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

第23章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第23章

小说: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航郁闷,这是什么逻辑,既是掩人耳目,哪还那么多讲究,真没想到林妹妹心眼这么小,我不过是不小心让自己受了伤,还不是为了哄她高兴。顶多是让她心疼了一下下,她倒好,如今还记着呢,变着法儿的捉弄我!
  谁让那是林妹妹呢,给她捉弄,唉,就捉弄吧。换了旁人,可没这么便宜的事!
  第二天,周航便借由受伤的借口一天都窝在黛玉怀里。
  黛玉一再嘱咐他在外面定要掩饰好自己的特异之处,万不可让旁人发现,更不许随意开言。周航自是都一一答应,如今他已知道自己的绵羊娃娃音听不出男女。人有从小到大,从两三岁孩童的绵羊音到泾渭分明的不同音色,男的嗓音浑厚,女的清丽婉转,他这娃娃音会不会随着时日渐渐变得雄厚尤未可知。
  但据周航推断,多半是会的,届时想瞒都瞒不住。
  因此,虽在黛玉怀里,周航却是闭目沉思了半天。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前景凄凉,林妹妹最恨欺骗,真相大白那天,她八成会跟自己翻脸。
  唉,作茧自缚啊作茧自缚!
  周航为自己默哀一下。路漫漫终是悬崖绝路,我一介小猫,巴掌大小,上不能飞天,下不能遁地,将如何上下求索寻出一条光明之路?
  傍晚时分,黛玉才解了周航爪子上的纱布,抱着去正院给林如海问安。
  林如海在书房,此刻正一边咳嗽一般看公文,脸色也不大好。
  黛玉忙走过去,给他拍着背,又捧了热茶给他吃,见林如海吃了几口热茶好些了,才道:“爹爹,您病得这样重就别如此劳心费神了,盐课公务虽重要,您也须多注意自己的身子,您若垮了,这么一大摊子是倒交给谁呢。以女儿之见,一会子女儿服侍您吃了药,倒是早早的睡下歇息才好。养足精神,明儿多少事处理不完呢。”
  林如海捧着茶碗,听黛玉说了一大串话,都是关心之语,笑道:“倒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只是闲着也是闲着,左右也睡不着,倒不如尽早处理了。”
  黛玉又免不了一阵劝,好说歹说催着林如海早早回房睡下。又叮嘱伺候之人务必谨慎些,林如海再有什么不好,立刻派人通知她,又叫来李峰媳妇嘱咐一阵,明儿务必使人打听扬州城还有没有什么名医,便是扬州没有,苏州、杭州等地可有好的神医大夫,不拘多少银子,哪怕他要金山银山呢,务必使人请了来,治好老爷的病要紧。
  李峰媳妇点头道:“姑娘放心,明儿就让我们家的往苏杭跑一趟,务必请个神医过来。”
  黛玉点点头,这才抱着小猫回自己住处。
  看黛玉着急,周航也着急,打算回头让自己猫大军也出去打听打听,说不定扬州城有隐姓埋名不肯张扬的低调神医呢。林妹妹命运的好坏,关键就在林如海身上,只要能解了林如海身上的毒,再好生调养一番,凭他的手段人脉及在圣人跟前的体面,林妹妹就吃不了苦。
  第二日,李峰果然整装往苏杭而去。扬州、苏州、杭州是江南顶繁华的三处所在,扬州城出了名的大夫既然都没什么良方妙药,只有到这两处瞧瞧,有无机缘碰到一二个神医。
  恰逢林如海休沐,黛玉一早便至林如海住处看着,不许他再在休息时间劳心公务。
  想到总憋在屋子里于病情也不好,可巧外面太阳出的老大,十分暖和,黛玉便拉林如海花园子里散散步、呼吸呼吸清新空气。沿着小径走了片刻,至一空旷所在,林黛玉怕林如海累着,便命婆子们置一小案并两个绣凳,端上热茶并几样果品、点心,父女二人坐着聊天。
  鉴于林黛玉常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为让女儿长见识,二为讨女儿欢心,林如海便说起外面的热闹事。刚说到元宵佳节将至,街上如何挂起了各样五彩斑斓的花灯,有人来报:“禀老爷,九爷造访,已在厅上等着了,同行还有桑先生,还有一个背着药箱的老爷。说是听说老爷病了好些时日,扬州城的大夫都没什么良药妙方,可巧他早年结识过一个神医,学问顶渊博,医理也是极精的,无论什么疑难杂症,只要到了他手里,不消两副药,管保药到病除了。”
  听罢,林如海尚未说话,林黛玉便道:“既如此,爹爹速速换了衣裳去见见义父吧。”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谢谢阿嫣9999亲亲的地雷,爱你~


第26章 
  且说林如海回房换衣裳的功夫; 黛玉也换了一身簇新的见客衣裳。
  往常李旭来林府; 必要见一见黛玉。何况今日他又是特意带着神医来给林如海瞧病; 便是他不主动提要见黛玉,黛玉也要亲自去问问林如海病情,并拜谢义父的。
  此为情理; 亦是孝心。
  林府正厅装饰的颇为规矩,迎面屏门上挂的是前朝书画大家遥落居士的真迹,千金难求。两边悬一副对联; 上联写的是“传家有道唯存厚”,下联写的是“处世无奇但率真”,横批“自在逍遥”。对联下方是一翘首紫檀木条案,条案上放置着瓷器大花瓶、大理石插牌等物。条案前设一小方桌; 左右两边各放一太师椅; 再往前则是一溜两排圈椅。
  此刻,西边那排圈椅上坐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旁边小案上放着一个药箱。
  李旭则和一身量高挑剑眉星目约莫四十上下的男子,并肩立于多宝架旁一黄花梨苏绣屏风前,对着那屏风上绣着的一树梅花评头论足,不时点头赞叹。
  那高挑男子姓桑名昇; 字鹏举; 一身素色长袍,长身而立; 玉簪挽着一头乌云般的墨发,天然一段潇洒风流倜傥之态。
  “不愧是世代书香之家; 林如海这里果然有好东西!”李旭赞叹一句,低声道:“这架黄花梨屏风倒好生有趣。黄花梨珍贵是珍贵,却也是寻常可见之物。但这副双面真丝苏绣的绣工却是十分精巧生动,更难得的是作画之人,下笔独特,构思新奇,不过寥寥数笔勾画,梅花的高洁与孤傲跃然于纸上,难得难得!”
  他一连说了好几个难得,方蹙眉喃喃的道:“看着笔法不是林如海所作,竟不知是何人的手笔?”
  “怎么,你喜欢?”桑昇挑挑眉,眼角带三分笑意。
  “是挺喜欢的。”李旭也不否认,目光在那屏风上流连一番,嘴角微扬,含了一抹若有似无的笑,他轻咳一声,道:“我前几日来还没见这架屏风,想是才换上的,回头倒要问问如海此梅花图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我倒要讨一副去。”
  可巧此时林如海进来,几人见礼厮认。
  桑昇林如海见过几次,知其为人十分低调随和,且有几分神秘,从来便是独来独往萍踪浪迹。林如海也只知他出身大富之家,具体富到到何种程度,家在何方祖籍何处可曾做过官,盖不知晓。此人是靖王爷的挚交好友,二人来往十分亲密。具体亲密到何种地步,这么说吧,凡是靖王爷出现的地方,十回中少说有八九回能看到桑昇的面孔。
  对此,林如海常觉惊奇,便是亲兄弟也没有这般和睦亲密的。
  桑昇今日穿了一身素色长袍,罩一层纱质薄衣,手执一把象牙折扇,十分飘逸洒脱,衬着他高挑秀雅的身材,瘦削俊雅的面孔,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气。
  比他更仙风道骨的是那位老者。
  老人家衣着朴素,虽然瘦削,却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显是保养得宜,不似俗世之人。听李旭说这便是那位医术高超的神医了,遂忙躬身拱手,口称神医。
  李旭说神医已有八又十三岁,平日喜欢研究道家玄说,且颇有见地。
  林如海听罢暗自点头,心想,难怪这老者看着淡雅矍铄。见李旭对屏风很感兴趣,林如海眉间满溢得意之色,微捻着胡须,笑道:“这里原来放的是一架紫檀木深浮雕屏风,因小女说过于笨重,才特特画了此梅花图,请了扬州顶好的绣娘绣了大半个月才完工,昨儿打发人送来,今天早间才换上的。”
  “哦?”李旭有些诧异,“此画竟是黛玉所作?”
  林如海点头:“正是。”
  李旭哈哈大笑,伸手将袖子一捋,道:“可找到人了!我正和鹏举说不知是谁呢,作得如此好画,再不想竟是黛玉!这小丫头笑笑年纪,倒还真让人不敢轻看呢。别说一个才十岁的女娃子,便是那些登科及第的进士举子也必画不出此等风骨。我可是讨了便宜了,认下这么一个蕙质兰心博学高才的女儿,便是班昭、蔡文姬、谢道韫在世,也不过如此。改日我可得讨一副两副画来!”
  说到这不由叹口气,看向林如海道,“欸,如海,你怎么不把我干女儿也带来,整日掖着藏着,难道连我这个做义父的也见不得?”
  林如海眼神在众人身上一扫,心道,你见自然没什么,可谁让你带了两个男子过来,更别说还有许多小厮随从,我哪敢让女儿来。
  因此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说:“改日再让玉儿给九爷您磕头。”
  李旭心领神会,知道林如海定然是顾虑这里许多外男,不肯让黛玉抛头露面,心里倒十分理解他这护女之心。因此,只说不妨事,一会子屏退众小幺随从再叫黛玉过来。桑鹏举不是外人,论起来也是做叔叔的,不妨事。至于神医,已经八十多岁,都是爷爷辈的了,又是个大夫,也没什么。何况这次请的大夫乃是江湖上首屈一指的孙神医,医术出神入化。黛玉不是身子也不好,常常四病三灾的么,正好让神医一道瞧瞧,有病治病,没病也弄些药膳食膳什么的补补身子,管保以后就身强体壮吃嘛嘛香再不抱着药罐子了。
  林如海觉得他说的也很有道理,因此,一面派人去请黛玉,一面将厅堂里伺候的小厮统统遣散,另换成一些十几岁的小丫鬟伺候。
  至于李旭、桑昇、孙神医三人带来的小厮,也早命人设了筵席别室款待去了。
  李旭见林如海精神不大好,说不上三句话倒要咳上五六次,竟是伤风伤的厉害,也顾不得其他,忙催孙神医先为林如海诊治。
  丫鬟捧过迎枕,垫在林如海手背下,孙神医诊了一回脉,又要换另一只手。又细细诊了约半盏茶的功夫,不由蹙着眉头,脸色很是凝重,问林如海是不是从两年前开始身子越发沉重,行动间便觉得劳乏,更兼容易受凉伤风,不过偶着了凉便拖拖拉拉一二十天,天天吃药也不见好转,非得折腾的人没精神才罢。
  林如海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神医当真医术高明,说的一点不差,倒不用我说了。”
  孙神医又盯着林如海的脸细细瞧了瞧,又问他是否过于劳心政务,平日都是几时睡几时起,都吃些什么,常饮酒与否等等之事。
  林如海都一一答毕,抿了抿唇问,“神医,我这病可还有不有得治?”
  孙神医并未搭话,却从药箱里捡出一个小包裹,打开是一排几十根大大小小样式不同的银针。长的约莫半尺来长,短的只有一二寸,他挑了一根不大不小的银针在林如海手腕上的一个穴位刺了刺,对着日光将银针仔细详查细看。
  林如海等人没见过这样治病的,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下都疑惑不已。
  观察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孙神医才微微摇了摇头,回身拱手道:“林大人所患的都是小病,自然是治得的。但大人久病不愈的根源却不在于这些病上……”
  说到这里他抿了抿唇,脸色变了变,众人都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