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32章

红楼之拖油瓶-第32章

小说: 红楼之拖油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老太太听了这话,心下便是一动,忙坐起身来,拽着尤子玉的手问道:“你这话是当真?若这么说,你究竟看上了谁家的丫头?不是为娘的口出妄言,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只要看上的不是公侯伯府、四品大员以上人家的嫡小姐,满京城中还有谁家的门楣是咱们攀不上的?”
  尤子玉又是一笑,想了想,便说道:“若说这家的门楣,和咱们家相差无几,只怕比咱们家还略强些个儿。我也跟那家的人稍稍透了几句话,听那口风儿,他们家也是愿意的。只是他们家现下有孝,暂时不好提亲罢了。”
  尤老太太听着儿子的话,心下便开始盘算开来。只是不论她如何搜肠刮肚的想,也断然想不到尤大人看上的并非哪家闺阁女子,而是已嫁了人又孀居在家的陈氏。
  尤大人见状,也不愿说破这一层窗户纸。母子二人各含心事的坐了一回,尤大人实在酒困乏累,便起身回房安置去了。
  展眼便到了二十一黑早。因陈珪这一年晋升六品主事,又攀上了太子这一层关系,端得在京中炙手可热。得知这日乃是陈老太太的寿辰,别说寻常来往的亲朋故旧,便是寻常没往来的太子一系的官宦之家也都或送了寿礼,或亲自登门道贺。
  太子想是为了给陈珪体面,也特地在陈老太太寿辰这日派遣宫中的小太监送出一支沉香拐并福禄寿喜的金银锞子各两对儿。
  东西虽不大值钱,难得的却是这份体面。陈珪当下面南谢过了太子之赐,又请送东西的小太监们入席吃茶。来参加寿宴的宾客们见此行径,也觉得与有荣焉。当下兴兴头头的议论起来。
  陈府内宅之中,冯氏正忙着招待各府来道喜的堂客。因没想到这一日来的人甚多——平常了来往的亲朋故旧且不必说,就连往日请都请不来的人家也送了寿礼或亲自道贺,这样的络绎不绝,人语喧阗叫冯氏慌了些手脚。这会子就看出陈府的人丁不足来了——满府上下只有她这么一个媳妇,陈氏虽是小姑子,却是孀寡在家,不能在前头招待。因而只在早饭后带着两个女儿给老太太磕了头,便回房守静去了。
  好在女儿陈婉跟着学习管家也不是一两日了。况且冯氏也早打算趁着这一次老太太过寿辰,交代陈婉两件事儿,任她过过手,历练历练。这会子陈婉帮衬着招待各家的女孩儿们,以及张罗着管家媳妇们上茶上果子,举止言谈倒也十分妥当。
  看在这些女眷长辈们的眼中,有心思的不免盘算开来。
  尤老太太往年来参加陈老太爷并陈老太太的寿诞时,因儿子是陈珪的上峰,到的向来比较晚。今年因时移世易,倒是掂掇着来的比较早。见到正堂内帮着母亲款待客人的陈婉,不觉笑向陈老太太道:“你们家的姑娘果然伶俐聪慧。这么个刚过十岁的孩子,就能张罗的这般有板有眼,可见来日必然是个心中能拿定主意的。也不是谁家的小子有福气娶了去。”
  陈老太太闻言,忙笑着谦辞了几句。尤老太太闲话间不免提到了上元节上大出风头的二姐儿。众堂客们也对圣上都称赞不已的二姐儿好奇不迭。只是碍于陈氏母女正在守孝,不好叫出人来相看罢了。
  更何况花花轿子人抬人,众人因而都奉承陈家的家教好,所以女儿们都伶俐懂事,个个出彩。
  其中便有裕泰商行的少东家之妻——她们家是同管事常友贵家一齐登门的。很是看中了陈婉的模样儿性情,意欲说给自家的小儿子。当下便笑着打听起陈婉的年龄性情。
  众堂客们且都是伶俐人儿,虽然这位裕泰商行的管家太太并未明说,但众人已知其意。当下有深知裕泰的富贵人脉乐见其成的,也有慕陈家前程或陈婉人品意欲自己聘娶的,不拘目的如何,都百般的称赞陈婉的好儿,营造出“一家有女百家求”的炙热气氛。直乐的陈老太太笑口常开正乱糟糟闹的花团锦簇时,只见老太太身旁伺候的蜜蜡趁人不注意,悄悄走至冯氏的跟前儿,因说道:“刚才大爷在前头派人来传话儿,说赵家的人来了,要给老太太拜寿。大爷的意思……是问问老太太。”
  冯氏闻言,心下不由得一沉。当即摆了摆手,示意蜜蜡退下。自己则到了老太太跟前儿,悄声耳语一番。
  陈老太太闻言,因想到赵琛死时两家闹得不可开交的局面,也不由得沉了脸面。
  堂上众人不明所以,眼见如此,也不觉悄声敛息的看了过来。
  
  第三十八章
  
  因着那一番前尘往事,陈老太太着实不耐烦与赵家人周旋。只是今儿乃是她的寿诞之日,人家又是打着给她拜寿的名义过来的,倒不好轻易拒人于门外。
  何况满堂的宾客堂客皆看在眼中,陈家如今炙手可热,万般不能露出轻狂的模样来叫人说嘴。陈老太太想了好些,方才说道:“来者是客,他们既然来了,就请进来罢。”
  冯氏答应了,彻身出至门外,即刻招过一个小丫头子,至二门上传了老太太的意思。
  少时,果有下人引着赵老太太和赵琳之妻孙氏进入正堂。赵老太太眼见着堂内诸多女眷,有的钗钏精致,衣饰贵重,有的按品服妆扮,愈显尊荣,不觉的眼前一亮。那双昏花的老眼尤其在诸位诰命的身上狠狠看了一回,方才笑向陈老太太拜寿道:“亲家母好呀。这么些日子不见,你越发硬朗了。”
  陈老太太闻听此言,只是淡淡的一笑,不冷不热且不失礼节的道:“多谢惦记着。只是还请老太太慎言罢。你我之间,早已不是亲家。”
  说罢,又道:“既然来了,好歹是客,但请坐罢。”
  又扬声吩咐小丫头子“看茶”。
  赵老太太这一番前来,早已料到陈家的态度,也不在意,尤满面堆笑的在旁坐了。倒是赵琳之妻城府没有婆婆的深沉,闻听陈老太太所言,脸上微微显出羞恼与愠怒。口内便道:“老太太这话是怎么说的?虽然大嫂在哥哥去了不到百日便自请和离,可是我们赵家都没把大嫂当外人看。老太太这么说,岂不是见外了?”
  一句话落,赵老太太心下一沉,便知不好。果然陈老太太面色阴沉了下来,一眼也不看赵琳之妻,直逼问着赵老太太道:“赵家果然是好家教。你我两家虽已不是亲家,可你我论年纪到底是上辈。岂有长辈们正说着话儿,小辈们就随意插口的道理?我记着我们家姑娘当初嫁到赵家的时候,老太太可是很着紧规矩的。即便是我们家姑娘挺着几个月大的肚子,还叫立规矩,折腾的差点儿小产。我还以为赵家的规矩就是这么大。如今看来,倒是因人而异。”
  一席话不咸不淡,语锋却是犀利,当即臊的赵老太太与赵琳之妻都不自在。陈老太太却不曾见好就收,索性旧事重提的道:“有道是得了便宜别卖乖,我们家姑娘为什么在女婿灵堂上便要和离,当中内情别说你我,满京城十停人中也有八停人是知道的。赵家族里更有公断。纵然时过境迁,你们家想要将污水泼到我们头上,也是不能的。”
  当年陈氏自请和离时,赵、陈两家曾因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因而在座的女眷们大都知道这一件旧事。即便不大知道的,悄声向身旁之人打探一二,也都明白了。
  这么一来,众人看向赵家婆媳的眼神不禁古怪起来。
  冯氏早在赵琳之妻发难时已到了婆婆跟前儿,此刻见婆婆这般说话,忙捧了一杯茶水伺候陈老太太吃茶。又紧皱眉头的向赵家婆媳问道:“今日是我婆婆的寿诞,你们若是来拜寿,我们欢迎。你们若是来闹事,可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堂上女眷们也觉着赵家婆媳十分不像。忙开口相劝,“既从前是亲家,如今做不成姻亲,也不要成了仇敌。何况今儿是老太太高寿,你们口内说是拜寿,却又牵扯出这么一番不三不四的话来,什么意思?”
  赵老太太听了这话,忙辩解道:“老太太误会了。我们今日过来,实在是诚心给您拜寿。”
  这话倒是真切。实在是上元节陈家智斗匪徒之事一出,他们便想过来的。只是心下明白,当初之事将陈家得罪的太狠,恐怕递了拜帖,也进不来陈家的门。索性等到陈老太太寿辰之日不请自来,料想陈家筹办喜事,总不好将拜客拒之门外的。
  赵老太太算盘打的好,只是没料到儿媳妇既蠢且笨,这么沉不住气,反倒轻易送了把柄与陈家。剩下的事儿,倒是不好提了。
  只是再不好提,也得硬着头皮说出口,否则今儿是为什么来了?赵老太太心下暗叹,看似不经意的转移话题道:“怎么不见陈氏和两个姐儿?想是又在后头多懒了,这可是他们不该。老太太寿诞之日,即便是懒怠动弹,也是不能的。”
  陈老太太似笑非笑的看了赵老太太一眼,口内不咸不淡的道:“想是老太太忘了,她们母女三人,如今还都带着孝呢。今儿早上给我叩了头,便去后面守静了。”
  因是儿子身死,赵老太太是母亲,赵琳是弟弟——何况母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又不好,因而赵家并不曾为赵琛守孝。所以赵老太太方才是当真忘了,如今听陈老太太这么一提,赵老太太心下大不自在。忙还口辩解道:“真真是没想到,陈氏都不在我们赵家了,竟然还肯替老大守孝。可见不论她面上如何,心里还是想着我们,知道我们是一家人的。”
  听到这句话,陈老太太大抵猜到了赵家的来意,心中好笑,面上淡淡说道:“这并不相同,一码归一码。礼教大义总是不能错的。”
  赵老太太当然不肯任由陈家撇清关系,忙要开口说什么,只听一个打扮富贵,容貌清秀的三十来岁妇人笑着接口道:“这便是陈家的规矩了。论女儿们的教养,一步都不错的。这一点,只从大姑娘身上就看出来了。”
  说罢,又笑着指了指陈婉。陈婉有些羞涩的低了头,神色举止却还落落大方。
  陈老太太与冯氏看过去,说话的却是裕泰商行的管事常友贵的媳妇。
  闻听此言,众女眷们忙出声附议。内中便有一人笑道:“这是自然,圣人亲口称赞过的,哪里还有假呢?”
  赵老太太忙接口道:“那也是我们赵家的孙女呢。话说起来,倒是好久没见过两个姐儿了,我怪想的,何不叫出来见见?”
  赵老太太心下也盘算着,陈家人太难缠,可是大姐儿和二姐儿却是赵家的亲骨肉。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她可是两个姐儿的嫡亲祖母。孝道礼义,难道她吩咐什么,两个姐儿还敢不听?
  说不得她今儿就要将两个女娃要回去才好。
  打断骨头连着筋,有圣人赏识,将来二姐儿的婚事必能多做一番筹谋,这样的姻亲也好叫她的孙子沾带些好处,怎么好叫陈家独占了这么大个便宜。
  这么想着,赵老太太口内越发催促了起来。因又说道:“难道老太太是怕犯忌讳,既这么着,我自去后头见见人也好。”
  陈老太太略微皱眉,同冯氏相视一眼。冯氏开口说道:“两个姐儿还带着孝呢。想是老太太不在乎黄道黑道,今儿还有这么多客,冲撞了贵客倒是不好?”
  顿了顿,又道:“何况今儿宴上人多,我们陈家寒门薄户,都忙着在席上照应还照应不过来呢。老太太若是真心来拜寿,且请安心坐着吃一杯茶。如若不然……恕不远送了。”
  冯氏这话也很明白。你既然是打着拜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