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第297章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297章

小说: [武则天]女皇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敬宗这一道上疏简直是瞌睡送来的枕头啊,吴诩都不用早早借口,就可以光明正大铲除异己了。
    就在许相公低调地退休之后不久,天后就连下数道旨意,表示要在大唐官场开展‘整风行动’,鼓励举国上下的臣民实名举报贪官污吏、恶霸豪强。
    吴诩的这道旨意一下,朝野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长安、洛阳、太原和广陵几地的时报都纷纷表示支持天后的决定,并决定全程跟踪报道这次‘整风行动’的经过。
    西都那边消息稍微滞后一点,但得知但凡是大唐臣民都可以实名举报贪官污吏等不法分子,且不必担心被打击报复之后,蜀中之人无不欢庆鼓舞,竟然第一个出手告发了蜀中第一门阀世家的孟氏。
    但凡世家大族,百年延续,子孙后代难免有有不肖者,就如做官做到宰辅之尊,手上总少不了政敌的血一样。
    孟氏的劣迹几乎是一夜之间被全部曝光了,即使其家主再如何手眼通天,也无力挽回倾颓的大厦……
    受审、抄家、除名不过用了三天时间。
    等与孟氏同气连枝的世家反应过来救援时,蜀中孟氏已经成了历史。
    这下,朝中百官终于知道天后娘子这不是在开玩笑了。
    政事堂的相公几乎都因为各种原因被降职罚俸,其中许圉师许相公是最倒霉的一个,他家小儿子当年游猎伤人的事又被翻了出来,使得其不得不引咎辞职。
    此外,如长孙皇后舅家高氏,赵郡李氏、河东薛氏以及京兆韦氏的子弟多因家族之故被贬官。
    被拍得灰头土脸的几大世家一开始还想着反击呢,纷纷去拿武氏的小辫子。
    结果一看武氏如今的惨状,他们只有内牛满面的份了。
    武氏在十多年前就被天后撸成了白板。
    天后的两个亲兄长都不明不白死在任上,家眷被流放在岭南这么多年,今年才刚刚被召回来。
    一家子都是白衣,活得战战兢兢的,还有什么小辫子可拿?
    至于武氏本家,管做到最大的也不过是个五品州官,还都在这次官场风暴中被抹成了白板……
    天后娘子根本没有因为他们姓武就手下留情,好吧!
    唯一的例外就是周国公武敏之。
    这次清查官场,被贬的几乎都是文官,一应武将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任何波及。
    武敏之如今挂着十二卫大将军的衔,正在南都训练海军呢,就是天皇也不好轻易动他。
    再说,人家是实打实考军功起家的,跟什么世家勋贵交集极少,根本没有劣迹可寻!
    哪个不要命了,敢跟这手掌数万兵马的大将军呛声?!
    嫌死得不够快吗?
    从天后这边完全无隙可寻,一些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天皇和太子身上,企图曲线救国。
    可天皇早就宣布要静养,谁来了都不见。
    有事啊,那就找天后好了!
    至于太子……
    抱歉!
    太子是个孝顺的孩子,对天后的决定只有完全支持的份。
    什么?外戚干政?
    武氏的人可没有哪个挂着参知政事的衔好吧!
    哪来的外戚干政?!
    这场*一直到次年五月才平息,期间大部分世家出身,且兵分通过科考晋升的官员都被贬到了基层。而不少年过六旬的官员直接被天后强制退休了。
    为此,吴诩还颁布了大唐第一部《劳工法》,规定无论官吏还是匠人,年过六旬就必须退休,由国家根据你工作这么多年说作出的贡献平定等级,享受相应的退休福利。
    这是后话。
    却说,从吴诩下旨清扫官场毒瘤以来,不少世家门阀的气焰着实被狠挫了一下,都开始韬光养晦,不敢轻举妄动。
    随着各大世家在朝的子弟纷纷落马,大家也算看明白了天后在针对什么了。
    如卢氏、范氏这几家朝中早已无人的大世家,反而感到轻松了。
    跟天后作对,无异于自寻死路。
    要想家族继续兴旺,还不如老老实实读书考科举呢!
    卢氏、范氏等世家的安分守己,果然赢得了天后的青睐,在别的世家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这两家的子弟反而受到了天后的称赞,还被准许免考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有了这卢范两家的榜样在前,不少原本暗中反天后的世家都倒戈了。
    二十一娘、二十二娘乃至周国公府上,每天都能接到无数拜帖,这些访客来访的目的只有一个:咱向天后投降了,求放过!!
    吴诩不是个容易心软的人,但她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许敬宗这个老狐狸给她递了一个收拾世家的梯子,她没有放过。
    现在最大的几个世家已经被她折腾的只剩苟延残喘了,打死了就过了。而她新捧的崔氏、卢氏和范氏也不是好相与的,捧过了可就有回到老路上去了,倒不如趁现在放着这个几家争霸的局面,正好让她占便宜!
    天后娘子刚打算结束‘整风行动’,周国公府上就传来喜讯:国公夫人杨氏生下一个小郎君。
    吴诩不禁大喜,立命兵部给远在南都练兵的武大郎传信。
    天后娘子心情一好,就痛快地表示,官场清洗行动到此结束。
    简直是普大喜奔啊!
    为此,新生的小武郎君几乎要被人顶礼膜拜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包子叫什么名字好呢……

第374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06
    “叫武承嗣?”李贤乍听给小武郎君取的这个名字;就愣了一下。
    “这是大兄(指武敏之)的意思?”
    吴诩闻言,喝茶的动作微微顿了一下;随即点点头道:“你大兄不日就回长安了。”
    小大郎一出生;吴诩就命人给在南都练兵的武敏之传信了,结果武大郎表示他那边的公务比较重要;个人私事且放一边。
    吴诩当时接了武敏之的回信,颇有一种无语的感觉;但想想长安这边周国公府里的情况;吴诩也觉得武敏之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不是武大郎不爱自己的的孩子;完全是因为这个孩子所带来的一串麻烦事;把武敏之初那点初为人父的喜悦之情给全部磨没了……
    吴诩不由叹了一口气。
    她家武大郎今年也不过二十多岁而已;却要承受这偌大的压力;实在不容易啊!
    李贤在旁看着自家阿娘的脸色;大概也猜到了她在烦恼什么,便道:“阿娘也不必烦恼,那杨氏到底还没出月子,武家的那些表哥表弟们也不好上门,至于贺兰氏嘛……”
    说到这里,少年不由冷笑:“大兄跟贺兰家早就一刀两断了,还有什么交情可攀!”
    吴诩见他家二郎倒是看得清楚,不由丢开了满腹愁绪,懒得去揣测杨氏会不会跟武氏或者贺兰氏的人勾结什么的破事,又说起小大郎的名字来。
    “叫承嗣挺不错的,可比你阿爹取的那几个好听……”说到取名字,吴诩忍不住又要嘲笑一下李小九的品味。
    当年给大郎取了个‘太上老君’,给三娘取了个‘观世音菩萨’,小四郎最悲惨,叫‘蛋儿’……
    好容易武敏之有儿子了,李小九又兴致勃勃想给小大郎赐名。
    什么‘阿宝’‘金郎’之类的,看得吴诩都不好意思送去给武敏之——以那个小子的性子,就算李小九陛下给他儿子取个‘武小猪’这样的大名,他估计都会叩谢皇恩,直接叫儿子为小猪了!
    所以,吴诩索性让武敏之自己给他家儿子取名字算了,至于李小九那边……
    咳咳!
    天皇陛下,您还是好好静养吧,这种费脑子的事就让姐来就可以了!
    武敏之倒是没辜负吴诩的期望,收到她的密信之后,就把儿子的大名取了送信回长安了,信中还表示,南海水军已经训练的颇见成效,他也可以功成身退回京述职了。
    武敏之这信属于家书性质的,所以他信中提到回京的事,也是有询问吴诩意见的意思。
    “大兄回来也好……”李贤想着他东宫这边因为上官仪的事也趁势清理了不少人,新晋的官员资历实在是太浅,现在正缺一个可以镇得住场面的人来帮他。
    他家武表兄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
    李贤的思绪不由转到了留在洛阳照顾他家阿爹的兄长身上……
    阿兄总是说他不爱亲近武表兄,那这次他就好好‘亲近’一下武表兄好了!
    吴诩其实也跟她家大郎有一样的感觉,总觉得她家二郎不怎么喜欢武敏之。
    难得今天李贤的话中对武敏之的事关注得颇多,吴诩不由有些惊喜。
    “大郎回长安来,也能帮你不少……”吴诩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你阿爹那里我总是放心不下,这边的事还得你多担着点……敏之回来也正好……”
    吴诩打算着等武敏之一到长安,她就回洛阳去。
    李小九一个人在洛阳养病,就算有大郎和三娘一儿一女在膝下侍奉着,吴诩还是觉得十分不放心。
    之前也是没办法,二郎新登储位,根本镇不住朝中的一干魑魅魍魉,所以才会发生上官仪带头建言废后这出糟心事。
    所以,吴诩不得不立刻赶回长安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朝堂上下乱蹦跶的人都拉下马,顺手又坑了世家一把。
    接下来要甄选入朝的官员几乎都是她跟李小九好几年前就已经储备好的人才,只不过按目前的形势看,这个恩典倒是要让二郎来施……
    太子必须尽快立起来。
    这是她跟李小九目前最迫切的愿望。
    而武敏之作为武氏的继承人,是二郎最天然的同盟,吴诩一直希望这对表兄弟能够和睦些。
    现在看来,之前她跟李小九倒是多虑了,二郎的大局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武敏之回长安的时候,正赶上他家小大郎满月。
    之前他给天后娘子回的家书中给小大郎取了‘承嗣
    这个名字,其实不仅仅表达了他个人不会跟武家和贺兰家搅合在一起的决心,也隐晦地表示了他对这个孩子的重视。
    武敏之这两年把心思都放在了事业上,他本来就是个冷情的人,娶来的妻子又不是他主动求来的,于是他对自家后院就更没兴趣了。
    吴诩好歹是看着武敏之长大的,多少也能猜到一点他的想法:有了小大郎之后,那个杨氏大概再也没有机会生下武敏之的孩子了吧……
    以前武妈妈在还好些,现在……
    唉!
    果然如吴诩所料,武敏之回到长安后,连周国公府都没回,就直接进大明宫了。
    小武郎君的满月宴会也是在宫中举办的。
    吴诩也想借着这桩喜事,调节一下气氛。
    毕竟前段时间她一下搞死了不少人,长安的气氛相当紧张。
    好容易得了这么一个缓和气氛的机会,长安上下想要亲近天后的臣民还是相当高兴的。
    所以,吴诩索性借着给小武郎君摆满月宴的机会,把一干她看好的臣下都邀请了一遍。
    除了那些即将在朝中崭头露角的新人外,吴诩也没忘了她跟李小九陛下倚重的那些元老们。
    如李绩、许敬宗、魏叔玉、长孙诠等人也是被邀请在列的。
    如今李绩和许敬宗虽然都已经致仕,可整个大唐上下还是没有人敢轻视他们的。
    前者就不用说了,军中不少中坚将领都是老爷子一手带出来的,老爷子的话在军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不过,李绩为人谨慎,既然退了,也退得十分干净,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这些年跟军中的人一点来往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