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82章

红楼之拖油瓶-第82章

小说: 红楼之拖油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珪见状,也只得在冯氏的服侍下用过夜宵,是夜早早便安置了。一夜无话。
  至次日一早,夫妻两个梳洗已毕且去上房给老太爷老太太请安。陈珪因见了也在上房同祖父祖母说话儿的桡哥儿和婉姐儿,不觉想到了桡哥儿的学业。因说道:“你今年也十七岁了。今年秋闱下场,可有把握考个举人回来?”
  陈桡闻言,忙躬身应道:“儿子尽力而为。”
  陈珪便笑道:“你可当真要尽力而为才是。当年我跟你子川叔父吹牛,只说等你考中了举人老爷,就到他家下聘将他们家的大姑娘娶回家来的。你可要挣点气,莫要让你媳妇等成个老姑娘才是。”
  陈桡闻言,不觉羞得满面通红,仍旧拱手作揖的道:“儿子定当竭尽全力。”
  “竭尽全力干什么?娶媳妇儿还是考举人?”陈珪笑眯眯的打趣道。
  一句话趣得陈桡耳根子都通红一片。陈家众人更是哄笑出声。陈老太爷指着陈珪笑骂了一句,只说他不正经。冯氏也笑言道:“桡哥儿今年才十七岁,倒还不急。倒是尤家的大姑娘,九月份就要成婚了。咱们身为外家,也该准备起来了。”
  陈珪闻言,不以为然的笑道:“这些都是你们女人家该准备的事情。究竟与我们爷儿们无关。到时候我们只要戏酒热闹也就够了。”
  这厢陈珪乐得站干岸儿。那厢陈氏身为嫡母,却是忙了个脚打后脑勺。因大姑娘的婚期定在九月初六这日,尤家上上下下日日打点忙乱,却是连中秋佳节都不曾好生过的。
  将将到了九月初四,乃是新妇晒妆之日。尤家的亲朋好友,世交同僚皆早早登门,尤老太太、陈氏并二姐儿、三姐儿招待着各家女眷姑娘们入厅上坐。
  大姑娘的嫁妆便摆在尤老太太的上房院子里。皆是上等好木头打就的嫁妆箱笼,外头涂着一层喜气洋洋的红漆。那箱笼或是紧密扣合,上头系着大红绸缎,或是大敞四开,里头摆着金玉器皿、嫁妆首饰、绫罗绸缎,古玩摆件,在盛秋烈日的反射下,金碧闪烁,彩绣辉煌,十分耀眼夺目。
  各家女眷们见了,皆交口称赞,只说大姑娘的嫁妆丰厚。更有人当着陈氏的面儿拉着大姑娘的手儿笑赞道:“大姑娘是好福气好命格儿,所以才能遇着如此心善慈悲替你周全考虑的嫡母,如今还能嫁到宁国公府当国公夫人。真真是羡煞我们了。”
  大姑娘见了,只好低垂臻首,但笑不语。
  一句话未落,又有人附和道:“……怪不得人家都说陈家的女儿教养好。如今看来果然不错。你们瞧瞧,这尤家太太调、教了大姑娘才几日,便将大姑娘调、教的这通身的气派……”
  这人只顾着讨好陈氏,却不曾想尤老太太听了这一番话,心下大不自在。刚要开口笑着岔过话去,只见二门上回事的人匆匆上前,向着陈氏耳语了几句。
  陈氏面上笑容不变,仍旧打发了那人下去。瞅着众人不留神的空隙,走到尤老太太跟前儿说道:“老太太,门上小子传报说吴家来人了……说是要给大姑娘添妆。”
  尤老太太闻听此言,登时撂了脸色。
  所谓吴家,便是尤子玉先头儿那位太太的娘家,大姑娘的正经外家。据说吴氏死后,曾经为了吴氏的嫁妆同尤家好一阵的闹,结果没闹着好儿,两家差点撕的老死不相往来的。
  尤老太太因着这一桩旧事,很看不上这个吴家。所以大姑娘纳聘请期之事,压根儿就不曾同吴家透过口风儿,今儿晒妆也并不曾送请帖的。
  岂料山不来就我我来就山。尤家不送请帖,人家也不请自来了。
  
  第88章
  
  尤老太太听了陈氏一番耳语,先是一怒,旋即又是一惊。只因今天是大姑娘晒妆的好日子,况且还有宁国府的人过来催妆,又有满室的宾客堂客凑喜,尤老太太真不想为了吴家一行人,坏了这大好的日子。
  “真真是一颗老鼠屎,搅了一锅粥。”尤老太太有些气急败坏的想道。旋即握着陈氏的手儿,悄声问道:“媳妇儿可有好主意,今儿是大姑娘大喜的日子,可不能叫这些没脸没皮黑心烂肝的人坏了大姑娘的好事。更不能叫满室的宾客堂客瞧咱们尤家的笑话儿。”
  陈氏闻听此言,心下嗤笑一声,口内却满是为难的说道:“老太太说的轻巧。却不知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登门拜访,一没闹事二没声张儿,只说要给大姑娘添妆来的。我怎么好太不客气了?”
  尤老太太哪里耐烦听这些话,拽着陈氏的手便说道:“哎呦我的好太太,都这会子了你还管什么客气不客气的。我可实话跟你说了罢,那户人家端得就是个没皮没脸的货。这会子说的客气,你真的把他们请进来了,转头儿就得跟你蹬鼻子上脸的……我知道你向来最有主意的。有什么法子尽快说出来,你要是怕传出去不像,只说是我的主意罢了。”
  陈氏听了这话,心下便是一笑,悄声说道:“老太太要是这么说……我倒是真有个法子,只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尤老太太实在不耐烦陈氏这么不急不速故弄玄虚的模样儿,只是当着满堂女客的面儿,也不好表现的太过急躁。只得拽着陈氏的手低声催促道:“到底是个什么主意,你先说来我听听。”
  陈氏见状,少不得附在尤老太太身旁轻声耳语了几句,尤老太太闻言大喜,满口的赞道:“这个主意好。也该叫他们尝尝咱们尤家的厉害。你就这么做罢。倘或真出了什么事儿,且有我顶着。”
  陈氏就想听尤老太太这一句话。当即便笑着应承了。旋即又彻身而出,站在廊下同潘佑梁家的如此这般吩咐了几句,那潘佑梁家的点头应是。瞅着众人不注意,悄悄去了。
  一时便有宁国府的人来催妆。
  因着尤三姐儿乃后世穿越而来,肚子里有千百套折腾人却不惹人恼的小花样儿。早在前几日便同堵门的男丁并尤家小厮们吩咐过了。那守门的一应小子收了宁国府塞入门的红包,且又照着尤三姐儿的主意好生刁难了宁国府众人一回。其花样百出,促狭逗趣之处,只看得围观众人捧腹大笑,就连被刁难的宁国府一众人等也觉莞尔。
  好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进了上房正院儿,便有尤家本族的男丁上前寒暄。宁国府前来催妆的爷儿们们见了,笑问方才在门上刁难众人的主意是谁出的,“好新鲜的花样儿,别家断断没有的。”
  又有一人笑道:“你们家也忒刁钻古怪了些。今日催妆便是如此,待后儿过来迎亲,还不知道要怎么刁难我们呢。这可了得?咱们私下商量一下,你们透漏些口风儿,也好叫我们有些准备的。”
  说着,便有塞了好几封红包儿过去。
  尤家本族的男丁们见了,便笑言道:“这与我们都不相干。全都是我们家三姑娘捣的鬼。你们别瞧她年纪小,行事却比大人还老道些。今日且不过是庐山一面而已,待到后日迎亲之时,你们才知道更厉害的。也叫你们知道知道,我们尤家的姑娘不好娶。”
  宁国府的爷儿们听了,不觉更加好奇。忙向众人打听这三姑娘的来历。便有嘴快舌轻的尤家族人趁势说了,直叫贾家族人啧啧称奇。更有轻浮子弟询问这三姐儿长得可标致不标致。
  尤家本宅当差的下人们瞧着不像,忙开口笑道:“几位爷可留些口德罢。我们家三姑娘今年左不过十岁大小,况且又是深宅女眷,哪里经得起爷儿们如此议论。”
  其中更有尤家总管潘佑梁看不得尤家本族的那些人如此行事,趁着迎亲之人不注意,少不得话中带刺的敲打那位尤家本族的爷儿们道:“三爷如此议论三姑娘,也不怕陈大人知道了,寻你登门说话儿?”
  尤家众人深知陈家护短的秉性,闻听此言,不觉心下一凛,再不敢多嘴多舌。
  贾家众人见了,也觉得有些没意思。忙簇拥着贾珍前去拜见尤老太太、尤子玉、陈珪等人。尤老太太与尤子玉喜得贵婿,早已乐得不知如何是好。只一味奉承姑爷一表人才,人品贵重。倒是陈珪还端着自己是娘家舅舅的款儿,说了些“佳偶天成,举案齐眉,但请姑爷好生照料大姑娘”的话。
  贾珍深知陈珪乃圣人与太子殿下跟前儿的红人,况且才从江南办差归来,余威正盛。自忖同陈珪这样的人论亲家,倒比同尤子玉这样意欲攀附他的人论亲家更有体面。便也耐着性子同陈珪和颜悦色的寒暄了一回。
  彼时早有潘佑梁向尤老太太并尤子玉呈上宁国府催妆之礼。长长的礼单看得尤家母子赞不绝口,毕竟宁国府如此看重大姑娘,尤家也是面上有光。
  却不知道宁国府早先预备好的催妆礼原没有这么多,还是听闻陈珪回京叙职,且得圣人与太子殿下交口称赞的消息后,才临时加了一倍。
  一时里间儿的女眷们也都知道了宁国府的催妆之礼。不觉越发的羡慕。口内只向大姑娘道喜。听得大姑娘愈发娇羞的垂下臻首,摆弄着衣带不言不语。
  当中便有人向二姐儿、三姐儿笑言道:“你们家大姑娘是命格儿好,福缘深厚,所以才能在闺阁里蹉跎了这么些年,因缘际会的嫁到国公府里当夫人。如今大姑娘的婚事是定了,再过两年便是二姑娘了。也不知道二姑娘的福分如何,姻缘在何处。我瞧着二姑娘如此温柔标致,将来必定也能得一贵婿。”
  话音未落,便有一人凑趣说道:“哪儿是什么贵婿啊,姐姐想是不知道罢。我听说二姑娘的婚事早已定下了。原是什么指腹为婚,定的人家儿乃是尤家太太先夫家的世交。好像是替圣人经管皇庄的。不料去年遭了官司,没了差事。如今也只是白身罢了。”
  先头儿那人听了,故作遗憾的笑道:“哎呦呦,这可真是不同人不同命啊!二姑娘这么好的相貌人品,那些个白身怎么堪配得。依我说啊,大姑娘如今都嫁到宁国府当国公夫人了,二姑娘不说嫁进公府罢,怎么也该嫁进侯门才是。如若不然,到时候嫁了人,怎么好意思上门攀亲论戚的……”
  尤二姐儿虽然性情和顺,但也并非是没有脾气的泥人儿。闻听二人竟然借着婚姻之事如此奚落她,早已坐不住的想要离开。却被一旁的尤三姐儿死死拽住了不让她起身。
  尤三姐儿早在那两人一搭一唱的说闲话儿时,便向大姑娘悄声打探这两人是谁。大姑娘双眉紧蹙的细细打量一回,方才向尤三姐儿耳语道:“便是三叔祖母的一双孙女儿了。”
  尤三姐儿猛地闻听大姑娘如此说,还没反应过来。又搜肠刮肚的想了半日,方才想起那个“三叔祖母”所谓何人——不过是前些年误会陈氏向陈珪献复式记账法,便领着一大帮人过来兴师问罪,反被陈氏三言两语震慑住的尤家老婶子姜氏罢了。
  尤三姐儿心下嗤笑——没想到这还是新仇旧恨,少不得开口说道:“我还在想这是谁家的姑娘,还没出阁就嫁啊娶啊的挂在嘴上说个没完。却原来是三叔祖家的两位堂姐。两位堂姐‘童言无忌’,‘性情率直’,果然不负家学渊源呐。”
  尤三姐儿一席话音儿未落,里间儿陪坐的女眷们早有掌不住的笑出声来。那两位尤家堂姑娘闻听众人窃笑声,不觉通红了脸面,指着尤三姐儿说道:“你、你居然——”
  “我怎么了?”尤三姐儿漫不经心地挑了挑眉,伸手抚了抚袖子口儿上的小细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