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122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22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甄士隐经一番沉浮,走遍大江南北,见识广博,又有从前的学识底子在,做十六的门客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因为吴郡王吧,和别的郡王殿下不同,他并不是一个广招门客的人,所以甄士隐四月里携家眷来了淮安,倒是惊掉了众多人的下巴,那白鹤楼的掌柜听说此事之后,直拍着胸脯说好险年前没得罪了甄士隐。而甄家嫡支和甄士隐的岳家听闻此事之后会如何懊恼当初做事太不留情面没有对甄士隐雪中送炭,又是另一番计较了。
  心态中正平和、行事脚踏实地的甄士隐难得是合十六脾性的读书人;而吴郡王殿下给的丰厚月俸也是甄士隐目前最需要的——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必要时候可以为女儿的嫁妆折一折。未来女婿是正五品的云骑尉,自己家英莲却只是区区举人之女,虽然说出去姑苏甄氏的嫡出女儿是不愁没人嫁的,但是毕竟英莲曾经走丢过……嫁妆方面一定不能薄了叫别人看不起!
  六十余岁的甄士隐老夫聊发少年狂,以十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差事之中,务必要让吴郡王殿下感觉到聘请了自己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所以古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脑子清楚、没犯糊涂的老人家累积的经验和阅历足以叫后辈们受益匪浅。
  十六不是闭目塞听的人,现在的进步就很大了。
  说完正事,十六又八卦兮兮地问:“听说你吧孙云飞的刀都用折了?”
  宝玉:我刚才在心里夸过你……
  …………………………
  十六递上去的折子可谓是声情并茂、声泪俱下,老皇帝看了之后都不禁要失笑:十六身边隐藏着的暗卫早就报来了,这一次登陆射阳县偷袭的倭寇全部被拿下了,百姓也并无受惊。这个小机灵鬼写成这个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当地蒙受了怎样的损失呢。
  但是既然小儿子开口,讲的又是正事,为的也是他封地的人谋福祉,老皇帝其实心里头还是很高兴的——小十六长大了,懂事了!
  不过就像是十六这边先前分析过的那样,增新兵丁这个提议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
  然后扯皮了小十天,京中有圣旨下达:凡江浙闽沿海倭寇多登陆之地,县中民夫定时操练以御小股倭寇来犯;又令江北大营分兵北上,设海州等驻扎地,保护盐场。
  这其中,前头那一条倒是很容易就通过了,因为沿海自来就有这样的规矩,而且参与操练的民夫日后征战若有征调,直接便是可以成为正兵而非辅兵;只是后一条,江北江南大营当初设立是拱卫金陵的,如今江北大营分兵北上,却是扼住了齐鲁一地沿海南下的交通要道!
  当然,朝中齐郡王那一派的自然不会说江北大营的兵力北上会对自己投靠的主子造成威胁——那真是老寿星上吊,活腻了才这么直白的。他们咬住的一点,就说太平年月,换防分兵劳民伤财等等。
  此间各方势力的较劲如何困难且不说,但是因为:
  其一,老皇帝对十六的折子是持赞许态度的;
  其二,东宫一系大为赞同;
  所以这事儿终究还是以比较快的速度落实下来了。
  洪总兵接到圣旨的之后,二话没话就点兵派出长夫和辅兵先行一步,去配合海州城外驻军开营安寨了。
  军务敏感,十六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洪总兵的责任,而正是因为军务敏感、藩王的身份也敏感,因此十六和洪总兵为了避嫌,日常也没有什么往来,倒是完全看不出洪总兵这个大老粗月前拷问完倭寇之后,还叫人偷偷送了一份口供给十六过来。
  …………………………
  七月,吴郡王府,蝉鸣声声。
  如今小黄享受得待遇真是叫人不要太羡慕,连撒尿都恨不得有人去帮它抬腿。不过它并不喜欢那些陌生气味的人,还是跟在汪小虾身边才比较安心。
  说起来,这小黄争气得很,被沈千针那样折腾也熬过来了,又有宝玉当初回到郡王府第二天就悄悄化了一颗大保丹,叫一二月掰下自己带来一朵大灵芝的一大块儿,炖了一锅补元气的汤水,给禁卫楚沂等五人、家丁阿九到十二、一到四更等人送去,小黄也分了一盅。
  尽管见识再少,汪家兄弟也知道灵芝是个好东西,更何况贾大人给的灵芝汤里头还有好大块儿的灵芝肉,这一盅,怕是可以买好几十只小黄了。
  是汪小虾喂它喝下去的,奇怪的是,汪小虾还以为小黄会不喜欢药味的汤水呢,结果它舔得津津有味,还有小花,也不断伸头过来想要分一口,被自己推开好几次,生怕小花没个轻重撞到小黄。
  最后反而是小黄,喝了一大半之后,把食盆推了推示意自己喝,汪小虾失笑,谢过了小黄的好意,把剩下的灵芝汤便宜了嘴馋不已的小花。
  自从那天后,小黄就以飞速恢复了,其余几人也有感觉身上轻便了不少,不过都觉得,大约是沈千针确实医术高明,再加上又有灵芝这样珍贵的药材,自然药效好的。
  得到消息的沈千针硬是软磨硬泡要走一小块宝玉的灵芝,拿去配别的药丸子了。看在那一夜他撒药粉放倒不少倭寇的份上,宝玉给的很痛快。
  …………………………
  七月,汪家村,养殖区。
  汪狗儿百无聊赖地蹲在椅子上玩手指,看到旁边拿着笔蘸着清水在石板子上写字的堂弟,然后终于忍不住问:“你说贾大人还会来不会来?”
  那天贾大人被王爷派来的人急匆匆地接走,只来得及吩咐叫自己两个看管好养殖区,因为倭寇登岸,有一区域的拦网和竹筏子被弄坏了,光是修补就花了两人不少的时间。
  汪狗蛋头也不抬继续写字:“怎么不会来?当然会来。”
  “可是这不是有倭寇么?我听说当官的都惜命得很。”汪狗儿剥完右手的倒刺,准备开始剥左手的。
  “你听谁说的?”
  “戏文里都这么说啊。”汪狗儿振振有词。
  看到自己终于端端正正地写出了汪字,汪狗蛋觉得和堂哥说话心好累:“都和你说了,那些草台班子的戏少看一点,南边来的人刁精得很,一不注意就缠着你要赏钱。你以为咱是什么有钱人?自家房子倒了都没再起起来,现在还住着贾大人这边的房子。我跟你说,平时花钱之前给我多想几遍,知道没!我真是,恨不得替你管了钱去!”
  汪狗儿怎么也没想到,这不是在猜测贾大人还会不会来汪家村的事儿么?怎么堂弟转眼就开始说我花销的不是了呢?
  “我,我也没花几个钱。就是听那角儿唱得好,丢了几个打钱。”汪狗儿委委屈屈地说。
  “行了回头我替你管着月钱,反正在贾大人这里吃喝都不花钱的,替你攒着回头起房子。”汪狗蛋拍板。
  【这,这,这,这……】这话题跳跃太快,汪狗儿承受不来:“起什么房子呀,要是倭寇再来呢,一把火烧了就啥都没有了。”
  “你傻啊,没听说江北大营那边要调兵力过来了?”汪狗蛋很无奈,自己堂兄的脑子哦,可能出生的时候被忘记在娘胎里了。
  “是哦,还说今年报名什么乡村自卫队的,有奖励?”
  两兄弟的话题说着说着就扯远了。
  ……
  没错了,乡村自卫队这么颇具特色的名字也就是宝玉能够取出来的,至于说奖励,奖励的不是钱财,却是汪家村养殖区的海蛎子苗!
  虽然不是钱,但是比直接发钱更加叫人心动!
  首先,百姓不知道,但是十六和宝玉知道的,要是直接给民夫发钱,附近的藩王要跳起来——跳的最厉害的肯定是十五闽北郡王,他那儿也是倭寇爱光顾的重灾区,要花钱才能雇民夫训练,闽北郡王肯定不乐意;
  其次,发钱这样的例子一开,往后万一成了定律可就不好办了,毕竟朝廷明文规定是没有报酬的。
  所以,综上原因,十六和宝玉琢磨,间接地给予利益诱惑吧,反正海蛎子还是要推广开来养殖,才算盘活了射阳附近几个县的养殖副业,才能勉强补上巨大的买方需求缺口。
  …………………………
  “听说了么,王爷他老人家要搞什么乡村自卫队呢,鼓励咱们拿起武器,驱赶倭寇,保卫家园。”
  “听说了,不过原先咱们不是也聚集民夫搞操练的么?有啥区别?”
  “区别大了,以前是朝廷规定的,一户必须出一个壮丁去练,又苦又耽误种田,谁愿意去?”
  “那现在呢?”
  “现在啊,还是一户一丁,不过吴郡王殿下说了,但凡参加自卫队的,若是家里进项被耽搁,可优先领养贾大人养殖区的海蛎子苗。”
  “那是好事儿啊!”
  “对,只一点,不可以半途而废,不然就要收回资格了。”
  ……
  这样的对话在苏北沿海一地屡见不鲜,响应最为热烈的自然就是汪家村的,本来他们村就有小半的人同养殖区立了契,领走一部分海蛎子的苗,如今更多原先错过一回的人都不想放过这样发家的好机会了。更不要提本来训练民夫就是协助当地驻军的,保卫自己家乡的。
  担不担心被骗?担不担心血本无归?担不担心倭寇来了会死人?
  果断是不担心啊,有吴郡王殿下和贾大人作保,有什么可担心的?
  倭寇哪一回来村里都会死人,要是真和倭寇打起来了,杀一个就回本啦——当然,这一点是海通镇附近尤其汪家村的人才有的觉悟。
  …………………………
  因为自卫队和海蛎子苗之间的关系,倒是汪狗儿和汪狗蛋记录不过来的,毕竟这两人,一个一点也学不进去写字记账(汪狗儿),另一个虽很勤奋,但是毕竟年纪不小了,忘性也不小(汪狗蛋),所以一时间有些手忙脚乱。
  幸而,不多时,三更四更就回来主持相关事宜了。
  这养殖区的事儿,本就是宝玉当初放手给三更四更去处理的,当初三更在那一夜倒是还好,仅是受了些皮外伤,倒是四更,脸颊上被刀子划了道口子,也是破了相。
  茯苓私下也说了,恐怕还是会留疤的,就是照料得好了,疤痕浅一些。
  四更浑然不在意的样子,还开玩笑说以后娶媳妇又不是靠脸的。
  倒是宝玉默默记在心里,想着回头去问问秦异人或者云谷子,有没有什么对疤痕的特效药。没想到压根没需要问这个,那碗加了大保丹的灵芝汤看来功效很不错,反正大半个月过去,四更如今脸颊上的疤也掉痂了,露出粉红色的嫩皮肉,瞧着也不是特别明显。
  这大半个月过去了,除了家丁阿九阿十之外,就是小黄的伤最重,如今小黄也可以下地慢慢走了,就是留下一个后遗症,瞧见沈千针就夹起尾巴要逃跑,可能是之后沈千针给它拆线的时候留下了太深的阴影了吧。
  拆线这个概念也是宝玉告诉沈千针的,那丝线毕竟不是身体本来就能吸收掉的东西,遂一般五到七天需要拆线——这就不需要用麻沸散了,浪费!于是汪小鱼汪小虾两兄弟一个按头、一个按身子,还把挠门的小花关在外头,再接着,一脸懵逼的小黄就被拆线了。
  汪小虾看着都有些手软,大约是因为拆线时候的小黄是清醒的,身子在自己手下发抖的缘故吧。不过他没胆子和神医说轻点之类的话,因为在一起住了这么些天,有着小动物直觉的汪小虾知道沈神医不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