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37章

红楼之拖油瓶-第37章

小说: 红楼之拖油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
  陈氏想到此处,愈发登时坐不住了,忙扬声叫过门外伺候上夜的婆子,因说道:“去东院儿请哥哥来,就说我有要事同他商议。”
  那婆子答应着去了,陈氏便向二姐儿道:“时候不早了,你快回房休息罢。明儿还得早起呢。”
  二姐儿见状,只得应了。当即回房安歇。
  不知陈氏与陈珪之后又商议了什么。只说次日一早,二姐儿早早起身,梳洗穿戴毕,方至上房给老太爷老太太请安。
  欣然吃过早饭,又笑着说了一回话,便有宾客渐渐登门。
  冯氏忙带着陈婉与两个姐儿至前头待客。陈氏虽说除服出孝,到底是孀居守寡之人,不好到席上招待,只管在后头陪陈老太太说话儿,也是安分随时的意思。
  先头来的大都是陈家的本家亲戚,冯氏张罗着众人吃茶说话,又引着大姐儿二姐儿一一见过,不过说了些寒暄客套的场面话。待本家亲戚来的差不多了,便有朝中同僚携妻带子的登门拜访。
  一时尤子玉也带着尤老安人过来了。冯氏引着尤老安人入内,又叫大姐儿与二姐儿过来请安。尤老安人倒是头一次见到两个姐儿,不觉细细打量了一回,但见大的一个温柔标致,沉默可亲,小的一个粉雕玉琢,伶俐精致,不觉笑赞道:“果然是两个标致丫头,倒把我们家的大丫头给比下去了。”
  说罢,褪下腕上的两只玉镯分别带到大姐儿与二姐儿的手上,又拉着两个姐儿笑道:“过两个月便是我们家大姑娘的除服宴,你们也要过来才是。”
  尤子玉早在去岁年节之时,便将意欲迎娶陈氏过门之事缓缓说明。尤老安人乍闻儿子要娶一个寡妇,还要带着两个拖油瓶进门,登时不答应。无奈尤子玉软磨硬泡,将一番大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车轱辘似的说了一年多。
  一说陈氏虽是再嫁女,却也是陈家二老的心头肉,不但父母溺爱,连陈珪这个做哥哥的也待这个妹子如珠如宝。如今陈珪虽与他平级,可年岁比他小那么多,又深受太子殿下的器重,可见来日前程要比他强。有这么一个姻亲在朝中守望相助,强如那些为了巴结他就将女儿嫁过来做填房的人家儿。
  又说陈氏虽是再嫁,可模样标致,性情爽利,手内不提田地买卖,但只一间胭脂铺子,不说日进斗金,却也引得京中世家仕宦的女眷们趋之若鹜。可见其人是个有才干,会管家理事的,嫁进来便能操持家务。且因着那嫁妆铺子与京中仕宦勋贵家的女眷们都有来往,他身为朝廷命官,将来说不准就能用得上这些人脉。
  三说陈家门风好,陈氏会教导女儿。膝下两个姐儿不说模样性情,只说二姐儿智斗匪类能得了当今圣人的亲口赞誉,便比世人都强。那些个娇娇滴滴的小姑娘们,哪里能比。待陈氏进门后教导儿女,也不愁教不出好人儿来。
  四说陈氏带来的两个姐儿是在圣人跟前儿都挂了名的,想必来日长大成人,婚事也差不了。届时两个姐儿的姻亲便是尤家的姻亲,待陈氏给他生的儿子长大了,朝中也有人脉。
  五说陈氏旺夫旺家……瞧陈氏回娘家才多少日子,陈珪不但升了六品主事,还同裕泰商行有了来往。每每投银入股裕泰的商船,每年赚的银子钱虽说有限,却是明公正道正途来的银子,哪里像他们从公中伸手,搂的钱少担的风险还大。况且陈珪也说了,他们陈家能同裕泰商行合伙做生意,都是托了二姐儿当初救人的福。所以等到陈氏再嫁时,这一笔钱也要分出一股给陈氏做嫁妆才是。
  这么一来,陈氏的嫁妆单子便不可小觑了。恐怕他们尤家未必能张罗出相等的聘礼。
  细数陈家的这一番际遇,桩桩件件都与陈氏和两个姐儿有关。可见陈氏母女的命数好。等到陈氏嫁进尤家旺一旺他这个夫婿,兴许他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总之一番话说的天花乱坠,由不得尤老安人不信。又见儿子着实一腔把心思都扑在陈氏的身上,尤老安人就算不愿,为着儿子的心事前程,也是无可奈何了。
  只是心下到底酸溜溜的。碍于儿子的颜面,不好表现出来罢了。
  只是尤老安人却没想到,她都表现的这般热忱一代,儿子口中与他情投意合的陈氏却仍是淡淡的——也不是淡淡的,只不过礼数周旋,寒暄热络之余,好似并没有儿媳妇要讨好婆婆的那一份热忱。
  尤老安人不动声色地品了一回,果然如此。心下不免犯嘀咕,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
  强忍着心中狐疑直待宴毕,等不及家去,直在马车上就将话问出口。那尤大人闻言,也是忍不住苦笑的摇了摇头。因想到方才陈珪引他去书房说的一番话,不觉有些忐忑的道:“如璋贤弟方才同我说了几句话。只怕是……”
  尤老安人看着儿子吞吞吐吐的模样,急切的问道:“只怕是什么,你倒是说呀?你不是说你跟陈家都说好了么,可别你这边兴兴头头的等了人家两年多,人家转头又嫁别人去了。”
  
  第四十三章
  
  尤子玉颇为诧异的看着面上丝毫不掩急切之色的尤老安人,话说近一年来,尤子玉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也只是叫尤老安人看在陈家的势利上勉强接受了陈氏带着两个女儿再嫁。这会子婚事因陈氏的顾虑而略生波折,他还担心尤老安人一气之下,会否决这门亲事,另寻儿媳。万万没想到尤老安人竟是这么个反应。
  难道俗语说的上赶着的不是买卖,竟应在这上头了?
  尤子玉心下暗笑,将到了口边的说辞咽下,另换了一番形容,忧心忡忡地长叹一声,开口说道:“方才如璋贤弟同我闲聊——哎,说起这话,实在是叫我难以启齿。”
  尤老安人看着尤子玉这么一番落寞形容,心下也不觉有些发慌。忙开口问道:“究竟是怎么个话,你倒是说呀?可是他们嫌弃我们尤家如今比不上陈家的富贵权势,所以不想结这一门亲事了?”
  尤子玉闻言,下意识的摇了摇头,旋即苦笑道:“虽不是。却不远矣。”
  说罢,也不待尤老安人追问,径自长叹道:“母亲也是知道的,儿子如今已过不惑之年。倘或在寻常人家,如儿子这般年岁的,膝下早已是儿女成群,恐怕儿女都滋生孙子孙女辈了。唯有儿子,膝下着实荒凉。虽有几个女儿承欢,究竟不是顶门立户的男丁。倘若说是妻妾们的肚子不争气,可是这么些年,咱们尤家虽不是那等妻妾成群的人家,究竟姨娘侍妾也不算少了。这些情况如璋贤弟早已尽知。早些年还不觉什么,可这两年一瞧……他是怕儿子身体不济,陈氏将来过门,终身无靠罢了。”
  尤老安人原本对陈氏的寡妇身份十分不满,更不喜陈氏带着拖油瓶嫁过来的举动,如果不是盘算着借陈家的势利襄助儿子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这门婚事她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可是这会子听了尤子玉的一番说法,尤老安人已经顾不得对陈氏挑三拣四。她也是知道自家情况的。当年因着儿媳妇过门几年都生不出儿子来,尤老安人着实挑了几个好生养的丫头开了脸放在儿子屋里,尤子玉自己也在外头物色了两个容色娇俏的姨娘纳进门。可是这么些年,连带死了的儿媳妇一同算起,尤子玉膝下也只有这几个女儿。可见尤家子嗣不丰。
  难道真的应了陈家人的话?
  尤老安人心下一沉。半日,方才缓缓说道:“既是这样,陈家人怎么说?难道为着这么个顾虑,两家的亲事就作罢了不成?”
  尤老安人话刚出口,突然想到因着陈氏要替先夫守孝,为女方名声计,陈尤两家根本就不曾正式议婚,只不过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罢了。皆有意待孝期过后,再行纳彩下聘之事。而在此之前,双方皆对此事守口如瓶。
  换句话说,今日就算是陈家反口,他们尤家也是没法子的。
  思及此处,尤老安人有心想说不成便不成,难道没了陈氏女,他们尤家竟找不到好儿媳妇?何况陈氏并非清白之身,她还觉着一个带着两个女儿的寡妇配不上她家儿子呢?
  可是转念一想,现如今再寻媒人张罗亲事,总比不得陈家知根知底。何况尤子玉凭白等了陈氏这许多年,期间更苦口婆心掰着口的游说劝和,也给尤老安人留下了陈氏虽非四角俱全,却也难得合适的印象。
  如今骤然听说这门亲事不成了,尤老安人恍惚之间,只觉一时半刻的,竟再想不到哪家姑娘比陈氏更合适做尤家的媳妇。不是模样儿性情比不上,就是门第家私配不上。因而思前想后,不觉怔住了。因又想到尤子玉果然是这么多年都没生出儿子来,心中更生火上浇油之焦躁危急。满腔抑郁之情,竟比得知陈家想要悔婚更为凄风苦雨。
  尤子玉眼见尤老安人如此怔忪,心下不免有些后悔,只怪自己话说的造次了。虽是成功拿捏了母亲,然叫母亲花甲之年骤然面对尤家香火可能会断的残酷现实,也着实不该。遂忙赔笑道:“母亲说的是哪里话。这门婚事既是两家私底下说好的,如今陈家并没有悔婚的意思。只是如璋贤弟担忧我的身子骨儿不济,所以同儿子私下相商,想请一位老太医替儿子把一把脉,保养一番……母亲也是知道的,如璋贤弟深受太子殿下器重,近两年常在东宫走动,也识得几位脉息不错的老太医。倘或是别人,断然没有这个福分,也只是儿子同他交好,他才肯舍这一番脸面去求人罢了。”
  尤老安人本就因着尤子玉的一番话,生了心病。如今听尤子玉如此说,哪里有不同意的。喜得忙笑道:“这主意很是不错。别说你如今子嗣不丰,便是没有什么,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合该请老太医瞧一瞧,闲时多加保养才是。”
  尤子玉窥着母亲的神色,因又道:“这只是一件。另一则……如璋贤弟也是提议,待陈氏嫁过来后,倘或接连三年都无音信,或者咱们家的姨娘也没生出儿子来,还请族中做主,替陈氏过继一个孩子才好。如此,不但陈氏终身有靠,亦且连咱们尤家的香火也得绵延下去。也不辜负了咱们这一房的祖宗才是。”
  尤老安人听了这话,也觉得陈家的提议是万全之策。想了想,因笑道:“这件事情倒不值甚么,届时同几位族老商议一二便是了。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请那位老太医家来给你诊一诊脉才是。我也好安心。”
  尤子玉笑着应是。尤老安人想了想,又问道:“如今陈氏的孝期也过了。陈家的意思,咱们家何时上门提亲才好?”
  尤子玉原本是同尤老安人商量请太医诊脉之事,不曾想竟有这一场意外之喜,且叫尤老安人没了对陈氏的抵触之情。闻听此言,不觉笑言道:“今儿才刚出孝呢,且不忙。再者说来,陈氏虽是再嫁,陈家却很着紧这一门亲事,也要给陈氏好生预备着嫁妆等物。还要预备着桡哥儿同徐家的小定之事,以及桡哥儿的聘礼。过两个月又是咱们家大姑娘的除服宴……接接连连这几件事过了,也总得明年过后,才好正式登门提亲。”
  尤老安人听了这一篇话,因又想起陈珪之子陈桡同徐子川之女的婚事,遂开口问道:“听说那位徐大人的发妻,其娘家是扬州著名的大盐商。那一份富贵家世,哎哟哟,比之咱们京中的豪奢仕宦之家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桡哥儿娶了他们家的女孩儿为妻,恐怕这一份聘礼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