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青萝衣 >

第3章

青萝衣-第3章

小说: 青萝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银钱虽不多,湖里的鱼却能时常加菜。比较起来,日子倒是比吕家过的好一些。

秋娘吃的心满意足,带着弟弟逃离叔伯家数月,这还是头回安心吃饭。一家人吃饱陆续散去,秋娘自觉收拾碗筷,走到弟弟和小虎子身前小桌时,见两个小鬼还在慢吞吞的啃鱼刺,小脸蛋脏兮兮满是残渣,互相嬉闹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秋娘咯咯一笑,蹲下身子道:“人前吃到人后,饭凉了别闹肚子。”说罢摸了弟弟的脑袋一把,弟弟抬眼看着秋娘奶声嘟囔:“阿姐我要喝米汤。”

“我也要我也要。”对面的孙小虎子立刻举手凑热闹。

秋娘失笑,端起两人的小碗往厨房走:“好好好,给你们盛去。”

秋娘去了厨房,不料孙璟瑜也在里面,见她进来了便红着脸说:“你要是有哪里不熟悉的可以问我大嫂……问我也可以……”说完不等秋娘回答人已经跑去了书斋。

李氏早晨带秋娘回家村里人都瞧见了,说好晚上过来吃喜果,也算认识认识秋娘。中午饭后李氏便忙碌起来,拉着两个儿媳妇翻出家里的存粮,炒了一锅花生、蚕豆,少许新鲜果子和晒红枣。忙到晚饭后家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凑热闹的邻里乡亲,老嫂子小姑娘尤其多,闹哄哄的挤满堂屋。

秋娘红着脸和大嫂一块给来客端茶送水,手脚麻利,勤快亲和,谁跟她说话都好言好语的回答,即便有个别尖酸的嘀咕:“铁锤家是上哪儿买来的小丫头,不晓得花了几个钱。”

秋娘听见了便直言回道:“公婆心地善良收留我回来做女儿养,谈钱怕是伤了和气。”

“哟,你这丫头倒是不害臊,才进家门公婆倒是喊得顺溜。”

秋娘面色通红,心里微恼却不好与其争辩,李氏见状过来插话:“秋娘是我家媳妇自然要喊公婆,不然婶娘你倒是说说喊什么?呵呵,我这儿媳妇是个面皮薄的,你莫欺负她年纪小。”

“说笑了,我一个长辈哪儿去欺负小丫头,呵呵。”

这一番吃吃闹闹,渔家村家家户户便知晓孙家多了个小媳妇,以后就是村里人了。虽没八抬大轿迎娶,没有烟火爆竹庆贺,然吕秋玉,已然正式成了孙璟瑜的媳妇。

孙璟瑜三岁起拜了隔壁村的老夫子为师,五岁时随老夫子在隔壁村的求知书院入读,每天早去晚回,来来去去数年直到去年老夫子去世,求知书院再无人授学。孙璟瑜因此只好蹲在家里自学,以孙家家底想去县城请个夫子回来太过奢侈,完全不可行。孙璟瑜正因没有夫子反而更加努力,每天夜里都要刻苦一番才肯入睡。

堂屋里闹闹哄哄的那会孙璟瑜压根不去露面,径直窝在小书斋里看书,等那边闹完时孙璟瑜静下来掌灯写字,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叠了一层又一层的墨迹。书斋不大,一眼可以望穿。桌椅床铺各一张,右边还有个小书架上摆着十多本书本以及孙璟瑜平日的书画作业。地上铺的是木板,工工整整列着孙璟瑜的亲笔字迹,正是摘自《论语》。木墙上同样书满了文字,那些字为不同时期所写,一眼扫去,高低立见。秋娘应李氏的吩咐,端着几个洗净的瓜果过来服侍。昏黄的小屋内密密麻麻的黑字叫她心中微讶,心道孙璟瑜倒是个肯学的,不知不觉便喜上眉梢。

孙璟瑜本就慌乱于秋娘的忽然出现,这会见她恬淡一笑,当下如遭雷击,全身麻痹,恍然若梦,不知反应。孙璟瑜尽管才十岁,学堂里却有几个大许多的师兄,平日里偷偷说些男女之事,孙璟瑜倒也清明得很。

秋娘未觉,垂着头将果盘放下,双手垂放,细声叮嘱:“婆婆让我洗了几个果子来,你吃吧,我给你研墨。”说着走到桌前,伸出纤纤细手,由缓而慢熟练的柔动起来。

孙璟瑜哪里消受得起这般阵仗,闷声吃了果子直觉浑身不自在,别说看书写字,坐立都难安身。

秋娘似有所觉,停下动作催道:“时候不早,你加紧点看书,我先退下了。”

看着秋娘慢慢退出书斋,孙璟瑜大松一口气,剩下独自一人面对空静,却隐隐有些清冷和失落。

秋娘回到前屋厨房烧了两锅热水以供家人梳洗睡觉,李氏见水热了便挥手道:“秋娘你端些水去给两个小鬼洗脚,别让他们脏着脚睡觉。”

秋娘微笑应了,提着热水去小虎子和弟弟的房里,两个小鬼正蹲在地上逗弄偷油婆,秋娘见了一脚将偷油婆踢开,笑骂道:“臭虫子有什么好玩,快来洗脸洗脚,洗干净好好睡去。”

两个小鬼嘟着嘴巴不情不愿的让秋娘帮着擦脸洗脚,不时调皮的踢着水花四处飞溅,秋娘又气又好笑,待他们洗干净便给脱了脏衣裳强塞进被褥,对着弟弟道:“小明早晨起来记得背书啊。”

吕秋明闻言小脸含笑,眼睛亮晶晶的看着秋娘点头:“恩,阿姐我要是背的好,明天还能吃鱼吗?”

秋娘一楞,吃什么可不是她决定的,屋里有什么菜便吃什么,哪可能天天吃鱼。

“乖,等你以后做了官,可以天天吃鱼,所以要好好读书。”吕秋明是秋娘唯一剩下的亲人,父母在世时对他期望很高,一心指望小弟长大后踏上仕途。如今姐弟俩寄人篱下,然秋娘心中对弟弟的期望仍在熊熊燃烧。

只是孙家供他们吃喝,不在意弟弟这个拖油瓶便是厚道人家了,哪能奢望孙家让弟弟读书,毕竟孙家连自己的小儿子孙小虎都舍不得培养。

秋娘怀着沉闷的心思梳洗一番,回到自己房里翻出带来的包袱,里面只有简单四套单衣,秋娘摸摸索索一番掏出一个荷花香囊,盛有几颗银锞子和一对颇有重量的精致银手镯,这便是她眼下全部的家当。秋娘细细将东西放好,正准备脱衣歇息,李氏披着衣裳敲门道:“秋娘可睡了?”

秋娘忙去开门,门外的李氏困倦道:“你先别歇,璟瑜每天睡得晚,你等他书读完了端热水去让他洗了再睡。记得过了子时他若还在刻苦你就去催催他,不能把身子熬坏了。他若肚饿了你就弄点吃的给他。”

“恩,秋娘知道了。婆婆,你那可有针线绢布?我闲来无事,想一边绣东西一边等璟瑜。”

李氏闻言笑着允了,不一会拿来个盛针线布匹的竹篓子给秋娘:“也不知道你绣工如何,千万别跟你大嫂那样不中用。”

李氏一走,秋娘便坐在灯下飞针走线起来,丝丝彩线如流水般行过,美丽的纹路不多时便成了鲜活的荷叶连连,熟练的手法令人咋舌。

父亲去世后家道渐渐贫寒,为了贴补家用,秋娘一直跟着母亲绣花卖钱,几年坚持下来才练就出这手绝活。

暖春风静,一灯如豆。

亥时三刻,孙璟瑜困倦的走出书斋摸回前屋,才打开后院的门便看到一盏烛光缓缓朝自己走来,发丝如柳,裙角轻扬,少女窈窕身影乍现眼前。

“秋娘……你怎还没睡?”

秋娘淡淡回道:“等你。你饿吗?”

“不饿……”孙璟瑜抓头。

“哦,那我给你舀热水泡脚去。”秋娘端着烛火走去厨房,动作麻利地将沉在锅中的热水舀进木桶。

孙璟瑜在旁看着颇不自在道:“秋娘去歇息吧,我自己提水回房。”

秋娘不推迟,叮嘱两句便回房躺下,她是真的困了。

初来孙家,一夜好梦,同夜,却有人辗转难眠。

插秧时节

翌日,秋娘在鸡鸣狗吠中安然苏醒。

一咕噜爬起床慌慌张张去后院厨房,大嫂已经在里面煮早饭,见秋娘来了便随口叮嘱一句:“秋娘以后可要早点起来,扫地喂鸡做饭洗衣裳有得忙。”

“秋娘知道,以后一定早起。大嫂你在煮什么?我帮你。”秋娘忙接话。

大嫂见她头发都没梳,忍不住笑道:“你先去梳洗,锅里煮着粥不用你帮忙,你待会把堂屋的鸡粪扫干净。别等公婆回来还没弄好会挨骂的。”

秋娘忙去忙活,随随便便打理好自己便扫起满屋子鸡粪,父亲死后在吕家虽过得贫寒,却仍有粗使下人使唤,这般扫鸡粪还是头一回,又脏又糊,整个弄干净需扫一遍、铲一遍,最后洒点水浇去满屋子的灰尘,如若不是地上是干土,秋娘恨不得泼水刷洗一遍才清爽。弄干净地上又拿着抹布擦洗堂屋大大小小的家具摆设,待大嫂将早饭做好,真个堂屋变得一尘不染,连屋顶四处角落布满的蜘蛛丝都给秋娘处理干净了。

大嫂咂舌赞道:“秋娘可真是勤快,手脚也够麻利,呵呵。”就是太讲究了点,寻常农家谁不是到了过年边才扫扬尘蜘蛛。

“大嫂过赞了,我去扫房里。”扫完堂屋,秋娘又踏遍各个卧房,顺手将个人换洗的脏衣服收进木桶,回头将鸡鸭聚集的石板大门口洗得干干净净,全村的鸡鸭都是放养,天一亮各自找位置撒欢去,天黑自己回笼,全不需人操心。

大早去田里下笼子通沟渠的孙铁锤和孙大海在太阳出来后回家吃早饭,走到大门口,青石板干净得能照出他们的脸,进了堂屋,只觉比往日更亮堂,一股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孙铁锤呵呵笑道:“肯定是秋娘那孩子。”自己的大媳妇他了解,不像这么讲究的人。

秋娘正好端着煮好的一盆粥出来,见他们回来忙道:“公公,大哥坐下吃吧,早饭都弄好了。婆婆上哪儿去呢?”

“呵呵,你这孩子真勤快,你婆婆去镇上了,晚上才会回来。”

“哦,我去喊璟瑜和小虎子。”

槐花盛开的时节农家正是忙于插秧,秋娘去门前河边洗衣裳时便见到好几户人家挑着扁担箩筐等等匆匆朝田地里行走,时不时还能听到一望无垠的水田那方传来阵阵锣鼓鞭炮声。第一次来乡下的秋娘满心好奇,蹲在水边石头上一边搓洗衣裳一边伸着脖子张望,不知不觉身边多了好几位提着脏衣服来清洗的姑娘嫂子们,棒槌的声音砰砰作响,清澈的河流里鱼儿游来游去,似要与姑娘们嬉戏一番。

“小姐姐你就是铁锤叔家的新儿媳吧?”身边一个与秋娘看起来差不多年岁的圆脸姑娘歪着头,眼睛闪亮亮的打量她。

秋娘羞涩的垂下头恩了一声,纤细白嫩的双手拎着衣裳领子在水中耍拉摆动几下,浑浊的颜色顿时弥漫开去,这是孙铁锤的衣裳,泥土尤其多。秋娘见状又揉动几下,拿着棒槌继续敲打。

那姑娘掩嘴轻笑:“小姐姐,这衣裳你再捶几次就破了,何必洗那么干净,差不离就可以。不然你家人一年可得好些衣裳换了。”

秋娘纳闷,却不是不明她话里的意思,的确,如果依她的习性来清洗衣裳,这些面料劣质的衣裳穿不了多久就会被洗破。秋娘停下棒槌,只得将衣裳多多摆动,面上看不出污垢才勉强放进木桶。

“呵呵,城里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瞧这手白嫩的,啧啧用来洗衣裳真是糟践了。”台阶另一边的小嫂子呵呵笑叹,旁边几个小姑娘纷纷跟着笑闹起来,秋娘一言不发,闷头干活。

“小姐姐,铁锤叔家几时栽田?今天早晨瞧李婶子去镇上了,是打算明天开秧门吗?”

秋娘闻言一楞,并不懂这妹妹话里的意思,她从没下过田地,也不知道有什么讲究,李氏今天去镇上干何更是不知道。

“大概吧。”秋娘含糊回答,洗好最后一件衣裳提着木桶走上岸,迎面有几个更小的姑娘端着盆子过来,秋娘与几人擦肩而过,清瘦窈窕的身影不多时远去。

洗衣服的几人回头看着其中一个面色蜡黄,身形干瘦的七八岁小丫头笑道:“哟,梨花妹妹你来得巧,你璟瑜哥哥家的媳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