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324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324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没想到,他他他,又犯了个大错,陛下登基都四年了(第一年没改元,依旧是太初,所以寿昌三年乃是十六登基第四年),居然还不知道,丁部有易容药水!
  柳彪觉得,这下子,丁二的春天是真的要跟着寿昌四年的春天一起来了。
  【我单记得在陛下登基的时候给他讲了如今丁部正册二十四人的任务,并且兴致勃勃地说了一长串朝中百官的糗事,譬如蔡阁老是个怕老婆的、卫阁老每天要洗手三五十遍……我怎么会忘记说咱们的丁部的易容药水了啊!!!】
  “有话直说,扭捏作态怎么回事?”十六伸手叩了叩桌面,有些不耐烦低催促到。
  “回陛下的话,那易容药水确实有的。因为丁部要用此药的分量极大,太医院那边说不过去,故而当初先皇把药方直接教给了丁部前十二位,每人记两种药材,谁都不知道方子的全部……药成之后,只有受蛊者才能用,旁人拿去,是半点用处都无的。”
  难怪先前丁十三心里对前一位的丁十二憋着一股子的不服气了,感情十二和十三就是一个分水岭,前头是领导层啊!
  十六知道之后,心下放心了些,不然易容药水对所有人都有效,你也能假扮、我也能伪装,被有心人利用了,那朝廷会将大乱的。十六不得不再次感慨:【当初许氏交给父皇的布帛后来就没半点踪迹了,想来也许是父皇牢记之后就毁了它,但是,长公主有这样的本事,可不就是怀璧其罪么?】
  十六发现了,柳彪打听消息的功夫一流,但是脑子不太灵活,要是不细细问,他对很多事情都不会主动说的,遂最近十六又找到了新任务,隔三差五宣理国公觐见,外头人还以为柳彪最近得了万岁爷怎样的恩宠呢,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只有柳彪自己知道:【心里苦啊!心里苦!陛下这般看重我,这几天出门去我都不能打听到别人家的阴私了,尽是些围着我转的苍蝇想要和我打探陛下喜好!心里苦啊,不能干本职工作,心里苦!】
  %%%%%%%%%%%%%%%%%%%%%%%%%%%%%
  十六知道宝玉想要替他媳妇儿找奶嬷嬷的下落,对于此,十六也是完全能理解的,消息一归拢好,这里头也没什么犯忌讳的、也没什么涉及皇家辛秘的,就把地址告诉了宝玉,好叫他去领人。
  丁部对于这些被替代的原主儿,在京郊理国公的院子里修了两栋屋子,好吃好喝关着呢,一般会直到任务完成,才将原主放出来,寻个机会“短见”了。
  王嬷嬷很幸运,丁十三一直潜伏,所以每年都需要她的头发和鲜血,一直活到了现在,而跟她一起被关着的人,有来的也有走的,来的指天骂地不肯认命、走的悄无声息不知去了哪里。
  王嬷嬷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关死在这个屋子里了,没想到,有一天被人蒙着眼睛带了出去。
  【是要轮到我了么?该我‘消失’?】王嬷嬷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她自己知道自己,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奴婢罢了,要说十多年前为什么有人要绑走自己,那一定是剑指老爷和姑娘的。王嬷嬷没有多高尚的情操,这些年,偶尔她也会想起姑娘,可是更多的,却是麻木地在屋子里做针线,如果不找点事情做着,她觉得她会像隔壁的人一样,疯掉的。
  当王嬷嬷出现在宝玉面前的时候,宝玉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再怎么身心健康的人,被关了十多年,那个精神气都不对了。如此看来,倒是……】
  “王嬷嬷。”宝玉开口。
  王嬷嬷抬头,眼珠子一点一点地聚焦,一会儿才看清楚面前站着这个非富即贵的公子哥儿——距离她上次见宝玉已经有十四年了,自然没什么印象。
  “我是荣国府二房的贾瑛,当年下扬州的时候蒙嬷嬷照料。现在来接嬷嬷出去。”
  “姑娘?”
  “玉儿已经嫁我为妻了。”
  “老爷?”
  “岳父大人现如今在西域为官。”
  “我家里?”
  “玉儿身边的那个王嬷嬷自陪着玉儿入京起,就再没回过江苏,听闻嬷嬷的丈夫儿子都在姑苏林家祖宅守祭田。”
  “这很好。”
  “嬷嬷日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
  宝玉知道,这样的王嬷嬷,已经不适合放到玉儿身边了,摸不透对方心里有没有一两分的怨气。而宝玉,不想拿家人孩子的安危去赌这一两分。
  于是他示意王嬷嬷上了马车,将她送去了育婴堂。
  育婴堂里,还住着不少老妪,都是有着悲惨往事的人,但是多年育婴堂的生活让这些老妪都活出了精神头,想来王嬷嬷去了那里,养一阵子,自然会找回生活的目标。届时她若是想回姑苏或者是想留在京中,宝玉都可以替她达成心愿。
  如今育婴堂已经转交给皇后娘娘了,郭氏点了明郡王妃(先皇十一子正妃)主理,这明郡王妃和她家郡王爷一样,也是个妙人,早在前几年陛下要接皇侄子们进宫念书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是率先把儿子们打包丢进宫去的,现如今在京中几个郡王里,也算是较得陛下信任的。
  明郡王妃听闻下头的小管事说拿着禁卫军腰牌的人悄悄送来一个老嬷嬷,她先前就听自家王爷说,贾总兵来打过招呼。明郡王和明郡王妃都没什么好奇心,确切地说,他们觉得,贾瑛是陛下心腹,这事儿是贾瑛办的,谁知道背后是不是陛下的意思呢?遂明郡王妃眉毛一挑:“什么老嬷嬷,这是禁卫军心善,把他家附近没人管的老寡妇送来了,好好照料着便是,唔,安排在稳当点的婆子们一起吧。”
  稳当点的意思就是在育婴堂呆了最久的老婆子们,六亲断绝也没后人,已经指望着过世之后,育婴堂给操办后事、找人摔盆的。这样的老婆子,不该说话的时候绝不多说,不该听见的事情也绝对听不见。送来这个身份不明的嬷嬷,和这些人住在一起,是最适合不过了。
  …………………………
  当夜,宝玉回府,在院子里迎接他的,是蹬着学步车跑的飞快的萌哥儿。
  萌哥儿看到爹回来了,连忙咻咻咻地跑过去:“爹爹,我快不快?”
  “真快,咱们萌哥儿骑的是千里马吧?”
  “是小长风!”萌哥儿不知道什么是千里马,但是在他看来,爹爹的长风就是天底下最好、跑的最快的马!
  “好好好,小长风。”
  宝玉轻轻拍了拍萌哥儿的小脑瓜子,然后示意几个奶嬷嬷继续看顾好他,接着转头问一月说:“王嬷嬷已经放良了?她服侍二奶奶这些年,赏银不能少的。”
  一月点点头:“按照二爷吩咐,给了一百两赏银。”
  “嗯。”宝玉点点头,“玉儿,我新得了一副字帖,你来看。”
  话说着,众人都很有眼色不跟着二爷二奶奶进屋去。
  黛玉却是知道宝玉想要说的是什么,她有些不可置信地问:“表哥,可是嬷嬷有了消息?”
  “是,玉儿放心吧,王嬷嬷并无受到虐待,就是独处十多年,性子有些孤僻了。不过我想着,如今她最想过的日子应当是平静安稳的,所以把她安排在育婴堂里头去了。若是你想见她,再过一阵子,也可去瞧瞧。”宝玉斟酌着用词,慢慢把今天的安排告诉了黛玉。
  黛玉含泪点点头:“表哥这样的安排便是最好的了,再见嬷嬷,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心里有没有怨怼,纵使没有,也是我们林家对不起她,才叫她受了无妄之灾。育婴堂里都是女眷,许是能叫她快活起来。”
  “等过一阵子,我会着人去问问她,是想要回姑苏还是另有什么打算。总归姑苏那边,王嬷嬷的家人也十多年没见她了,纵使嬷嬷性子有什么变化,也是情理之中的。”宝玉担心的倒是这十多年王嬷嬷没回去,她家里的那位不知道有没有处了相好的,不过这话就不必让黛玉知道了:【总归送佛送到西,王嬷嬷有奶大玉儿的情谊在,又受了这么大的过,她的下半生,我无比得安排妥当才是。】
  “好。可不知道嬷嬷在育婴堂中缺些什么,年底的时候,我安排紫鹃以积福的名义去悄悄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和吃食,表哥觉得可妥当?”
  宝玉又怎么会说不妥当呢,因为这样做,才能让黛玉稍微安心一些,于是他点头说:“你看着安排,到时候也不必让紫鹃去,我叫外头的小子跑一趟便是。”
  又以及,玉儿一下子情难自禁泪眼汪汪的,叫宝玉觉得十分怜爱,于是他连忙换了个话题:“再有就是,今个儿听说西域那边风雪大,官道堵了一段,故而进京的队伍要比去年迟一些,你也别太担心。我看岳父大人的书信不日就要进京了,到时候萌哥儿可得乐坏了,他去年没吃上一口罐头,被苒哥儿馋得不行,你信不信,现在说起香梨罐头,他还记得是他姥爷送来的呢。”
  黛玉抿嘴一笑:“萌哥儿的记性真不是一般的好,那时候苒哥儿故意当着他的面儿吃冰镇香梨罐头,回头萌哥儿一天没搭理他。说起来,萌哥儿都一岁多了,还没见过他姥爷呢……”
  宝玉抱了抱黛玉:“明年便是岳父大人出京三年了,必是要回京叙职的,而且现在西域蒸蒸日上,莫说是西北群马家,就是薛蟠他那一支商队都赚得钵满盆满,朝中想去接任的人多得是。再者说,岳父毕竟年纪大了,陛下也不会让他在西北连任了,我看到了明年末,萌哥儿日后想去姥爷家,出门左拐不到三五里地就到了。”
  黛玉欣喜万分,她在后宅对于前头的消息并不灵通,但是宝玉愿意同她说,这下宝玉分析得头头是道的,倒是和黛玉心里悄悄琢磨的想法一致,遂她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到时候,爹爹一定会很宠萌哥儿的!”
  “嗯。”
  …………………………
  果然被宝玉说中了,赶在腊月二十,寿昌三年即将过去的前十天,西域那边的队伍浩浩荡荡抵达京城了。
  如果说,去年他们进京,看到京城内南边直通的一条水泥大道,顿感新奇,那么今年,从进入直隶的官道起,就踏上了水泥路,叫随行的人员觉得这路,可真好走啊!
  虽然有赶车的老把式说了,这水泥路太硬,怕是对畜/生的蹄子不太好。
  可是这路修的很合理,三分之二的水泥路以及三分之一的泥土路,当初工部设计的时候,就留下了给八百里加急用的泥土道儿——要不然,一概军情政务等需要时效的递送专门跑这条道儿,也便不会废了马蹄子。
  官府的车队后还缀着一些民间商人的商队,因为跟着官兵一起走,好歹也多了几分保障。
  这其中,就有薛家商队。
  薛家自罐头的法子被朝廷采纳之后,薛蟠派去西域的那几个管事便开始加大力度做水果罐头了——肉罐头是林大人和郝镇抚那边收的多,据说是做军需的,那么水果罐头这一类东西就不那么敏感了,制成之后,销往京城和江南,都是极其受欢迎的。
  薛蟠身为商户人家,这点买东卖西的常识还是有的,有往东边送的香梨罐头、哈密瓜罐头等等,也有从东边运往西边的柑橘罐头、桃子罐头。
  江南气候温暖宜人,水果种类更多,薛蟠和薛蝌关系不错,便把这事儿交给薛蝌操办,总归他定下了价钱,就按照不同品质给不同的价格。现在,金陵薛家的人对薛蟠的观感在不同以往了,即便这收水果卖水果在他们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