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163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63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所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礼部尚书只晓得贾瑛出众; 却不如兵部尚书那样吃惊:呵!这好小子; 这一把子力气非同凡人啊; 当初那个铜球说不得他就能徒手拉开!
  更有现场的禁卫军,有一些是那一夜近距离,见过贾瑛大显神威的; 有一些则是时候听说的,不论怎样,夜里看得终究没有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来的清楚。
  这可是三石弓!
  这可是五百斤的石蒂子!
  排在宝玉身后的吴钰终于知道了自家大哥说起贾瑛此人之时; 为何脸色如此复杂了。
  这岂止是有两下子而已?
  一轮五十四人试遍; 贾瑛是毋庸置疑的射勇头名。
  历科一甲武进士; 均从能开十二力强弓的中式武举中挑取; 本届中; 除了宝玉之外,就是原先盘口的大热门吴钰的成绩称得上优异,也拉开了二石弓。
  相比之下; 位列第三的考生就逊色多了,第四第五位的差距和他不太大。
  试毕,由考官初排名次,兵部将武贡士名单进呈,再由皇帝亲定甲第,交读卷官填榜。
  此时的考生们在偏殿小憩,有内侍送来帕子、面盆和清水,以供众人梳洗,毕竟现在天气已经热起来了,方才考试之后,不少考生都是汗流浃背的,待会儿面圣听封,务必要仪容整洁才是。
  吴钰走到宝玉身边:“上届我哥也参加了武举,家里人的意思是,叫我再压三年再参加武举。我本以为这次恩科十拿九稳了呢,没想到还是我技不如人啊。”
  吴钰说起家里叫他稳三年的事儿,十分之坦然,不知道是觉得让一让哥哥理所当然还是天生就是线条粗。
  宝玉总不能说:是啊,吃了大力丸,我就是这么牛叉……只能矜持地说:“蒙陛下不弃而已,吴兄也是真勇猛。”
  毕竟这是在紫禁城内、太和殿中,不是寒暄的好地方,故而吴钰也就是趁着擦脸的时候小声与宝玉说了几句话,就站回了自己的位子。
  太和殿内,老皇帝翻着呈上来的排名,头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着:贾瑛。
  盖是因为那贾瑛的策论和弓马等等全部都是上上等,无可挑剔。
  十六在一旁着急上火呢,虽然他昨夜也知道了宝玉策论的成绩,今天也看到了宝玉的表现,但是不免有些担心,因为直觉告诉他:父皇并不是很喜欢宝玉。
  不过转瞬想到父皇不是那种因私废公的人,十六想着宝玉若不是状元,朝臣们那里也说不过去……吧?
  而老皇帝,心中自有计较一番。
  少顷,终于是宣众考生觐见。
  太初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在太和殿内、传胪大典上,年仅十七岁的贾瑛被钦点为本届武进士一甲第一名。
  是为本朝最年轻的武状元,也是本朝最年轻的状元。
  御赐黄金铠甲一套,封正三品参将,令其掌东宫五府三卫,共计五千余人。从今个儿起,宝玉就是手底下有五千多人的武将了,实职。
  吴钰则被点为武榜眼,封从四品郎中将,统东宫五府中的勋一府。
  另武探花空缺——第三名的成绩实在和前头两位相差有点大,故而就被皇帝点去了二甲头名。
  赐二甲十人武进士出身,赐三甲四十二人同武进士出身,武探花空缺不补,以示抡才大典宁缺毋滥。
  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
  唱名之际,给老皇帝行大礼谢恩,宝玉慢慢俯身叩首:这,是他仕途真正的开始。
  自此之后,再无人能以贾瑛白身任职而攻讦他。
  …………………………
  跪谢天恩之后,由铁甲禁卫送新晋的武状元归第,以示荣宠。
  早在宝玉等人谢恩、并被老皇帝‘亲切问话’的时候,今科武进士们的名单就已经飞报出去张贴了。
  守在宫墙外的赵大和一更等人第一个就听见了张榜之人一路高喊的声音。
  原本蹲在马车后头躲荫的赵大眨巴了几下眼睛:“我、我、我没听错吧?”
  四更嘴快:“赵叔我掐您一下看看?”
  “去你的,臭小子。一更,你方才听见没?”
  一更激动得憋红了脸:“听见了!咱们二爷,是武状元!”
  宝玉这一下,石破天惊。
  往小了说。
  盘口明后日就要开始兑钱了,届时,不仅使得贾母的一万变十万,王氏的五千变五万,就连贾珠和李纨凑的一千两也变成了一万。当然在荣国府众人的眼里,这些意外之财、飞来横财,在宝玉成为武状元这事儿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至于一更他们,原本每人全部的积蓄四五十两变成了四五百两,心头一算的他们纷纷唬了一大跳:这赌,来钱太快了!一到四更毕竟外头行走多了,也帮宝玉料理庶务,过手的银子千儿八百的都不算大,只在拿到钱的时候激动了一下子。一二月就不一样了,她俩好半天走路都是飘的,虽然还没拿到手——但是,四五百两是什么概念?赎身出去,到乡下买宅子、买田地、买下人,一辈子吃喝不愁——当然,她们并没有赎身的打算。从前跟着宝二爷就觉得是上辈子积德的好事,现在宝二爷前程远大,明眼人都知道,只要伺候好二爷,日后得了机缘,莫说是四五百两银子,就是四五千两页换不来!如今,还不知道府里有多少人想要往二爷身边凑呢,一二月等人才不会为了眼前的小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大房的大老爷贾赦揪了他自己好几根胡子,还把前几日同他胡闹的丫鬟训斥了一顿,只觉得没能在这两天对宝玉嘘寒问暖是自己的失策,当然,更是因为小/浪/蹄子/缠人。然后他转头一想,好歹琏儿和宝玉的关系一直不赖:【唔,真是聪明人,像我!】
  再有就是有人情往来的人家,这一回送来荣国府的贺礼更是重了几分。不仅仅是因为宝玉成了武状元,更重要的是,宝玉被封的可是正三品的实职!悄悄说一句,如今他比他老子的官职还高……
  往大了说,这是宁国府、荣国府玉字辈第一个实职正三品的官儿再加上宝玉和太子殿下一同的情分,眼见陛下的年纪是……日后,宝玉可就真是一步登天了!
  荣国府因为这样天大的好消息,阖府上下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都开始忙得团团转了,而出宫后的宝玉则是骑马回府。
  一路走来,围观的百姓不知凡几,还有那胆子大的小娘子,拿起香囊、荷包或者帕子裹着珠花之类的就往宝玉身上丢。
  叫铁甲禁卫们在心里嘀咕:这人那,脸长得好看就是了不得啊,上一届的武状元是个胡子拉碴年逾四十的壮汉,当时护送他归府的时候可没受到这样的对待。须知道,今日只是状元归家,就有这么多春/心/荡/漾的小娘子,那等到后日打马游街的时候,街面上大概就要人山人海了吧?
  有禁卫拦着,隔着一段距离,娇娇弱弱的小娘子们倒是基本没那个力气把香囊等等丢到宝玉身上,再加上宝玉有意闪躲,故而一路没有接受任何女子芳心的赠予,引得小娘子们纷纷叹气。
  赵大赶着车带着四个小子跟在队伍的最后呢,看得也是乐呵呵的:“咱们二爷,可太受姑娘家喜欢啦。”
  一到四更看着一地脂粉,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铁甲禁卫队送宝玉回来的时候,荣国府已经中门打开,爆竹声声了。
  大总管赖大带着单大良在迎宾,见到护送宝二爷回来的禁卫军们,二话不说就叫小子们抬来喜钱,是贾母和王氏吩咐的小银锞子,而非铜钱,毕竟铁甲禁卫是在宫中当差的,如果拿铜钱来答谢,未免太寒酸了。
  反正这婆媳俩马上就要收到盘口送回来的银子了,不差钱!
  领头的禁卫军和下了马的宝玉说了几句吉祥话,便回宫交差了。
  这是宝玉第一次从中门进府,心中自然别有一番滋味。
  原先他是老祖宗的宝贝疙瘩,在荣国府虽然不说是横着走,但是也是随心所欲能够想干嘛就干嘛的;后来两房分了家,分去大房那边的下人虽然不说怠慢了宝二爷,不过也不如从前殷勤了。
  但是!
  今日!!
  不论是大房还是二房的下人,皆是来来往往满脸喜气,见到宝二爷的时候,都恨不得笑成一朵花儿。
  宝玉要回自己院子换一身衣裳稍做梳洗,一路走回去,道上都被洒了水、扫了尘,愿意帮他开路、通传、打伞、扇扇子的下人乌泱泱一大片。
  还有些没能凑到前头去的,眼珠子一转就对着后头的赵大和一二三四更献殷勤,叔叔、哥哥喊得好不热闹。
  见风使舵的功夫一流。
  宝玉回到院子,自有妥帖的钱嬷嬷带着一二月准备好洗漱用具,梳洗之后换上一身全新的居家服去了老祖宗的院子。
  请安的时候,探春叽叽喳喳地说:“二哥哥,你后日是不是要跨马游街啊?”
  宝玉点点头:“是有这个惯例。”
  “上一回出门瞧状元游街,还是大哥哥殿试那一年呢,老祖宗,武状元游街,我可从来没见过。”探春一边说,一边就是去摇贾母的袖子。
  李纨生的大姐儿和王熙凤生的巧姐儿往常白日里也都在老祖宗院子里呆着的,也是四五岁的年纪,听闻三姑姑这么说,大姐儿眨巴眨巴眼睛:“我怎么没看到我爹爹游街?”
  惹得众人又是一笑。
  探春摸了摸大姐儿的小脸蛋:“那时候你还小呀。”
  “那我现在不小了呀~”大姐儿拖着长长的调子,“茗哥儿才小呢。”
  巧姐儿点点头:“对,芃哥儿也小。我和大姐姐都长大啦。”
  如是一番说笑,王氏带着李纨来请示老祖宗:摆酒席的事情这回可是得搞起来了吧?
  其实前几天宝玉成为武科会元的时候贾母和王氏就蠢蠢欲动了,硬是被宝玉拦了下来。
  老祖宗是甩手掌柜,享受王氏事事来请教的满足感,对着酒席就一个要求:热闹!
  然后因着方才说起跨马游街的事儿,贾母又对王氏说:“几个丫头年岁都大了,在家里的松快日子也没几年了,这些年因为各种事体,倒是越发出门少了。我看,这一回去状元楼顶一个包间,叫她们去看看宝玉跨马游街。”
  大姐儿和巧姐儿小小声地说:“老祖宗,还有我们呐~”
  “对对对,还有我们大姐儿和巧姐儿。”贾母被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撒娇,心都要化了。
  王氏斟酌着说:“可不知状元楼现在还有没有空的包间儿?”【哎呀,这可真是失算了,怎么就没想到定一个包间呢!我儿跨马游街,我也想看啊!!!】
  李纨抿嘴笑笑:“我们爷倒是叫我前几日先别说——他同那状元楼的掌柜说好了,给咱们府留了两个包间。”
  王氏假意嗔怪:“这珠儿也真是的,既然早早有安排了,也不告诉我们,若是定重了……”
  贾母挥挥手:“若是定重了,也不过是多费一句口舌的事情,状元跨马游街那天,想要定状元楼包间儿的人家多得是。要我说,还是珠儿想的周全。”
  一番絮叨后,荣国府的宴请时间定在三日后。王氏带着李纨又一阵旋风似地走了,顺便带走了探春和惜春去帮忙打下手。
  贾母看了看宝玉,又看了看从一开始就没怎么说话的黛玉,对大姐儿和巧姐儿说:“来,到老祖宗这里来,叫鸳鸯给你们拿果子吃。”
  两个小丫头片子被骗到屏风另一头,贾母又叫珍珠、琥珀扶着自己去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