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青萝衣 >

第5章

青萝衣-第5章

小说: 青萝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摸着儿子的脑袋叮嘱:“什么阿姐,你得叫二嫂。你二嫂那手还是挺巧的,给你缝衣裳倒是省了为娘的事。”

李氏似乎忘记责骂秋娘,这会与小儿子说说笑笑闹开了,孙铁锤疲惫至极,摇着手吩咐秋娘:“赶紧把饭菜端出来,时候不早了。”

“恩,这就去端。”

不一会几道热腾腾的菜肴上了桌子,色泽诱人的烧鱼尤其令人嘴馋,李氏等人疲惫,捧上碗筷便不说话了,闷头吃饭,一桌子菜没一会便空了盘子,吃饱的众人各自喊累散去,秋娘收拾碗筷去厨房清洗,李氏过来叮嘱道:“秋娘,明日早晨寅时就得起来去郭子坡插秧,你别睡沉了。今晚上你就别等璟瑜了,自己洗了歇着去。”李氏说罢打着哈欠回房,秋娘刷干净碗筷走出厨房,屋外头星辰闪烁,月挂树梢,明日定是个大晴天。

孙璟瑜所在的小书斋还亮着烛火,秋娘摸黑慢慢过去敲门,孙璟瑜见她来了又不自在起来,秋娘却只站在门口道:“今晚上我不等你了,热水在小灶里炖着,你读完了书记得去拎水洗了再睡。”

孙璟瑜一楞,摸着脑袋呐呐低语:“恩,你去睡吧。”

秋娘转身走了,孙璟瑜看着那清瘦的背影,不由得又失落起来。转念拼命的摇头,关上门专心看书去。

秋娘回了房梳洗干净爬上床,辗转几番却如何也睡不着,闭上眼睛就是软绵绵滑溜溜的蚂蝗,亦或是娘亲生前的笑脸。小时候娘总是打趣她道:我们家小玉儿是顶好的,等你长大了就让你二表哥抬轿子来接你好不好?

雷家二表哥一表人才,今年已有十六,从小饱读诗书,两家来往经常,长辈们心里已经默许他们的将来,只是没有正经的定下婚约,待她父亲出外求学一去不回,那桩长辈们嘴里谈笑的婚事便再无人说起,慢慢的,也差不多没有再往来。秋娘在前年时听说二表哥与某家的小姐定亲,去年二表哥已贵为当地廪生,今年或是明年,怕是要完婚了。

秋娘不知道为何在这样的夜晚想起多年未见的二表哥,说起来她已经想不起他的模样,只记得小时候他每次来家里都喜欢指着书中的字教她读法,讲解意思给她听,两人相处异常融洽。

如若……她真的如愿嫁给二表哥,如今别说下地做农活了,每日人参燕窝,丫鬟环绕不需做梦。

然,此时此刻,秋娘只能在梦里想想那些繁花如锦,不知不觉睡去,一夜好眠醒来时,天边依旧星光闪烁,静悄悄的田埂上青蛙呱呱乱叫,田野里清风吹拂,鼻息中浓浓的泥草香,她已不是当年父母捧在手心的的小玉儿,而是孙家的童养媳,秋娘。

“秋娘,你裤腿绑的这么严实,蚂蝗根本咬不到你,你尽管好好做事,这田不是秧田,蚂蝗不多的。”李氏系好裤腿,下田前不忘叮嘱秋娘。

秋娘点点头,跟着踏进冰冷的水田里。这块田是孙铁锤昨日下午才犁好的,寅时正是平时酣睡时,然前后左右几块大大小小的水田里都陆续来了人,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大半夜起来开始劳作,卯足劲一口气将秧苗下田,之后就可以闲下来休息一阵子。

秋娘第一次插秧,这是件简单又枯燥的事,看了李氏他们动作,秋娘便跟着学了起来,弯着腰一个劲的往里插就是,一行过去一行过来,来来回回,注意好疏密,动作麻利点,一块田地不多时便被葱绿的秧苗填满。一开始秋娘动作慢,半个时辰后便开始上手了,专心致志的埋头苦干,倒是异常的麻利。只要不一心想着蚂蝗,做这种事并不如先前那般排斥。

旁边并列的李氏和大嫂一边插秧一边和隔壁左右的乡亲大着嗓门聊天说笑,讲的全是村里的小事,什么这家的媳妇回娘家不小心被狗追了半里路,那家的谁谁在地里锄草捡了只死兔子,尽是些芝麻小事,却能叫他们说的笑个没完没了。

“铁锤家的可知道,村头王家的小儿子好似也说了门亲事,听说和你家小儿媳一样,也是外头的妹子,不晓得长得俊不俊。”隔壁田里的嫂子说罢直起腰瞧了闷头插秧的秋娘一眼,这丫头年纪小身子还没全长开,骨架子略微清瘦了些。但是不消多想,几年后绝对是个大美人。可惜她如今嫁来乡下就得辛苦种田,搞不好几年后那白嫩的脸蛋就成了她婆婆那样的黑面包子。

李氏闻言好奇的哦了一声,抬头道:“那姑娘是什么人家?大老远嫁来我们这儿,估计也没得好娘家依靠。”

“那是自然,家里也是穷的养不起的没法子。只是王家的小子愣头愣脑的说话还结巴,那姑娘要是和你家小儿媳这么个俊的,那真是糟蹋死了。”

在这些纯朴没见过多少世面的村民眼中,外头的东西总是好的,姑娘也应比本地的漂亮。何况秋娘才进门不多久,全村都晓得孙家娶了一个外地的俊俏媳妇,顶呱呱的好看,一村子女人没一个比得上。

李氏闻言心里不以为然,暗道自家的小儿媳又不是随随便便的穷人家能养得出来的,原本可不是种田的农户,祖辈好歹荣耀过。铁定与那王家的未来媳妇出生不同的。

“呵呵,你家这小儿媳倒是乖巧,做事一声不吭了。长得俊手脚也麻利,你家璟瑜好福气,果然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妇人貌似羡慕的感叹,李氏心中更是高兴,接话道:“我家璟瑜要不是读书,我才不会费心思跑出老远找闺女,我就是怕和那个谁谁那样没见识的小丫头将来委屈了我家璟瑜,祖上保佑若我家璟瑜以后出头,媳妇太丑没见识也是给他丢人。这也就罢了,再扯一个没得脸的娘家舅爷来往,那不是给璟瑜添堵吗?你说是不是?我可是费尽了心思啊。”李氏意有所指的咬牙说道,妇人心领神会,低声偷笑了几下,小心道:“你说的没错,那样不要脸的人家别说你费心,就是我家目不识丁的蠢小子找这么个人家我也是死不愿意的,这破烂亲事退得好!不然怕是后患无穷让你不得安宁了,再说你瞧她家那丫头,现在瘦的跟鬼一样,啧啧啧,投错胎跟错了父母,又不是灾荒没得粮食吃,何必苛刻自己闺女。”

两妇人说长道短不亦乐乎,一旁的秋娘闻言心中疑惑,她能听明白李氏话里有话,似乎……在她之前还有谁家的姑娘和璟瑜定亲过,可是两人都没说名道姓,秋娘微微焦急的听着动静,岂料一直到东方大白,朝霞铺满大地,也没听到她想要的答案。

三个人一大早晨的成果很是不错,这块田地还剩一个个角落就收工了。李氏满意的冲秋娘道:“看不出来你第一次插秧手脚倒是麻利,恩,栽的也很整齐,呵呵,比你嫂子和我的都整齐,哎,你这孩子咋做什么都这样讲究?”李氏无可奈何的叹息,看着秋娘所插的那一片秧苗,整齐一致跟绣花一样规整,亏得她动作还没慢下。这好是好,说明媳妇细心,做什么都认真。可是,太讲究了就衬得别人邋遢马虎了。

“罢了,这样也好。你们两继续加劲,剩下这点弄完了回来吃早饭,我现在回家煮饭去。哎哟我的腰啊……”李氏哀叫着爬上田埂,隔壁的妇人也洗洗手收工,见状哈哈大笑道:“咱们都老了哟,比不上年轻人了。啧啧,要是退回个二十年,别说一早晨,就是忙一天也没得事。”

“是啊,我现在见冷就腰疼,没得法子。走了,一道回去。”

两老妇人一起朝村子走去,田里就剩下秋娘和大嫂,以及隔壁田里秋娘不认识的年轻女子,秋娘见大家都在忙活手里的事,忍不住小声问旁边的大嫂:“嫂子……婆婆他们方才说的是谁啊……”

大嫂一楞,莫名其妙道:“说的什么?啊,我没注意听,你要问啥?”

秋娘踌躇道:“就是……我刚才听到婆婆说起……璟瑜退亲的事……”

大嫂恍然大悟,微微犹豫才说:“这事婆婆没告诉你啊?”

“恩……我方才晓得。”

“哦,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婆婆没告诉你,我做嫂子的也不好多话。”大嫂为难的停下动作,想想那事都过去一年了,除了刚开始村子里老爱背后说闲话,现在都没人提起了。婆婆自己提起也不如以前那般愤怒得恨不得冲去梨花家砸锅敲人。

秋娘失望的继续插秧,不想为难大嫂,暗道回去后偷偷问璟瑜最好了。

只是心里有了事,老觉得闷闷不乐。不晓得那姑娘为什么和璟瑜退亲。

妯娌两都不再说话,速速将这块田完工回家吃饭。

太阳已经高高挂起,漫步在田埂上露水湿透了脚,晨风清新扑鼻,一片葱绿的田野染上一层淡淡的金光,风景十分宜人。

回到村子口,大嫂还在说:“今天上午郭子坡那儿还有两块小田,下午得去坟山了,哎,辛苦个几天就好了。”

的确如大嫂所言,种田累是累,但是要赶着季节天气,一年也就忙个几回罢了,再苦再累忍忍便过去了。

秋娘心里舒坦多了,暗想等闲下来要加紧绣花,央婆婆去镇上卖几个钱想必她不会多说。

秋娘微微笑了,迎面有几个村民走来,前头的大嫂与他们碰面,脸色顿时变得不好看。秋娘不明所以,也不好意思多瞧别人,只当没看见的继续前行。

直到擦肩而过,秋娘偷偷回头去看那行人,却见那行人正回头打量她,秋娘顿时尴尬的面红耳赤,跳起脚追着大嫂跑。

大嫂回头轻哼,骂咧了几句什么才对秋娘说:“秋娘可看到了,刚才那行就是璟瑜原来说的那家,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就是那姑娘,叫梨花。”

田间惨剧

秋娘闻言愣住,停下步伐再次回头打量那行人,那行人已经稍稍走远,但是唯有梨花同秋娘一般好奇,正不住回头打量秋娘。秋娘对上梨花幽怨的眼睛,再瞧她身板瘦弱,明显是连饭都吃不饱才成这般惨样,本来郁闷的心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秋娘暗道自己幼稚,何必跟一个小孩子计较那些是非,再说亲事都退了,完全没必要跟这丫头攀比什么。尽管这么说服起来,心里多个事却是真真切切。

秋娘回过头,快步跟上了大嫂,尽量平静的问:“璟瑜…公婆为何要退亲?是与梨花家长辈不和吗?”

大嫂皱眉哼道:“那亲事是故去的祖父祖母说好的,公婆哪敢说退就退,两家都在一个村里,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公婆对梨花照顾很多,结果是养了白羊狼,梨花她家攀上镇里的有钱商户,执意要璟瑜和梨花退亲,退亲就退亲,梨花她娘却不肯退还当年祖母给的银手镯,贪死哟那贼女人。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也不晓得注意自己闺女的名声,这事传出去梨花多不好听。”

秋娘心里震惊,原来退亲的是梨花家,被退掉的是璟瑜。秋娘心里有点忿忿,只做平静不解道:“商户再有钱也比不上读书人啊,梨花家也是糊涂……”如果不糊涂,她秋娘根本没机会来到孙家。这尘世,果然缘分有天注定。

“可不就是啊!他有金山银山又如何,等二弟将来读出头,看他们拿什么话说,哼。”大嫂颇是得意的说出狠话,秋娘跟着笑慰:“璟瑜肯用心,出仕没问题。大嫂莫气了,肚子还饿着了。”

妯娌两一路说说笑笑回到家里,孙铁锤和孙大海已经坐在桌前吃了大半碗米粥,见他们回了便朝厨房吆喝:“都齐了,快去喊璟瑜过来吃。”

孙璟瑜每日早晨起来都在书斋前背书,待到吃早饭才过来。这会听到动静忙小跑到堂屋,眼睛扫视,最后落在笑意嫣然的秋娘身上,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