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437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437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秋天的时候,本届乡试开始了,但是叫众人大吃一惊的是,上半年夺得小三元的贾萌并没有参加。因为他都没有参加,所以贾茗也没报名,贾茗道:“萌哥儿都觉得自己需要努力,那么我更是如此。”倒是叫贾政难得和颜悦色地夸了这个孙子一回。对此,最感到遗憾的自然是李纨,她觉得不论茗哥儿和萌哥儿不同,萌哥儿还小可以先不下场,但是茗哥儿放弃这一场,又得等三年——说不定这一场运气好,就过了呢?
  但是因为贾政和贾珠都很赞同贾茗的做法,李纨在焦心也是无用。
  同乡试前后脚举行的,乃是武科的会试。八月初的时候,贾苒和贾环抵达京城,顺路带来宝玉黛玉给老祖宗准备的寿礼,因为妍春的生日也在八月呢,所以今年十岁的她也得了一份不薄的礼物。
  之后,贾环与贾苒调整作息,准备武会试,他俩都是冲击武进士的有力人选,同样的,还有贾环的小舅子武安。
  毫无疑问,这三人都通过了武会试,其中,以贾苒排名最为靠前,等到武殿试之时,众人一眼就看出,哟,这小子眼熟啊,和贾瑛长得有五六分像的呢!本事也不错!
  最后,贾苒乃是本届武科的探花,贾环乃是二甲中不溜的名次,武安再稍微逊色一点,不过也没落到三甲去。三人皆是武进士!
  虽然贾政觉得孙子和庶子得了个武进士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才怪),但是老祖宗一意要发赏钱,那就发了热闹一下呗。
  贾苒的武探花之位成功让前一阵子因为三儿子不肯参加文科秋闱的李纨从颓丧的心情中走出来——二儿子都二十了,年纪有了,身份有了,该成家了!
  贾苒:……二叔救我!
  …………………………
  宝玉可没有顺风耳听见千里之遥的苒哥儿的心声,他啊,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抱着一队姐妹花,笑哈哈呢!
  却正是腊月初八的时候,黛玉清晨发动,到中午便生下一对姑娘,一个左耳一颗小红痣,一个右耳一颗小红痣,倒是很好辨认。
  这一回,宝玉早早就写了信回去,在黛玉生产之前,就给两个女儿(诊脉诊出的性别,就是这么神奇)取好了名字:贾怡铃、贾悦铃。
  贾政对此表示很遗憾:【儿子你太健忘了,芽哥儿出生那年我不是取了一个孙女名儿么,贾雅铃也很好听啊!不过也罢,既然宝玉这么喜欢他两个姑娘,非要亲自取名,自己这个当爹的就让让他吧!该去信提醒他芽哥儿明年入学的事儿了。恩!】


第419章 
  萌哥儿就是七岁入学的; 四年前,恰好是宝玉述职之年,过了年; 当时年仅七岁的萌哥儿就被留在了京中。到了芽哥儿身上; 没道理不按照前例办。
  好在芽哥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黛玉允诺他每个月都给他写信、寄好吃的、不许忘记他等等等之后; 芽哥儿总算是接受了现实——也亏得去年回去的时候萌哥儿对着芽哥儿很有哥哥的样子,并且每个月的来信都记挂着弟弟; 由此; 芽哥儿才在寿昌十二年春扁着嘴一步三回头地往京城去了。
  黛玉的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 但是她更加明白,若是芽哥儿因为是次子而被自己和宝玉宠溺,不必去京城; 老祖宗那边自然会帮着说话,想来老爷也没办法。但是这对萌哥儿来说却太不公平了。
  虽然这四年才见了两回,但是宝玉和黛玉从来都没忘记,京城中那个乖巧聪慧的大儿子; 是他们的长子,是他们最早将之从小团子状一点一点养大的,虽然隔着千山万水; 但是萌哥儿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半点也没减少,他们对萌哥儿的关爱和甚至比对芽哥儿还要多一些。
  “月子里呢,可不能哭。”黛玉做的是双月子,今天出门送二儿子也是裹得严严实实的; 宝玉握住妻子的手,在她耳边说:“明年,明年我们一家子肯定能团聚的。”
  明年年底,宝玉又该三年一度回京叙职了。
  因为算上这一任,等到明年年底,宝玉在黑省足足呆了九年,十六那边在去年就透了口风,这一届结束之后,要给宝玉换地方了。
  说起来,去年深秋,贾苒、贾环、武安在都成功考取了武进士,去年年底便被授了官,今年过了元宵便启程赴任了。
  贾苒是武探花,被分去了江南水师里头做了个卫指挥使副将,从四品,熬一两届,等到转了正职便是正四品,一个卫的五千多人就真正为他所管辖了,可谓是少年得志(虽然和他二叔比还有点差距);
  武安被分去了西域,做了个千户,正五品,虽然偏远了点儿,但是有榷场、又在边境,不愁没有立功的机会,遂他和家里商量了一下,带着妻子一起赴任去了;
  倒是贾环的运气不是很好,虽然也是千户,但是被兵部分去了西南边儿——云南府,那儿不只多山区、多瘴气、还多部落,好多当地人连官话都不会说。虽然云南已经成功改土归流了,但是当地部落的一些贵族们,依旧在那儿有超然的身份和地位,一般去任职的流官都不会与他们作对,武将……基本也是如此。
  对于贾苒的去处,李纨只恨兵部没把苒哥儿留在京郊大营或者禁卫军中——虽江苏不远,运河通航往来便利,但是在李纨看来,也是挖她的心啊。
  对此,老祖宗表示:【好男儿志在四方,我的宝玉都在关外呆了这么多年了,他当年还是武状元呢。怎么苒哥儿就不能去江苏了?再说,那环儿要去云南府了,也没喊苦啊。】
  贾环本人确实没觉得苦,因为他觉得能去西南,也未必就做不出功绩来——从二哥哥身上学到了那么多,要是真的如苒哥儿一般,去了二哥哥威名犹在之地,反而叫他觉得不甘心;更重要的是,贾环知道,自己和苒哥儿是不一样的。他同武氏谈了一番,然后请探春帮着说和,元宵之后,贾环一家三口都奔赴云南去了。
  王氏觉得这样挺好,她才不稀罕一个庶子媳妇在自己面前杵着,贾环一家三口都去得远远的,正好叫她眼不见为净。至于说后宅里的赵姨娘,她倒是想和老爷哭诉呢。可是一来贾政是文官系统的,于武将这边没什么熟人,二来贾政也觉得老祖宗说得对啊,好男儿志在四方。
  【这些婆娘就会唧唧歪歪拖后腿!】
  以上,便是荣国府两位新出炉的武进士的前程。
  等芽哥儿到京城之后才发现:【呜呜呜,和爹娘说的不一样!哥哥每天都要去皇宫念书来着,只有晚上才和芽哥儿一起……呜呜呜!】
  十六倒是想过,要不要把芽哥儿也弄到宫里去念书,但是被宝玉婉拒了——那样实在是太招人恨。而且宝玉知道自己儿子的性子,如果说萌哥儿是个腹里黑,那么芽哥儿就是个傻白甜……还是不要放进宫里好了。
  贾政对他心爱的小孙孙差点要入宫念书的事是半点不知情,芽哥儿入族学,都是他亲自领着去的,从此之后,贾政下了值第一件事就是去书房等着芽哥儿来请安:【恩,肯定是因为芽哥儿的名字是老爷我取的缘故,芽哥儿对我特别亲呢!】
  萌哥儿则是觉得:【谢天谢地,傻弟弟来了还是挺好的,我再也不必去典籍里找那些太过浅显的问题了。】


第420章 
  送走二儿子; 转眼便出了正月,如今宝玉倒真的如他所说那样不像前几年那么忙了。
  原先的胡将军——就是跟着宝玉一同出京的那一位(出京的时候还是个守备),二月里连升三级; 被擢了暂代黑省北副将之职。要说有没有人不服气——毕竟胡代副将也算是个外来空降的。
  那还真没有。
  因为胡代副将跟贾将军一块儿来黑省; 从最初黑省北的扫盲班开始,到后来黑省西缺副将时候的统筹安排; 再到征讨鞑靼期间的后勤调度等等等,所做的一切都是实事; 一一例举出来还是很能叫人服气的;更重要的是; 原本黑省北的主要将领都被裴副将抽调走了; 莫说是中低层军官,就连编制都还缺兵丁来填呢……
  胡代副将既有功劳也没碍了别人的升迁路,贾将军才提一句; 这事儿就顺理成章地落实下去了。
  当然,其余三位副将还是憋着一股子劲儿的,他们想着,如今黑省北最缺人; 要想再成建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人员很快填满了; 但是新兵和老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彼弱则己强,虽然这么想有点不够光明磊落:【但是黑省北驻军原先年年都是出标兵的地方,今年也许因为大换血; 自己这边能够有冒头的机会呢?】
  其余三位副将的心理,胡代副将不说摸透,也猜到了七八分,当然,他不会‘坐以待毙’的,毕竟将军大人提拔了自己,接下来的,就是靠他拿出真本事,把职位前头这个代字给摘掉了,胡代副将相信:【就算是新兵蛋子,训练好了,一样好用!】
  …………………………
  如果说,第一世的时候得到了位面交易系统这个金手指之后,我们的男主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主角命,那么枉死两回的他早已经不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了。
  因为世界这么大,能人异士多得很,每一个存在都是活生生的人,而正是这样潜力无限的人,带给宝玉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就比如说原先修黄河河堤之时遇到的落魄道士云中子,放在现代,一定是化学界的大牛啊。
  当初他就一个人悄悄摸摸在道观后头搞石油玩,用以治六畜疥癣之类的,后来被宝玉带到京中,奉旨搞石油,居然琢磨出了提纯石油的法子。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其中工部的工匠也是出了大力的,那些工匠们手艺高超,不论这个道士要求怎么样的密封或者怎么样的温度,都一一给他办到了。
  说起来,关于密封性,还是当年宝玉搞出的爆米花罐子和十六娶妻时候出现过的‘马德堡半球’给工部的人带去灵感,以胶皮封缝隙。
  宝玉只是稍稍和工部阴尚书、云中子提及过气压和气温对于提炼石油的重要性,这么多年下来,工部的人把压力压强都快摸得透透的了,只差一层窗户纸就能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
  虽然现在用到石油的地方还少,人也不知道这玩意儿除了烧火之外,还能拿来干啥,但是总是有人有奇思妙想的,譬如说,拿这么多年的试验,石油分馏出来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虽然用途各异,但是真能叫人眼前一亮。
  宝玉觉得十六大约就是理科皇帝,因为十六对于工部的这些成果,看得十分重要,一应方子都重重保密,工部作坊也是层层保护。
  【嗯,反正在我看来,十六喜欢搞这些实在的,可比什么一代(自封)诗人、一代(自认)书法家、一代盖印狂魔之类的皇帝强多了。】宝玉如是想着。
  遥想当初在江苏的时候见过当地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尤其以纺织业为最,宝玉觉得,再不几年,大明大约是要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了。
  在此之前,宝玉有些担心的反而是……他的三十而立这个大关。
  说他迷信也好,说他胆小也好,反正连重生穿越系统这么不科学的事情都发生了,宝玉早就不再是绝对无神论者了。谁叫他前两辈子都没活过三十岁呢,那时候孤身一人也就罢了,如今上有老下有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若是真有个意外——宝玉不怕死,他都死过两回了,他怕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