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遇到妹控怎么办 >

第212章

红楼之遇到妹控怎么办-第212章

小说: 红楼之遇到妹控怎么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女与嬷嬷自己都是带着品级的,换言之,是贾府诸人得罪不起的。

    实在是没想到,吴家的这位哥儿竟然有这样大的能量,真是小瞧了他。

    身契自然是交到了黛玉手上的,至于她能不能将这两人收为己用,吴元泽一点儿都不担心。

    黛玉的魅力,那不是一般人能抵挡的住的,即便是宫里的嬷嬷宫女。

    再者,周到地伺候黛玉与她们的差事并不冲突,是以,他更不担忧了,嘱咐一句的话都没有。

    黛玉这里又来了两个伺候的,住的地方更是不宽敞了,就更别提吴元泽送来的那些吃的用的了。

    趁机地,陈嬷嬷就提出了让黛玉搬出碧纱橱,独自占据一个院子的提议。

    这是实情,再者嬷嬷又带着品级的,贾母也不好驳斥了她的话,半晌儿之后,才不情不愿地应承了下来。

    只想着慢慢地拖着时间罢了,却不知,一向颇能领会贾母心思的王熙凤不知道犯了什么傻,竟是好生地收拾出了一个院子来,就是当初贾敏的出嫁前的院子。

    虽然时间久了没住人,可是收拾一番之后,也是很能看的过去的。

    黛玉听着是母亲住过的院子,自然是满意的,怎么会挑剔别的呢?

    再者,她也不是小姑娘了,住在碧纱橱里,与宝玉日夜相对,虽然也欢喜,更加重要的却是自己能有个独立隐私的地方,这更好了。

    黛玉兴致勃勃地让人装饰自己的院子,却是惹恼了宝玉。瞧着她半点儿也没有留恋自己的意思,宝玉心中实在是气不过,这府里,上到老太太,太太,下到兄弟姐妹们,谁不让着自己呢?

    唯独黛玉,自打她进了这府里,自己那一次得了好东西,不是头一个拿给她先跳的?每一次她与自己拌嘴了,不是自己最先低头的?

    却没想到,一直这样偏着,让着,竟是没得个好儿,她从来对着别人都是客客气气的,唯独自己,不假脸色,好也是她,歹也是她,到底要怎样呢?到底要如何才能领会自己的这一片心呢?

    尤其是通了人事之后,宝玉更加地能察觉出黛玉的不凡来。对于黛玉,宝玉也是存着些别的心思,可是黛玉是他敬着爱着的,并不敢往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上面想。

    却不想,黛玉如今竟是越发地疏远了他,一个什么外八路的表哥都能比他靠前了,这如何能不让宝玉伤心,生气?

    一时地激愤下,这位就说了些颠三倒四之语。其中可不仅仅是牵涉到了吴元泽,还有什么“宝姑娘”,“贝姑娘”的,这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一般。

    黛玉对于吴元泽虽然感情并不深厚,可是因着些许的移情作用和将他当成了依靠。外加上贾府众人的诋毁,隐隐地些许传言,却是加速了黛玉对吴元泽的维护。

    她好容易地有了一门儿亲戚,却是人人都不瞧好,个个儿地都说表哥是来打秋风的,哥哥是来攀附的。若是一般人,倒也罢了,偏偏地,吴元泽第一次见面就颇为重视自己,不管是因为什么,将林家老宅子的契纸交给了自己,她就唯有感激的份儿。

    可是宝玉呢,不仅不体谅自己,话里话外地就将哥哥捎上了,全然没有一丝要敬重哥哥的意思。真是岂有此理。

    黛玉与宝玉两个吵吵起来了,自然地就有耳报神告诉了贾母与王夫人那里。

    等两方人马到的时候,黛玉已经哭的吐了两歇了,宝玉自己,也是上气儿不接下气儿的。

    瞧着老祖宗与太太来了,他自己倒是先不好意思起来,哽咽着停了哭音儿。

    王夫人脸上闪过的不喜却是被陈嬷嬷看了个正着,她不喜欢黛玉,陈嬷嬷其实也能理解。

    这次宝二爷与自家姑娘的争吵,依着陈嬷嬷的手段,自然是及早地化解的。可是陈嬷嬷却是记得很清楚,吴公子的吩咐,要让林姑娘与贾府的那位公子生分起来,推波助澜一二也没问题。

    既然是这样,陈嬷嬷忍着没有挑拨,已经是够意思的很了。这实在是个好机会,仔细地将贾母的神色看在了眼里,陈嬷嬷面上十分地沉痛,心下快要笑死了。

    三言两语地将事情解释清楚之后,陈嬷嬷便带着绿影,就是之前一起来贾府的那个宫女儿,两人退到了一边儿,将空间让给了贾府的各位主子们。

    贾母心下暗恨这些奴才不顶事儿,可是黛玉这里的紫鹃是从自己屋子里出去的二等丫头,宝玉那边儿的大丫头袭人也是她屋里的丫头,左右说起来都是打了自己的脸。

    没了奈何,贾母也不愿意在儿媳妇面前短了势,又是哭,又是闹的,总算是让宝玉黛玉两个停了哭音儿。

    黛玉自己也觉得没脸的很,本来不算是什么大事儿,可是宝玉却是弄的全府皆知了,只怕明儿个,自己小性儿的名声就传遍府里了吧。

    送走了贾母之后,黛玉也是精疲力尽,很快地,在丫头婆子们的服侍下,睡了过去。

    又过了几天,挑选了个还算吉利的日子,黛玉便搬出了碧纱橱,住进了贾敏的院子,曾经一度是贾珠的书房的院子。

    这个地方,是王夫人与李纨的伤心地,如今住进去人了,她们也不愿意来。众人倒也不勉强就是了。

    黛玉搬到这个院子之后,便开始理事了,虽说只是一个小院子的事儿,正经事儿并没有多少,就是些鸡毛蒜皮子的小事儿,可是陈嬷嬷还是大多数时候让她自己做主,也算是开始锻炼她的能力。

    黛玉自然是知道这是为自己好的意思,学习的倒也认真。她本就聪明,自然地很快就上手了。

    黛玉自己越是了解的多,越是伤心和愧疚,对于贾府众人,也越是疏离,就是贾母那里,平日里也并不大过去。

    她先如今住的远,身子骨儿也不好,贾母也不愿意折腾她,让她好生地在自己的屋子里养着就是了。

    宝玉倒是能跑个百八十遍的,可是因着黛玉不待见这位爷,是以,他能进去的时间非常有限。虽然王夫人不忿黛玉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可是瞧着宝玉时不时地跑去梨香院找宝丫头,她还是高兴的。

    林姑娘啥的,慢慢地淡出了主子丫头们的视线。黛玉虽然很是感谢表哥送来了母亲的嫁妆单子和林家的家产单子,可是并不完全地尽信的。

    表哥送的也太过容易了些,就是之前林府的大管家,如今也在林家的老宅里了。

    这样说是没有半点儿算计,谁信呢。黛玉虽然有心想要开口相询,可是好几次的,她都忍下了。

    她不想恶意揣测别人,可是想着表哥若是真的对自己有企图,或者说是对林府的家产有企图,只为着那些金银俗物的话,那就真是太让人伤心了。

    黛玉的心思虽然陈嬷嬷不尽知,可她知道自己的任务的,终于地,起了不忍之心,吴元泽很快地就收到了陈嬷嬷的传信。

    看完之后哂笑一声儿,这位林姑娘果然厉害。过了没几日,黛玉便有了一次宝贵的出府机会。她要去万泉寺为父母做一场法事,以尽孝心。

    黛玉进了万泉寺后,就被小沙弥带着去了之前表哥打发人订好的小院子。

    吴元泽在花厅里悠闲地喝着茶,并没有什么难为情,窘迫之意。

    黛玉这会儿也是稳下心神来了,之前很多的疑问,这会子却是发现没意思的很,她并没有相问。

    只是与吴元泽两个,一起地品了一壶茶。茶喝尽之后,吴元泽惬意地舒了一口气,然后隐下了自己不是黛玉表兄的那一段儿,将皇帝的算计,贾府的打算,自己的应对,都赤裸裸地摊在了黛玉面前。

    黛玉先是惊讶,愤怒,到最后的平静,倒是有些波澜不惊的味道了。她果然不是俗人,吴元泽心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表哥,可是有真拿我当妹妹的意思?”

    良久之后,黛玉低低地问了这样一句。

    “这是自然,虽然奉了圣命,可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这却是谁也抹不去的事实,若是妹妹不放心,我那里还有吴氏的族谱可以察看。”

    林黛玉闻言,却是摇摇头,快要将手里的那个茶杯盯出一朵花儿来了,这才道,

    “人人都爱那些身外物,我却实在不知道那些黄白之物有什么好,惹人厌恶的很。既然皇上要拿林家的家产拯救受难的百姓,那么我就做主献给皇上吧,多谢哥哥的坦诚了。”

    “我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对于自己做下的恶事,我并不敢多辩解。可是贾氏一族,与我有杀姐之仇,却是不能不报,妹妹若是信的过我,还是早日地从贾府这个泥潭脱身吧。粗茶淡饭的,哥哥总能护佑妹妹平安一身。”

    “这是什么意思?哥哥的姐姐却是?”

    黛玉虽然对于贾府已经满是厌恶了,对于他们即将面临的危险还是有些不忍心的。

    “西府之前的那位蓉哥儿媳妇,秦氏,却是我的亲姐姐。被宫里的元妃娘娘告密,做了晋身之资。姐姐是被西府中人弄死的,这个仇不报,还真是让人忍不下这口气儿。”

    “这,这如何可能呢?既然哥哥是江南吴氏,那么蓉哥儿媳妇怎么会姓秦?”

    “这其中的纠葛,妹妹还是别问为好,涉及的东西实在是太过复杂,一时半会儿地我也说不清楚,可是妹妹记着我的话就成了,早日地从贾府抽身吧。等妹妹做好了决定,告诉陈嬷嬷一声儿就成,绿影不是我的人,妹妹不可太过信任。”

    “哥哥,外祖家,竟已成死局了?宫里不是还有位娘娘么?”

    “你自己明明知道,何苦来问我?”

    吴元泽深深地看了黛玉一眼,然后问道。黛玉闻言,脸涨的通红,手里的帕子攥的紧紧的,眼泪要掉不掉的,倒是惹人怜惜的很。可是对于吴元泽来说,却是没多大的反应。这个世界上,唯有一人,才能让自己不忍,才能让自己想要护她一生喜乐,这个人,绝对不是黛玉。

    “多谢表哥坦诚了。”

    “妹妹客气了。”

    两个人都有算计,这一场下来,倒是没意思的很了。三日的法事完毕之后,黛玉便带着大批的侍女随从们回去了。

    她的决定吴元泽并不知道,他也不关心这事儿,也顾不上这个,士隐带着英莲上京了。

    赶在了年前,终于抵达了京城。虽然不知道先生是怎么想明白的,可是吴元泽笑的像个傻子一样,却是让士隐心中的怨气也少了许多。

    “先生,先生怎么会想着上京的?怎么不等着明年天气暖和的时候再动身呢?”

    “圣上的旨意,我特地被召进翰林院讲学。年后去报到,想着过年的时候和你一起过,倒也热闹一些子。”

    具体的原因士隐并没有明说,吴元泽也只顾着高兴,没问。等他察觉到不对的时候,竟是没勇气去问了。

    这一次,天下总共有十位大儒被召进京都,进翰林院讲学。江南独占其中的四席,可见江南的文风之盛。一时之间,这四位大儒的生平在官场与士林中广为传播。

    作为甄士隐的弟子,吴元泽也是小小地出了一把风头。虽然非他所愿,可是他一副淡定不骄躁的模样还是让很多人觉得这位不可小视。

    同在京中备考的白坤诚却是非常高兴,不仅仅是白家的一位族叔也被召进京中,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