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第263章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263章

小说: [武则天]女皇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蕃,西域地区绝对会发生骚乱,这样实在不利于西域的长治久安!
    如果不用裴行俭,换个名声显赫的将帅去pk吐蕃大军,算来算去也只有契苾何力、苏定方和薛仁贵三人可行。
    但是,契苾何力年纪不小了,不宜长途奔袭不说,而且他作为安抚辽东各部族和镇守高句丽旧地的大总管,其作用跟裴行俭对于西域是一样的,根本离不了辽东道。
    所以,只有远在倭岛协助刘仁轨干庶务的薛郎和还在南都军校当教授的老苏可以调动……
    让这两位将军去跟吐蕃干架,估计他们俩不但不会有半分怨言,还高兴得很呢!
    就是两人要赶到吐谷浑边境,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事……
    这个大概就是大唐目前面临的第三点困难。
    要如何快速有效的集结一批得用的将帅和一支实力足够强大的部队到西部呢?
    抽调安西大都护府的军队显然是不可行,这会给北边的波斯、龟兹等小国趁火打劫的机会。
    抽调关中的军队自然更不可行!
    吴诩跟李小九围着沙盘看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抽调益州军,由吐蕃南部悄悄进入,神不知鬼不觉围了吐蕃的王都逻些城。给吐蕃小赞普来个‘围魏救赵’,教教他做小辈该怎么尊重长辈才是!
    两人商定战略,就招来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命他们即刻做好战前准备工作。
    粮草战马自不用说,另外还要准备一支迷惑吐蕃的使节队,护送诺曷钵回吐谷浑,最好是能吸引住了禄东赞的注意力!
    兵部尚书任雅相和度支尚书卢承庆都是经历过帝国剿灭高句丽和倭国战事的干吏了,听了帝后二人的计划都深觉高明,更提出了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辖下个部族派兵助阵的建议。
    禄东赞毕竟没怎么好糊弄,如果大唐只派区区千余人的使节队去吐谷浑跟他十万吐蕃军对峙,他不起疑才怪呢!
    小李相公亦道:“此次派去护送诺曷钵的使臣至关重要,非能言善辩、胆识过人之辈不可行!”
    护送诺曷钵回吐谷浑的人可是担着拖住禄东赞十万大军的重任,即使身后没有一兵一卒,也要造成假象,让对方以为他带来了千军万马,足矣一举消灭吐蕃十万大军!
    这样的人才不但要会忽悠人,还要有勇有谋!
    因为,即使禄东赞一开始上当了,等逻些城被围的消息传来,他就会立刻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到时候,使节团很可能面临愤怒的吐蕃大军的报复……
    所以说,此行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坏了天皇天后的计划,还有性命之忧。
    小李相公的话刚说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他身上……
    吴诩忍不住咳了一声,虽然她也觉得这个护送诺曷钵回吐谷浑的任务由李三郎去做最好,可人好歹是帝国亚相,老是被派去干这种危险的任务,也太不人道了点吧?!
    于是,吴诩对众人道:“护送吐谷浑王的人选且放一放,咱们还是议一议由谁带兵从益州出发进攻逻些城吧……”
    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众相公霍然静了一小会儿,几人中就任雅相带过兵打过仗,一时之间众人都眼巴巴看着任相公,让他起头——至于小李相公,这货自诩是斯文人,一向是很少在行军打仗方面开口的。
    任相公被众人看得无奈,只得开口道:“微臣以为由益州入吐蕃,道路艰难,非当地勇将不能担此重任……”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上座抿唇不语的小李相公,硬着头皮继续道:“李相曾仕于剑南道巡察使门下,想来对蜀中大将必有所耳闻!”
    “哦?”吴诩闻言,倒是颇感兴趣,对于李三郎青少年期的往事她一无所知,只是隐隐听说他少年时十分傲气,虽然中了进士,却因为脾气倨傲被同僚排挤,被吏部丢到川中做了一个小官,要不是当时的剑南道巡察使李大亮爱惜他的才华,李三郎险些就在蜀中终老了!
    相信任雅相提起的蜀中往事,绝对不是李三郎的美好记忆吧!
    “任相公不说,我倒是忘了,益州可是出了不少人才啊……”提起让他少年时光蹉跎的穷山恶水,小李相公竟然面无异色,反而是笑吟吟地提名了几个小有名气的将领来。
    吴诩一听这几人都不在益州本地任职,不由摇摇头。
    李小九陛下也道:“不妥。”
    小李相公于是又道:“天皇何必舍近求远呢,微臣举荐一人,定能担当大任!”
    众人听李三郎这样言辞凿凿,都不由好奇不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能让小李相公另眼相看。
    “不知李卿要举荐谁?”连李小九陛下也一时猜不到结果,只能‘不耻下问’ 了。
    小李相公微微一笑,然后说了一个人的名字。
    殿上诸人听到这个名字,都是一愣,然后陷入深思。
    如果是这个人的话,那可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亏得小李相公能想起他来……
    ………………………………………………………好久不见的分割线君………………………………………………………………………………………………………
    “啊切————”长安京郊,一个身穿布衣牵着一匹高头大马的中年汉子跟着人*流缓缓往城门方向移动,就在他将要走到城门口的时候,忽然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把前后排队等候进城的群众都吓了一跳。
    众人再细看那汉子的摸样,都不禁暗暗咋舌。
    好一条威猛的汉子啊!
    这身高该有九尺了吧?
    守门的卫士也不由多看了这汉子两眼,等查看此人的路引的时候,那卫士的眼睛忽然瞪大了。
    “苏、苏、苏定方?”
    “俺就是苏定方,咋啦?”那汉子大眼一瞪,可把守门的卫士吓得一哆嗦。
    还是另一边的长脸卫士比较镇定,听说这汉子自称‘苏定方’,立刻上前取过他的路引细看,确定此人正是从南都星夜赶长安回来的邢国公苏定方后,立刻一把揪住那汉子的手臂。
    “将军,你总算是到了,快快随属下入宫觐见吧,天皇天后都问了您好几回了!”
    “入、入宫?”苏定方闻言,不由皱起了浓眉,“俺这副模样,怎么好拜见天皇天后呢……”
    作者有话要说:老苏,乃个囧货!

第333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 09
    那长脸卫士一听这话;也囧囧无语,半晌才道:“那……将军不如先回国公府沐浴更衣,属下这就进宫禀报……”说完,他不由暗暗抹了一把汗,刚才一时疏忽,他差点就犯下了间接的弑君大罪了!
    苏大将军如果这个样子进宫;说不定会把天后娘子给熏晕过去的吧=。 =
    为了尽快赶回长安,苏定方这一路都是快马加鞭微服而来的;他到山南道的时候才通过特殊途径听说陇西有变的消息,顿时明白了天皇秘密召他进京的缘故,心中更是激动;也顾不得休息;日夜兼程赶回了长安。
    这会儿子,在北方威名赫赫能使小儿止夜哭的苏定方大将军,一身尘土不说;还满脸胡须;浑身上下酸臭得可以,要是这样子进宫了,还不被当成乞儿打出来啊!
    于是,苏定方大将军进了城门之后,就急忙往他那座没住过几天的邢国公府跑。
    而前后听到两个卫士和苏定方对话的百姓都惊呆了!
    原来威名远扬的苏大将军是这么一副呃……平易近人的模样啊( ⊙ o ⊙)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苏大将军在民间的形象都与天下第一大帮十分接近,甚至一度成为了丐帮弟子供奉的保护神,这是后话。
    却说苏大将军急急忙忙赶回邢国公府时,他家老仆早已得到消息,在府门外翘首企盼,等看到本人时,苏家老仆也差点认不出人来。
    “郎君,你、你、你怎么成了这个模样!”苏家老仆眼睛都红了,忙不迭地帮苏定方牵过马匹,把人迎进府。
    “郎君先去洗漱一下,老奴已经命厨房准备了您最喜欢的酒菜!”苏家老仆顾自絮絮叨叨,苏定方却一点也不觉得聒噪,心下感动不已。
    不过,他恐怕是没时间吃阿翁准备的膳食了。
    “阿翁你不用忙了,俺待会儿还要入宫见驾呢,说不定天皇还要赏顿御宴给俺尝尝呢,嘿嘿……”
    老仆闻言不由一顿,继而笑道:“郎君这几年连连建功,天皇自是看在眼里的,不过御宴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偌多讲究,哪有在家里吃喝舒坦……郎君且去沐浴更衣,老奴这就去为您准备些糕饼先垫垫……”说着,老仆就匆匆往厨房方向去了。
    苏定方想想他家阿翁的话也对,这京中之人都酸腐得很,不穿得光鲜亮丽时髦点,官话说得磕绊点,都会被鄙视,所以他家六郎(老苏家的军师)总是很讨厌到长安来,宁可留在辽东受苦。
    想到这里,苏定方又有些发愁,没有了他家六郎提点,他要直面天皇天后,还真有些发憷呢……
    话说,这次来长安之前,他应该没有做错什么事吧?
    苏大将军一面仔细回忆前段时间在南都水深火热的日子,一面迅速洗干净了身子,修须净面,然后换上侍从们送来的锦衣,这才走出卧房。
    苏老仆早已在前厅摆好了茶点,看自家郎君焕然一新的摸样,不由点点头。
    苏定方看到一几子都是他喜欢的糕饼,不由把心中一点愁绪都给抛到了脑后。
    “郎君快趁热吃,等您从宫中回来,老奴再给您准备酒肉……”
    “好好……”苏定方抓了几个肉饼子就啃了起来,刚刚啃了一个半,就有小厮进来通报,说是宫中来人了,请大将军立刻进宫觐见。
    苏定方忙把剩下的半个饼子一吞,一双油乎乎的手随意地在自己的衣服下摆上擦了擦,就大步往外走。
    吴诩听说苏定方已经进京消息时,她正陪着杨氏用茶点呢。
    “他的动作倒快!”虽说苏定方从江南到长安是比薛仁贵从东海郡道长安要近些,可这老苏的速度也委实快了点吧!
    真不知他到时候要是发现这回把他弄回来不是让他去干仗的,他又会是个什么囧样呢?
    希望这货不要又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啊!
    吴诩满怀忧虑地想着,然后打发小顺子去含元殿,看看圣人准备在哪里召见苏定方。
    杨氏看吴诩又要费心政务,不由很不赞同道:“华娘你现在身子也渐渐重了,还是小心保养比较好!”虽说她家华娘能跟当今天皇平起平坐,这是让她脸上极度有光的事,可女人再强悍,也要以家事为重啊!
    而且,她家华娘如今怀这个小四儿的年纪,可一点不比她当年怀三娘的时候小,高龄产子啊,可是件十分危险的事!
    吴诩却不以为然,“阿娘也别太担心了,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对了,刚才咱们说到哪儿了?”
    吴诩和李小九这两年里频频出巡,对长安地界的信息相对有些滞后,好在有杨氏这是时尚八卦先锋在,吴诩想知道什么,只管问杨氏就是了。
    今天,吴诩请杨氏进宫来,本来是要听听长安这边上层阶级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姓氏录》已经长安书局发行的关于农、工、医、药等几本科普读物有什么看法的。
    杨氏刚才正说到关中一带世家门阀对《姓氏录》十分鄙薄,根本就看不起这里面新晋的世家,暗地里还是遵从之前修订的《氏族志》的排名,还有就是一些大姓世家表面上遵从朝廷发布的‘禁婚令’,私底下却悄悄嫁娶,有些已经衰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