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

第100章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第100章

小说: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不想承认; 宝钗也知道正是那人的行事,才让自己家里不至如上一世一样家破人亡,也让自己真的进了宫,还得到了淑妃的认可。
  难道自己上一世竟错了?宝钗想起自己上一世好不容易谋算到的宝二奶奶之位,无声地笑了。贾宝玉那样一个毫无担当的人,自己为了他的正妻之位,还要苦苦谋求。这一世,就算是自己的好姨妈再求,自己也不会再嫁进贾家了吧。
  想起贾家,宝钗不得不想起那人与贾元春的交锋。竟然真的让她压过了贾元春!上一世赫赫扬扬的贤德妃,现在只是大明宫中一个普通的宫女,成了全后宫的笑柄。就算是舅舅如今重新转头支持贾元春,也没有一丝用处了——一个得了太上皇恩典,却背叛了太上皇的人,现在还能苟活,不过是太上皇觉得让她死太便宜了些。
  宝钗是一个很认得清时务的人,既然发现了那人的行事,看似吃力,却处处不留把柄,得到众人的称赞,又怎么会与那人行事背道而驰呢?不就是待人以诚,不就是忘记青云之志吗?上一世被青云之志害惨了的宝钗,决定今后就按那人的行事之法好了。
  反正那人已经得了淑妃的信任,只要宝钗不利用这份信任搞小动作,她相信淑妃不会亏待了自己。而得了淑妃的关照,在这后宫里可比自己摸索来得稳妥。毕竟淑妃有子,还是个养成的皇子,就是皇后也得给她一二分的颜面。
  果然如宝钗所料,裳梨宫众人,除了发现宝钗的绣艺又长进了,不光花样多、灵性也越发逼人外,没有一个人觉得宝钗换了芯子——外貌无差,行事无别,谁又老是关注一个小小的女官呢?
  只有淑妃倒是觉得,宝钗比原来爱说笑了些,她已经有些年纪了,也愿意身边的人活泼些,好在这深宫里多些生气。何况宝钗在三皇子来裳梨宫的时候,都是能躲就躲,更让淑妃觉得这是个好的。
  而宝钗也保持了那人与姚嬷嬷之间的情意,不管有事没事,有了空闲就去找姚嬷嬷说说话——深宫之中,能有个人肯倾听自己的委屈,分担自己的忧伤,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宝钗不得不再次佩服那人与人相交的能力。
  就这样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宝钗再次得到淑妃恩准,出宫去探望自己的亲人。这一年薛父按着宝钗所求,只一心做他的富家翁,除了巡视一下铺子,轻易连门也不出,倒把个薛姨妈看得死死的,没找到空隙与王夫人修复关系。
  而王夫人却不想放弃薛家,放下银子不谈,只说想打听一下贾元春的消息,现在就只余下宝钗一途。若说整个荣国府,现在还有人想着贾元春的话,那是只剩下王夫人一个人了。
  可是宝钗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好姨妈上一世给自己家里带来的伤害?贾母当时只是看不上薛家的出身,可是自己的好姨妈可是一面收着薛家的银子,一面打着骑驴找马的主意。所以在面对特意在薛家等着自己的王夫人,宝钗的回答只是:“宫里的规矩严,各宫不得私下走动,元春姐姐的情况,我也不清楚。”
  至于王夫人想让她给元春捎些银子进宫之事,宝钗只说:“宫里各人皆有份例,不许私相授受。别说是给元春姐姐捎东西,就是我自己,也从不带银子进宫的。”
  薛姨妈不知道自己女儿对元春的心结,也在一边帮着宝钗道:“宝丫头说得是,从她进宫那日,我家里从没给她带过银子。”
  王夫人尽管半信半疑,可是也不好强人所难,只好失望而去。她失望不失望,宝钗如何会在意,若不是想着离贾家越远越好,她都不介意和内务府的人一样,收了银子自用。
  因此当宝钗离家时,薛姨妈再嘱咐她回宫后能关照贾元春些,就关照一下,毕竟是亲戚一场的时候,宝钗面无表情地答道:“以前我这位元春姐姐是如何关照我的,难道妈已经忘记了?还是在妈的心里,元春姐姐竟比我这个女儿还亲近?”
  薛姨妈尽管觉得自己女儿说得太过绝情,可是贾元春行事太过阴狠,也让她说不出更多的求情之词,只好在心里叹息一下女大不由娘。
  这一年已经是宝钗的及笈之年,宝钗不能不回想起自己上一世那笑话一样的及笈礼。那是贾母给自己做脸吗?分明是打脸好不好?所以在收到了黛玉托淑妃给她的簪子之时,宝钗落泪了:谁真心,谁假意,哪儿那么难分清?
  淑妃看着宝钗真情流露,一面感慨一面好笑:“怎么竟是个眼皮子浅的?你就管着我的私库,多少好东西没有见过,何况平日也没少了你的东西,竟为了这样一个红宝石的簪子掉起泪来。”
  宝钗也知道这宫里不能见泪,一面拭了面,一面赔罪道:“是奴婢一时有感而发,冲撞了娘娘,还请娘娘见谅。”
  淑妃不在意地笑道:“这也值得说说。只是你与林家的姐儿好,我看着高兴还来不及呢。说来也是你们的缘份,说不得日后在这宫里见面的时候还有呢。”
  宝钗就是一愣,她不觉得林如海能舍得唯一的女儿进宫,而黛玉虽然身份不差,只是丧母一条,宫里也是忌讳的。电光火石之间,她想到了一种可能,眼睛一时瞪得圆圆的:“娘娘是说?”
  淑妃笑着点了点头:“此事现在还在相看,还不可与外人说。”
  宝钗已经笑得见牙不见眼:“那可得恭喜娘娘了。表少爷本就是有大出息的人,再有了林大人教导,将来定是前程不可限量。”
  淑妃打趣她道:“说起别人的事儿来就这样高兴,你比林家的姐儿还大着几岁呢。倒是进宫给耽误了。”
  宝钗忙道:“奴婢得天之幸,才能服侍娘娘,又得娘娘信重,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再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奴婢的家是个什么样子,娘娘有什么不清楚的,哪儿能和林妹妹比。”
  淑妃喜她知道自己的本份,道:“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能进得了宫,自然是家世清白的,裳梨宫出去的人,还比谁差了不成?自然会有你的出身。”
  边上的人都纷纷给宝钗道喜,宝钗只淡淡笑了,由着众人打趣——宫女二十五岁方可离宫,女官们若是得了主子的青眼,成了主子的左右手,就是一辈子不得出宫也是有的。她今年不过十五岁,至少还有十年的光阴要在这宫里渡过,那时就是淑妃再给自己恩典又能如何?将来她除了给人做填房,也不过是给人做个教宫规的嬷嬷。
  不由地想起那人曾对黛玉说过,出了宫给黛玉的孩子做嬷嬷之事,对着淑妃笑道:“奴婢的出路是早就有了。原就与林妹妹说好了,将来出了宫,就去给林妹妹的孩子做个教养嬷嬷。”
  淑妃大乐:“两个不知羞的。才多大的人,就把这十几年后的事儿先想下了。”自此倒把宝钗之事放在了心上。
  出了正月没有几日,宫外果然传来了好消息,唐林两家联姻事成。就是不知道,一心想着撮合双玉之事的贾母,会做何想了。只是当今为彰林如海之功,亲自下了赐婚旨意,算是锦上添花。那贾母就有再多的不满,也得自己放在心中,发作不得。
  想着贾母受瘪,宝钗坏心眼地乐了一阵,就接了淑妃让她给黛玉送赏的差事。姐妹二人经年不见,宝钗除了恭喜了黛玉之外,也向她打听了贾家对这门亲事的态度。
  黛玉的小脸就有些郁闷之气:“老太太刚听说父亲找人合八字之时,还让二舅舅上门来找过父亲。说什么母亲在时,曾有过两家结亲之意。只是这么些年,也没见提起,偏要开始合了八字又提出来。亏得唐家不计较,不然可还有我的活路?”
  宝钗只好安慰道:“谁让你家世又好,生得又好,可不就让人惦记着了?不过是亲戚,你太太又去得早,能有多少情分?好就多处处,不好就远着些罢了。”悄声向黛玉道:“你只看我们家就是了,能离那府远些就远些。”
  黛玉道:“你们不过是与他们家二太太是亲眷,我家如何能比?只不过这次父亲也气得狠了,过年时只坐了一下就回来了。也不想想,我与父亲刚进京时,因为父亲一时没有得职,那府里何曾理过我们。”
  宝钗只觉得这一世贾家狐狸尾巴露出来得太早,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人使贾元春不得封妃之故,只好言又劝慰了黛玉一番,直到她解了心结,才回宫复命。
  喜事总是连着喜事,这边两家刚刚放定,那边唐家少爷就中了进士,算得上双喜临门,还让黛玉得了旺夫之兆。淑妃更是觉得娘家复兴有望,日日喜笑不断。
  淑妃高兴,裳梨宫众人也就欢喜,日子过得越发平和。加上淑妃就算是心中自有丘壑,却是面上不显的,在这深宫之中,保得裳梨宫众人平安,越使得上下齐心,外人水泼不进了。
  也只是裳梨宫里平静罢了,外面的风雨,还是没有停歇之时。先是当今仍准了宫妃省亲,说是以解宫妃父母思念儿女之意。一时宫中有位份的宫妃人人思动,只皇后娘娘与淑妃向当今禀明,不参与省亲之事。
  宝钗不由得心中佩服淑妃心胸——在这样人人争先,各各赛胜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殊为不易。何况人家淑妃理由找得也好,自己的父兄皆已不在,一个侄子不过刚中了进士,不欲因自己之故,徒增寡嫂劳累。
  当今倒也不强人所难,还多来了裳梨宫几次,抚慰淑妃不得省亲之苦。宝钗倒是遗憾贾元春不能省亲:上一世的大观园是如何建起来的,她再清楚不过。这一世没有了林家绝户之财,也没有薛家倾家扶助,若是贾元春仍旧省亲,怕是贾家那园子都建不起来。
  谁知没等宝钗遗憾多久,就听秋兰说贾元春不知何故触怒了太上皇,竟被发配到冷宫当差了。宝钗觉得,太上皇说不定与她一样,对不能让贾家立时破财有所不满,才将贾元春从尘埃打入地下。
  不过就算是如此,宝钗也没有打听贾元春为何触怒了太上皇,也不肯让人去冷宫为贾元春打点。这宫里就没有什么秘密,她打听大明宫里面的事是找死,为贾元春打点更是怕自己死得不够快——当今如今好不容易将薛家与那三家分开来看,若是宝钗为贾元春打点,少不得会让当今以为薛家首鼠两端。
  知道贾元春过得越来越不好,宝钗的心情不错,听了宫妃们省亲的盛况,宝钗倒是看出了些端倪:参与省亲的宫妃,都出自太上皇看重的老臣之家,而这些人家无一不是欠着国库银子的。
  这样的发现,让宝钗几日不得安枕,更是为自己母女上一世的短视汗颜:贾家欠着国库银子,还修了一个耗资二三百万的大观园,可让当今如何想?当今才不会管贾家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他只会认为贾家为了自家享受,才成了国库的蛀虫!
  这样的人家,难怪上一世有抄家之祸!
  心有余悸的宝钗,服侍淑妃更加尽心了——这一世若不是淑妃之故,她说不得就要被贾元春拖累。就算是有那人手段在前,可是淑妃若是个冷情不认人的,她也没有现在的日子好过。
  淑妃也不是没发现宝钗的殷勤,还当是为了黛玉之故,只把自己的满意放在心底,对宝钗更加信重也就是了。及至这一年宝钗再探亲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发现说与薛父,提醒他防着自己的好姨妈再从薛姨妈手里哄银子——别看这一世贾元春没有省亲,可就凭贾家人的德性,寅吃卯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