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借贾修真 >

第376章

[红楼]借贾修真-第376章

小说: [红楼]借贾修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正好这时候林如海来南诏游历,大巫惊觉此人命数有异,由此两人都盯上了林如海,倒是诚意结交,让林如海谋了不少好处去。只这两人动不动就想打听个祖宗家事,兼之这地方巫蛊之术盛行,林如海又身怀两分不欲人知晓的隐秘,便起了防范之心。如此,一方死活想打探,另一方急求着疏远,你追我赶地直闹到京城来了。
    皇帝自然也问起了林如海此事,林如海无所隐瞒全盘托出,末了还道:“这南诏国巫蛊兴盛,虽不知其真假,只这南诏国主倒是几次三番打探臣家中旧事并祖宅宗祠等话,实在让人心生猜疑。此番还定要往臣府里住去,臣正不知该如何推拒,幸得圣上施以援手,才避得避过。”
    皇帝也失笑:“蛮夷之国,实在匪夷所思,‘不问苍生问鬼神’,这话倒可以送与他们。”
    林如海道:“这南诏国主数年前于国之大典上展露巫术,致民情欣悦,都道是神护万民、巫王降世。从前还有几个部族对南诏王连年征伐颇有微词,自那时开始,皆转了风向,无论是非对错皆奉其为正,还把此前骂做劳民伤财的征战都改了名,叫做圣战了。
    他从那之后一年里倒有大半时间不问政务,只在巫族圣地里呆着。这王位却比从前更稳当了,说来也是稀奇。”
    皇帝摇头道:“以教愚民,终非良策。”
    林如海亦点头道:“也是因如今巫族内后继无人,以南诏国民之愚信,若出个有野心的大巫,恐怕就是一场大乱。政教之争,势不可免。如今这南诏王的主意,是政教合一,王即为巫,巫即是王。他这里倒容易了,只若是后代里出不了一个能掌控巫术的,或者出了几个都于巫术有成的,少不得要在教与政两处各起风云。说起来实在短视得很了。”
    他却不知,正因为他所说的因由,这寻瑎君臣才把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大巫虽得秘术还魂,魂体非一,想要生育后代是不可能了。若非寻瑎身上巫族血统觉醒,恐怕这白巫圣族从此就得消失于世。只寻瑎身上虽有巫族血统,奈何巫族已无圣女可配,如此一来,若配凡女,则所诞儿女可为巫者万无其一。
    他已复生一回,再无魂力重施秘法,这身子若死了,则必赴黄泉投胎去的,没有再借一回人身的机会了。若到时候自己往生,寻瑎又不能诞下巫嗣,这白巫圣族照样是在自己手上灭绝的,叫他有何面目下去见历代巫主?
    是以为今之计,只有寻瑎能寻着有巫根仙缘的女子共结连理,或者能得了秘法宝物成就巫王之能,才能救得这个死局。这也是为何两人愿意抛家弃国地追着林如海来京的缘故。可惜林如海哪里能知道这许多秘辛?!真是为蝉而不自知了。
    
    第357章 炙手可热
    
    且说大巫与寻瑎都着急要去探林府,只这寻瑎白日晚间皆不得空,幸好大巫此番进京只作个随侍,未露身份,要不然只怕也难脱身了。
    要说寻瑎不过一介番王,京中权贵就算要与之结交也该心有顾忌,怎么就闹到如此门庭若市的地步?却要怪他生的那张脸还有市井间流传的风流故事了。
    寻瑎身继南疆巫族血统,又兼近年来勤修巫术,虽未于术法上精进多少,浑身上下却生生带了两分神秘缥缈之意。再加上那张堪称绝色的脸,若非碍着他身份,京里一众好男风的老少爷们怕早要动手抢人了。
    便是宫里的太妃们,也忽然往太后那里跑得勤了。不是说要和亲吗?嫁给大将军王哪有嫁给国主来的牢靠,公主虽然没有合适的,长公主不是一大把?太后给皇帝说起这事的时候,气还没顺呢,“你说说!一个个连脸都不要了!就是平民家里谈起婚嫁,也没有女方上赶着来的!这都叫什么事儿?!我看一个个都中了邪了!”
    皇帝失笑,劝道:“母后息怒。说起来也是南诏国主的不是,一个大男人家,长成那副模样,真不晓得是来治国的还是来祸国的了……”
    太后面上一寒,赶紧转过来看着皇帝道:“七儿,你可不能犯糊涂!他、他生得再好看,也是个男的!咱们可不能跟忠顺那家子混账东西学啊……不好听,说出去可不好听呐……”
    皇帝哭笑不得:“母后想哪儿去了,儿子哪会有那种心思!”
    太后点点头,忽然又不放心了:“你我是放心的,只是连你都这么说……你替我看着点小十,看着点他!他那毛病,打量我不知道呢,打小见着生的好看的就走不动道儿!如今更得了,左右有你护着,更该左一个右一个往府里抬了!可别这回看了……连个男女都不顾了!那这可……”
    门外信王爷嚷嚷着就进来了:“我说我说,你们能在背后说我两句好话吗?要是寻瑎那小子有个亲姐妹我还掂量掂量,我是那饥不择食的人嘛?!你们就这么编排我!”
    皇帝不理他这茬,直接问道:“如何?听说热闹得很?”
    信王一脸“你问着了”的神情,撇了嘴摇头道:“啧啧啧,你们是没瞧见!连水溶那个凡事不出头的玩意都坐不住了,带了几个自诩风雅的啥啥画的诗的亲自登门拜访去了!他这里进去不晓得椅子坐热了没有,忠顺那头就派人来请寻小子去那府里赴宴了!不过看着得好处最多的该是礼部派去的那几个译令,都扒着他们问消息呢!我看京里但凡有个闺女的人家都坐不住了。嘁,真是,脸还能当饭吃了?!”
    太后也道:“别提了,早先说要去和亲,死活不乐意的那几位,这两天非同我说之前因病不能来宫里陪太后说话,心下十分不安,如今已然大好了,想进来给我磕头呢!这、这都叫什么事儿!”
    信王一龇牙:“嘁,这是见着哥哥了,想着那弟弟样貌应该也不差,心就活了。我真是……我真是不晓得怎么说好了!嫁去那等蛮夷之地,就说历代公主吧,轮班数起来,几个和亲蕃国的得了好的?连长寿的都少见!这就为了一张脸,什么都不顾了,啧,皇兄,你看这民众的教化还不行啊,得让朝上那帮老头好好想想,怎么这么些丢人的事儿!”
    皇帝一哼:“你还没会走道呢,就晓得挑长得好看的宫女抱了,我倒要问问你这教化……”
    信王赶紧转向太后:“母后你看,皇兄替那个蛮夷国主说话,你与其担心我,还不如担心担心皇兄呢……”
    太后都不带看他一眼的,只问皇帝:“我想着和亲的人选还是不换了,能为这个那个就转变初衷的,就是真去了也靠不住。”
    皇帝点头:“母后所言甚是,过几日儿子就下旨,贾家那姑娘,就封个郡主吧,然后让南安太妃带回去教导一些南边的风俗民情,母后这里看着给预备些人手。身份换了,还得把架势都补齐才成。”
    太后点头,又道:“既如此,不如就让她认了南安太妃做义母得了,这样让南安太妃教导也算师出有名。”
    皇帝抚掌道:“母后这主意甚好,就照母后说的办吧。”
    太后便叫了个女官进来拟旨不提。
    信王好容易得空插嘴,忙道:“皇兄,这贾家的姑娘封了,林家的封不封?”
    皇帝皱眉:“这林家也没个子嗣,封姑娘就算封成个公主又有何用?不晓得林大人有没有过继一个的打算。”
    太后听了道:“这是说林如海呢?三代探花郎。你们只看如今南蛮子国王叫人待见,不晓得当日林家的风光!可惜啊,林家向来子嗣不盛,□□那时候都恨不得给赐几个侧室下去了,还是当时的文昭太后拦下来的。”
    皇帝道:“母后有所不知,这林大人实在立的功劳太大了些。要论起来,就算封王都够了,且林大人见识非凡,儿子还想留他在身边好时时请教。这封爵的事儿就更要慎重了。”
    太后随意道:“自古有言封王拜相,占一个就是天下数得着的人物儿,皇帝再细想想,既说功劳那么大,却未听得外头有甚动静,可见人家或者也不是为着这些来的。”
    皇帝一听若有所思,那里信王早缠着太后说起这日的膳食来,便也先放下了国事。
    隔了两天,适逢大朝日,满朝文武还没来得及把事关林如海的奏章递上去,皇帝一挥手,司礼太监宣旨,先把林如海于国之功绩一一历数,从早年改革盐政到后来的跨海运粮以解水患民饥,从周游番邦教化番民归心神州到游说南诏国主借兵平乱救国之危难;然后感慨一番天将良臣,朕甚幸之等语;最后直升林如海为乾元殿大学士,统管内六部,兼经筵讲官,尊帝师。
    百官都傻了,内阁学士中并无乾元殿此级,内六部的事儿又不归他们管,经筵讲官是给皇帝解说圣人典籍的,帝师更只是个名号罢了。哪块都没切到自己肉上,可这乾元殿是朝议之地,以此为号,这乾元殿大学士不说是首辅也差不多了;帝师虽是个名号却是天子之师,自古天地君亲师,这都占了俩了,也堪称一个贵字。一个流落他乡数年,朝上没丁点根基的,这就白得了这样的好处,让他们这些一年到头勾心斗角劳心费力的怎么咽得下喉头这口气?!
    可要开口反对吧,一者前头那许多功劳,随便拎出一件来也够连升三级了,且封的这些听着是好听,到底意味着什么却一时算计不出来。这不明不白地开了腔,不管成不成,同林如海这仇定是结上了,好像也不怎么合算。若是有人出言反对,自己出来站一个“臣附议”还倒罢了,要出头嘛,这个……还是再看看风向吧。
    这个时候,吏部尚书戴一鸣出列了,观望的几个心里一喜,这老儿从前不声不响的,这两年走了大运了,如今也入了阁。眼见着空降了这么一个下来,心里不定怎么不得劲呢,让他打个头阵,也好遮掩一下后面附议的自己不是。打算的是挺好,可惜这戴一鸣一躬身,开口便是:“陛下圣明!”
    什、什么玩意儿?有反应快的赶紧跟上一起喊圣明,这余下的再站着也不像话了,你这一动不动的是说陛下其实不圣明的意思?赶紧都往出站吧!
    就这样,憋了一肚子招要使的各路大人们,被戴一鸣坑了一把,不明不白的就陛下圣明了。一言既出,还能如何?要再对付林如海,也只好等他真出了纰漏再说了。只林如海管的内六部,什么纰漏能让他们抓住?真是……
    贾府得了消息只觉与有荣焉,前有舅老爷王子腾,如今又有个更厉害的姑老爷,皆系强援,岂非贾府之幸?尤其在如今自家府里没出个顶梁柱的时候。上下人等更静心回想自己当年在林姑娘跟前伺候得是否经心、表现的是否得体。只宝玉一人全心替黛玉高兴着:“这下好了,林姑父无恙归来,林妹妹不定怎么开心呢。”
    薛家也得了消息,宝钗听薛姨妈很是感慨了几句。待得独处时,想想当日自己刚到贾府时,黛玉那里只说是投奔来的寄居小姐,林老爷虽有官职在身,江南官场水深难测,也定不得吉凶。后来林老爷于执行公务时落水失踪,只道往后黛玉的日子只怕更难了,倒真有两分同情之意的。隔了好久总算再见,眼前黛玉却全不是落魄孤女的样子,自己也要暗赞一声心性了得。
    此后时有传言,只林家内有巨贾旧族的大祭酒坐镇,外有凤起书院认可往来,虽只一个女儿家在室,行事交际总是正经书香门庭的意思,让人不能轻视。更别说后来云阳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