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美娱]非典型好莱坞生活 >

第21章

[美娱]非典型好莱坞生活-第21章

小说: [美娱]非典型好莱坞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她真的挺佩服阿瑟的,不愧是戏剧界的大拿,对人性的了解也够深,看看这些观众,她在百老汇的舞台上演了一个月,观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业,而且根据阿瑟的说法,很多人都是学院的成员,虽然一个个都平凡的不起眼,甚至有一些已经年龄大到需要人扶的地步,但毫无疑问这些人在奥斯卡上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大众。
  还有那些影评人,其中一个看起来就快要入土的白发老人,那是纽约影评人协会的现任主席,两千年之后的纽约人影评协会奖也许已经逐渐走向了衰败,和奥斯卡的重合率也越来越低,但是现在,毫无疑问,这个被称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项的协会奖的影响力依然如日中天。


第26章 
  这个创建于1935的奖项在北美的所有影评人协会奖中历史最悠久、地位最崇高,会员主要由《时代》周刊、《娱乐周刊》、《滚石》、《人物》、《纽约时报》等各大平面媒体的专业影评人组成。跟奥斯卡和其他的奖项相比,1966年以前的纽约人影评协会奖基本和奥斯卡一个系统,历史和古装是他们的宠儿,后来由于美国影评人协会和洛杉矶影评协会的相继成立而在外国电影和本土电影之间摇摆不定,发展到现在他们青睐的口味儿则是更多的偏向先锋电影。
  不过这个奖项也确实肯定了很多奥斯卡遗珠,《公民凯恩》、《发条橙》、《好家伙》都在此列,当然最值得他们骄傲的是,这个奖项地肯定了那些至今被奥斯卡冷漠的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伯格曼、库布里克等。也因此,纽约影评人协会奖一向被视为美国最有品味的电影奖。
  而此时纽约人影评协会的主席就和《安妮日记》的监制史蒂夫·梅森一起坐在她面前喝咖啡。
  “真是太可惜了,你只演半年,约翰和弗雷德正在筹备《芝加哥》的舞台剧,如果你能在百老汇一直演下去,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新的‘洛克希’了,我看了一部分他们的手稿,这部音乐剧很有潜力,我有一种直觉,它会比‘猫’还要长寿。”
  玛格丽特诧异,真不愧是金牌制作人,眼光就是犀利,‘猫’在2000年就停演了,而‘芝加哥’,这部描写上世纪20年代芝加哥社会阴暗面的音乐剧却一直长演不衰。从某个方面来说,美国本土的现实主义的音乐剧要比来自英国的幻想剧更受欢迎,当然,也许那些暴露的服装和性感火辣的女演员也是一种吸引观众的条件?
  看了阿瑟·米勒一眼,玛格丽特开口,“确实很可惜,但是没办法,我要上学,你知道的,史蒂夫,不努力学习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玛格丽特冲他眨眨眼。
  “哈哈,是的,你还是个小孩子呢,学业才是最重要的,学校会带给你更多的知识的,演艺事业确实不是最重要的。”
  史蒂夫·梅森大笑,虽然好莱坞不乏为了演戏而辍学的童星,但是明显玛格丽特不在此列,阿瑟已经规划好了她的未来路线,百老汇是不可能留住她的,这点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
  况且即使在好莱坞这个看脸和演技的地方多得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不代表着高学历就没有市场了。一个明星想要维持自己的光环,不仅仅需要演技,还需要团队为他塑造形象,高学历也是一种资本,将来炒人设的时候也是一个主力版块儿呢。美国人民喜欢那种乖巧甜蜜的孩子们,如果这个孩子聪明上进又好学那就更好了,这才是聚拢人气的法宝啊。
  史蒂夫·梅森感慨着这是个聪明的女孩儿,好莱坞能看得这么清楚的人不多了,阿瑟·米勒真是有个好孙女。
  然而他并不知道玛格丽特一点儿也不想炒人设,这玩意儿一不小心崩了会反噬的啊,那么多前车之鉴在那块儿摆着呢,炒人设这种事情从来就不在她的清单里面。也从来名听说过哪个演技派高手是卖人设卖出奖来的就算是阿瑟·米勒想要运作些什么,在她完成学业以前也翻不起大水花,况且她完成学业的时候阿瑟还能不能这么控制她还两说呢,现在说什么都太早。
  这次的会面很愉快,史蒂夫和阿瑟聊得很开心,那位主席先生也很开心,他认为他正在发掘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个小女孩儿言之有物,思想成熟,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一点儿不像那些成名的童星们的骄傲自满而认为明星之路已经是一片坦途。她清楚的认识到在她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还是积累,成年之后无论是演艺事业还是恋爱和家庭都不会给他们太多时间去磨练自己的演技,夯实自己的基础。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女孩儿,他现在已经开始期待《夜访吸血鬼》的上映了,想必她不会让自己失望。
  玛格丽特确实没让他失望,不但没让他失望,还狠狠的让他震惊了一把。
  1993年11月24日,《夜访吸血鬼》好莱坞中国剧院首映。
  虽然现在的首映还不像后来的电影首映式那么隆重,但是依然红毯,影迷,明星一个元素都不缺。发行方华纳还在红毯上立了一个露着大白牙的的吸血鬼红唇,让玛格丽特彻底为工作人员的审美拜服。
  然而这还不是最让她惊讶的,走过了红毯后见到的胡子二人组才是让她眼睛差点脱窗的原因,妈呀,看这两个人的穿着打扮和那满脸的胡子,这是准备上演十六年后再相聚的剧情吗?你们这么糟蹋自己的脸对得起红毯两旁那些影迷吗?
  汤姆·克鲁斯顶着一头已经恢复原来颜色的头发,虽然去掉了金色和波浪线,但是长度却没短多少,加上那脸胡渣和惨不忍睹的服饰搭配,如果不是知道这位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演过流浪汉她真的好想问一句你是不是又接了什么奇怪的片子去体验流浪汉的感受了;而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个更夸张,剃成毛寸的头发加上络腮胡,玛格丽特真想仰天长啸,醒醒啊,少年,你是二十三岁不是四十三岁啊,还有那身可怕的西装是什么鬼?即使现在亚历山大·麦昆还没自创品牌你也不能穿着这种肥款的外套啊,把美好的腰线还给我啊混蛋!
  玛格丽特疯狂的在心里诅咒着这两个人的穿着打扮和那些该死的胡子,浑然忘记了自己也是衬衫加西裤的打扮,连头发都扎成了马尾,电影里面的形象完全不搭边。一众主演里面只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克里斯帝安·斯莱特的打扮还算是正常,中规中矩的西装西裤。
  而此时,作为制片人的大卫·格芬恨不得戳瞎自己的眼睛。知道你们为了和影片形象区分,尤其是汤姆和伊万,真要是被定成同性恋演艺事业就完蛋了。但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夸张?这是首映啊,居然打扮的如此……嗯,特立独行,就连小玛格丽特,天哪,你这是准备走凯瑟琳的路线吗?居然穿西装,可是就冲你的脸,再过二十年你也和凯瑟琳贴不上边好吗?明明长着一张欧洲脸就不要想要冒充美国大妞了好吗!
  面对格芬火辣辣的眼光,汤姆·克鲁斯和伊万·麦克格雷格的反应是笑容满面的拉着他一起合影,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没办法,在演艺圈,你可以演Gay,但是绝对不能成为Gay,否则你就不会再有好的资源,也接不到好的片子,主角再也没你的份儿,伊万·麦克格雷格的一位前辈鲁伯特·艾弗雷特就是这种规则下的被执行者。
  这位演过《同窗之爱》的男星家世,背景,资源,演技,面貌一样不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出柜后再也诶演过主角,毫不避讳的说,如果不是他出柜,科林·费斯的那些经典角色早就换人了。
  两人心照不宣的交换了个眼神,分别去和来捧场的明星寒暄去了,独留下玛格丽特一个人面对老狐狸格芬。
  玛格丽特则是毫不在意的扬扬眉,对两个人做了一个go away的口型。这心意相通的默契真不愧是电影里的暧昧对象。居然这么快就跑掉了,留她来面对格芬的口水洗礼。
  “哦,亲爱的小梅格,你今天的打扮可真帅气。”大卫·格芬赞美着玛格丽特的打扮。白色衬衫加上黑色西裤和平底鞋,配上束在脑后的金色马尾,玛格丽特确实够帅气,十一岁的女孩儿还没发育,像男孩儿一样细长条儿的身体撑着衣服让他想起了那位超模的鼻祖——崔姬。
  这个身材像男孩儿一样平板的演员最大的成就却是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审美标准。在她之前,人们从未想过瘦也是一种美丽,她那种小男孩一样没有起伏的身材成为一种对传统的反叛。甚至这种削瘦影响了以后的模特评选标准,使得瘦成为模特的标准。想想看,崔姬身高接近五尺五寸(167cm),体重只有四十一公斤,对于青春期的小女孩来说这没什么。但是现在,一个六尺(183cm)的模特如果超过五十四公斤就意味着超重了。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影响力。
  而玛格丽特,格芬开始不确定她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他是个Gay,可是这并不妨碍他欣赏美丽。他很好奇小玛格丽特将来是会成为她的曾祖母凯瑟琳·赫本那一款硬朗风的美女还是会成为外婆玛丽莲·梦露那一种性感风的美人。
  “谢谢你的赞美,大卫,这是对我审美眼光的最大肯定。”玛格丽特毫不在意格芬的言下之意,大晚上的,总要多穿点不是吗?洛杉矶的温差可是很大的,她一点都不想感冒。


第27章 
  经过一番主演导演轮番上阵的讲话之后,剧院的灯光终于暗了下来,大屏幕上闪过格芬制片的logo之后直接进入了正片。
  伴随着一阵带着浓郁宗教风格的音乐,夜色下繁华的旧金山出现在人们眼前,路易的声音随之响起:“你要我叙说我的一生……”
  伊万·麦克格雷格英俊的面孔出现在观众眼前,娓娓道来他的人生经历。
  “oh,my god!”邦妮·克莱德捂着胸口,感觉到心脏跳动的速度开始加快。作为一个刚入行的影评人,邦妮一年前还在为了保住自己杂志社的饭碗而苦苦挣扎,一年后的现在已经是《纽约邮报》小有名气的影评人了,跟主流的《纽约时报》不一样,《纽约邮报》专注于八卦一百年不动摇,而康妮的影评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员的颜值,她的影评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不会因为收了钱而故意说好或者说坏。
  但是对电影里的那些演员来说这位女士的影评就不是那么美好了,她对一部电影的点评只有两种,值得看和不值得看。但是对演员的评论确实五花八门,从脸到身材到造型,她统统能给你八个遍。长得好的演员自然没什么,但是那些长相一般甚至不怎么样的演员只要是出现在邦妮·克莱德的观影名单里都会别挑剔的一塌糊涂,简直让人心塞的要命。
  最要命的是大概是因为以前在时尚杂志工作,这位的眼光犀利,她能够透过层层妆容寻找演员最真实的面貌,而且她的评判往往都能和各种榜单重合。即使现在还不是新世纪后的那个看脸的年代,但她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窥,很多女性都是靠着她的影评来选择电影的。
  现在,她觉得屏幕上的这个演员要红了!归根结底,演员看的是脸和演技啊。就算是演技再好,长得不行也难成主流的,还怎么拼成绩?眼前的伊万·麦克格雷格面目英俊,眼神深邃忧伤,长发束在脑后,脸上还透着青白和若隐若现的血管,这么娘炮的造型都没让他显得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