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莲谋 >

第116章

莲谋-第116章

小说: 莲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英华身上移到了杜如晦这里,仍是恭敬谦和的意态,每及他摆出这一副浮夸的嘴脸,必有阴毒后招恭候。
    杜如晦挑了挑眉,“在下的坚韧乃为李氏计,为天下计。”
    李建成呵呵笑了一阵,“杜先生既这般坚持,建成自不好再阻。只是,军中步步责重如山,事关战略,更是险要,先生也说,此刻只能赢输不得,那便免不了一纸军令状作保,先生可敢?”
    唐国公饶有兴致地转向杜如晦,那眼神,显然亦在询问相同的问题。
    杜如晦无声地笑笑,摸了摸面颊,“有何不敢?”遂拱手向李公从容请道:“如李公能信,策略尽纳,兵将任调,在下便立下这军令状,以生死相抵。”
    这话说的淡泊,却震慑了帐中众人,除却英华惊呼了一声“姊夫”,再无人说得出一字,神情倒是各异,震恐,吃惊,讥讽,幸灾乐祸,样样俱全。
    “在下适才所言,诸位皆听得明白,还烦请诸位作个见证,若得李公首肯,这军令状,便算是作下了。”杜如晦意思清晰,无半分含糊,当即抹去笑意,沉稳地向帐中众人说道。
    话已至此,杜如晦已自断了退路,唐国公也不得不应,纠集多日的乱麻应声而散,一时众将莫敢不服,心气儿高些的领将,更是为这份气魄所折服,大多暗自称许。
    大事议定,大帐中的人一一散去,裴寂临出帐前,特意绕至杜如晦跟前,拍着他的肩膀深叹,眼中乐祸难掩,“这又是何必,都说在下嗜赌,实则不及克明小半,这般豪赌,着实率性,只恐这一局开大了。”
    英华经年不见姊夫,乍一相见,未来得及问起阿姊的情形,便遭他这军令状惊劈,满腹的话要与他说,原想着要与他同行,却因唐国公留他说话,她便只得先行出帐。
    偏不巧出帐门时又与李世民同步,两人一齐挤到门口,进退皆不是。英华低头一笑,向后退了一步,冲他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先出去。李世民也不客套,自顾自地出了帐。
    英华一脚才刚踏出帐外,眼前倏地一道模糊的影子闪过,一条手臂直向她的腰间逼来,她的身形更快些,只错过半边身,便已稳稳地避让开那伸向她的手臂。
    李世民不知何时已在白蹄乌背上坐定,正向她弯腰伸手,见她这般机警防备,倒不觉愣了一愣。“你……”他张口结舌,不知该拣哪一句先说,憋了良久,干脆只拍了拍白蹄乌的脖颈,“三年未见它,倒还相认。”
    “原就是你的坐骑,怎会不认?如今我回来了,带了它完璧归赵。”英华仰头眯起眼笑说,“幸得它极通人性,白陪了我三年,不教我太过牵念……”她自觉失言,立时住了口,抬手摸了摸白蹄乌的黑鬃,“也是时候令它恣意驰骋沙场,才不辜负了这一生。”
    李世民本想追问她牵念甚么,话到唇边,又咽回肚里,坐着向后挪动了些许,再向她伸出一只手,“我出营去驰一程,试一试白蹄乌,不若同往?”
    英华盯着他摊开的手掌,垂眸想了半刻,微点了点头,三两下卸除身上的明光甲,抛予一边的兵夫,一面嘱他先收着,一面伸出手搭上他的手腕,借着他的手上的力道一跃而上,也不费甚么气力,便坐稳在了他的身前。
    李世民催动白蹄乌,只轻轻一踢,它便一声长嘶,欢跃撒蹄,载着二人直冲营外。离营约莫十里,已及壮年的汗血马跑来却只消片刻功夫,比之从前竟愈发的稳重可控。
    火红的戎袍,爽脆的笑声,此时的英华不论是眉眼,还是神采,皆已褪去了从前的青涩毛躁,恰似一朵怒放的花儿,盛开得正是时候。“秀宁阿姊可还好?”他有意将自己的思绪引向别处,方能抑制了想要紧搂住她的念头。英华回应了些甚么,他亦全未听入耳中,心内只反反复复的一个问,三年前不愿嫁,如今可肯了?
    只是这一句问,却无论如何不敢问出口,当年那么一问,她便跑了这么久,眼下若再一问,他唯恐她转头一走又是若干年,故宁可深埋在心底,再不敢唐突,惟喟叹自己何尝这般瞻前顾后地瑟缩过。
    ……
    杜如晦当众慨然立下军令状的第三日半夜,全军匆忙拔营,因候着这一声令已许久,众将士干脆利落地收拾了,未惹出一丝一毫的动静来,只一个时辰,便已整装待发。
    兵将们耐着性子等了大半月,正要疑惑唐国公举旗的决心时,忽就传来开拔的消息,将将要熄灭的一腔热火,瞬时又烧旺起来。
    两万兵马依照杜如晦的布排,留予河东郡外五十里处,每日仍旧大张旗鼓地操练活动,佯作大军仍驻扎原地的模样。假若屈突通识破了这空城计,引兵出城来撵,则另三万兵马被放置于河东与大兴之间的潼关镇守,前后各三万的夹击,足以令他溃不成军,无力再拖累直奔大兴而去的唐军。
    余下一十五万,分三股行进,唐国公亲率五万据大兴城东,李建成领五万绕过新丰据长乐宫,李世民亦引兵五万,沿渭水西进,至楼观城与李秀宁汇合,同渡渭水,兵临大兴城下。
    其余皆领命安守了杜如晦的铺排,只为着扼守潼关的领将,不免又争强一番。裴寂倒是乖觉,分派甫毕,不足两个时辰,便又折回大帐,竭力自荐着要据守潼关。
    “裴公方才怎不提?”杜如晦一脸的讶异,摇头叹道:“裴兄来时未见着刘公出帐么?不过差了一步,刘公将将领了兵符而去。若是裴兄早一刻进来,我却巴望不得,也省免了一回为难。”说罢皱眉直摇头,惋惜之色溢于言表。
    裴寂心头暗啐了一声,谁不知兵符既出,若非主将战死沙场,断无更换的道理。这个杜克明,藉由一纸军令状,换得李公“悉听调遣”的号令。分明一早便抱定了主意,不教大郎这边沾一分好,绝事他作下了,好话却一句不落,讨尽了便宜。
    也罢,裴寂冷哼两声,终究是抵上了性命的,自是能张狂几日,且冷眼瞧他如何攻下大兴城。待他攻城不力之时,再作计较。L

☆、第一百五十八章 长安锦年(十七)

这日正入小雪节气,西边横吹过来的风中,凉意浓重,寒意渐成。干冷干冷的风吹得人脸上发涩,街面上行走的人越发少了,左右不过是些大门户中的采买,再就是寥寥无几的小门小户中的日常添补,故大市延及正午方才热络些,下午申时过半,人皆散去,各肆各铺也早早地上了门板,闭门歇业。
    连年累月的战乱,致使商道阻断,商户们俱不愿出远门行商。晋阳算得上是座大城,以往商客往来,商队缓滞于城门下的景象,也因这世道动荡,许久不见。所幸晋阳向来为储粮重镇,周遭的乱贼流寇早两年已教唐国公剿灭了个干净,之后便还算太平,农耕畜牧未断,勉强能自给自足。
    长孙氏倒不愧了她的贤良好名声,眼见着入冬,手脚敏捷地置备下了炭条肉食米粮等日常所需,忙碌了几日,但凡家中有随着李氏出征的将士,有家眷留守晋阳城内的,依着军中品阶高低,皆得了她一份抚恤。虽无非是些日常嚼用,却教那些家眷们感怀涕零,家书消息传至军中,将士们亦无不更添了一份效忠。
    穆清这边的一份抚恤,较之寻常自是要丰厚许多。长孙氏特意写了帖子,客套地写了一堆府中杂事繁忙,实是腾不出空来,故请了阿月代跑这一趟,还望见谅等话。穆清心底透亮,长孙娘子这是念及阿月与她许久不见,府中除开李公的如夫人们,如今更有大郎的内眷,相见着实不便,故借了送米粮的差事。使阿月回来一聚,倒难为她一片用心。
    果然阿月回来同她与阿柳相聚半日,除了满满两车的米粮炭条等物,另有阵前消息若干,穆清也不容她歇息喘气,直拉着她,事无巨细。要她细细地说了一遍。方才安心地舒了口气。
    “可见,以晋阳城为据,并非拍着脑袋胡乱定下的。能使粮草不断的地方也就那三四处,掰着手指头也数得过来。晋阳算得上一个,洛口仓也是一个。”次日闲来无事,穆清裹着挡风的大氅。手中捧着烧暖的小手炉,坐于院中太阳底下。同阿达闲说战事。
    “可洛口仓却要远胜过晋阳去,天下粮米最后不都在洛口仓内了么?”阿达对着阳光,眯起眼,手中细致地擦拭着一套细鳞甲。若非杜如晦千叮万嘱要他看护家小,恐他此时早已重披战甲,阵前冲锋去了。
    穆清在明艳的阳光下伸了伸手脚。舒展了一下略显沉重的腰肢,“为此说李密舍不下洛口仓。宁愿与王世充在东都耗时耗力,他便是教那黏黏的米粮粘住了脚,走不动道了,迟早要为此所累。恰又替李公争取了时机进占大兴,壮大扩充兵力,待李公强盛之时,李密与隋军早已相互耗费殆尽,无力抵抗李公的唐军。”
    阿达微扯开嘴角,“这便是阿郎所说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么?”
    穆清笑着直点头,瞥见他手中的细鳞甲,忽想起一事来,忙停了笑,“昨日太守府来送消息的人说,英华已从大兴城外的楼观城先往河东报信,眼下正随着二郎沿渭水返往楼观城,只待时机攻城。”
    阿达满意地点点头,转瞬又粗声叹息,抬头望望在院中顽耍的拂耽延,“只可惜阿延年岁太小,若现下已到束发之年,定是要让他去沙场历练历练,儿郎便该当如此。”
    “要我说,成日介舞刀抡棍,倒不若随着阿郎与七娘多习学习学,那些个道理,统兵打仗的门道,怎么也比光知道使蛮力的强。”阿柳从后院转出,正听见阿达的感慨,忍不住出声打断他。
    她与厨娘共抬了一口大缸,连拖带搬,累得气咻咻。阿达忙起身走上前,只一人便轻松松地将大缸搬至阿柳指予他的位置。
    “若无蛮力,却也辛苦得紧。”放下大缸时他闷声回了她一句,惹得穆清咯咯直笑,阿柳一手叉腰,一副气结的模样向她道:“七娘你瞧瞧,往常只觉他憨实,如今也学得牙尖口利,竟懂得拿话来噎人。”
    穆清不与她论,指着大缸问:“这是要作甚么?”
    “昨儿太守府送来的那些豚肉,另几只野雉麻鸭,一时哪里就吃得完这些,今日正是小雪,刚好治下腌肉脯。”阿柳口中应着,手中也不停歇,絮絮地说了一阵,穆清只笑盈盈地听着,时不时地问上两句无关紧要的。
    阿柳忽然停下手,放下手中正腌制的豚肉,试探着问:“我听太守府的人说,说阿郎在军中立下个劳什子的,甚么状来,可是押上了性命的,阿郎一向端稳,这回怎,怎……”
    穆清不以为然地浅笑,“军令状。他愿立便立了,既立了,还敢以命来抵,自是十足把握能应付得来,也无需咱们替他白操劳了这份心。”
    阿柳偏头狐疑地想了一想,也想不出甚么来,见穆清这般笃定,大约是不会有错的,她重新拾起那块豚肉,“罢了,我还是操劳这些个罢。”
    ……
    十月初十日,三路大军,已将整个大兴城围得严严实实,每日分派了十数名斥候往城楼下刺探,得来的回报皆是防备严密,无懈可击。
    此时倒也不着急攻城,杜如晦带着英华,换了常服,在城郊村庄内转了一两日,乡人遭受战乱荼毒多年,但凡见着大军过境,无不紧闭门户,此处也不例外。只是这个时节正该储藏秋收,却也不见麦秆稻草堆之类的,一片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