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

第362章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第362章

小说: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母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看看一脸委顿之气的贾赦,再叹一口气:“现在元春在宫里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可是义忠郡王那条线,咱们算是得罪得狠了。那个贾珍,现在看是要与义忠郡王一条道跑到黑的人。”
  “实在不行,只能咱们两府里分了宗,才能让人真的不再把两府放在一起议论。”贾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贾赦却觉得不能接受:“分宗?这宗从来都是合得多,分得少,怎么就扯到了分宗上头?”
  贾母恨铁不成钢地对贾赦嚷道:“不分宗,难道咱们要与那宁国府一起死不成?他一走去了西北,蓉儿又是没功名只知道玩乐的。别人还不把那报复都用到你们兄弟头上?别忘了,政儿可还在工部当着差呢!”
  听贾母此时还是担心贾政更多些,贾赦只深深看了她一眼,面上倒还算平静,只向贾母行了个礼道:“即是如此,那等老二下衙了之后,老太太和他商量就是。”说着就要自己走开。
  贾母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些伤人,叫住贾赦,很是安抚了他几句,又让人开了自己的私库,取了几样东西赏了贾赦,才算把人留下,一起等着贾政下衙回来,商量两府分宗之事。
  贾珍没想到贾母竟然还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惊喜——当时他想着还欠银,还真是只想着让宁国府的麻烦能少一些就尽量少一些,并没有贾母所想那样,报着坑荣国府一回的目的。
  不过即是送上门来的好事,也没有往出推的道理。贾珍面上显出不愿,对着上门来找他的贾赦兄弟报怨荣国府的不义,遇到事儿就把自己这个族长给推得远远的。
  “即是如此,二老爷又一向得了族人的推崇,那不如我这个族长也让给二老爷做得好。”贾珍再次往贾赦与贾政兄弟之间扔下一颗嫌隙的种子。
  果不其然,这二位倒是没有什么做贾家族长太累之类的想法,而是都对族长之任起了心思。最后还是贾母拍板,说是贾政到底还得办差,不好再多担事儿,将族长之名放以了贾赦的身上。
  听到结果的贾珍,心里再次把贾母鄙视到了新高度:平衡,到现在那个老太太还讲着什么平衡,以为让贾赦袭了爵,那就得让贾政一房当家,算是两不亏欠。现在贾赦已经时时有抱怨贾母偏心之意了,她又把个族长当成安慰奖发给贾赦以做安抚。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两方都更不满意!
  不过贾珍却懒得替贾母操几年后的心,他即是与荣国府分宗,又把族长之位让了出去,与荣国府里面对族产交割了一下,算清楚这些年自己家里给原来族中所添的祭田,等着贾蓉回金陵时划出来也就是了。
  贾珍带着贾蓉贾蔷另立了宗,重请了神主,再修了宗祠。也就到了贾蓉该启程回金陵的时候。此时贾敬已经让贾珍请了回来,用得是两府里分宗,请贾敬回府主持大局的名头。
  看着自己的孙子,带着几个小厮长随就上了路,贾敬眼里都是泪。这个孙子他见得次数不多,可是那也是他的血脉。现在就这样让人走了,贾敬怎么想都觉得有些仓惶出逃的味道。
  “珍儿,你此去可要小心些。”贾敬看着收拾行李的贾珍,不放心地唠叨了一句。这几日他时时叮着自己一扔就是几十年的儿子,好象是要把原来没看到的都补回来一样。
  贾珍对贾敬不时的唠叨,已经有了免疫能力,他笑劝道:“老爷放心吧,我自己能照顾得了自己。再说不是还有焦大他们训出的人跟着,逃出一条命来总是容易的。”
  贾敬对此却不乐观:“那可是西北呀。哪年那北戎人不得打几次谷草。再说那兵部直接将你的品级降了这么多,可见就是你去了西北,还不知道把你给分到个什么地方去呢。”
  这样的担心,贾珍自己也不是没有。不过他却不能在贾敬面前表现出来,面上还是云淡风轻地道:“越是这样的地方,越是容易建功立业。到时等儿子立了功,他们谁还能压得住我?”
  看他有这样的志气,再多的担心,贾敬也不好多说,只好让他放心家里,自己现在也不想着再出城修道了,会在府里守着,也能给贾珍与贾蓉打听些京中的消息。
  对这样的结果,贾珍觉得很满意。有一个男丁,还是一个经历过官场的人留在府里,的确比贾蔷那个毛头小子强多了。别看这个经过官场的人有点怂,可是人还是比贾蔷认识得多,也比贾蔷认识的人层次高得多。
  “外头的事情,老爷该让蔷儿去做的,就让他做去。这府里将来总是得他们支撑着,咱们总不能一直挡在他们的前头。”
  这一点贾敬也明白,应下了贾珍的话。不过还有一件事,是贾珍要对贾敬说明白的:“当日里接妹妹回来的时候,我与她说过,当日母亲去前,说过把母亲的嫁妆都给妹妹做嫁妆。还有就是老爷也一直关心着妹妹。她现在还小些,有些事儿老爷还是别与她太计较。”
  此时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因为贾敬自回家以后,对惜春还是一副不闻不问的样子,这可就与自己同惜春说得不一样。现在家里忙乱着,惜春可能还感受不到,可是等着自己一走,怕是生性敏感的惜春,应该渐渐感受到了。
  若是那丫头感受到了,万一想着再去荣国府求助,荣国府自是巴不得有个抹黑自己的由头,还不知道把自己一家子给传成什么样子。那贾珍前头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贾敬听说贾珍直接将自己亡妻的嫁妆都要给了惜春,也是一惊:“胡闹,她自有嫁妆,公中也有份例。何用将你母亲的全幅嫁妆都给了她。”
  贾珍只好劝道:“妹妹总是女孩子,将来去夫家,手里嫁妆丰厚一些,才能更有底气。再说老爷想一想,将来妹妹嫁得好,还能不顾自己的侄子不成。”
  贾敬也就自以为贾珍的打算,道:“她还小着呢,怕是还得几年才能提亲事。”
  贾珍也点头:“这也没什么,等着再过个三五年,怕是京里的形势也明朗起来。到那时再给妹妹相看也好。省得不知道找的人家是个什么样子,那样的话妹妹还不如不嫁。”
  贾敬此时觉得贾珍说得在理,也不再多说。
  一个月的时间,总有过去的时候。这一天还是到了贾珍该离家的时候。去西北并没有水路,只能是骑马过去。别了家人,再向贾敬磕了头,也让贾蔷不必搞什么十里送别那一套,自己带了小厮,还有从焦大他们那里挑出来的十个亲卫,打马一起出了城门。
  回道看向身后的城墙,贾珍心里觉得,自己大概是不必再回来了。


第249章 
  古道西风是意境; 黄沙扑面却是现实。大漠孤烟是情怀; 长河落日却不知道何时可见。
  不知不觉,贾珍已经在这小小的卫所; 呆了三个来月的时间。看看身后那不到二百人的营帐; 贾珍自己叹了一口气。当日金銮殿上时他还想着,自己这个千户手下的兵,怎么也得有那么七八百人,可是现实; 却教会了他做人。
  不是边军吃空饷真的到了吃八成的地步; 而是边地防线太长,卫所太多,兵士明显不够分。
  就算只是这么一百多人; 却要守卫边地百十来里的安危。就算是贾珍再有巨力术傍身; 也觉得情不妙——冬天已经来了; 四野稀疏的黄草告诉他; 今年草原又是干旱少雨。这样的天气只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北戎的牛羊因牧草缺少; 会大量的饿死。而没有了牛羊的北戎人; 很可能会南下打谷草。
  “千户大人; 开饭了。”跑过来的就是现言,这个家伙也随着贾珍一起来了边地。
  贾珍点了点头,与现言一起回了自己的营帐。路过的兵士看到他过来; 也远远地与他打着招呼; 一切; 与贾珍刚来时的敌视完全不同了。
  “那几个兄弟可都分到各伍去了?”贾珍问现言。
  现言点了点头:“别人都去了,可是我们六个就是来保护您的。不管您说什么,就是不给饭吃,不给水喝,我们也不去伍里。”
  听他说得那么坚定,贾珍却不知道怎么想起原著里焦大得了半碗水,却自己不喝反给了宁国公的事儿来——看来这忠诚教育进行得还挺到位呀。嘴角也不由得带出了笑意。
  向着现言点了点头:“并不是我非得让你们分到伍里去。不过是眼看着那些北戎可能就会过来,想着让你们多教这些兵士些东西。等着真有什么事儿的话,我自是会让你们回我身边来。”
  现言听了,想想道:“那也总得留上两个人,在大爷身边服侍着。”
  贾珍心说要不是你们这些人总是围前围后,让这些普通的兵士以为来了一个老纨绔,说不定自己早就已经与人家打成一片了,还用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又亲自打败了几个剌头,才算是在这边营里立稳了脚?
  可是人家这几个也是出于好心,自己报怨的话就有不识抬举之嫌。贾珍也就不提。等着他用完了饭,就见几个伍长已经等着自己。
  “可是有事?”他问入营以来第一个被自己打败的牛大路。
  牛大路倒是输得心服口服——在边营就是如此,越是下层的兵士,就越对拳头大、胳膊粗的军官信服。原因也好理解,有这样的领头人在,大家活命的机会就能多出一分。都说当兵吃粮,不是为了活命,不是为了吃饱饭,谁愿意抛家舍业地来这样的苦寒之地。
  “我们过来,是想看看千户大人对接下来几天的巡边,可有什么安排没有?这光是让兵士们绕着营房跑圈子,吃得又多,还费鞋。倒不如让他们出去巡逻,也算是一举两得。”
  贾珍觉得这话也有理。军中供给到了冬日,就一天比一天来得迟,他们这些做小军官的,还能全吃干的,可是普通的兵士,可就只能干稀掺半了。
  加之贾珍想着让大家多锻炼一□□力,到时北戎人来了,与之拼杀也能多持续些时候。所以入冬以来,贾珍并没有让这些兵士如以前一样,缩在营帐里头聊天打屁,而是每日里让现言几人教他们拳法,还教他们跑步。
  可是训练总比不得躺在铺上吹牛来得惬意,这些兵士心里都窝了一肚子的怨气。若不是贾珍带来的亲卫不少,怕是早就让人打了闷棍。
  贾珍想了想,让现言把此地的地图拿了过来。这图画得太过简单,只能勉强看出些形状。好在贾珍一来就已经带人把自己负责的百里之地跑了一遍,对地形还算是了然于胸。指着地图,贾珍道:“即是大家都在营里歇够了,那今天起就每天活动活动。”
  那几个伍长相互看了一眼,可是谁也没说话。他们算是已经看出来了,眼前的这位千户,别看平时说话还算客气,可是谁要是不听他的,那可是直接上拳头、再及军棍,甚至动兵刃的事儿也不是没有过。
  “牛大路,你带着十五人,巡西线。杨铁锤,你带十五人,巡东线,李山,你带十五人,巡南线。”贾珍向着伍长们分配下了任务:“不管巡到什么地方,天黑之前务必归营。”
  牛大路有点不放心地问:“那北线怎么办?”那个才是巡逻该重点防范的地方,北戎人好几次都是从那边过来的。
  贾珍对他们点了点头:“我亲自带人巡北线。李河、刘明带人守营。没有出去巡逻的人,也不许懈怠,仍如往日一样训练。若是哪队没有按时归营,李河带人接应。回去也和大家伙儿说,一会儿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