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

第117章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第117章

小说: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贾宝玉进去,刑氏瞥了凤凰蛋一样前后左右十几个丫鬟簇拥着进了院门的贾宝玉,拉着迎春上了小轿。
  回去后,迎春服侍刑氏歇下,带着司棋和两个小丫鬟回到自己的屋子。
  司棋捧上茶水,又命小丫鬟拿了几样点心。迎春吃了几口茶并几样点心,见众丫鬟都各自去忙活,房间里只剩了司棋一个,在茶几旁侍立。她笑笑道:“司棋,伺候一天你也累了,此刻又没有外人,坐下歇歇吧。”
  司棋笑道:“我不累,姑娘还有什么想吃的么,我让她们做去。”
  迎春道:“倒没有什么想吃的,这会子也怪无趣的,你坐下陪我下会子棋吧。”
  司棋答应了一声,便去找棋盘棋子。她们这样的人家,姑娘们都是多才多艺的,大丫鬟贴身伺候小姐,待遇自然也不会低,琴棋书画什么的,也多少懂点。一则,小姐们无聊的时候可陪着取乐,二则,说出去丫鬟的教养也关系着小姐的教养,若是连丫鬟都比一般的小家碧玉强上许多,小姐自然不必说。
  不多时,司棋已经摆好了棋盘,一切准备就绪。
  主仆二人在炕上相对而坐,缓缓的下起了棋。一边下棋,自然免不了一边闲话,没几句话题便扯到黛玉身上。黛玉此次虽未直接帮忙,但没有她的激励,迎春也不敢公然据理力争。所以,对于她,迎春还是打心眼儿里感激的。
  司棋趁机劝道:“姑娘,您今儿就做的不错,有时候一味的忍让、一味的委曲求全并不是法子,您好性儿,别人还只当您好欺负呢。您也该学学林姑娘……”
  迎春道:“谁说不是呢。以前总为别人想得多,总为别人而活,总怕别人不高兴不如意,所以宁愿委屈自己。如今我算是看明白了,人呐,自己不为自己考虑,更没有别人为你考虑。何况我从前总是妄自菲薄,以为自己不过是个庶女,父亲不关心我,母亲更不会为我操心……”
  说到这不禁掉起了眼泪,司棋忙递上一个手帕子给她擦泪。
  迎春接过手帕子,细细的将眼角的泪痕擦干,声音仍是哽咽,“如今我知道,父亲母亲并非不为我考虑,只是我从前被人蒙蔽,从未将这些关心、关爱看在眼里罢了……”
  ——
  黛玉听说迎春的事,也是大松了一口气。总算她听了司棋的话,肯从自身改变了。不然,便是她林黛玉费再大的劲儿,哪怕这次帮她挡了回去,难免还有下次,下下次……
  总是她能嫁各门当户对的人家,如果胆小怕事的性子不改,将来也未必有好结果。
  这下好了,迎春表姐自己努力上进,将来大舅舅再给她找个不错的人家,纵然不能一生一世一双人,起码做个当家主母,平安一生应该是没有问题。大舅舅当初帮过她,迎春表姐是大舅舅唯一的女儿,黛玉自然盼着她好。、
  因为有内伤在身,黛玉一个冬天加紧修炼调养,几乎没怎么出门。
  除了李旭的生辰去了靖王府一次,后来以赏梅花为由,李旭又派人接了她两次,也就去贾府一次,拜见了外祖母等长辈。贾府倒不断的派人来请,黛玉都一天气冷受了凉为由婉拒,刑氏带着迎春来瞧过她几次,郑莉华也来过几次。
  黛玉认了靖王爷当义父的事很快在京城传开,郑莉华自然也知道了。
  她说:“林姐姐,你何时认的王爷做义父,竟没听你说过?”
  黛玉笑道:“在扬州时认的,王爷微服出游,可巧路过扬州,正宿在我们府内。我便机缘巧合的见过王爷几次,王爷看我还不算太蠢笨,他家里原也没有女儿,便认作了女儿。当时我可不知道他是王爷呢。”
  郑莉华睁大了眼:“难道林大人没有告诉你。”
  黛玉道:“王爷身份尊贵,自然是不便随意透露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
  郑莉华忽闪着两颗圆滚滚如黑葡萄的眼珠子,似乎很是憧憬:“那姐姐你一定去过王府了,王府好不好,是不是很大很豪华,我听说皇宫的台阶都是用上等汉白玉砌成的,严丝合缝很是紧密,缝隙处连一根头发丝儿都插不进去的,王府是不是也是如此?”
  黛玉失笑:“你一下子问这么多问题,让我先回答哪一个?”
  “哪一个都成,我都想知道。”
  黛玉道:“王府自然是大,自然也豪华,却没有你说的那样夸张,你若实在想知道,等下次义父再让我去赏花的时候,我带你一起,你亲自去看看,不比我告诉你更清楚了?”
  “我……”郑莉华简直觉得自己幻听了,“我可以么?”
  “自然是可以的。”
  “王爷不会生气吧?”
  黛玉道:“义父很和气的,自然不会生气。”
  “那,王妃呢。”
  “王妃爱礼佛,不常出来的,顶多你去拜见一下,她不会生气的。”
  郑莉华喜得手舞足,起身对黛玉深深道了个万福,“多谢林姐姐。”
  黛玉忙拉住她,“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没的倒显得生分了。”
  黛玉答应郑莉华下次去靖王府的时候,带她也去渐渐世面,没成想进了腊月,事务渐渐繁杂,一时竟没抽出来时间。贾府那里又传出了不好的消息,外祖母和二舅母仍未死心,试图趁着大舅舅还没回来再提旧事。
  原本他们已经打算放弃了,如今又旧事重提,听说是因为元春表姐在宫里谋划的事遇到了平静,需要大笔的银子打点。听说这次,那家人家也承诺加重彩礼,一旦事成,彩礼比原来多一万两,还要另外拿出来五万两给二舅母谢媒。
  大舅舅过年前八成要回来的,一旦他回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对于这种自家男人不上进,靠女儿攀附富贵的行为,黛玉很是看不上。但到底不是自己家的事,她也插不上嘴,顶多背后帮迎春出出主意先拖着,至于能拖多久,她心里也没底。在拖的同时,她让迎春写信,排出得力之人寻访贾赦,使其知道原委后加速回家。
  紧赶慢赶,贾赦终于在腊八那天赶了回来。
  黛玉长出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大舅舅回来,迎春表姐的事便有转圜的余地了。她之前总担心大舅舅不能及时赶回来,大舅母独力难支,迎春夹在中间更是左右为难。现在好了……
  这天黛玉亲自盯着厨房熬腊八粥,熬的浓浓懒懒的,因为加了灵泉水,还有空间产的五谷等物,还没熬好,便可是定然十分的美味,老远便闻见浓浓的粥香味。
  林如海喝了两大碗,喝完后砸砸嘴,仍是意犹未尽。
  李旭也派人送来了腊八粥。王府厨子熬的,据说靖王府的厨子比一般王府的还要好些,很多是宫中御厨出身,自然不会差。当然,这是指技艺上,若想熬的美味,技艺与食材同样重要。
  若比食材,王府虽然也是上好的,但比林府的毕竟略逊一筹,味道也有些不及。加上黛玉、林如海都已经喝了不少,此刻倒不十分有胃口,只是象征性的用了些,给王府的下人许多赏钱,命其代为向王爷道谢。
  黛玉将自己家熬的浓浓的腊八粥也装了几份,分别给靖王爷、贾母和两位舅舅送去。凡是都要讲个礼数,既然给大舅舅送,便不能少了外祖母的,毕竟她是长辈。同样也不能少了二舅舅的,毕竟他也是舅舅,不能厚此薄彼。至少,表面看起来得是这样的。
  因此索性给贾府准备了三分,一并都送去,省得他们,主要是二房的说嘴。
  不过,虽然都是腊八粥,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
  比如,送去贾府的,只有大舅舅的用了灵泉水和空间出产的五谷。横竖外面瞧着差不多,一般人看不出来,吃也是没有机会吃的。
  至于圣上和周航,黛玉其实也是想送的,皇宫守卫森严,她送不过去,虽然遗憾,也只好作罢了
  。下午,收到周航送来的小人,说是晚上来用林府的腊八粥,让黛玉好歹给他留点。
  黛玉欣然。
  谁料,还没等到周航来,却等来另一个来讨腊八粥的不速之客。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啊亲爱的小天使们,有事耽搁了,抱歉~


第91章 
  不期而至来讨腊八粥的不是旁人; 正是靖王爷李旭。
  彼时; 林如海尚未回府; 林黛玉只好命人请至正厅奉茶,自己换了衣裳亲自接待。虽说是男客,按理儿不应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接待; 但李旭身份特殊,又是黛玉的义父。虽说是义父女,到底还有父女的名分; 彼此之间,倒没那么多的顾忌。
  李旭正立在一架紫檩木牙雕梅花凌寒的插屏凝神细看,瞧见黛玉走进来,面上漾起笑意。
  黛玉道了个“万福”; 因笑说:“义父今儿倒是得闲; 大驾光临,女儿有失远迎了。”
  李旭将手中捧着的一个累丝镶宝石的精致小手炉递给黛玉,道:“我新得的,倒还精致,女儿家身子弱,冬日天寒; 不可冻着了。”
  “多谢义父惦记; 玉儿铭感于心。”黛玉接过,将手炉抱在怀里。这是小不盈掌却极精致的手炉; 乃是纯金打造,刻以梅兰竹菊等花纹; 嵌有红绿各色宝石。更为难得的是,手工极为精致,打磨的也甚是光滑,入手温润,毫无滞涩之感。温度既不过热也不过凉,捧在手里刚刚好,携带也方便。
  黛玉细细看过之后,不由得惊叹:“好精致的小手炉!”
  李旭道:“你喜欢便好。”
  黛玉又凑近瞧了瞧,笑道:“却不知手炉里燃的是什么碳,竟没有一点子的烟熏之味,闻者倒有一股子清新的香气。”
  见黛玉喜欢,李旭心里也听高兴,摸着下巴道:“这是乌丸新贡的银冰碳,统共不过三十条,每条长六寸。因其晶莹剔透如冰块,坚硬如铁,故名之曰银冰碳。此碳燃烧的时候,无焰而有光,一丝的烟气儿也没有,反倒有些淡淡的馨香,十分宜人的。你可别看这小小的一条,每条可烧二十日,而且自始至终热气温和均匀,不想寻常的银碳和木炭,会有火星迸出,一不小心就烧坏衣裳或是烫到皮肤。”
  说着李旭又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匣子,打开里面是四条晶莹若玉剔透如冰的炭块。他说:“我一共只得了五条,都给了你吧。”
  黛玉忙道:“既然是贡品,便不是什么人都可随意用的。我得了义父这么一个精致的手炉,心中已经委实不安了,这银冰碳却是万万不敢收的,义父还是留着自己用吧,亦不使女儿心里太过含愧。”
  李旭只是将装银冰碳的匣子塞在黛玉手里,笑道:“我一个人大男人,火气足,用不到这东西,给你用正好。我既认了你当女儿,便是把你当亲生女儿一般,有了好东西,不给自己的女儿用,难道还留着给别人?”
  说着,他摸了摸下巴,“再说了,义父还要像你讨些东西呢,这点子碳,权当是谢礼了。”
  “不知义父要讨什么东西?只要是女儿有的,必定双手奉上。”
  “这可是你说的!”李旭兴奋的上前一步,“一会子可不许反悔。”
  “必不反悔。”
  李旭连说了几声好,方道出此行的目的,原来是来讨腊八粥。黛玉还以为他要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呢,没想到竟然是来讨粥,一时又是可笑又觉得窝心。可笑的是素日知道义父乃是一风趣之人,没想他行事竟是如此的不走寻常路,堂堂的一个王爷,到一个朝臣家里来讨粥吃,说出去倒不怕人笑话。窝心的是他既不顾身份、礼仪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