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第313章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313章

小说: [武则天]女皇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的大概只有李元嘉这样的老狐狸才不会被李治给忽悠过去。
    老爷子仍是一脸淡然,“九郎,成王败寇,不必说恁多废话。”
    “是了……”李治闻言只是一点头,然后肃了神色:“十一叔精通经史法律,当知谋逆是个什么罪过……来人——”
    “押诸逆至大理寺,着大理寺、刑部详加审理。”
    话音刚落,李治身后的卫士就立刻上前听令,领头的赫然是当日保护李弘回洛阳的武敏之。
    吴诩见了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大郎在这里,那么弘儿应该安全无恙!
    正想着,忽听身侧的李治对她道:“朕素闻大理寺卿狄怀英、刑部侍郎周永和精通律法、断案如神,不如就让他们二人主持此案吧!”
    吴诩一听这话,整个人都不好了……

第393章

第二十五章归去04
    李小九所提的这两个人,狄怀英啥的她就不说了,那可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极火的名侦探,更有‘元芳,你怎么看’如此经典语句流传于世的千古名相。
    至于那个周永和周郎君……
    这货就更不得了!
    也许你对他的大名会比较熟悉,这货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大酷吏——周兴。
    虽说周兴此人在后世的名声实在不咋地,可也是正经经过科考出来的能吏,与他的后继者来俊臣相比,简直是一个在九霄之上,一个在泥地之下——后者完全是个心理扭曲只会投机倒把的市井无赖。
    周兴自幼喜爱阅读律法刑狱之书,16岁那年在科举考试中一举考中了‘律科’的第四名。
    之后的殿试中,这周郎君应对敏捷,律法纯熟,更有奇思妙想之语,颇得李小九陛下赏识,当即被点为当年‘律科’的状元。
    之后几年,周郎君先后在河阳、山阴、雍州等地为地方官,历年考评俱是优等,于是在神龙元年被调回了神都,先是在大理寺为大理寺丞,之后累迁至刑部侍郎。
    这几年,周郎君断案司刑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在神、龙二都颇有几分小名气,甚至常被拿出来与当年的小李相公作比较。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前途远大的青年相公,却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嗜好,那就是钻研历朝酷刑,并发明出各种新奇的刑具。
    若只是个人爱好也就罢了,偏这位周郎君还多次试图说服皇帝在大理寺诏狱里使用这些刑具呢。
    吴诩当时只是听到那些刑具的简介就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哪里会同意周兴把这些骇人的玩意儿放到诏狱里去!
    而李小九陛下和小李相公对周兴发明的一些东西却颇感兴趣,使得吴诩也不好把此人调到别的什么冷僻衙门去,顶多不常召见罢了。
    如今李小九冷不丁地又提起了周兴来,还要让他跟着狄仁杰主持审判,吴诩就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落到了周兴那家伙的手里,还不如刚才自尽了来得舒服呢!
    反正都是一死……
    正如吴诩所料,李元嘉、李贞等人进了大理寺诏狱之后不久就畏罪自尽了,留下两沓厚厚的供状。
    供状中不仅详细叙述了这次宗室谋逆的全部过程,还包括了李元嘉在长安、洛阳两地这数十年来的布局安排及其遣派李十六勾连诸藩、煽动世家朝臣的种种暗箱操作……
    此外,显庆年间发生的几件疑案,竟也有李元嘉的身影在内,这让李治和吴诩二人感到十分愤怒。
    与李元嘉相比,越王李贞的罪过反而显得小多了。
    吴诩还念着李贞毕竟是燕表姐唯一的儿子,不欲赶尽杀绝,提议赦免李贞的王妃极其幼子,却被政事堂的一干相公给驳了回来。
    “李贞父子公然起兵叛乱,其影响极为恶劣,圣人不严惩便罢了,岂可宽恕?”李三郎自从得知李元嘉即是当初谋害孝敬皇帝的主谋之一,他的脸色就没好看过。
    除他之外,主持审判这次叛乱的大理寺卿狄仁杰的脸色也十分难看。
    本以为这次叛乱只是武皇设下的一个陷阱,为的是逼迫李氏宗亲犯错,以此铲除异己。却不想这个“陷阱”还真的引来了一群魑魅魍魉,牵连出了好几桩大案。
    也难怪东宫总是瞧他不顺眼呢……
    作为一个断案者,心已偏了,又如何能公平审批呢?!
    狄仁杰忍不住看了一眼坐在他下手的周兴,这个年纪与他相差不大的青年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啊……
    以周兴如今的职位,尚不足以入政事堂议事,怎奈其颇受上皇重视,又是这次谋逆案的主审之一,今日的政事堂中好歹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微臣以为,主犯李元嘉、李贞业已畏罪自尽,其他从犯必然心生畏惧,正当借机严加审问,查清所有参与者,不使一人漏网!”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得到了满足,周郎君的神色是前所未有的好看。
    狄仁杰听到这话,眉头皱得越发紧了,不待他开口,坐在上皇之下的太子李贤已然冷笑道:“孤这里有一份名册,周郎不妨拿去与李元嘉、李贞之供状比对,若有疏漏,只管便宜行事!”
    李贤所说的名册便是李十六当日投诚时所书,如今正好用来印证李元嘉与李贞的供词。
    据狄仁杰与周兴所得的供词所言,这次参与叛逆的宗室诸王除了韩王李元嘉父子和越王李贞父子外,竟还包括太宗之弟鲁王李灵夔父子,太宗之妹常乐公主夫妻等平素看起来十分安分的宗亲。除了高祖、太宗的血脉之外,还有大量的李氏旁支也赫然在列,若是一一治罪,李氏子弟几近灭族。
    吴诩看完这份名单之后,就是一脸的惨不忍睹。
    就算讨厌李氏宗亲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可恶嘴脸,她也还没到要灭人一族的地步,况且这次事件怎么说也是李元嘉这个罪魁祸首的错,若真的要搞连坐,她跟李小九也跑不脱吧?
    “连坐之事还当慎重……”吴诩看了李治一眼,后者此时神色严肃,颇有王八之气地睨视着座下群臣,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些什么。
    吴诩征询地看向狄仁杰。
    “狄卿,按律当如何判决?”
    张文瓘等人一直缄默不语,吴诩也只好询问对案情最为清楚的主审官了。
    狄仁杰见问,忙避席奏道:“谋逆大罪,不赦之首,依律当处以极刑,株连九族,只是……”尼玛!李元嘉和李贞等人都是上皇的嫡亲叔伯兄弟啊,血缘也太近了,这要怎么判?!
    这也是今天政事堂会议的主题之一:到底应该怎么处置首逆呢?
    株连九族?
    那岂不是连上皇一家子也要被连坐么?
    若是不严惩,那又该如何以儆效尤呢?
    纵然律法精通如狄仁杰者也只能硬着头皮道:“李元嘉、李贞者,高祖、太宗之血脉,李唐宗室至长者,当由上皇处置方为妥当,微臣不敢妄言。”
    得!连狄仁杰都跪了,估计问政事堂的其他相公也是相同的结果……
    吴诩暗暗一叹,回头看向李小九,道:“九郎,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众臣听到她这话,都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作洗耳恭听状。
    李治见问,只是微微一勾唇角,面上露出一抹极为和煦的笑容来,只是他接下来说说的话可与他的表情全不相符。
    “李元嘉、李贞之流,目无法纪,悖逆不道,虽已身死,罪不容赎……二人为首恶,着枭首弃市……”
    “李冲业已伏诛,着博州刺史悬尸示众……”
    “至于其他人么……”
    说到这里,李小九陛下略微一顿,似乎实在斟酌着什么。
    除了李元嘉和李贞这领头的二人,宗室之中有点分量的王公基本上都被牵连进了这场叛乱。
    如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这两位高祖之子,以及小一辈的如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譔、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虢王李凤的儿子东莞郡公李融等人都赫然在列,几乎把李唐宗室的高级宗亲给一网打尽了!
    便是当时拒绝响应李贞反武的纪王李慎,也不见得有多清白!
    根据李十六的资料表示,李慎当时是觉得反武的时机并不成熟,所以才拒绝参与李贞的行动的,可见其也并非真心臣服!
    可即便如此,李小九陛下也不能真把这些王公都给赐死了,毕竟如今的圣人姓‘武’,即使下旨的人是李小九陛下,可朝野上下的人却只会认为这是武皇陛下在铲除异己呢。
    吴诩不愿担这个恶名,也担不起这个恶名!
    当年‘高阳公主谋逆’一案死伤无数,血流成河,使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由辅臣良弼转为铁血权臣,形象一落千丈……
    她可不想重蹈覆辙!
    只要严格按照律法审判剩下的几个王公便是了,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首恶既除,从者不妨酌情……”吴诩刚开口要为诸王家眷讨个情,却被李治给截了话去。
    “媚娘你总是这样仁善,也罢……”李小九陛下脸上仍是那一副温和的表情,淡淡道:“韩、鲁、霍、越、纪诸王及长乐公主辜负皇恩,朕十分失望!”
    “既然媚娘你不愿再造杀戮,那便饶了余人性命,只是这些人已不配姓‘李’,从今日起削李元嘉、李元轨、李灵夔、李贞、李慎等人宗籍,子孙后人改姓‘虺’,流放岭南,遇赦不还!”
    此言一出,堂上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连吴诩都呆了。
    削宗籍就不说了,可连姓氏都给人家改了,这、这惩罚简直是生不如死啊……
    李小九陛下,你够狠!
    不等众人回过神来,李治又对周兴道:“其他从犯,就交给永和审理罢……”
    “谨遵命。”周兴闻言,面露喜色,忙避席领了旨意。
    我擦!
    交给周兴?
    那就不仅仅是生不如死了……
    吴诩一副‘见鬼’的神色,瞪着李治。
    不料,李小九陛下接下来又说了一句话,终于让一直沉默的政事堂众相公炸毛了。
    “东宫能力不足,行事犹豫,有负朕望,即日起废为齐王!”

第394章

05
    “上皇!”
    一直沉默不语的张文瓘等人终于出声了。
    “太子仁孝,此次逆乱之中全无失德之举,且收伏逆党有功,怎能轻言废之?”
    李治却不理会张文瓘的质疑,只是看向面色如常的李贤,道:“二郎,你可服朕方才所言?”
    李贤闻言,十分从容地起身再拜道:“儿忝居东宫多年,殊无功绩,还令宗室臣子起了忤逆之心,试图借着儿的名号谋反作乱……”
    “儿实感惭愧!”
    说到这里,青年略微一顿,居然露出一抹浅笑来。
    “今日便是阿爹不言,儿也要自请废黜!”
    “你、你们……”吴诩早在李治说出要废东宫的话时,就已经懵了,此时听自家二郎不但不反驳他爹,还推波助澜,她顿时从榻上跳了起来。
    “你们简直是胡闹!”
    “东宫储君,国之根本,是你们俩父子一句话就能定夺的?你们把我置于何地?”
    “别忘了,当今圣人可是我啊!”
    吴诩真是气疯了,竟不自觉地摆出了茶壶造型,冲着李治父子俩一顿怒吼。
    一旁围观这钞家庭闹剧’的文武大臣们都惊呆了。
    尽管武皇的姿势不雅,言语也颇有些不对头,但不可否认,她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便是李三郎也难得皱起了眉头,起身附和吴诩道:“武皇说的不错,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