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207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07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妃搀着肃亲王出来聆听旨意,初一眼见原本肃亲王梗着脖子不肯行礼,被肃亲王妃盯了一眼,就抖了抖身子跪下了。
  能叫一个失了神志的人如此畏惧; 可见在王妃手底下讨生活; 肃亲王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
  而肃亲王妃; 全程木着脸放空眼神,只在肃亲王开始扭捏的时候转移一下视线去盯着自己的丈夫; 这很有效。
  初一出了肃亲王府的大门,大门尚未合上; 就听见肃亲王妃淡淡地开口:“王爷累了; 你们几个扶王爷回去歇着。”
  “朕……唔!”
  初一忍不住回头; 看见四个强壮的内侍官拥着肃亲王往后宅走,隐约可见王爷宽袍大袖里露出一段麻绳。
  明明肃亲王府和文忠郡王府是挨着的,但是偏偏一个大门朝南开,一个大门朝东开。
  初一出了亲王府; 转身又去郡王府。
  到了郡王府门前,看着打头出来接旨的虽是孤儿寡母,但是明显比隔壁亲王府的要鲜活一些——【大约,这就是寡妇死了儿子才叫没指望吧?虽然肃亲王没死; 可是肃亲王妃如今和寡妇也没差别;而文忠郡王妃,好歹还有儿子可以指望。呸呸呸,贵人们的事岂是我可以瞎琢磨的; 还是办正事要紧。】
  文忠郡王的嫡长子水栾领着庶出弟弟水桢在前头站着。一个十岁,一个八岁,皆是少年老成。
  王妃小胡氏领着侧妃贾氏和李氏站在后头。
  先是一应节礼赏赐,然后是关于水栾和水桢的学业问题——按理说,文忠郡王是今年正月没的,满打满算,明年正月才算满周年,而父丧守孝时间是三年,也就是说这两个小子还得失学两年。
  可是皇家情况特殊,整个朝廷的规矩都是他们定的,譬如说天子以日代月、守心丧等等,也是古来有之之例。
  因为年初的时候,先皇之子大多都遭了不测,留下一群皇孙没了爹——哦,如今该叫皇侄儿,十六早早就把这事儿拿出来和阁老、宗亲、礼部讨论过了,与其让皇侄儿们在府里守孝三年,还不如在周年之后,统统放到一起,美其名曰:接受教育、共同成长。
  阁老等人想得深远一些:这些从前的皇孙若是真闭门守孝三年,安知原先诸位郡王的旧门人会教他们一些什么?亦或者是困于后宅,被妇人教养成什么阴沉可怖的性子?倒不如统一归拢起来,多学学什么叫做忠君爱国好了。
  所以,马道婆纯粹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吧!
  毕竟明年能够入学的不止元春儿子一人啊,十六别的嫡亲侄儿、庶出侄儿,只要到过了七岁,统统都有份,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呢,水桢并不显眼。
  然而王氏不是这么觉得的,她想着:【怎么偏偏不早不晚,就在马道婆预言之后陛下发了旨意呢?可见马道婆确实是能感应天地大势的!对,就这样没错!】
  马道婆开始频繁出入荣国府,一会儿让王氏改改院子里的风水挪挪花木、一会儿叫王氏把院子里属相相冲的丫鬟都调走,不可否认马道婆于风水上还是有两下子的,王氏觉得院子小改之后,确实叫人心情舒畅了一些。
  二房主院虽然没敲敲打打,但是小动土的举动也瞒不过府里的人,奈何食物链顶端的老祖宗本来就是个爱搞封建迷信的,平素有事没事也喜好烧香、拜佛、塑金身、添灯油钱,对于王氏的举动也没啥大意见,就是叮嘱一句,求些正事,莫要搞些乌漆嘛糟的。
  眼见王氏对自己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了,马道婆开始不着痕迹地引着她多说说荣国府内宅的事儿,不过只有一点,每次话题说起宝二爷没多久,就会变成王氏单方面炫耀儿子,如何能干云云。
  【老婆子拿人钱财,与人办事,五百两白花花的现银子可不是那么好吞下的,可是这蠢妇人怎么嘴巴恁牢,说来说去都是些嘛不顶用的。】
  然而终于是功夫不负苦心人,马道婆盼了许久,终于盼到王氏忧心忡忡地变了脸色:“也不知我儿日后的子女缘是不是如大儿子一般深厚……”毕竟林丫头,瞧这就娇弱啊!
  【来了来了!再不抓住机会,我就是猪!】
  马道婆听了两耳朵的炫子言辞,终于有机会说:“哦,可需要老婆子替贵府二爷算一算?”
  “这……”
  “怎么,妇人对老婆子的本事还不放心?”
  “倒也不是。”王氏干笑一下,只是想起来老祖宗和老爷早几年前千叮万嘱说过宝玉的生辰八字不可随意透露出去,故而现在有一些犹豫。
  她越是这样,就叫马道婆越是好奇,不过眼见一次也不能把王氏逼得太紧了,马道婆打算下回再使把力气。再说了,东边不亮西边亮,暂时不知道那贾瑛的生辰也无妨,还可以先弄点他的贴身物件么!
  便是因为今日王氏有些心动马道婆的提议,但是也不敢擅自做主,遂有些怏怏地叫金钏儿送道婆出去。
  马道婆注意王氏身边的这个大丫鬟许久了,也悄悄打听了,好似二太太有把跟前得意人指给贾瑛的意思。
  于是她出院子的时候还在嘀咕:“可惜了,可惜了,便是没有八字,如何能算出二爷的姻缘和子嗣呢。”
  又看了止步的金钏儿一眼:“唔,倒是一副多子多福的宜男相。”
  待到金钏儿想要再问问,马道婆却已经走了。
  …………………………
  待到不两日,王氏听闻金钏儿说,宝玉又往老祖宗那儿送了不少阿胶去,顿时就是眉头一皱:“谁犯咳嗽了?”老太太惯来不爱吃阿胶。
  金钏儿犹犹豫豫地说:“并不听得很真切,但是听说老太太把阿胶分给了一份给史大姑娘去了。”
  没跑,那林黛玉肯定也有份。
  婆婆看媳妇儿,越看越不舒坦,即便现在王氏和林黛玉还只是准婆媳关系。
  晌午歇了一觉,王氏醒来之后琢磨了一下,然后传话出去,叫马道婆明日来一趟府里。
  次日,马道婆终于如愿得到了宝玉的八字,掐指一算,说二爷坐武曲,七破廉贪,性格坚韧,见煞刑克等等;然,子嗣是否繁盛,尚且需参一属相为兔,五行缺金的女子来中和一下。
  给王氏捶腿的金钏儿低着头。
  王氏听得似懂非懂,连连追问,直叫马道婆把话完全说明白,然后马道婆喝着蜜茶润喉咙,看王氏心不在焉地盘算着什么,实则是恨不得丢下茶盏飞也似的去交差!五百两!我马道婆来了!
  又是金钏儿送马道婆出院子,她扭扭捏捏地问:“那日我托你帮我算了姻缘,如今可有准信没有?”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倘若有青丝同心结九九八十一个,与我奉大仙跟前祈愿,则可速成。当然,求大仙办事,没有香火也是不行的。”马道婆实在是怕了没完没了问不停的王氏,也生怕二太太身边的丫鬟也是个不说大白话就弄不清楚状况的,故而只差没直白说:把你们宝二爷的头发拿来,我帮你办事。
  又想着上回这小浪蹄子出手就是半两银子,这一回能多讹一点,蚊子腿上的肉也是肉!
  金钏儿咬咬唇,左右看看,然后从荷包里掏出一根细银镯子。
  马道婆伸手就想去拿。
  然金钏儿一下子才缩回来。
  “好姑娘,你们太太几十两几十两的供奉大仙你没瞧见?若不是看你我有缘,这么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儿,大仙还不稀罕揽过来!”
  “行!你等我,三五天内,我必给你青丝同心结。”
  “这就对喽,可不能断啊。”
  马道婆揣着细银镯子走了,从东角门出了府,还悄悄地那牙咬了一下,啧摸了一下银子的触感,却见东边侧门有一丰神俊朗的俏男子从一匹白色骏马上下来。
  然后就听见门子恭敬地喊:“宝二爷回来了。”
  【嚯,倒真是一副好皮囊。】
  在宝二爷若有所感抬眼看过来的时候,马道婆条件反射地低头不敢直视,然后快步避走。
  宝玉皱了皱眉:贼眉鼠眼,面带贪婪,一看就不是好人……
  一更简直比宝玉肚子里的蛔虫还要蛔虫,马上抬眼问门子:“刚走过去的老婆子是哪家的?”
  “哦,那是马道婆。”
  …………………………
  拿到贾瑛的生辰八字,马道婆一路走还一路奇怪呢:【怎么这位宝二爷的八字和面相推算的命理不一样呢?幸好老婆子灵机一动,叫那小浪蹄子想办法去弄贾瑛的头发来,这样把握更全一些。五百两!老婆子有拿到五百两!下半辈子隐姓埋名,去哪里不能过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永远在过假的周末,然后我又领取了必胜客120…60的券,当然,今天不去吃了,看下周或者下下周六去吃吧……
  ps,我这里马道婆一开始不是宝玉寄名干娘,所以不知道宝玉八字。
  如果十一点半没更新,就是没二更了。
  我知道我啰嗦,可是……也没有很水吧?
  摸摸头,一定是因为最近快高考了,jj流量才这么差的,毕竟三天前我的收益还是挺好的……没道理,突然就扑了吧……


第176章 
  马道婆回了自己典租来的屋子; 早有一中年管家似的人物在小院子里候着了; 马道婆一见到来人就一脸谄媚,举着写有贾瑛八字的纸条献宝。那管事从怀里掏出银票:“这里是二百五十两,事成之后,再给你另一半。尽快动手吧。”
  马道婆点点头; 又把自己为了保险起见; 准备等弄到贾瑛的头发之后再开始作法的事儿给解释了一遍; 免得背后出钱的大爷还以为自己干收钱,不干事呢。
  那管事也不是很懂这些; 听了一半,胡乱挥挥手:“尽量快着些就好。”言罢; 又厌恶地瞥了一眼畏畏缩缩上前来接马道婆手里包裹的那个白头发老婆子:“行事小心着点; 倘若走漏了风声; 我们家爷可不是吃素的。”
  “是是是,您放心,我马道婆向来是懂规矩的,这哑婆子脑子不太好; 您也别和她一般计较。”马道婆一边说,一边下狠手掐了一下哑婆,那哑婆果然吃痛也只是一哆嗦,嘴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
  管事走了之后; 马道婆立马黑下了脸:“给你吃、给你喝,不是让你享福的,饭做好了没有?”
  哑婆连连点头; 又把饭菜摆了出来。
  马道婆拿出钥匙开了自己屋的门,从柜子里拿出一壶浊酒,就着两个菜,滋溜滋溜地喝起来。
  喝高了之后,乌拉乌拉地唱了几句戏,然后便开始打鼾了,哑婆悄悄低凑近,眼见马道婆的眼皮子动了动,于是她轻手轻脚地收拾好了铺着的残羹剩菜,然后把马道婆拍得半醒,搀扶着她回屋子去睡了。
  …………………………
  当晚,宝玉给老祖宗请安之后,又去了王氏的院子。
  大约是因为再两个月,就是自己成婚的日子了,宝玉倒是觉得还好,照常作息、照常去当值,但是荣国府尤其是二房这边就陷入一种油锅将沸的状态了,尤其是老太太和太太,早上可能还在拟宾客单子,下午突然又想起哪儿哪儿的老亲,便又要叫李纨提笔补上;或者下午在讨论餐具的花色,叫瓷器窑重新烧来,突然又想到什么更好的搭配之类。
  幸好便是因这多年,督促兰哥儿、苒哥儿上进,生生叫原本在闺阁中只读过《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认得几个字的李纨提笔也不怵了,能够把老祖宗和太太的吩咐一一记下,偶有生僻字,还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