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为妻不贤 >

第121章

为妻不贤-第121章

小说: 为妻不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陛下,腹中可疼?是否如刀剑绞腹,如万虫啃噬?”

建元帝捂着腹部,弯成了一团,身上汗出如浆,扭曲的面容,彰显着他的痛苦。

曹妃瘫在地上,烂泥一样,她哆嗦着问:“不是。。。。。。说很快就。。。。。肠穿肚烂吗?”

刘皇后对她嫣然一笑,声音里很是愉悦:“当然是肠穿肚烂,不过,时间长了点,更何况皇上差点吃光了太医院里的补药,撑的只能更久。曹氏,你身为皇上的心头肉,这最后的时间,就由你陪着他度过。来人,将他们压到偏殿里。”

曹妃惊骇欲绝,看着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建元帝,面如死灰。

刘皇后带来的人手脚利落,在曹妃喊叫之前,抓起她的领子,提了出去。

“废皇子李旭,赐鸩酒。”

刘皇后在痛苦的认识到李昀活着的希望越来越小之后,除了刘家满门的性命,再没什么能让她放在心上了。痛失爱子,已经让她接近疯狂。

  “芙蓉,命人好生照看宫里有孕的嫔妃,若是有一人出了差错,身边所有的宫女、内侍,全部杖毙。”

芙蓉连声应下,她知道刘皇后口中的有孕嫔妃,就是刘家偷偷运到宫里的孕妇。

宫里的事情,通过某些隐秘的渠道,影影绰绰的传了出去。

刘子谦和顾先生,已经控制住了投靠李旭的官员,而定京城的京军,经过那场大败,也不复早先的战斗力。如今,李旭已死,刘家所面临的障碍,只是李季一人而已。

“娘娘,李季将军带着人堵了宫门,口口声声要觐见皇上,还说见不到皇上,他就不离开宫门。”宫侍慌忙跑来禀报。

刘皇后挑眉站起,沉声吩咐:“去请国舅和顾先生。”

曹妃派出的人手,尚未出去宫门,就已经被刘皇后截获,而李季也并不在乎曹妃的死活,他只忠诚于建元帝。

而建元帝称病不出宫门多日,再想一想生死不明的太子李昀,李季心头一阵狂跳,今日得了内线传来的消息,说宫中大变,刘皇后进了皇帝的寝宫,久久没有出来,李季再也坐不下去了。

李季坚持要见建元帝本人,刘皇后不允许,气氛一触即发。

“李将军要硬闯宫门吗?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大罪?”

受了李旭牵累,李季罢职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原本乌黑的头发,一片花白,满脸皱纹,如同一颗干瘪的干枣,而眼下这颗干枣,神色复杂的看着一一身端严的皇后,语气坚决:“皇后娘娘,臣只是想见一见皇上,确保御体安康,臣没有其他想法,更不知犯了什么罪。”

刘皇后冷笑:“李将军还不知道吧。废妃曹氏和废皇子李旭,意图篡位弑君,幸而本宫及时发现,才救下了皇上。只是,很可惜,皇上受了极大的刺激,昏厥了过去,再醒来,身子都动不了了,太医院的众位御医诊治之后,说是皇上患了中风,只能小心养着,再不能受刺激。李将军一片拳拳忠君之心,本宫明白,只是,李将军若是不顾御医劝告,执意去见皇上,圣体若是有了万一,李将军。。。。。。何以自处?”

“什么?皇。。。。。。李旭弑君谋反?”李季一万个不相信,以建元帝的偏心眼,李旭要什么不能得到,哪里需要弑君。

“李旭言之凿凿,说太子已崩,逼迫皇上立他为太子。皇上不愿,李旭便联合曹氏,逼迫皇上写传位诏书,欲要弑君。本宫发现之后,极为痛心,如此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唯一一死,才能赎罪。”

为了印证刘皇后的话,立于她身后的一位彪悍将士,带着将装有李旭人头的匣子,走到李季面前,让他看得清清楚楚。

李季大震,大声喝问:“娘娘,皇上到底何在?皇上只有两子,如今都。。。。。。,大楚的国运如何维持,臣今日死也要见到皇上。”

“谁说皇上没了子嗣?太子还在呢。”刘皇后情绪激动。

李季冷冷哼了一声:“娘娘还要自欺欺人么,若是娘娘真的相信太子还在世,又怎么于此时杀了皇三子?”李季受过李旭的牵累,对李旭并无好感,然而,现在他见了李旭的头颅,心头还是有种悲凉之感,毕竟他和刘家也有过节,若是建元帝有了不测,他又怎会全身而退,还不如靠着手里的兵马,闯上一闯。

“李将军今日是一定要强抢宫门了?”

“臣,要见皇上。”李季丝毫不退让,顶着刘皇后和刘子谦的压力,一字一字的说出来。

双方兵马,白刃相见,一触即发。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正文 1722章 大结局(一)

李季也是个狠人,一出手就是置刘子谦于死地的狠辣一剑,刘子谦险险躲过,但胳膊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口,血流如涌。

双方在宫门前,展开肉搏战,场面惨烈。

“芙蓉,你亲自带人将曹氏两人押过来。”

“芍药,你把有孕的那几人安置在后殿,安排重兵,护住她们。”

刘皇后安排完事务,隔着繁复华丽的云锦,捏了捏袖中硬硬的火石,目光中带着疯狂的坚决,若是万一。。。。。。宫门有失,她还有最后一步棋。

刘子谦一手捂着汩汩流血的伤口,看着顾先生凄然的说道:“情况不妙,请先生先离开,如果上天要亡了我刘家,只请先生护住刘家一息血脉。”

置身于血海之中,顾先生一身青袍,面容沉静:“李季的人死伤的也不少,眼下李旭已死,依附他的家族,铲除的铲除,散去的散去,李季并无助力。再等等,或许会有转机。”

刘子谦听着他话语坚定,凭空添了些力气,召来副手,大声宣布:“胜利之后,守门之人,人人有赏,杀一人黄金百两,杀十人封子爵。身死,爵位黄金,归其子。”

刘家军中,士气更为振奋,抵住了李季的又一轮进攻。

时间一点点过去,李季越发焦躁,时间拖得越久,对他越是不利,等刘家的援军过来,他就是面临腹背受敌的状况,狠狠的抹了把汗,杀气腾腾的宣布:“列阵,全冲上去,后退者,斩!”

“吾命休矣。”刘子谦绝望的想着,闭上了眼睛。

他耳边听着震耳欲聋的喊打喊杀声,心头一片冰凉。过了好久,他没等到冰冷的钢刀,突然听到顾先生惊喜的声音:“刘大人,咱们有救了。”

刘子谦霍然睁开眼睛,随着顾先生的目光看过去,激动的嘴唇颤抖:“那是。。。。。。是穆将军。”

穆宣昭带着将士,夺下了城门,终于赶在关键时刻,赶了过来。

“太子殿下回京了。”

“太子殿下到。”

李昀撑着病弱的身子,骑在马上,李季见了他,脸色灰败,难看至极。

作为建元帝的嫡子,李昀代表着正统,只要他在,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此时,哪怕李季还要反,他手下的将士都会犹豫。

“投降者,不杀。”

“只诛首恶,不问余凶!”

穆宣昭命人反复高声喊着这两句话,同时,他率领的骑兵黑压压的如同压城的乌云般,催命般的压了过去。

李季手下的将士,面色几变,终于有胆小者,扔下武器,匍匐在地,投降。

大势已去,李季颓然的垂下双肩,更显苍老。

解了宫门之围,穆宣昭急命人将李昀送进皇宫诊治,而他本人则带着兵马,控制了定京城。

两日后,建元帝薨,死因极为不堪,宫里传出,据说是被他心爱的*妃曹贵妃,活活闷死。

而废妃曹氏,则在建元帝死后,一条白绫自缢而死。

这说法小老百姓们,将信将疑,而必须进宫为皇帝守丧的三品以上大员,却亲眼见到,建元帝的尸身青紫,像极了窒息而死。

太子李昀仁孝,以为父皇守孝的名头,拒绝了礼部登基的折子。

定京的消息,让天下哗然,更是早早的传到广平。

养源院里,穆宣昭留下的亲兵,人人都喜上眉梢,除了负责和林燕染联络的管事。

听得他又一声声的唉声叹气,有人很是同情的问道:“怎么了,夫人还是不许你上门。”

那人眉毛都打结了,耷拉着嘴角回道:“何止不许我上门啊,夫人还将将军送去的人都赶了出来,眼下,除了小少爷身边的那两人,夫人府上,一个咱们的人都没了。”

“紫衣、紫裳她们不是还在吗?让她们好好劝劝夫人。”

“你当我没找过她们。我刚一开口,话还没说完,那两个丫头就冷笑着堵了回来,说她们是夫人的丫头,夫人说什么她们就听什么。若是逼着她们忤逆夫人,她们宁可一头撞死。你听听,这叫什么话?合着我是要害夫人还是怎么着啊。”

他气咻咻的说完,一旁听着的人面上同情之色更重,自家将军出事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也以为是真的,悲愤莫名,却除  而这时候,他们终于见识到了夫人的能力,人心才渐渐安定,并除去了薛韵那毒妇。说实话,他们都佩服夫人的心智手腕。

所以,眼下他们对夫人的怒火,极心虚又无奈。

“军中大事,泄露不得,将军也是没办法,这才不得不瞒着夫人嘛。”有人低声嘟哝了两句。

那人嘟哝之后,突然见四周的同伴,眼神不善的聚集在自个身上,不自禁的打了个寒战。

“二子,你说得很不错嘛,这样吧,劝解夫人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诺,这是将军大人传来的命令,一定要夫人亲笔写封回信,这任务交给你,我放心。”受了无数次闭门羹的家伙,斜着眼,慢悠悠的说道。

“别啊,哥哥,我错了,我嘴贱,我掌嘴行不?放过我吧。”二子哀嚎着抱头鼠窜。

“夫人,定京的信使又到了,奴婢按照您的吩咐,不准他们进府,可他们都堵在了门口了。”紫裳觑着林燕染的面色,小声说着。

“广平的巡检司呢,你到广平府的官衙走一趟,就说府上受到骚扰,让他们来拿人。”林燕染不慌不忙的比对着手上的衣料,嘴角微微一抿,淡声说道。

紫裳知道自家夫人心里的火还没散呢,无奈退下。

刚刚下过的一场大雨,洗净了定京城里的血腥味。大楚的臣子连连上表,说太子为先帝守孝,都是以日代月,太子已守孝二十七日,仁孝之心,天地可鉴。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万民,请太子登基。

已经成了太后的刘皇后,虽然只穿着一身素淡布衣,却比当日珠围翠绕时,还要容光焕发。

“昀儿,这些臣子们说的有道理,命钦天监选出吉日,责礼部和鸿胪寺议定登基大典如何?”刘太后嘴角上翘,眼中满满都是喜意。

养了近一个月,李昀的身子骨好转了许多,最起码从外表上看不出端倪,登基时,断不会让旁人看出问题。

“太傅和先生以为如何?”李昀温声问着穆宣昭和顾先生。

“臣是武将,为殿下开疆拓土自然没问题,内政礼仪之上,刘大人更有经验。”

穆宣昭如此一说,自李昀叫了他太傅之后,脸色微微下沉的刘太后,面色缓和了许多。

刘子谦自然同意刘太后的话,顾先生也是赞同,很快宣召了钦天监监正。

翌日,宫里传出太后懿旨,加封穆宣昭为武安侯,刘子谦为承恩公,顾先生为永平伯并加封太子太师。

这道旨意传到将军府,穆宣昭淡淡一笑,一抹极淡的讽刺转瞬即逝。

内乱未平,外患重重,而新一轮的争权夺利难道就要开始了吗?

想到这些,他揉了揉疲惫的眉心,靠在宽大的藤椅背上,深深吸了口气。

一股淡淡的、冷冷的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