵子丰吃饭的时候跟刘氏说了挖地窖的事情,让她多买些肉招待孙家四父子。

“好的,我会安排好的。这样算起来挖完后就要中秋了,孩子她爹,我们今年怎么过?”刘氏算了一算,八月十五也快到了,需准备中秋的节礼给公公婆婆,应该会跟他们一起过中秋。

“这次大哥他们一家会在傍晚赶回来跟跟爹娘,我们一起过。平时祖屋就爹娘和小妹也静悄悄的冷清,月圆人也要团圆才好,大家一起过喜庆。另外你有时间问一下娘是不是要养条狗?等地窖挖好后,我们去一趟镇上给爹娘,大姐和小舅子他们准备节礼,这次我们也买一些月饼吧。之前家里没钱,舍不得买月饼和石榴,爹娘这么大年纪了也还没吃过,我们也买点孝敬一下他们二老。”

这个时代的月饼不是谁家都能买的起的,东南河两村极少人家会花上百来文钱去买一斤月饼,大概也就村长卢家会买,其他人都是用粗面粉烙一些圆饼子,最多就放些油炸点油货祭月用。象征多子多孙,又大又圆又红的石榴一个也要八十文钱。这水果是番外传进来的,之前只是王公贵族品尝之物,后来有人引进种苗后,种植多了慢慢就流传于民间,但价钱也不便宜,都可以买几斤肥肉了。这对于节省的农家人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怎么舍得花这个钱。

“爹,娘,姐,这个地窖真大,好高也宽。我们家的粮食全部放进去了还不能塞满,葡萄酒的木桶也才占了一小部分地方,看样子我们要加油采摘葡萄酒回来酿,尽量把地窖的空间利用起来。”刚好休沐的儒青跟着爹娘和姐姐一起来看挖好不久的地窖,呈酒瓶状,到酒瓶底部可以横向挖上下稍高,左右稍窄,顶部呈半圆弧状的储物洞,不由的感叹道。

“呵呵,当家的。这个地窖还真不错,家里也能腾出一个杂物间来。”刘氏笑着的环顾着酒窖,满意的说。“是啊。我们家的粮食除了交税以外,其他都不买,都放在这里,只要买多几个大米缸就好了。我打多两个木架子,到时玉米那些就堆放在上面,这样更能利用空间了。”赵子丰看到这次的粮食已经放进地窖,满满的占了三分之一,丰收的喜悦再次上了心头,期待下一次的丰收,让地窖塞的更满,家里有粮心不慌啊。

这次中秋如意家给赵木头两老备了秋季穿的各9尺的细棉布料,6斤葡萄酒酒,桂花红枣月饼一斤和2个大红石榴,肉和鸡也有,外加1两银子。“爹,娘,这半年多来家里也赚了些钱,您二老半辈子了还没好好享受儿孙福。这月饼和石榴是儿子媳妇孝顺你们的,你们也不要舍不得吃,大哥家现在要为两个侄子存聘礼,不容易;我家负担小一些,手头宽点,就多备了点东西给您们。明天等大哥他们送了节礼后,我们再送四礼过来。”赵子丰考虑到大哥家的情况,月饼和石榴就悄悄的送来给爹娘,免得让大哥他们难做。

刘氏给大哥,娘家兄弟和大姑姐家准备的礼就比较实用了,就是公鸡一只,4斤葡萄酒,桂花糕和红枣花生酥。送给小叔家和村长家的是2斤肥肉,一斤桂花糕和2斤老白干。这葡萄酒是今年第一批做的,可能是那时天气还比较热,出来的葡萄酒品质一般,赵子丰就自家喝和送人。公鸡是自家养的,没费什么钱。他们肉类收了一半,也回了礼,像大姑家回了油炸果子,舅舅家是大鲤鱼。一般农家同辈送节礼,肉都是收一半,还回一半,再添些其他东西就是回礼了。

“当家的,我们家准备给卢掌柜,钟掌柜和梁师傅的是4斤葡萄酒,公鸡母鸡一对,一条大鲤鱼和10个咸鸭蛋。这样的礼你看合不合适?”刘氏对于送给镇上跟自己有来往的那三户人家的节礼拿不准,问赵子丰合不合适。

“都葡萄酒10斤一坛的那种吧,其他就那样。”“诶。”刘氏听了当家的话备好礼物,就让赵子丰一一送去了。没想到钟掌柜回了桃子馅和葡萄馅的月饼,卢掌柜和梁师傅回的礼也比自家送的价值高。

“爹,娘,大哥,大嫂好。”“爷爷,奶奶,大伯,伯娘,小姑好。”赵子丰中秋那天下午带着婆娘和孩子提前过来祖屋。“好好,老婆子,拿些糕点和糖果给孙子孙女吃。”团圆的这天赵木头高兴,孙字辈不少,聚在一起,那个热闹啊。

小宝已经爬的很快,会喊几个字了,这段时间有空就在教他学说“爹,娘,姐姐,哥哥,爷爷,奶奶等”大概是听到爷爷奶奶字眼熟悉,咬着桂花糕的他突然冒出“爷,奶”可把赵木头和李氏乐的,直说好。李氏更是接过来抱他,摸摸他的头“乖孙。”

韦氏和刘氏就在院子来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案前高挂月光纸,案上放置月饼,石榴,倒了三杯酒,香炉,桂花糕和红枣花生酥各一碟,外加红烛两支,在案前铺设跪拜席位。

这一带有“男不祭月”的习俗,故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长者。已经更衣沐浴的李氏领着儿媳,女儿和孙女行跪拜礼,她还会一边念着让月神保佑家中女儿手巧貌美,有个好姻缘。

赵木头则领着儿子,孙子在大堂聊着,摆完月神后,案上的东西就可以吃了。那时他们就会搬了凳子或椅子坐在案上附近,一边喝酒赏月一边吃祭品。

48子惠亲事

“今天难得大家都在;虽然这事说起来扫兴,但我还要说;就是你们小妹子惠年尾出嫁的事情。”

李氏看赵木头几个酒喝完了;趁大家齐全;提出小女儿的亲事。让子惠带着侄子和侄女出去找村里人去玩;拿了不少糕点零嘴给她们带上,有她们在;不方便说这事。

一提起这事,一下子就鸦雀无声;大家都有些压抑;对这事不知道怎么章法。“娘,要不我们去一趟县里金家催婚?”韦氏知道这事都成了公公婆婆的心头之痛了,金家这样子没人来也不知道这亲是不是有变动;不知婆婆心里如何打算,试探的问了一句。

“我跟你娘商量了,我们分头行事。我和老二,老二家的去一趟县里看一下情况,你娘就开始准备嫁妆。考虑到金家家境比较好,我们就想按照镇上的嫁妆,置办一点田地和铺子给子惠,免得被婆家看不起。”

赵木头沉默了一下,开口道。现在婆娘手里也就二十多两银子,要想给子惠的嫁妆中有田有铺,还是不够的,需要两个儿子家出一些银钱。两个儿子都是好的,老二家的是个明理大方的,给小姑子备些嫁妆问题不大,就不知道老大家的肯不肯,唉都是钱弄的。

“爹,娘,非常抱歉,我作为老大没能陪你们一起去县里,要不我就在镇上寻铺子,只是您二老准备多大的呢?镇上一般的铺子大概要25…30两银子,附近的一等水田10两银子,二等9两,像我们这里的水田多是三等水田8两银子。”作为长子的赵子福因为在卢掌柜那里做木匠师傅,走不开。

“这么贵,既然水田还分等级,跟我们的水田一样的还贵了几两银子。我还想备一只金叉子,其他就用银的。”李氏一听老大说起镇上的铺子和水田那个价真够辣手,按自己的想法准备嫁妆的话,五六十两银子少不了,激动的说。

“爹,娘,我也明白您二老想让子惠风光出嫁,但我们是不是要多少钱办多少事呢?按照您们的打算嫁妆五十两银子是不能少的,这还不算爹开始打的家具。”自从去了镇上后,韦氏说话比较收敛了,要是没分家前,听到这么大手笔给小姑子备嫁妆,早就闹开了。

“爹,娘,大哥,嫂子,您们看这样行吗?子惠的嫁衣,四季衣服就由大哥家出,她的首饰就我家出,再每家给2两银子给她压箱底。”

赵子丰看娘盯着自家,不开口也不行,加上就一个妹妹,自己也希望她嫁的好,以后的生活过得舒心。自己这样提出建议来,大嫂心里会不高兴,但衣服钱和2两陪嫁银对现在的大哥家来说拿的出来。

一旁的刘氏听到当家的预备给小姑子的首饰,倒没说什么,心里虽然有点意见,因他没跟自己商量,但子惠平时帮了自家不少忙。现在家里有些余钱,为她备份体面的嫁妆也没什么。

韦氏听了看了一下当家,想说什么,他一个眼神倒没说出口。算了,现在自家出不少钱给小姑子做嫁妆,到时儿子女儿的亲事时公公婆婆也不能小气。听小弟现在这么大方,看样子分家后他家赚了不少钱,到时侄子侄女的聘礼嫁妆时肯定要出一些钱,一碗水平端嘛,算算自家还能赚回来。这样一想,韦氏的心就定了,不出声,让男的和婆婆做主。

赵木头和李氏看两个儿子揽下一部分嫁妆也蛮高兴的,儿媳也没说什么,对子惠不错。“子惠的嫁妆就暂时这样定,到时分头打听后决定。算一下日子,啊悟即将十五岁了,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孙,老大你们准备怎么办冠礼?”

冠礼是这个时代男性的成年礼。它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爹,娘,我们正想跟你们商量这事。我们想摆几张桌子请大家观礼,需要请哪些人要麻烦爹娘指点。”赵子福回来祖屋之前已经跟婆娘商量了一下这事,爹不提的话,自己也会提这事的。平时自家在镇上,也没什么时间能回来,就要趁今晚谈好。

谈了半个时辰总算把儒悟的冠礼的事情谈妥了。这时赵子丰突然想起钟掌柜提起要调人守墓和去蓝县修水渠的事情,担心的问道,“大哥,你在镇上有没有听到提前一年抽调男丁去守墓和修水渠的事情?”

这里一般隔三年就需要每家每户有两个以上的壮丁就要出男丁去守皇陵和去其他城县修水渠或修路等苦力活,吃的住的都不好,路途也远,干三个月只有不足半两工钱,有些义务性质。去的地方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