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117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17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贾赦被吓唬了一晚上,才发现老祖宗那儿没派人来盯着自己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宝玉就走了,贾赦睡到中午才醒来,哼着小曲儿,摸了两把怀里的丫头,觉得人生潇洒恣意,不外如是了:醒掌天下事、醉卧美人膝。
  也不知贾赦是如何臆想的,竟是不一会儿胡天胡地地又开始白日宣/淫了。
  ┑( ̄Д  ̄)┍


第87章 
  回淮安的时候居然也是一路平静; 宝玉和贾母设想的诸如有人绑架宝玉胁迫他翻译古方子的事情都没有发生,只能说明两种情况:第一,人家解开了方子;第二,人家不着急解开方子。
  不论是哪一种; 对宝玉来说,能避免一些麻烦事儿都是极好的。既然不管哪一边的人都没有要动手的意思,那么自己就做好分内的事情便是了。
  二月底; 贾母“病了”,虽不是很严重; 但是也需要好好将养,作为奉养母亲的长子; 贾赦才庆幸自己不用去金陵; 就发现病中的母亲特别能折腾自己……
  另外,二月春闱之后; 学子中有声音; 大致意思就是本次春闱有舞弊行为; 试题早早泄露了云云。
  其中风云不是外人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历次科举,考官都是皇帝钦点的,绝对是心腹; 但是比如说; 作为心腹饱读圣贤书的考官也有可能会有偏向性——大多数都是偏向于正统的; 东宫在太子的位子上都呆了三十多年了,虽然偶有起伏,但是还算是稳!江山要稳; 储君之位就不能不稳。
  贾赦本来还想替东宫摇旗呐喊表衷心的,但是老母亲病重这事儿又让他走不脱身,甚是遗憾。
  宝玉认为,本次科举到底有没有舞弊不重要,重要的是本案的背后推手——无外乎就是七了,他本就是因为从前勘破一场春闱舞弊而得封一等郡王齐郡王的。现如今科举起风波,朝中、民间很大一部分人都呼吁陛下起用齐郡王调查此事。
  如是,代表的意义不容乐观。齐郡王三四年前风头很生,不过近来却显后劲不足,如得权柄再被起用,于东宫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老皇帝顶着最大的压力,东宫太子顶着最大的火力,齐郡王使着最大的努力,江苏的吴郡王铁血之名犹在,又有盐利,还算是超脱。
  陆陆续续听了几耳朵,今儿说这个举报谁谁了,明儿又有某某说前日的那是诬告,后天又冒出什么行贿的铁证等等,整个京城如沸水锅子,闹个不停。
  三月,贾政去信与林如海替自己不成器的次子求娶黛玉。
  然而宝玉并不知道这一回事,确切地说,他知道便宜爹年后肯定是要把这事儿落实的,但是作为当事人,前期的事宜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发现最近林姑父给自己来信有点多啊,还问了自己这些年身边伺候的人的情况——什么情况来着?好像是岳父考察女婿哦!
  然后他就专心——卖昆布了。
  没错,三月,昆布到了可以收获的时节。这玩意儿没被宝玉用位面交易平台换来的好东西们开了后门,所以效果并不很神奇,但是产量方面,即便没开后门也是非常可观的,每一条都是又肥又厚又粗/长……
  “这玩意儿要怎么弄起来吃?”十六看着宝玉带来的昆布,墨绿墨绿的,怎么看也不能比海蛎子好吃。
  “炖排骨吧。”宝玉也是随随便便就吩咐了菜谱。
  于是初一叫厨下的人照做。
  晚饭十六是留着宝玉吃的:“你说,我给我儿子取个啥名字好?”十六的嫡长子都快满月了,现在还是浑叫着大哥儿。
  宝玉抬眼看看十六:“反正你说的和我说的都做不了准,陛下一定会赐名的。”
  “这昆布炖排骨也就一般般哎,并没有很好吃啊。”十六尴尬地转移话题:对哦,儿子的命名权都不在自己手里。
  宝玉点点头:“昆布的药用作用比较大。至于食用么,顺便而已,反正这东西很好养,晒干之后也易于保存,海蛎子已经是暴利啦,昆布就顺带种种便是。”
  “只是外头的人真可恶,尽是恨不得看你闹笑话的。”
  宝玉无所谓笑笑:“谁叫殿下不拘一格降人才呢?连我这样的白身也能做正五品,可不是要遭人嫉妒了么?”
  “行吧,你看着办就是了。”十六就是挂名的合股,啥事儿也不干,就负责挡苍蝇,“对了,今年该回淮安了吧?”
  “快了,把养殖区的事情交代一下,之后偶尔去看看就行了。”现如今听汪小鱼说,隔壁有些村里已经有人开始悄悄收海蛎子围起来自己养的,不过汪家村的人一开始没敢这么做,而是叫汪小鱼试探了贾大人的口风,得了准话才敢放心养海蛎子——毕竟贾大人的养殖区就在汪家村旁边,去年对咱们村也是多加照顾的,多少人家因为养殖区增加进项了?做人不能不懂规矩,先来后到的道理还是得讲的。所幸的是,贾大人大气的很,无所谓汪家村的人也搞起海蛎子的养殖,只是说距离自己的养殖区稍微远一点,以免日后收获的时候发生扯皮的事情。
  又有,宝玉吩咐了三更四更,今年养殖区的海蛎子繁殖之后,也可以分一部分小海蛎子去外头养——因为养殖区范围有限,再增多,密度多大,反而不利于海蛎子的生长。
  这对于附近十里八村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了,因此他们还有些犹豫呢:贾大人真能把一两银子一个的海蛎子苗给咱们?
  汪小鱼纠正:一两银子一个是日后长大的售价;再有,贾大人也不是免费送的,要领养、分养的都得立字据,照规定办事才能拿到海蛎子苗,怎么就不可能了?
  不过凡事总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在和汪小鱼确认过确实可以借贾大人那里的海蛎子种苗之后,又细细打听清楚了收获期需要付怎样的代价,去年二十人的建工小队领头的拍板:咱们干了!贾大人的养殖区都是咱们建的,如今依样画葫芦再建一个,没道理会养不好,要搞就搞大的。
  于是沿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海蛎子的养殖事业,倒是昆布——没啥人愿意去养,因为贾大人的昆布上市之后卖的价格也不过尔尔,私下还有人说:贾瑛这是失策的云云。
  当然,能说宝玉风凉话的都不会是海通镇附近的百姓,毕竟他们感激宝玉还来不及呢。
  三月底,老皇帝给十六儿子的赐名下来了:单名一个旭字。然后十六给他儿子取了个小名叫亮亮——不过一般也没几个人可以这么喊他。
  五月里,昆布的销售情况突然变得火爆起来,许多外地的客商纷纷来射阳收干昆布。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外地的客商还不想说原因的,就怕说了之后贾大人这边养殖区要提价了,但是后来来的外地人多了,总是瞒不住的:原来,这昆布啊,能治大脖子病!
  总的来说,除了沿海一地,其他地方的大脖子病都挺多,本朝初有医者配出了四海丸,说是专治有疗效,但是药毕竟是贵,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反正脖子粗一点也没事,忍者吧。遂各地大脖子病的情况并没有得到遏制。
  等三月里,有客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弄了点干昆布——他们那儿地处中原,没啥海味,带点干昆布给家里人尝尝鲜也是好的。
  便是吃了一阵子,哎嘿!家里原先有大脖子病的老娘居然好了——在此说一句,他能行商就表示家里不穷,老娘纯属是因为年纪大了耍脾气不肯吃药才拖着大脖子病不会好的!
  又一打听,自己送了几家干昆布的,原先但凡有大脖子病的,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这客商还有些不确定,拿家里干昆布去找有患大脖子病的人家试验了,这一试,心里就有了底。
  这样的情况不只在一地发生,经过两个月的酝酿,终于在五月,射阳县海通镇汪家村迎来了昆布的销售高峰。
  对于三更四更报来的情况,宝二爷竟然未卜先知一般地早早就给出了批示:不涨价,不限购。这叫两个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小厮越发敬佩宝玉,也越发不敢对差事掉以轻心。
  如今汪家村的人赚钱的模式就是:客商买了昆布,需要晒干的自己雇人(养殖区人手不足,没那闲工夫,汪家村等附近半劳力还多的是),晒干过程中,汪家村人拿着“包子(孢子)”问三更怎么办,三更说了,大人吩咐既已售出,就概不论了,随便你们怎么弄。
  于是,汪家村的人又有些蠢蠢欲动,觉得可以把昆布也养起来,虽然不如海蛎子的价格卖得高,但是这玩意儿好伺候、又高产、也不愁堆放,即便卖不出去了,自家吃也行……
  总归,海通镇汪家村养殖区的事儿宝玉就基本是全权交给三更和四更了,一二更并没有因为排在后头的两个小弟先得了实际的差事而着急,毕竟他们看来,跟着宝二爷,好处多着呢,不必急于一时。
  然后宝玉带着人常驻淮安,履行他长史的职责了——射阳还是得去的,大约就一个月一次罢。
  六月,宝玉去海通镇的时候在射阳县城看到两个熟人,跟在他身后的一更和二更也瞧见了,一更揉揉眼睛说:“爷,前头的好像是沈神医和茯苓小哥呀?”
  没错了,正是当年一出京城就找不到人的江南神医沈千针师徒。
  既是看见了,就没有不打招呼的道理,毕竟当初宝玉被沈千针刻薄得狠了,拿出人体解剖学狠狠地刺激了一把神医,也过足了瘾,后来两人倒是不怼不相识,慢慢熟稔起来,也化解了沈千针因为薛家对贾府的迁怒。
  一别经年,宝玉长大了,沈千针却没怎么变化,还是一副高岭之花、中年美男子的样子,大约他有特殊保养方法?
  宝玉开口将对方邀到自己海通镇的宅子上坐坐,沈千针点点头就去了:“正好,我都打听过了,此地的养殖区是一姓贾的大人搞起来的,我琢磨了半天,哦,原来你不叫贾宝玉大名儿叫贾瑛呢,正好,正好,免得我去寻你。”
  “沈大夫寻我何事?”
  “明知故问,不就是海蛎子和昆布的事儿?来来来,咱们是说说,这昆布对于大脖子病……”
  沈千针是纯医学狂人,原本在中原的犄角嘎达呆着呢,听闻昆布能治大脖子病的事儿,又起了好奇心,遂一路往射阳来了,如今见到宝玉,首先就叽叽咕咕说起了一些近日研究试吃昆布的心得,诸如“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能”等等。
  宝玉听得眼晕,一更二更听得头大,只有茯苓在沈千针背后扛着药箱无奈叹气。
  因为固执神医沈千针执意要当天立刻马上就去汪家村附近的养殖区看看,而宝玉想着郝老大的腿尚未完全治愈,王御医老老实实地说他自己能力有限,正骨的事情,需要重新打断郝老大的腿骨再接上,这样的技术或许沈千针可以一试。便是对沈有求必应,说走就走,叫一二更收拾东西,中饭也不吃,带着沈千针去了养殖区。家丁阿九、阿十、十一、十二以及铁甲禁卫五人随行。
  养殖区如今守夜人的屋子扩建过了,是一个回字型的小院,正屋是宝玉的,三四更也有房间,两旁的分别是汪小鱼兄弟个汪狗儿堂兄弟的房间,除此之外,空房间也还是有的,叫三更四更挤到一处去住就是了,腾出沈千针师徒一间。
  多年以后,宝玉回想起这一夜,还是无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