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227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27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但是都象征着我大明失天朝上国,番邦仰慕我们的文化才会如此呀!
  商人们则是如见了血的鲨鱼一般,他们考虑得就更多了,买东卖西,如能打开去番邦的商路,送出去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运进来的香料、木材、药材等等,一趟行商何止十倍之利!
  显然,这就变成了一个众人都喜闻乐见的政策,尽管它还只是个提议,但是各式各样的见解已经在各茶楼酒馆传开了,另有不少等着春闱的举子们也纷纷畅言、指点江山,堪称火热。
  甚至一度压过了今日禁卫军出的风头。
  这样的话题热度,不太正常。
  非常时期,尽管想要尽量少用暗卫的十六在番邦使臣进京的时候就吩咐了楚洵所率的暗卫丙部及时注意各国使臣动向,故而在下午,暗卫丙部还动手抓了一批积极扩散鞑靼等国上午所提的要求、并且一直吹捧日后的好处的人。
  可是效果不是很大,抓到的人根本不需要上大刑,很快就招了——都是些收钱办事的本地泼皮无赖而已,根本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也不需要问,摆明了就是阿鲁台等人给钱找人传播开的。
  十六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叫了一份驴打滚,喝了三碗凉茶,给宝玉写了长长的一封信。
  …………………………
  宝玉转身去了前院,留下黛玉有些呆愣愣:【我就问表哥胳膊酸不酸,本想着可以顺势替他用美人锤敲一敲的。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表哥居然说要去前院叫一更给他按一按……真真是个木头吧?】
  黛玉又好气又好笑,可是人都飞也似的走远了,难道还要自己去门口把他唤回来?
  一旁犹是摸不清状况的雪雁在说:“是了,奶奶,我听钱嬷嬷说,二爷从小就是叫一更他们做贴身伺候的活呢。”语气中满满的是邀功,仿佛替黛玉打听清楚了二爷是个洁身自好、身边没那种那种丫鬟的,能让姑娘在此时更开心一些。
  另一旁恨不得隐身的紫鹃双目无神:雪雁,你真是还小……
  而宝玉去了书房之后,看到了十六的来信,今日上午阿鲁台等人非分的要求时,宝玉都在场,现在十六的信上,也只是着重说了两位阁老和六位大臣对此事的态度。
  宝玉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是提着的笔慢慢斟酌着字眼落下。
  ………………………………
  次日。
  十一月初一。
  太和门,大朝会。
  太和殿前,炉、鼎、龟、鹤,吐出缕缕香烟;金钟、玉磬,琤琤琮琮,清脆悦耳。十六在金銮宝座上坐定,銮仪卫一名校尉,“静鞭”三响,百官跪。
  跪起行礼之后,由两名阁老率先奏对、其后是六部尚书、再次是地方官员奏疏等等。
  日常奏对之后,终于是该议一议几个番邦使臣给大明朝堂带来的震动了。
  下头一句句的臣以为、臣觉得、臣愚见……比昨天只八人要激烈十倍百倍,十六听下头闹哄哄,听了半天之后,咳了一声,自有銮仪卫再次静鞭,百官寂然。
  十六不疾不徐地说:“朕看你们倒是心急得不得了?莫急,咱们一件一件来。”
  “先说鞑靼想要派人来求学的事儿吧。”
  “蔡阁老,你说说。”
  “可,学圣人之言。”能做到阁老之位,蔡大人也不是傻的。
  卫阁老紧随其后地附和,叫十六知道,自己对此事的担心倒是有些多余,大是大非面前,重臣还是能搞清楚状况的。
  只是这些人,和宝玉说的一样,过分看轻了番邦人,觉得要来学,那就教,反正教什么都是咱们说了算——殊不知,耳濡目染,即便课本上只有之乎者也,也能叫来大明的番邦人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时下,众人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久了,反而是很容易被番人骗走一些信息。
  譬如天天上街买买买的莫卧儿小将军巴布,据说现在逛街的时候,对街头巷尾的一些名人轶事已经能够插嘴进去聊两句的,第一表明了他官话水平猛然提升;第二表明他对京城权贵已经有了初步了了解。这才多久的时间而已?
  “依朕看,既然鞑靼人有心向学,倒是可以派人去传道授业解惑也,众爱卿以为如何?”十六想了小半夜,觉得引进来不如走出去,派忠心可靠之人去番邦授课,三五年换一批,还能探听番邦的情况。
  蔡阁老和卫阁老相互看了一眼:陛下的主意是好,就是太天真了一些,番邦人哪里会答应我们派老师去呢……果然陛下还是年轻人哪,得叫他自己碰几回壁才行吧。
  于是两位阁老高呼陛下圣明。
  十六笑了笑:“再说瓦剌王子求亲之事吧。蔡阁老,你再来说说?”
  其实百官更关心的是榷场,但是陛下既然说一件一件来,那就再等一会儿。
  蔡阁老是行伍出身半路从文的,对鞑靼没什么好感,对瓦剌也一样,更是有,先帝时期也册封了两位宗室女为公主,分别嫁与辽东那边的女真和瓦剌,和亲女真的那位公主且不说,二十几年前和亲瓦剌的公主嫁的就是脱欢的亲叔叔——那时候脱欢他叔叔才是瓦剌的王,后来脱欢的亲爹政变成为君王,那和亲去的公主也就成了脱欢他爹的后宫,不过不出两年就死了。
  蔡阁老打心眼里也是看不惯和亲这样的事情的,不过身居高位多年,说话也不那么冲了,他出列,心中苦笑一声:【陛下的酒,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遂蔡阁老表明并不赞同和亲之事。
  十六问另一卫阁老之时,对方却持另一种观点。
  便是因此,两位阁臣的拥蹙便也纷纷站队,才安静下来没多久的太和殿又喧哗起来——这便是政治,上一刻两位阁老还可以颇有默契地对视,下一刻又可以因为意见分歧而吹胡子瞪眼。
  “臣听闻,卫阁老家有明珠,不若这样吧,既然卫大人如此赞同和亲之事,臣觉得陛下可赐卫大人之女郡主之位,为国效力,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众人吵得正酣,忽听闻这样一个提议,纷纷想要回头看是哪个人出的馊/好主意——好了,是那个脾气比茅坑里的石头还硬的御史李晏,就连卫阁老都有了一种哔了狗了的感觉:【我的小女儿……我的小女儿如珠似玉、才貌双绝,便是入陛下后宫也使得的,怎可去瓦剌那苦寒之地、嫁粗野之人!】
  此言一出,蔡阁老那边的大臣都恍然大悟,纷纷出言赞同,道是可以叫赞同和亲的官员,舍了他自己的女儿以全天下。
  卫阁老舍不得,总有不入流的官员想要投机,毕竟若是自家女儿去和亲,妥妥就是被封为郡主——那么身为亲爹的自己……
  然后李晏又说了:“若是真有这样的官员,要么是深明大义要么是投机取巧,陛下还是将他荣养起来为好。”得,那就是献出女儿之后,那人的官场生涯也就结束了。
  御史李晏字字诛心,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想投机取巧,那么深明大义者,脱去官服又怎么会舍不得呢?
  真是一个死胡同,赔了夫人又折兵。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618买的改良汉服到了,我觉得趁自己还年轻穿想穿的衣服,做想做的事,很棒
  发了微博微信嘚瑟
  微信朋友圈下头好多人说大长今
  ╮(╯▽╰)╭,这是汉服啊……
  是我们民族的衣服吧……
  另外晚上看了神奇女侠,没啥感想,男主挺帅……
  晚安


第199章 
  一时间; 原本赞同和亲的官员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在他们看来,先帝不知道从哪里挖出来的这个铁嘴御史李晏就是一条恶狗,逮谁咬谁,偏偏李晏在士林、民间的名声又很好; 活似青天大老爷; 日子过得的真好似无欲无求一般; 宗族亲戚几乎死绝,要从他自身或者家族抓把柄也是难上加难; 等闲不能奈何之。
  如果说,蔡阁老、卫阁老和六部尚书是先皇留给今上的能臣; 那么李晏就是先皇留给十六的诤臣。
  眼见自己这边的人一时间方寸大乱、溃不成军; 卫阁老很光棍地表示:瓦剌惯来都是大明需要拉拢的对象; 若是今次不答应对方和亲的要求,恐怕日后再商议如何结盟防备鞑靼等等,就不那么乐观了。
  这……倒真是个问题。
  远交近攻么,稍微有一点政治和军事常识的人都懂; 故而大明对瓦剌的外交政策一直比对鞑靼要友好一些,譬如说从前瓦剌的王派使者求娶大明女子,先帝就把宗室女嫁过去了,今次大王子脱欢亲自前来求娶; 在外人看来诚意更甚。
  十六闻言,很是认真点点头:“卫大人言之有理。但是诸位大人是否忘记了,瓦剌与大明不同; 他们继承王位的方式(此处省略:基本靠抢)……咳咳,大王子脱欢想要来我朝求娶好女,未尝不是为了日后有大明的支持,从而有更大的把握登上王位。然瓦剌现如今的王听闻尚未到知天命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日后……瓦剌储位如何,尚未可知。如此,便是朕想要与众卿一同商议的第三件事了。与其和亲,仅靠一女子来维系大明和瓦剌之间的‘友好’关系,不如追求更大的共同利益,捆/绑更紧密——朕有意于哈密卫增开榷场,你们以为何如?”
  哈密卫,乃是西域要道,东接鞑靼、北临瓦剌、西边距离亦力把里也不过三五天的路程,本就是西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城内主要百姓分成三种,即畏兀儿、回回、哈剌灰,其中,哈剌灰为瓦剌的一支。
  前朝昏聩,使得哈密落入番邦之手足足有四五十年,待到前朝末帝执政之时,哈密已然是鞑靼贵族(当代鞑靼大王亲弟弟)的封地,先皇建立大明之后,于太初四年发兵大破哈密城,鞑靼贵族东逃。此后,先帝在此置卫,将哈密并入大明版图,目的在于迎护朝使,统领诸番,屏蔽西陲。
  太初六年,鞑靼纠集兵力试图夺城,时,荣国公贾代善挂帅,大败鞑靼十万精兵,使其元气大伤,多年不敢来犯。
  太初十四年,朝廷派遣的哈密卫官员因盘剥当地百姓,被奋起的当地人打死,此时,大明恰逢多事之秋,又有鞑靼卷土重来,兴兵攻扰。先帝令当地勇将畏兀儿人,拜牙总理哈密政务军务,谁知道是引狼驱虎,击退鞑靼大军之后,拜牙成为哈密卫的实际控制人,虽未封王,实则已然是土皇帝一般了,据说出门拉马车的马匹都是六匹,只比天子少两匹、却比皇子公主还要多两匹,自比诸侯。
  十六昨晚夜读边陲年报纪事等等直到深夜,结合了在边境的暗卫报来的资料,左思右想,找到了这么一个交通要塞,唯一棘手的问题就是:哈密卫名义上是大明的一个卫,实则几乎已经军/政/自/治了快三十年。
  十六挠破头,不知道该如何化解。
  打么?劳民伤财;
  不打?拜牙一家恐怕早已把哈密卫看做他们家族领地了;
  该怎么办?
  因为翻阅了暗卫的记录,十六倒是没有盲目埋怨他亲爹当年不够硬气,毕竟当时大明也是内忧外患。
  十六遇事从不习惯抱怨和把责任推却给别人,这样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宝玉一直所钦佩的。
  于是,年轻的帝王在后半夜,收到好伙伴宝玉密信一封,阅读完毕之后抚掌大笑:“哈哈哈哈,这就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旁的平安和初一分食了一盘驴打滚,黏腻的糕点似乎还哽在喉咙头,他俩同时低头沉默:【陛下,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