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34章

红楼之拖油瓶-第34章

小说: 红楼之拖油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说来,以陈家如今鲜花着锦之势——旁的且不说,只说今日陈老太太寿诞,堂上往来贺寿送礼者莫不是长安城中数得着名姓儿的人物。倘或赵家若真的想不开要与之硬碰硬,只怕除了脸面上不好过,那些希翼着科举入仕,光耀门楣的赵家子侄们的前途,便要愈发堪忧了——
  毕竟朝中任免官吏,科举排名是一则,候职补缺又是一则。哪里是肥缺,哪里是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名为补缺到任实则连流放都不如的坏缺……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内里的学问却大。只要当权者随口的一句话,压根儿就用不着下面人违背朝廷律例,就能办的漂漂亮亮的。
  一想到这些个,赵家族长与诸位族老们登时悚然而惊。这也是方才陈珪拿腔作势,威逼利诱的用意所在。
  待诸位族老又惊又骇的失落了一会子,复又想起陈珪给的好处,不觉欣然。
  如今赵家式微,族中连家学都供不起,何况请举人或进士老爷来教书的好事儿?如今陈珪给了这么一个好处,既能请到学问精湛的先生训教子侄,又能免去日常的笔墨饭食。何况陈珪如今恰是炙手可热之势,有陈家这么一层渊源在,将来赵家的子侄若真的侥幸高中——哪怕只是中了举人老爷,待选候缺之时,只要陈珪能在贵人跟前儿稍稍进一句话,还愁他们没官儿做么?
  不拘怎么盘算,烧陈家这么个热灶,总比任由赵老太太作死,败坏了两家的名声儿的好。
  赵家族长一想到陈氏和离改嫁时,京中流传至街头巷尾的那些风言风语,便是好一阵头痛。当下立即定了主意,忙开口应承下来。之后又是好一番的感激涕零,更是毫不隐晦的表达了投效之意。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陈珪一直对赵家除赵老太太这一房外的族人没有多大恶感,便知道赵家的族人大多是明白人。
  既然明白,就不会做出太蠢的事情。看着面前行止乖觉,言谈通达的赵家族长,陈珪甚为满意。以至于接下来陈珪的态度也与方才故意端着架子的拿腔作势大相径庭,变得言谈诙谐,举止得宜,令人如沐春风。
  赵家众人因着赵老太太一事,生受了陈珪好一番的恩威并施。如今眼见陈珪又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起来,不免受宠若惊,更有些束手束脚,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意思。
  陈珪眼见着自己这一番举措拿捏的到了火候,赵家族人已对自己又敬又畏,也就不再多做言辞。免得适得其反,更叫赵家众人心底添了反感。
  因着自家的桡儿过了年才十二,徐子川家的几位子侄年岁大都相差无几,陈珪便以此事为由,提醒赵家的族人在挑选子侄入学时,除天资品性之外,还得考虑年纪相仿才好,免得悬殊太过,反倒是耽误了赵家子侄们的进学。
  赵家众人闻听此言,唯唯应是。心知陈珪这么做,除上述原因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看重少年心性不定,更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挑选年纪较小的子侄入学,一来进学的时间至少十年八载,这么一来,赵家想要借着子侄出息了便对陈家过河拆桥,阳奉阴违的局面便不会存在。
  二则赵家天资聪颖的子侄们在陈家的家学里念了这么多年书,只要陈珪不是刻意亏待,以致赵家子侄们心生怨怼。那么将来就算赵家的子侄出息了,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作想,也万万不肯同恩人作对的。
  种种举措实乃阳谋,就算赵家族老们已经看透了陈珪的目的,也不得不甘之如饴的应了下来。
  只是这么一来,旁的不说,只说受了陈家这一番恩惠的族人,必然要与赵琛他娘那一房离心离德。甚至陈珪的手段再高超一些,恐怕十来年后,陈珪的话在赵家族中,比他这个族长的话都要有用了。
  赵家族长一想到这些,由不得叹一声后生可畏。
  
  第四十章
  
  赵家众人在来之前,就有了约束赵老太太这一房人的打算,为的不过是不想得罪炙手可热的陈家,以致给赵家招来祸患。
  只是人心难测,赵家族老们纵然识时务,然被人逼迫至此,心中难免愤愤不平,只不过碍于陈家之势,不敢宣之于口。这会子听了陈珪的承诺,赵家族老们登时忘了先前被逼迫的一番屈辱,宽心之余,生怕陈珪又变了主意,忙当着陈珪的面儿,央求小厮至后院儿传话给自家的女人们,嘱咐其如何应对言谈。陈珪见此形景,便知赵家众人已然心悦诚服。当下也不再多说什么,又引着众人回至席上吃酒。
  这一番描述着实累赘,然屈指算来,亦不过是盏茶功夫,赵家众人便在陈珪的言语弹压下改了态度。略知晓内情的徐子川见状,也由不得敬服陈珪虽然在书本学问上不如他,这人情达练的工夫上,却也是他不如陈珪多矣。
  当下且不言徐子川心中的百感交集。只说陈府后宅,赵老太太因着族中老嫂子们摆明车马的拦阻态度,心内着实不忿。只是碍于陈老太太方才言辞强硬,赵老太太生怕她一时羞恼当真罢宴装病,倒是不敢再提接两个姐儿回家之事,陈老太太眼见已压制住赵老太太的气焰,也就不再提及罢宴之事。待台上所点之戏接出唱过,便撤了酒席,另摆上饭来。笑请诸客入席。
  堂上众女客们见状,便也心照不宣的对赵老太太一家人视若无睹。当即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向老寿星敬酒贺寿不必细说。
  欣然饭毕,又吃了一回茶。眼见时辰不早了,众人方开口告辞。陈老太太命冯氏带着家中女媳人等直送出仪门外,眼见着各府的车辆都不见了,方才回转。
  陈氏母女直待客散尽了方从房中出来,至正房给老太太再叩头。因着是老太太的寿辰,陈氏母女三人特地换了素服穿上吉服。陈老太太眼见着女儿和两个外孙女打扮的衣着光鲜,分外喜人的模样,不觉笑的合不拢嘴。因又想到席上赵老太太的那一番鬼心思,更是连连冷笑。打定主意绝不叫那个赵老虔婆得逞。
  陈氏虽在后宅,消息却很灵通。也知道赵老太太带着赵琳家的过来闹事。当即冷笑道:“真是脂油蒙了心的老混账。这才几天的工夫,就忘了姑奶奶的厉害。打量着我是那等任人拿捏的面团儿不成?若今儿不是妈的寿辰,我有能耐先将她们骂个狗血淋头,再叫小子们乱棍打出去。也叫她们知道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冯氏见状,忙开口笑道:“你也太肯动气。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何必如此破口大骂。再者说来,你成日家在孩子们跟前儿如此,也不怕大姐儿、二姐儿将来大了,也学出这么个破落户的强调来,可怎么使得?”
  说罢,便笑着同陈婉说道:“今日为着老太太的寿辰,你也累了。快带着妹妹们去后头歇着罢。”
  又命陈桡也回房歇息,“明儿还要上学里呢!”
  陈老太爷与陈老太太这才想起,亦忙劝陈桡并几个姐儿回房睡觉。
  陈桡等人见了,只得起身告退。
  待众儿女鱼贯而出,陈珪看着自家妹子仍是一副忿忿不平的模样,因笑道:“这个不与你相干。赵老太太倘或认真作死,还有爹娘和你哥哥我呢,哪里需要你亲自上阵?你只安心在家呆着,把这副贤良模样端好了,莫要将你的好夫婿吓走了才是。”
  陈珪只顾打趣妹子,却忘了陈老太爷与陈老太太并不知道他案牵红线一事。闻听此言,陈老太爷与陈老太太连忙逼问。陈珪自忖此事已八九不离十,当下也不再隐瞒,忙开口将那事原原本本说给老两口儿听。末了仍笑问道:“那位尤大人二老也见过了,可觉着我这保山做的如何?”
  陈老太爷与陈老太太听了,不免想起寿宴上的尤氏母子,陈老太爷因想到尤大人在上元节上的轻浮举止,觉着这人只顾贪恋美色,恐怕人品略有参差,因而不置可否。倒是陈老太太颇喜尤子玉的为人。何况尤子玉当年还是陈珪的上峰,平日里没少提携陈珪。如今两家倘若再做一门亲事,岂不是珠联璧合?不但女儿终身有靠,亦且儿子在仕途上也有了帮扶。
  这确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陈老太太想到这里,不觉面带喜色。连连追问尤家到底什么意思,何时来提亲云云。陈珪便将与尤大人商议过,且等陈氏守过了前夫的孝才是。陈老太太听了,默然半晌,因笑道:“这也是世俗大礼,合该守的。只是难为咱们家蕙姐儿,嫁到赵家这许多年,半点儿好处没捞着,该受的罪却一样不少。”
  陈氏听了,忙笑说道:“怎么没好处?生了大姐儿与二姐儿,便是赵家给的最大好处了。就为这一件,我也安心替他死鬼守上三年的笑。”
  陈家众人听了这话,也觉着二姐儿就是自家的小福星。当即也都笑了。
  因白日张罗着寿宴之事,陈府众人早已是人人力倦,各个神疲,略说了几句话,便各自散了回房安置。一宿无话。
  展眼便是八月中秋,因陈珪已升了六品主事,陈老太太与冯氏身为陈珪的嫡母与正妻,亦升了六品诰命,且封安人。
  按照朝廷律令,朝中六品以上在京官员可以入朝站班。六品以上官员及其家眷亦有资格进宫朝贺。
  是日五鼓,陈珪在家下奴婢的服侍下穿戴了朝服朝冠,陈老太太与冯氏亦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入宫朝贺。
  一时领宴归来,且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礼毕,众人方回至上房,陈老太太与冯氏你一眼我一语,说了好些宫中赐宴的威严肃穆处,众人听了,只当新闻,越发兴头起来。正说笑间,忽有回事人来回“锦衣军统领赵大人府上有人来见老爷”。陈珪听了这话,心下纳罕,不知大年节下赵大人缘何派人来府上说话。当下却不敢怠慢,一壁请人至厅上吃茶,一壁具整衣冠出来接见。
  陈家众人更不知所以,不觉面面相觑,茫然以对。
  约有顿饭工夫,陈珪回至内宅,却是面带唏嘘之色,又忙吩咐家中冯氏将他的素服找出来穿戴上。众人不明所以,忙开口追问。陈珪一壁命人预备丧仪祭礼,一壁向众人分说明白。
  却原来是赵弼和刚刚得到的消息,东宫有一位养在太子别苑的才人殁了。不仅如此,连养在别苑的一位小郡主也跟着染了暴病而亡。太子骤闻噩耗,不觉五内俱焚。赵弼和因着儿子赵寅是太子伴读,算是第一时间就知道消息的。正忙着预备奠仪去给太子道恼。因想到陈珪也算是走了太子的门路才有晋升之喜,且陈珪近日同东宫来往频繁,太子似乎颇喜陈珪的为人,遂卖了个人情儿与陈珪。
  并叫赵家的总管于言语中暗暗提醒,那位殁了的冯才人也算是跟陈家有渊源。叫陈珪当着太子的面儿,言语谨慎些,莫惹怒了太子才好。
  陈家众人听了这话,越发不明白。堂堂东宫的太子才人,怎么会同他们陈家扯上了关系的?
  陈珪见状,少不得又牵三扯四的说出上元节抓拐子的陈年旧事,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当下且不言陈珪换了素服至东宫道恼。只说自二姐儿一次盘账查出了陈氏嫁妆铺子上的疏漏,又替自家娘亲赚回了五百两银子,陈氏便知道自己在管家庶务之事上不如女儿,索性将所有的嫁妆账目交给二姐儿打理。又命大姐儿在旁习学。
  二姐儿乃后世穿越而来,深知人生在世,不拘男女,须得安身立命靠自己的道理。更明白银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