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

第181章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第181章

小说: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昇回去也没非多大的事儿,便将人哄得服服帖帖了。和好之后,李旭才觉得自己突然从山东跑回来,未免太意气用事,也不知道山东的水利修建的如何。
  桑昇道:“你若不放心,明儿我们再去盯着,如何?”
  李旭道:“还是等问过皇兄再作打算罢。”
  第二日李旭果然进宫去见李昭了。李昭正打算派钦差去山东查察红薯种植状况,于是便赐了尚方宝剑命李旭前去。
  出发那日周航送李旭到了京城郊外,敬上一杯酒,道:“皇叔一路珍重。”
  李旭从怀里掏出一块美玉,第给周航道:“听说你要迁新居了,皇叔赶不上你的乔迁之喜,便提前送上贺礼吧。”说到这里,他看了周航一眼,压低声音的熬,“你可要替我照顾好玉儿 。”
  周航嘴角微微挑了挑,道:“不劳皇叔费心。”
  他的女人,他自然会照顾好,难道还要别人叮嘱了他才照顾?任何男人对心爱的女人都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占有欲,有时候会偏执到别人提一下都会吃醋的地步。
  回去的时候,周航特意绕道从林家的院子旁经过,虽然不能进去见林黛玉一见,但能离她近些也好。
  周航骑在马背上,缓缓往前走,一抬眼,看见高玄奕也骑着马缓缓走来。
  “太子殿下!”高玄奕下马行了礼。
  他虽只是一个王府世子,但因其身份特殊,又是长辈,论起来周航还要叫一声表叔。因此,周航也不好十分托大,便于马背上拱手回了礼,笑道:“世子怎的一个人信马闲逛?”
  高玄奕笑道:“太子殿下不是也一个人?”
  二人相视,均哈哈一笑,相约找个安静之处喝上几杯。醉梦楼的酒菜极好,周航已经知道那是桑昇的产业,便邀高玄奕到了那里。掌柜亲自迎他们进了雅间,摆上好酒好菜。雅间旁的窗子推开,正对着下面大堂的一个戏台子,周航点了一出小戏唱上,推开窗子与高玄奕边听戏边饮酒。
  饮至酒酣处,周航便问高玄奕:“玢州比这里如何?”
  高玄奕道:“玢州自然不能与京城相比,但因地处边疆,倒有些京城没有的风俗。”
  周航问:“什么京城没有的风俗?”
  高玄奕想了想,开口说:“我只说一样,太子殿下听了便知。”
  周航道:“你说你说!”
  “但说着民风便不一样。玢州民风开放,街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女子相携出行,便是我那些姊妹,也常常骑马打猎,个个都有着一身的武艺。玢州并不苛求女子守节,寡妇再嫁的也不会有人诟病。你——你说,是不是与京城的——民风,大为不同,嗯?”
  说到最后,他有点大舌头了。
  周航还是清醒的,不由笑道:“是很不同。”
  高玄奕拿着酒壶还要倒酒,周航拦住他说:“差不多了,别喝了。”
  高玄奕不听,执意要喝,一直喝到趴在桌子上还不肯罢休。
  一个人究竟要苦闷到什么地步,才会这样买醉。周航突然对高玄奕多了一丝的同情,别看他是世子,高高在上,不尽如意之事也多。
  “太子殿下,你……你知道吗?父王,我父王他,他要给我娶亲了,听说是一个将军的女儿……可我,我连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周航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人喝醉了就会啰啰嗦嗦的说个没完,有时候一句话重复说几遍,说的人不烦,听的人烦。
  从这件事以后,高玄奕跟周航之间便渐渐熟识起来。
  ——
  黛玉决定去荣国府一趟,一为探望,二位当面谢他们放紫鹃一家之情,三也为瞧瞧王熙凤。
  刑氏听说她要来,一早便起来准备糕点零嘴儿等物,还将惜春从宁国府接了过来,预备给黛玉做伴儿。巧姐儿也起了个大早,吃过做饭便一直缠着刑氏问林黛玉何时过来。
  刑氏一面派人去打探消息,一面哄巧姐儿道:“巧姐儿别急,你林姑妈就快来了。”
  巧姐窝在刑氏怀里道:“祖母,巧姐儿想林姑妈了……”
  等林黛玉真到了,巧姐儿又有些胆怯及羞赧,不敢上前,只躲在刑氏身后探着头瞧。黛玉笑着冲她招招手,叫:“巧姐儿?”巧姐儿应了一声,又立刻把身子藏了起来。
  黛玉暗自好笑,若非亲眼所见,她都不敢相信琏二嫂子那么个雷厉风行、伶牙俐齿、机敏善变的女子,竟然会生出这么一个内敛胆怯惹人怜的女儿。
  “巧姐儿过来!”黛玉又叫了一声。
  巧姐这才慢悠悠的走过来,给黛玉行礼。黛玉拉着巧姐儿的手,问了舅舅舅母的安,贾赦和贾琏都不在,到外面办事去了。黛玉便拉着巧姐儿的手,让她引路去看王熙凤。
  王熙凤还躺在床上歇息,见黛玉过来,扶着丫鬟的手要坐起来,黛玉忙上前一步按住,道:“琏二嫂子如今身子弱,快别多礼,躺下吧。”
  王熙凤向来要强,哪里肯躺,还是黛玉说嫂子若执意多礼,若累坏了自己的身子,岂不是让我愧疚,快别折腾了!王熙凤见黛玉说的言辞恳切,才软了身子躺下。
  病中之人不宜多劳神,因此黛玉也不敢多待,说了一会话便让慧儿将预备好的水果、药材等拿过来。平儿看见水果便笑道:“我们奶奶从有孕以来,胃口没好过几天,也就林姑娘送来的水果还吃得下,倒是多谢林姑娘费心。”
  黛玉笑道:“这都是应该的,若吃完了,你尽管去我家里要。”
  平儿又是代她奶奶道谢不已。
  出了王熙凤的屋子,黛玉又往邢夫人房里来。惜春也在刑氏房里,丫鬟捧来攒盒攒的果品、点心,黛玉和惜春坐着一边吃点心一边说话。刑氏在一旁的炕上坐着教巧姐儿剪窗花,不时也插上一两句话。,
  说着说着,不由说到迎春。
  刑氏告诉黛玉迎春的女儿出了月子,越长越水灵了。前几天迎春带着孩子回娘家,上上下下都喜欢的不得了,贾赦还送了孩子一个自己贴身佩戴多年的玉佩。
  提前迎春,不免就会说到绣橘。她是迎春怀孕期间提起来的通房,而且现在已经有了身孕,刑氏告诉黛玉,迎春的婆婆说通房的孩子,说出去不好听,有意要正是纳绣橘为妾。
  黛玉问:“二姐姐是怎么说?”
  刑氏道:“还能怎么说,只能同意罢了。难道还能忤逆婆婆不成?”
  黛玉叹气说:“二姐姐才生了孩子,就要受这种委屈!”
  刑氏道:“二丫头算是好的了,姑爷待她不错。如是碰上那酒鬼淫*棍的姑爷,东一个小老婆西一个小老婆的纳,身为女人,又有什么法子?”
  说完这句,刑氏才觉得后悔。自己不防,竟将这话说了出来,一则有影射贾赦从前行径的嫌疑,传到贾赦耳朵里恐怕不好。二则,这屋里都是未出阁的小姑娘,自己这话有些冒失。可如今后悔也晚了,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以她是岔开。
  刑氏因叫自己的贴身丫鬟说:“你去瞧瞧厨房的玫瑰莲蓉糕做好了没,好了就端来。”
  屋里巧姐儿不说,旁人的年龄也都不算小了,又都是聪慧灵透之人,闻言便知刑氏的意思,也都不再提前事,都顺着刑氏的意思说起玫瑰莲蓉糕来。
  不多时,丫鬟果然用红漆描金海棠花小托盘托了一盘子玫瑰莲蓉糕来。黛玉吃惯了周航派人送来的宫中糕点,再吃外面的,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她只捻了一块慢慢的吃了,便仍和惜春说话。
  不多时一个小丫鬟进来报说,“太太,老太太那便来人了。”
  刑氏因问来的是谁,丫鬟说:“是琥珀姐姐来了。”
  琥珀是贾母身边的一等丫鬟,地位虽比鸳鸯差些,也是府里有头有脸的丫头了。刑氏命人将琥珀叫来,问老太太可有什么吩咐。大房、二房分家后,老太太虽然是跟着二房住,但到底是贾赦的亲生母亲,面儿上的恭敬还是要顾的。
  琥珀行了礼,看了林黛玉一眼道:“老太太想林姑娘想的紧,听说林姑娘来了,特派我来请!”
  黛玉起身道:“我正说要去拜见外祖母呢,你就来了,来得巧,这便去罢。”
  刑氏不放心,终究跟着黛玉一起去了。
  许久不见,贾母瞧着苍老不少,怕也是为二房操心过度的缘故。贾母旁边这站王氏,边上的圈椅上坐着薛宝钗、探春,竟然不见贾宝玉,黛玉略一思索也便明白了。
  如今不同往日,二房有心想让贾元春攀附上皇帝,如今希望落了空,气焰自然便弱了。贾元春如今名义上被太后给了太子,以后便只能是太子的女人,二房这是要巴结自己,自然要把自己不喜欢之人给隔离掉了。
  其实,黛玉觉得最该隔离掉的人是王氏才对。
  “玉儿,来,让祖母瞧瞧!”贾府蹒跚着站起来,伸手要去搂黛玉。黛玉只好扶了她的胳膊,搀至炕上做好,贾府顺势便将黛玉揽在怀里,摸着黛玉的脸流起了眼泪,“玉儿啊,你好久没来看祖母,祖母想你啊……”
  若是十岁之前,黛玉肯定也已经哭的稀里哗啦了。
  可如今她知道,外祖母如此,真情实意或许有,但不会太多,更多的不过是表演罢了。面对这样一个曾经对自己宠爱备至的老人,她说没有一点触动肯定是假的,但心头更多的是理智。
  她仰头直视贾母,后者便有些闪躲的避开了。
  一抹失望的情绪跃上心头,黛玉心里酸涩,眼睛也酸涩起来。此刻她很想冷笑一声,却不知该怎么才能笑出来。她以为外祖母至少有两三分的真心,谁知当她看过去的时候,只看到了她眼底的算计。或许是长久的不如意和疏远冲淡她最初的一份善意,如今她眼里连疼爱都是假的了。
  黛玉不由得落泪了,这是对曾经尚有几分真心的外祖母的告别。
  “玉儿,听说你不久前进宫,可见到你大姐姐了?”抹了抹眼泪,贾母突然问。
  黛玉在心底冷笑一声,缓缓的摇了摇头。


第146章 
  自从太后将贾元春赐给太子; 贾府二房便失去了跟贾元春的联络。
  这也不难理解。先时太后看重贾元春; 有意提拔她伺候皇帝; 众人自然高看贾元春一眼,审时度势便向其聚拢、为其办事。就连宫里的宫女太监也乐得给这个女官几分颜面,以求将来贾元春飞上枝头变凤凰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何况贾元春出手也大方; 时常上下打点,办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
  后来,太后却突然把贾元春给了太子; 显然是皇帝对这个大美人没意思,太后才弃之不用的。
  太子身份虽然尊贵,到底比不上皇帝。
  太子名义上虽是未来的君主,究竟能不能登上九五之位; 亦为未知之数。纵观历史; 历朝历代所立储君虽多,能顺理继位者,不过十之一二也,可谓少之又少。太子之位虽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是高处不胜寒; 不知多少人盯着; 想坐稳且熬到老皇帝宾天顺理继位并不容易。
  太后将贾元春赐给太子,虽抱有她侥幸能得太子宠幸之念头; 但更多的是将她作为一个弃子处置,跟放逐也差不多。
  宫里那些人; 惯是捧高踩低,见贾元春如此,哪个还愿意为她效力?
  贾元春在宫中隐忍多年所积攒的那些关系也便自然而然的丧失了,渐渐地,她向往宫外传递消息,也不可能了。
  贾府二房结交有不少太监,都是常往宫外走动采买东西的。听说贾元春如今处境不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