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21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1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珠:嗬!不愧是我亲弟弟,从前还晓得藏拙呢?这一把子力气,好家伙……
  贾琏:哎呦我滴亲爹娘,宝玉这是吃啥长大的?从前也没见他显摆哩。
  武师傅:可惜了啊,可惜了。
  十一皇子:幸好幸好,我还以为小十六断袖了,幸好幸好。呸,我在想什么……
  十五皇子:吓——
  十六皇子:开眼了吧?晓得我醒过来看见宝玉一手一个贼人往外丢的震惊了吧。你们这群愚蠢的俗人。
  陈府台:天生神力啊。听闻那贾政不过是个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不成武不就,这可真是歹竹出好笋、犬父生虎子!
  成县令:这赔偿我到底是要不要收?算了,这椅子也就是松木的,不值钱,还是别收了。
  至此,陈大人算是解开了为何一残一小能够制服诸多贼人的疑惑。
  然后宝玉又说起乌篷船如何靠岸,如何遇到热心的里正等等。简明扼要,没有一句废话。
  “这么说来,你们同十六皇子倒是漂到了高邮附近。”陈府台再次在心里感慨:小小年纪口齿清晰、条理清楚,真是难得。“可记得贼人的样貌?”
  “记得。”
  “好,本官安排画师与你……”
  “行了,我也记得。冤有头债有主,吃了苦头的是小爷我,叫那画师回头与我见一见,我把那贼人的样貌说给他听。”十六皇子喝汤期间抽空冒出一句。
  陈大人终于是问完了,末了还关心了一下荣国府的小少爷们:“听闻那火势极大,但凡衣物书籍都没能救出来?几位少爷的银钱是否足够,可要本官这里先添补一些?”
  “谢过大人好意,小子们身上倒是还有些银钱。”
  陈大人也不多问,富家子么,随便一块玉啊什么的,典当了也够吃喝一阵,便安下心来。该询问那贼人是如何掳人的事儿了。
  于是吃饱喝足的十六皇子被大伙儿看着:“看我干什么,宝玉说的不是很清楚吗?”
  众人:你还没说你是怎么被掳走的呢?
  贾珠很有眼色地提出告辞,并不打算继续听下去。十一皇子理所当然地没有挽留,并且觉得贾珠还是挺识趣的:“你们船上衣物尽毁了?若是有不方便,可尽管与我们说。”
  贾珠只道已经给亲人去信了,想必很快就有人过来。
  贾氏三兄弟离去前,十六皇子还与宝玉道别:“宝玉,回头我就去寻你玩。”
  贾琏看了一眼仍旧缺一个扶手的椅子,才不承认刚才自己也偷偷试着去掰了:就宝玉这力气,十六皇子吃三年饭也赶不上吧?两人相差这么多岁也能玩得起来?果然是患难见真情啊!
  等到现在人等都离去,十一皇子无奈地说:“十六弟,现在你可以说说是怎么被掳走的吧,好叫陈大人查下去啊。”
  …………………………
  四月十一,酉时。齐郡王接到传信:小十六不见了?这事儿倒是可以好好运作起来。
  于是他飞速给京里写了一封信,又吩咐下去:
  “来啊,传下去,密切关注昨日宝应渡口被贼人掳走的几人踪迹。一旦发现速速报来。”
  “是。”
  四月十二,寅时整。
  “报——”
  “讲。”等候一夜的齐郡王一点不耐都没有,迫切希望听到最新消息。
  “那几人已经回到宝应县城了,据说有高手相助,将贼人打跑了。”
  【小十六得救了?我等了一晚上就给我听这个?!不按套路出牌,我接下来的计策该怎么办?】
  求齐郡王心理阴影的面积。
  …………………………
  宝应县城驿站。
  宝玉平安无事地回来,让一众人等都终于安心了,尤其是伺候宝玉的钱嬷嬷、一月二月和四个小厮,毕竟他们对主子的安危负有直接责任。
  贾珠吩咐下去请来大夫,给宝玉和武师傅好好地瞧一瞧,诊一诊。县城小也有小的好处,不到一刻钟,苍柏就带着大夫过来了。
  二人自是无碍,只是武师傅需要将养胳膊,暂时别用力过度即可。
  此间,贾琏叫隆儿、兴儿去喊来几桌席面,也算是庆祝。
  武师傅本就是良民,又因为此次救宝玉有功,被安排在贾氏三兄弟一桌也是合适。因没有长辈在,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了,贾琏第一个憋不住:“宝玉啊,好你个宝玉,小小年纪鬼精的很,怎么就能够藏得这么深,好叫哥哥我都不知道你是力大如牛呀。”
  贾珠皱皱眉头:这琏二怎么说话的,牛哪里能和宝玉比!呸呸呸,宝玉怎么能和牛比……哎!越想越乱。
  宝玉笑笑:“又不是什么过目不忘之类的神童,传扬出去人家也只说我荣国府出莽夫,我老爷听到了可不会高兴。”
  贾琏一想,政二叔的性子,惟有读书高……还真是这样!
  “那你也不能瞒着哥哥我哎呀。咱们可是兄弟!”
  “我也没瞒着啊,只是平日根本就用不着我一把子力气……”宝玉委屈地小声说。
  贾琏又一想,是呀,宝玉与自己一样,平日喝水都有人捧来面前的……要是亲力亲为了,还要下人干什么?
  于是这个话题暂时揭过去了。
  贾珠道:“此番你们得那热心里正相助,现在身上不便宜,回头定然是要差人去道谢的。”
  宝玉摇摇头:“我下牛车的时候塞了一个荷包的银豆子,若是日后再大张旗鼓去,平白给人家添麻烦,弄怕那耿直的老里正也不愿意接受财帛呢。”
  “好小子,还带着荷包呢!老祖宗给你赏人的银豆子也在?你倒是个能藏财的。”贾琏觉得自己和宝玉投缘也是有道理了,至少危急关头两人都想到藏钱,而不是像珠大哥那样第一个想到就是书本子。
  “琏二哥说笑了,我把那僧道给我的锦囊拿来装银豆子了,不然非得连裤腰带一起留下。”没错,宝玉的银豆子也是一排塞在腰带里,当初钱嬷嬷还奇怪怎么宝玉要把每一条腰带都改一改,此时倒是可见“仓鼠过冬,手里有钱,心中不愁”。
  “那字条呢?”贾琏追问一句。
  “都泡水了,烂掉啦。”宝玉细嚼慢咽,吞下那梅花鸭脯肉。。
  宝玉此时将这事儿说出来,也是思量着与其日后这两兄弟再好奇,便干脆说字条已经不见了。
  而实际上呢,靠岸后,宝玉在十六皇子去找人求救的时候他看见了白纸的一行小字,原来是遇水才显形的:
  月空之人亦罕逢
  那堪官贵在其中
  □□
  不日天书下九重
  宝玉从前倒是听说过“□□,一遇风云变化龙”,想来就是后人对这诗词的改编了,然而封建社会,什么金麟什么九重的,都不是只得夸耀的事儿,先藏了起来,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位面交易平台的储物格子了。
  也幸好武师傅识字不多,好奇心又不重,完全不知道宝玉在那小间隙偷偷看了可称大逆不道的批词。
  宝玉对遇水显现的字这把戏倒是不好奇。盖是因为小时候他试过,用水杨酸在白纸上写字,干透之后不留痕迹,再次打湿白纸则会有字体显露出来——这都是自己玩过的把戏了。古代的道士们不就是懂得的化学常识多了一些么。
  贾珠闻言点点头,说:“那僧道本就神神叨叨,不是还听说他们想要度了林表妹出家去?我看八成是骗子了。”
  于是锦囊荷包一事也就此翻篇。
  找到宝玉之后,贾珠马上又派人去信,好叫贾母她们不要白白担惊受怕,幸运的是,前头出发的下人脚程慢,倒是被后来的追上了,两人一起上路,倒是让贾府众人接到信之后大悲大喜一番,此为后话。
  第二日,下人里头反倒有好几个开始发热起来,于是苍柏又去把那大夫请来,幸而都是因为着凉了,喝一些驱寒的药也就够了。
  不过四五个人发热还是把驿站的人吓了一跳,生怕是疫症,好险没把那些发热的赶出去。后来管事去商议了,给病人划了几间角落的屋子,等好了在挪回来。
  四月十三,林府的二管事赶来了,这可真是!分别没两日又相见。他给送来金银细软,说老爷听闻此事,病了一场,现在还下不了床,很是担忧。又带来林如海特意嘱咐几位少爷的口讯,道身外之物没了就没了,人没事就好。
  而一到驿站就搜罗好那套林姑父给的书,贾珠原本还想与二管事说这事儿,被宝玉拉了拉衣袖。
  是夜,贾珠悄声问宝玉:“可是二管事有什么不妥?”
  “并无,只是后来我想了想,咱们会遇上如此麻烦的事儿,恐怕还是和书有关。”
  “书?”
  别个的书都已经归还贾珠了,只有武师傅身上那本《春秋》还在宝玉手里。翻开一看,有两页竟糊在一起。
  贾珠顿时放轻了呼吸,看宝玉随手从衣摆摸出一根针,小心地挑开黏着的书页:“宝玉,你干嘛在衣服上别针?”
  “哦?自落水一事后我觉得心下难安。我还看到琏二哥叫隆儿给他买了把匕首藏在靴子里呢。”言下之意是,我这几枚针并不夸张。
  “算了,这事儿回头再说……”贾珠只好专心看被挑开的书页。
  里头夹了一张纸条,一指长、两指宽,蝇头小子,却是满满的数字:
  壹拾贰叁
  拾捌壹壹
  陆柒肆
  ……
  到底是经历过信息爆炸时代的,在贾珠还懵逼的时候,宝玉很快就明白过来,并按照页码、列数、字数排出来,去《春秋》上一一对照,慢慢得出以下内容:正月获两万担,已入晋。缺人手,请征调民夫。
  没有称呼、没有署名。但是简简单单十七个字,透露出来的信息叫贾珠和贾宝玉面面相觑。
  获得了两万担什么?
  为什么要送去晋地?
  做什么事情缺人手?
  又是什么身份的人能够征调民夫?
  因入晋二字,贾珠嗖然反应过来:【晋商!晋商贩什么?船帮、驼帮、票号、盐……盐!两万担的只能是盐!】
  而宝玉因征调二字想起:【我们村里,去年冬天被征调去疏通河道的民夫回来的只有十之五六!】
  正是那两个粽子所说的话!他当时说的,徭役之后回来的人只有十之五六,那是不是代表,其余没回来的并不是死了,而是,被偷偷送去了别的地方?结合如今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地方不可能是手工业,那就无非是矿上了。煤矿?铁矿?金矿?银矿?铜矿?
  山西产煤,入晋的定然不是煤;中国贫铁,两万担铁是比天破窟窿还要大的事儿;金银铜等贵金属要是一气儿出来两万担,那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要被冲击崩溃了。所以……两万担的什么?是什么?
  【江苏沿海,有座盐城……】
  两亲兄弟对视一眼,贾珠知道的,贾宝玉已经猜到了;宝玉知道的,贾珠却并不清楚。比如带着鲁地口音,说话不明显地带着大葱味儿的游侠儿,以及他们提到的在家乡被过度征调的民夫。
  盐铁官营,私下贩盐超过一斤就是死罪,两万担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江南上下官员外加吏胥、捕头、杂役的人头都拿来凑数,也不够砍。
  “此事,当上报朝廷!”不可否认,贾珠还是一个正直的好青年,第一反应不是怕事而烧了字条。
  宝玉犹豫的是,既然林如海叫二管事特意带话说不要在意身外之物,那么是否代表了林如海已经另寻了渠道将这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