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

第97章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第97章

小说: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个属馋嘴儿的!”黛玉笑嗔,“这会子你的耳朵倒尖,我们都没听到,偏你就听到了。”说着叫众人“紫鹃、慧儿,你们倒瞧瞧,这是不是个馋嘴的?平日里叫人跑腿送东西,喊她还听不见呢。一说派什么吃的玩的,或是外面卖什么美食了,她的耳朵比谁都灵!”
  众人都笑,道:“确实如此。”
  雪雁跺着脚道:“谁是那样了?我这不是刚巧去了花园,卖月饼的货郎又刚巧来了么。”
  “噢……”紫鹃笑道,“怎的你每次都赶得这么巧,我们怎么就赶不上呢。”
  雪雁嘟了嘟嘴,气急败坏的道:“我竖着耳朵单等着听卖月饼的吆喝呢,这行了吧。”她看向黛玉,眼露急切之色,“姑娘,到底买不买呀?您给个话,奴婢这就依言行事了。再耽搁下去,人就走远了。”
  “买啊!”黛玉笑道,“怎么不买?别说是你,我也想他那口月饼了,上次买的少了,有头有脸的也没分上多少,还有许多人没吃到。这次多买些,你快去传话,让外头的小厮叫住人。快去!”
  “是,姑娘!”雪雁恭恭敬敬的一屈膝,忙小跑着去喊人了。
  过了约莫一刻多钟的时候,雪雁带着两个小丫头回来,抬着一个小框子。框子约莫一尺来宽,圆形的,黛玉不由笑道:“你们这是,给人家包圆了么?”她没想到,这几个丫头竟然买了这么多,估计得吃两天。
  雪雁呵呵一笑,“哪能呢。”
  另一个丫鬟道,“是啊,只买了一小半。”
  黛玉留了自己和周航、林如海的,还剩下有大半框,命人给王妈妈送些,李峰媳妇那也送几块,余下的便分给房里的丫头们。这就是伺候家里姑娘们的好处,有了什么好东西,多少能分她们一点,比别处的强很多。若是在主子面前得脸,比一些乡绅家的小姐吃穿用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日夜间,突有京中圣上钦派的两个侍卫来到林府,带来一封密旨。目的就是接周航进京,林如海想一家团圆过完中秋节再走,圣上也想跟儿子团聚,所以派了快马前来,务必在十五月圆之夜将周航接至京城。
  而且圣旨上说了,越快越好,皇帝想儿子了。
  父子团圆,乃是天伦之理,何况还有圣旨在,林如海自然没有拦阻的理由。
  从扬州到京城,拖家带口自然走不了太快,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但若是乘快马,辛苦些的话,四五日可到。侍卫带来的马自然是十分难得的千里良驹,十分神骏,也许用不了四五日,三天就差不多了。
  掐指一算,这就起码要跟黛玉分别两个月左右,周航有点不习惯。
  拖到了初十才出发,期间两个侍卫怎么催促且不说,光是黛玉念叨的他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抓紧最后的几天日夜修炼,有时间就在空间里用功,总算在出发前达到了炼气巅峰的境界。
  约莫相当于修炼内功十年的功力,加上从暗卫那里学来的武功招式,基本可以自保。
  当然,是在没有碰到绝世高手的情况下。
  周航着重学了逃跑的功夫,生死关头,有时候什么面子里子都顾不上,保住小命最重要。
  临走前周航还办了一件事,高雨柔的那些小动作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跟她一般计较罢了。没想到,到现在那她还打着黛玉的主意,这就不可忍了。
  而且还有高鹏飞,屡次设计谋害黛玉和林爹爹,也不能轻易当过他。
  虽然为了大局,不能真的将这一家子弄死,但是小惩一下还是没关系的
  女儿家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名声么。
  官员最在乎的是什么,不就是官声么。
  那么,他就父女俩最在乎的东西都搞臭。
  第二天,大街小巷都知道知府大人的嫡千金不仅毁了容,变成了一个丑八怪,还是一个心如蛇蝎的歹毒女子,不仅多带小动物,还常常虐打下人。至于知府大人做过的许多龌龊事,也在街头巷尾流传了开来。
  现在连大街上玩耍孩童唱的歌谣,都是讲知府府里的丑事的。
  当然,这些话一时还传不到京城,影响不了高雨柔已经定下的婚姻。但周航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早早晚晚,高雨柔的婆家会听见这些风言风语,到时候,想想高雨柔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她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猫命,这便是她的报应。
  周航十分懊悔自己没有早点发现高雨柔的恶行,不然,那些可怜的猫儿也不会枉死了。
  对付已经心理变态的人,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比她更变态。
  ——
  黛玉收到了郑莉华寄来的信,是一个行商带来的。写信的日期是两个月前,小丫头在信里把京城夸的不行,说京城的街市很繁华,人多铺子也多,还有很多海外的洋玩意儿,很多她都没见过。就是天气太干燥了,刚去的时候不适应,嗓子疼了很多天,水土不服病了一场。不是什么大病,已经好了,让黛玉不用担心。
  还用很兴奋愉悦的语气告诉黛玉,郑云迪找了恩师走了关系,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次是要留在京城了,具体什么衙门还要看吏部的分配。他们已经在京城买了一个三进的院子,哥哥们也进了有名的学堂。
  最后,还不忘说很想黛玉,提醒黛玉有时间的话一定要给他写信。
  黛玉忍不住低笑,这丫头,还不知道她马上也要进京了吧。
  不对,也许现在已经知道了。
  圣上大张旗鼓的诏爹爹进京,京城的官宦不可能没听说。至于写信什么的,倒可以免了。送一封信还要一两个月,很可能信还没送到她人就先到京城了。
  十五这日晚上,父女俩用了正餐,便在正院中设了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祭拜月神。之后便是饮桂花酒、赏月等。桂花酒是自酿的,度数不高,带有桂花特有的清香,甜香适口,余香长久。在阵阵的桂花香味中吟上一口,委实回味无穷。
  因是几年来父女俩唯一的一次中秋节团圆的日子,为了热闹,也是为周航走后日渐颓靡的女儿开心开心,林如海特请了一个舞火龙的班子,还弄了各色花灯,悬挂于房檐、树梢,一眼看去,各种造型,兔子、美人、猫、鱼等俱全,颜色也是各种各样,十分炫目好看。
  黛玉原来低落的心情也开怀了不少,一晚上都是乐呵呵的。最后还和丫头们凑趣去流经花园的小溪旁去放河灯。灯是折成荷花样的,里面焊上一根小巧的蜡烛。河灯顺流而下,影影绰绰,映得溪水黄橙橙的泛着华光,十分好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意识的,黛玉念出了这句古词。
  “姑娘说什么?”紫鹃没听清,蹲在溪水边,回过头问?
  “没什么……”黛玉摇摇头,她又不自觉的想起周航了,“放灯吧。”
  走上前,她努力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雪雁地上来一盏莲花灯,黛玉接过,小心翼翼的蹲下身,慢慢的放进流动的溪水中。看着那盞河灯越飘越远,黛玉想,这灯究竟能飘多久呢?能跑多远也不知道,说不定一里,说不定二里。家里的溪流是从外面引过来的一个支流,并没有封死,还连着外头呢。说不定能飘到几十里外的乡野村间,被光着脚丫子在溪水里打闹的孩子捡去。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总也不可能飘到京城去。
  她对京城没有丝毫的眷恋。京城的回忆多半是不好的,从前也没盼着回去过,为何最近动不动就能想起京城呢。想到周航就在那里的某个地方,竟然觉得京城也有很多可爱之处呢。
  奇怪,为何会这样,她从前对贾宝玉也没有如此。
  过完中秋月圆之夜,第二日起个大早,林家众人便出发了。
  一共雇了三艘大船,一艘三层的楼船是林如海、黛玉和两位姨娘共乘,各自带着自己屋里的人。另两艘拉行李土仪并下人们乘坐。
  一大早扬州码头便乌压压站了许多人,都是扬州大小官吏并盐商们来送行。谁组织的不重要,林如海也没兴致问,不过是虚与委蛇一番,没什么意思。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似乎上官卸任,底下的官员们都得按规矩恭送一般,说是惯例也可,说是巴结也罢。林如海对这些套路不感冒,若非考虑到女儿,他就一个人带几个随从不声不响的走,生的搞这些声势浩大的排场,华而不实。
  也有老百姓自发来送行的。林府常在扬州城做好事,那些受过林府恩典的知道林如海要走,很是舍不得,眼睛水汪汪的,都要哭出来了。
  林如海拉着百姓中一个胡须花白的老爷子的手,嘱咐了好一会儿,才登舟上船。
  一个多月后,京城码头,林家的船刚靠了岸,便有贾府派来的几个二等仆妇来接,说听说姑老爷进京,家里已经洒扫出来了院落,请姑老爷带着姑娘过去小住几天,慢慢的再收拾了自己的宅子搬过去。
  林如海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两个月前已经派人进京收拾房舍,如今万事都具备了,自然先要家去的,该日再登门拜访。
  贾府的仆妇还要说什么,看见林如海不怒自威的脸,将原本要说的话也吓得咽回肚子里了。等林如海带着人浩浩荡荡的走了,她们才十分的懊恼,不该就这么放姑老爷走。这下坏了,回去老太太怕是要责罚。
  这次来接船仆妇们有没有受罚不知道,第二日一大早,又拍了几个仆妇开接。
  这次来的是一等仆妇,穿着打扮很是不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太太呢。不巧的是林如海要进宫拜见皇帝,勋贵之家,哪怕是再权大势大,没个越过皇帝的理儿。见请林如海不成,仆妇们退而求其次,想接黛玉过去住几天。
  林如海道:“小女身子本就弱,又舟车劳顿一个多月,如今正不好呢。几位先回去,告诉岳母大人,等玉儿好了,如海亲自带着女儿前去拜见。”
  仆妇们没法,只得回去复命。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雪落仙子的手榴弹,再次谢谢雪落仙子的手榴弹,爱你爱你么么哒^3^


第79章 
  虽是一路的舟车劳顿; 黛玉倒不觉得累。
  修真之后她的体质比一般人强很多; 换了从前的身子; 虽不至于累病,至少也得个几天没精打采。
  除了偶尔会想起周航,这次出门可以说是她几次出远门心情最愉快的了。几年前第一次进京; 怀着痛失母亲的悲痛,却又不得不与相依为命的父亲分离,还没到京城; 就已经感到了寄人篱下的心酸与无奈。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便想起自己形单影只,看到别人家父母兄弟姊妹们亲亲热热,便想起扬州城曾经其乐融融的家。
  彼时只顾伤春悲秋; 感叹生活不已; 哪有什么心情赏鉴那沿途的风光?
  也不像半年多少从京城回扬州的时候,因为记挂着父亲的病情,也不能畅怀。
  这次显然不同,暮夏时节,既没有冬天的冷风刺骨,也没有仲夏的燥热沉闷。沿着运河北上; 一路都是好风景; 不同地域不同的风俗,看不完赏不尽。就连河边的杨柳; 村落中袅袅的炊烟,都是可笑而可爱的。河水清澈; 游鱼戏谑,暮夏初秋,天气清凉,心情好了便与父亲铺毡坐于船头,或下棋,或吟诗,或者什么都不做,仅仅是欣赏沿途的风景,也是一件快事。
  倒是紫鹃、雪雁二人,一路舟车劳顿,有些恹恹的。
  慧儿也不太好,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