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

第74章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第74章

小说: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姨妈刚想说,我们家和别的商户不同,是皇商,不想她儿子已经气鼓鼓地道:“不就是做官吗,谁不会不成?我就好生读书,做个官儿给父亲看!”
  薛父并不将薛蟠的话当真,还是押了他,带着厚礼去知府家赔了礼,才将薛蟠重新送去青山书院,并命令他不到过年,不许回家。这薛蟠也是受了刺激,定要将书读出名堂来,虽是一时狠话,此时尚在有效期,对薛父的命令并不反感。
  可是宝钗却不觉得此事偶然,还是找了薛父道:“父亲可曾查过跟着哥哥的人?”
  薛父想想问道:“你是觉得有人故意引得你哥哥闯祸?”
  宝钗点头道:“父亲且想,哥哥回家的第一日还算是老实,怎么到了第二日下午就变回原来的性子?要说没有人跟哥哥说些什么,女儿是不信的。”
  薛父点了点头:“我也曾想过。可是你哥哥说的那些话,你母亲也不是没有说过。”这是怀疑薛姨妈暗中又和儿子唠叨了些有的没的。
  宝钗再次摇头:“要说母亲没说过,女儿不敢撒谎。只是哥哥进书院已经四个多月,性子已经磨得差不多了。这次不过是回家的时候稍长了一些,就一下子把几个月的功夫都白费了,女儿实在想不通——前几次哥哥回来,母亲也不是没说过这样的话,怎么偏这一次哥哥就变了呢?”
  薛父想些什么宝钗不知道,只听说跟着薛蟠的几个小厮,都让老爷叫去问了话。又几日,这几个小厮连同他们的家人,都在薛家消失了。再几日后,薛姨妈院子里的丫头来传信,说是老爷太太请姑娘过去。
  父母有唤,宝钗不敢耽搁,看了看自己妆容还算得体,衣服也还整齐,就跟着来通报的丫头去了上房。一进屋,就发现气氛不对,自己父亲满脸怒容,母亲却面有泪痕。请过安后,宝钗少不得问道:“母亲可是担心哥哥?”
  薛父怒道:“她是担心,担心你哥哥学不坏,不曾杀人呢!”
  这是什么话?而且薛姨妈竟又嘤嘤地哭了起来,竟没的反驳!薛父也不与宝钗打哑迷,恶声道:“你可知道,那几个引着你哥哥胡闹的小厮,都是你母亲陪房的孩子?”
  宝钗茫然摇头。薛父接着道:“你母亲那几个好陪房,竟是收了你那个好姨母的钱财,让他们引着你哥哥玩乐呢。这还不算,那几个奴才还每日里将荣国府子弟在京中如何威风,如何视人命为草芥,如何对官员颐指气使,日日在你哥哥耳边说起,让他以为自己亲戚能做,自己也可以学上一学!哼,这可真是好亲戚!”
  见薛父说得激动,宝钗少不得亲捧了茶奉上,才问:“两家是至亲,怎么姨母竟有这样的心思?哥哥不好了,对姨母还能有什么好处不成?”
  薛父就又哼了一声:“怎么没有好处?你以为我们家为何逢了年节,都要给你舅舅与姨妈家里备下重礼?还不是求得他们庇佑!咱们家里但出了什么事,都是要求到他们门下的。只是你舅舅事忙,你母亲又觉得自己与你姨妈亲厚,好些事都是求了那荣国府。可是哪次求上去,不是大把的银子也跟着奉上?这些年给你姨妈的银子,就是打你哥哥那么大个银人也够了。”
  薛父可以发王夫人的私意,宝钗是个小辈却不好说什么。只是心里对王夫人如此的钓鱼收钱,也只好说声服。这还是亲戚呢,有这样的亲戚哪儿还用仇人?这是从根子上要毁了薛家呀!
  一时屋里只有薛父粗重的喘气声和薛姨妈的哭声。因下人已经在宝钗进屋时就让薛父撵出去了,宝钗只好自己拧了手巾,递与薛姨妈擦脸:“妈且不要哭了。姨妈做出这样的事,妈又不知晓,父亲也不要责怪妈才是。只要我们日后远着些就好了。”
  不远着能如何?再与这样的人家走得近了,原著里荣国府钱袋子的角色就离得不远了。薛父也只好叹气:“罢了,你也不必哭了。此事你自己也该记下才是,别再让你那好嫡姐几句话就哄去了。日后的节礼,比着他们给我们的回礼就是了。还有你剩下的陪房,也都再重新理一理。不中用的一起撵出去!”
  听着薛父口气松动,薛姨妈啊地一声哭得更大声了。这哭声里,有被亲人欺骗的不甘,有自己无人可用的尴尬,更有夫妻离心的苦涩。
  薛父接着道:“以后你管家时带着钗儿些,有什么拿不准的多来问我。”这就是内宅之事,不再信薛姨妈的意思了。薛姨妈如何听不懂?只是自己的姐姐为了银子,让人引着儿子学坏,她也没有反驳处,只好不情不愿地应下。
  等薛父走了,薛姨妈再次悲从中来,抱了宝钗哭道:“我的儿,你母亲的命好苦。”
  宝钗想说你活该,可是面对的是原主的亲娘,这样的话如何也不该从自己口中出现。只好苦劝:“妈也不必伤心。好在现在哥哥还小,又发现得早,还有余法可想。只要日后我们不再求那府里,少了走动,她也就无处下手了。”
  薛姨妈听了,才渐渐收了泪,狠声道:“我这个姐姐,从小就是爱财的。当日她是嫡女,事事占先也就罢了。如今都已经各自成亲,信里说得天花乱坠,竟只是为了银子。”
  宝钗倒是觉得,有这样的事警醒着,能与贾家不说断了往来,也只维持一个面子情挺好,这等于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没有了薛家钱财支撑的王夫人,肯定不能随意地给宫中的元春送钱,没了银子开路的元春,想着在宫中如鱼得水,引起皇帝注意,怕也不容易,那自己另一半任务也算是开了好头!
  薛姨妈不知道宝钗心中所想,还在那里发气:“你那姨妈已经将她的大女儿送进宫去了,说什么宫里打点花费多。我本来还想着把自己的私房给她些,谁知她竟做出这种事来。我自己的女儿不会花银子吗?有给她女儿铺路的,我干嘛不给自己女儿铺路?”
  “妈?”宝钗让薛姨妈话里的信息量给惊着了:“你说的是什么?”
  薛姨妈也发觉自己说错了话,想以别话敷衍过去。可是宝钗已经听出话风不对,哪儿能如此放过?少不得软语相磨,才从薛姨妈口中得知:这薛家是皇商身份,其实在皇家眼中也不过是家生子一般的存在。所以薛家的女儿,不受应选之人不得是商贾之后的限制,都是要经过小选之后,入不得宫之人才能自行婚配。只是毕竟手里有些银钱,一般皇商家里给内务府塞些银子,办个落选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薛姨妈让王夫人给刺激大发了,觉得要是自己女儿进了宫,成了贵人身边的人,那自己就不用再看嫡姐的脸色,说不定还能压过王夫人一头,竟起了让宝钗进宫的心思!
  “此事父亲知道吗?”宝钗不确定地问薛姨妈。她本以为这一世有薛父在,说不定不用自己进宫,而是给自己找个官家的婚事——做人正头夫人,得了诰命,不知算不算是压过元春?谁知这皇商之家的女儿,竟然都是要小选的!难怪原著里薛家听说公主们选伴读,就忙忙地进京打点,相对做服侍人的宫女,这做伴读的名声可是好听多了。
  薛姨妈就有些讪讪:“此事我还没和你父亲提起。你也别担心,你父亲那样疼你,必会给你想法子的。”还不如不解释,听着就让人觉得心虚。
  可能是薛姨妈与薛父说了些什么,这日薛父找到宝钗,直接问道:“钗儿是不是觉得,家里让你参加小选,让你委屈了?”
  宝钗只低着头不回话,脸色也平静一片,好象薛父说的是别人的事儿一样。这可不是一个八九岁孩子应该有的反应。薛父几次得宝钗提醒,知道这是一个极有主意的孩子,要是不能将话与她说开,万一让她心里有了芥缔就不好了。
  “钗儿可知道咱们家的身份?”薛父问了一声,可是并没有等宝钗回答,自己已经接着说道:“咱们家是商户,也是皇商。是替皇家办差的商人。别看这商户让人看不起,可是皇商又有不同,多少商户人家,愿意在自己前面加上这个皇字。”
  这是自然,毕竟是这样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凡是与皇家挂上钩的,都蒙上一层神秘的光辉,就是行商也比别人上档次。宝钗无奈地摇了摇头,还真是个让人无奈的事实。
  薛父见宝钗摇头,以为她对自己的话不相信,给她讲解道:“全国皇商共二十几家,为皇家采买衣食用行等事。要不是开国之时定都在金陵,咱们家也不可能得了这皇商之位。可是后来迁都后,许多皇商都随了皇家去了都中,我们薛家的先人却故土难离,仍然留在金陵。”
  宝钗倒是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一段,因为无论是原著还是同人文,大都围绕着贾家展开,少有提及薛家的历史。薛父也不管宝钗听不听得懂,继续对她说着自己要这样做的原因:
  “可是皇商毕竟是要服务皇家,我们家就算是接下了江南采买之事,可是与都中、与内务府的关系却有些疏远了。要是再不修复与内务府的关系,你祖父的老面子又能用几时?怕是过不了多少日子,咱们家这皇商的资格,就要被取消了。”
  宝钗终于抬起了头,不解地问道:“那为什么咱们家不能也搬到都中去,那样不是就能与内务府里拉近关系了?再说这选秀,不是还有一条家非商贾吗?咱们家总是商家,女儿怕是没有资格应选吧?”
  听了这孩子气的话,薛父笑道:“这个你不必担心。先说入京之事,天下二十几家皇商,各领一项差事。咱们进了京,先不说江南的采买谁来做,这个有的是人愿意。只说进了京中之后,又要顶了谁家的差事?要知道,那些人家与内务府的大人们,往来交际,可不是咱们这几年才进京打点一次能比得了的。”
  “再说你应选之事,我家毕竟是皇商。所以钗儿,别怪为父心狠,要把你送进宫里去。咱们家不光不能打点你落选,还得借你为由,把银子送进内务府那些老爷们的手里去。让他们知道薛家,记得薛家!”
  呵呵,这可真是亲人,还是薛宝钗浪费了宝贵的健康卡才救回来的亲人!为了家族,现在就已经将薛宝钗论斤称好了!这就难怪人家原主素有青云之志,却对人面热心冷。搁谁让自己的亲人这样算计评估着,心也热不起来吧。
  宝钗早又把头低下,不让薛父看到她眼中的讽刺。那薛父可能是压抑得久了,谈兴不减:“要是你哥哥是个争气的也就罢了,可是他是个什么性子你也清楚。别说是拓展家里的生意,就是能守住成,我也就该偷着笑了。所以钗儿,等你进了宫,一定要想办法帮衬着你哥哥些。”
  对哦,生了闺女就是要为儿子服务的,这是此时人的普遍思想,能联姻的联姻,好给儿子增加助力。联不了好姻亲的,就送给高门做妾,也算是为儿子找个靠山。哪怕这儿子混蛋得自己都看不下去,就更得将闺女的价值利用得彻底,为儿子增加更多的保障。
  可是这些人为什么没想过,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的道理呢?闺女嫁入别人家,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也得听丈夫、公婆的吩咐行事。到时说不定这些人,还得在家里骂自己的闺女没本事,不能把婆家全搬到娘家来吧。
  要说原来宝钗还觉得薛父是薛家难得的明白人,对他抱有不一样的期待的话,当初抱的希望有多大,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原来薛父所以能听得进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