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借贾修真 >

第435章

[红楼]借贾修真-第435章

小说: [红楼]借贾修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容易到了地头,四下都是贾家的祭田,这里本是块小坡地,又不临水,后头便是荆棘灌木,里头隐着无数坟茔。想来是这里佃户人家过世人口的埋身处,贾家的长老还真是恁地会挑地方儿。
    麝月还好,莺儿看看周围那影影绰绰的土堆石碑,便一个劲儿往宝钗身后缩。她却不知道,宝钗到了地方,便看见了地里离田埂丈把远的地方两块白花花的石头,心里比莺儿吓得还厉害些儿。
    宝玉把拿来的香烛都取了出来,回头问宝钗道:“这个要怎么弄?”
    宝钗强自镇定着,几人一起动手,插烛焚香,好好祭拜了一回。站起身来,麝月同莺儿忙着收拾时,宝钗把宝玉拉到一旁,吸了口气道:“我同你说个事儿,你可别慌。”
    宝玉心里咯噔一下,只怕是黛玉那里出了什么纰漏了,从前北静王那里便听说过,那寻瑎行事都阴深难度,这回还不知道要怎么……
    正心慌慌,就听宝钗道:“我前儿做了个梦,梦见国公爷同我说,在这里的祭田里,给我们留了子孙财。说是在两块白石头那里。我心里只当是自己发梦,也不敢先说出来,才想趁着今日来看看。哪想到……”她伸手一指那两块白石头,便不说话了。
    宝玉回过神来,“啊?这……”
    宝钗道:“要不……挖开看看?”
    这地因是春上定了要过户,又没有人佃种的,如今上头只长了些细末小草,那两块白石头实在看着突兀得很。
    宝玉那日来定的界石,可他实在想不起当时有没有这石头。听宝钗说得玄妙,又扯上了自家祖宗,便点头道:“看看也安心些。”他却不是旁个,还得疑心怎么自家祖宗托梦不托给自己同老爹,却偏托梦给孙媳妇,是何道理。
    收拾东西的时候,宝钗特地让人拿了柄短锄在里头,这会儿正好用。宝玉虽使不惯,顺着土扒拉还是会的。也没挖多深,吭哧,就刨到一坛子。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惊疑。慢慢将东西刨出来,却是个大白瓷坛子。上头封着一层绫绢。
    莺儿同麝月两个不明就里,见自家主子突然刨起地来,还真刨了个东西出来。莺儿头一个不镇静了,颤了声儿道:“这……这是谁家的骨灰坛子,埋到咱们地里了?旁、旁处还有没有?……”
    说得正摩挲坛口的宝玉赶紧撒了手,连宝钗都一激灵,赶紧啐道:“胡说!谁家那……坛子会用绫绢封口?!”又把自己做梦的事儿说了,那两个更听愣了。
    倒是麝月道:“既如此,二爷快打开看看。都说世家多得祖宗庇佑,说不定真是老太爷给奶奶托的梦呢!让那帮黑心肠的欺负我们,真是老祖宗们都看不过去了!”
    宝玉见那瓷坛虽埋在土里,却甚是干净,也是奇异。便壮了胆子将那封口撕开了,借着日头只觉里头亮光一闪,伸手往里一掏,宝钗正待拦时已然晚了。正怕有异,却见宝玉从里头摸出一块一指来长的竹筒金来,上头镌着个花押,正是个“贾”字。一时都惊呆了去,瞠目结舌,相顾语塞。
    
    第417章 小富即安
    
    贾政看着跟前整整齐齐一箱金条,个个上头一个“贾”字,又听宝钗说了一回国公爷托梦等事,不由老泪纵横,面朝屋外跪泣道:“劳祖宗挂心费神如此,儿孙不孝啊!”
    宝玉同珹哥儿上前扶了他起来,他却道:“既如此,赶紧安顿下来,将先祖牌位们供奉起来要紧。”
    宝玉不知这些,宝钗早在见着那些东西时便料到如此了。听贾政这话,赶紧道:“是,老爷放心,已托了人张罗,选定了几处,明后日还请老爷亲去看看,好拿主意。”
    贾政这才点头,又对宝钗道:“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子孙钱,你仔细收起来,好好理家,万不可同从前那般了。我们是经了大难的人家,千万莫要因着如今得了这笔钱财,便又忘了持家存身之道。”又看着宝玉道,“尤其是你!若是让我知道又犯从前的毛病,哼,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宝玉只好喏喏答应着。
    到了晚间,与宝钗闲话时便道:“我说银钱这东西,果然不是个好的。你看自家里出了事,老爷待我何等和颜悦色。偏今日得了这注钱财,便又说要打断我的腿了。”
    宝钗正盘算理家的事,听他一团孩子气的抱怨,无奈笑道:“又干钱财甚事,总是老爷希望你上进的缘故。从前到了那样境地,便是你想要再玩闹去,也由不得你了。如今得了祖宗遗泽,老爷自然是怕你又同从前一样喜奢华,好靡费起来。”
    宝玉托腮道:“我从前又何曾喜好过奢华靡费?”
    宝钗笑着摇头道:“那我可不知道了,只问问你最爱穿的鞋子和怡红院的摆设吧。”
    宝玉想了一回,歪倒在床上道:“那也不是我喜好的。不过做都做了,我不穿不用不上身,才真是辜负了绫罗。我也是受过冻,挨过饿的人了,难道还会那般不知事?”
    宝钗随意点头道:“如此自然最好。”
    宝玉见她心里有事,便也不再吵她,顾自翻身朝里睡了,闭着眼睛东想西想起来。
    宝钗却在寻思,这如今要做买卖的本钱是不差了。那坛子里足有千把两黄金,合一万多两银子。这钱要放在从前,只怕不管是贾家还是薛家,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可到了眼下,真是实打实的救命钱。
    如今各人身上都身无分文,从前也罢了,如今都晓得得了这一注钱财,还这么着就不合适了。只仍照着从前府里那般,一个月十两八两的月钱,也没这许多,究竟如何做法才能八方周全,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想到此处,倒有些赞同宝玉方才那话了,果然这金银钱财实在是个麻烦。
    宝钗自然是学过理家掌事的,只她学的是掌贾府薛家那样的人家,如今忽然换成这个模样,连规矩都不是现成的了,便是才高如宝姐姐,也得烦难。
    过了三五日,宝钗才拿出章程来,同众人商议。只说都按着从前府里的例子来,虽总数没那许多了,大架子仍都还是祖宗规矩。贾府里,爷们成家之后,在外账上每年单有一笔银子可领,未成家的都跟着太太姑娘们领月钱。还有年末各房按着定例拿分红,这个因是按房来的,没成亲的自然也不在数里。这两条却都让贾政给停了。
    他道:“从前是爷们身上都领着差事,同僚故旧间往来交际,花费颇大,才有此一说。眼前哪个有这样的事?!待往后哪个谋了官身,再说此事不迟。再一个,那个按房分红的话,如今是祖宗垂怜,才得了一点起家的资财,哪有可分处?!这规矩亦很不必留了。”
    宝钗等人少不得都一一依了。贾政原想连月钱都蠲了才好——都有吃有穿的,还要月钱作甚!还是蕊儿出声劝道:“如今在这里住下了,既要有营生,难免要同外头往来。各人身边没一点活钱,难道还让奶奶们自己想辙周转去?!老爷也不要太矫枉过正了。”贾政被噎得无话可说,才罢了。只那月钱也定的极低的,各人都不过一两半两的,众人都刚从饥寒交迫时候过来,倒没有嫌少的话。
    待宝钗要商议买地经商等话时,贾政又甩手不管了,只说让她作主,外头的事让宝玉跑去。宝玉一犹豫,贾政便问道:“你一考不得功名,二种不来地,若是些许庶务都打理不来,要你又有何用?你还想如从前一般,做个万事不理的公子哥儿,让你媳妇替你操心周全一辈子不成!”说得宝玉垂了头,再不敢吱声。
    四海商行那个小掌柜的在南边事务已了,刘姥姥也跟着辞行。贾府人等都感其忠义,连贾政都送到了门口。刘姥姥直喊折寿,不敢再领。到了门口,见停着的大车上又好几个包裹,忙要推辞,宝钗却道:“姥姥莫要推拒,不过是些南边的土产,回去分给远亲近邻,也是个意思。”又把一个小荷包塞给了青儿,笑道,“下回见面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这个就当给姐儿添妆吧。”把个青儿臊得不行,刘姥姥听宝钗这么说了,便让青儿收下,又要谢宝钗。
    宝钗拉住了她,诚心道:“姥姥身体硬朗,只到底年岁在那儿呢,还为了我们这一家子东跑西颠的,我们心里都承您这份情。您是个菩萨心肠,佛祖菩萨也保佑您越来越健旺。回了京里,我们大嫂子和巧姐儿都在呢,我已送了信去了,往后就当亲戚走动着,您可别嫌我们年轻失礼。”
    刘姥姥直摆手,连连道:“哪儿能呢,哪儿能呢。”
    虽她推拒非常,宝钗还是带了麝月莺儿,送她到了四海商行的会馆,见她和熟人碰了面,都安顿好了,才作别归来。
    第二日四海商行一行人天刚擦亮便乘风登船,宝钗宝玉已带了人在码头等着,直把刘姥姥感动得老泪纵横。待得舟行渐远,人影不见了,众人才登车回去。
    回身时,却见妙玉在另一边临水站着,宝钗一眼看见,并未打招呼,只上了车坐定后,低头笑着松了口气。
    过了几日,又寻了薛蝌和柳湘莲两家商议买房置地等事。贾政自然不会过问,只宝钗同宝玉两个拿主意。薛蝌便道:“如今我才知道那句话,穷人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实在大善。”
    见没人接他话,他自饮了一口茶,施施然道:“若是穷人手里有块良田,有件珍稀的皮裘,有个美貌的浑家,那可不是福,一不小心都是家破人亡的祸根子!你们还别跟我急,我晓得公道自在人心,只到一人一事上,公道多半还没反应过来呢,这里就该尘归尘,土归土了。”
    咧嘴一笑,又道,“所以,如今我们这样的,能做的买卖,也只那些不打眼,不惹人的。若是换了个白手起家的,凭着赚两年银子,还可往官路上去勾连两个,到时候官商相护,自然越做越大。可咱们呢,这会子,贾王史薛的名头还在。就算咱们愿意俯就,哪个敢沾这个事儿?!连血亲族人都恨不得撇清,何况旁人。天下商人这许多,要递钱过去的手也有十七八只,越过我们,也饿不死谁去。这个道理,你们可认?”
    众人一时默默,薛蝌笑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止是两军对垒时如此,世事哪件不如此?总是对自己和周遭人事知道得越清楚些,走的路行的事才更稳妥些不是?”
    宝钗先前还怀着两分重振家业之思,听了薛蝌一番话,渐渐回过味来。当年四大家随开国圣祖定鼎江山,文武元勋,又是世交,相互间联络有亲,一时风头无两。如此过个三五十年,几家真正堪称根深叶茂,富贵气象。正是背靠着这等大树,才有应势转商的薛家,才能在一两代间里成就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豪富。可如今,虽有一抔资产满腹才华,却是个无根的浮萍。甚至连浮萍都不如。朝中还有人连贾兰这样一根贾府余脉都不肯放过,又岂会允许四大家中任何一家死灰复燃,重回盛势?
    想清楚关节,余者便都好说了。半月间,贾府寻着了一处金陵城外小镇上的宅子,在这小镇附近的一处庄子上买了两顷地,上等良田同中等良田一半一半,这一宗儿便花去了近一千五百两。又在附近买了两处茶山,花费近三千两。加上买宅子,添置东西的零零碎碎,那挖出来的子孙财也去了快一半了。
    作坊的事宝钗心里没底,还不敢胡乱试,只好先放在一边。她手里又不止贾家的事,还有薛家的,薛姨妈到后来一心惦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