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95章

[综]母仪天下-第195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这一次少府准备的手套,很多是兔毛和兔皮制作出来的,至于丝绵的那种,反倒是数量并不多。
  暂时这些准备就已经足够了,毕竟,汉军并不打算追到长城外头去,而在长城沿线,最冷的时候,这些准备也足够了。
  瞧见舒云准备好的这些,萧何又是对皇后一番称颂,刘邦如今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事实上,他早就知道,舒云当年就意识到,天下平定之后,大汉就要面临匈奴的威胁,之前他册封北地的彻侯还有诸侯的时候,舒云就开始建议派人收集北地那边的气候信息,如今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了,想要在这个时候与匈奴人作战,那么保暖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后勤准备妥当之后,刘邦就亲自带着大军北上了,刘盈送刘邦出了函谷关,回到了长安,他神情也比较凝重,在舒云的教导下,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成了诸夏民族主义者。
  舒云曾经给刘盈灌输过一个观念,那就是内战无英雄,外战无贼子。舒云之前就跟刘盈感慨,从战国时候开始,诸夏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将性命丢在了诸夏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之中,实际上,这就是诸夏文明的内战,内战再如何,也算不得什么英雄豪杰,反而是始皇帝同意了中原,让诸夏文明也得以一统,这才是始皇帝最大的功绩。
  只是秦朝二世而亡,中原再次陷入了内战,舒云将之前记录下来的各地的户籍记录给刘盈看了一遍,可以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头,整个中原大地,不知道多少人死于战乱,十室九空并不是什么虚话,而这些,实际上并不是必要的。
  当年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要是能够修改秦法,或者说,对于新占领的六国地方缓缓图之,而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直接施以严刑峻法,后来也就没那么多事了!
  正是因为秦法严苛,六国百姓压根无法适应,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刑法,然后呢,就沦为刑徒,被拉去修长城,修直道,修皇陵。而关中的那些老秦人呢,情况又不一样了,一方面他们早就习惯了,另一方面呢,他们常年耕战,身上有爵位有战功,这些都是可以抵罪的,因此,即便不小心触犯了秦律,他们也不至于落到要被拉去做苦役的地步。
  只是六国一统之后,六国的百姓从哪儿弄什么战功,弄什么爵位呢?因此,最终直接陷入了恶性循环,律法越是严苛,反抗越是激烈;反抗越是激烈,律法越是严苛,大家愈发思念故国,哪怕故国其实也不好,但是,两个都很烂的情况下,大家也就宁愿选择不那么烂的一个了!加上六国贵族暗中煽风点火,这才导致了秦末的时候烽烟四起,而这种席卷了整个中原的战争,并不会因为某个人出身高贵就能置身事外,大家都身不由己。
  若不是当时战乱的缘故,秦国的长城军团也不至于撤回关中前往平乱,而长城军团不撤回来,河套依旧是中原的,匈奴人也就不可能壮大起来,如今草原上的霸主说不得还是东胡人呢!
  而天下好不容易平定下来,若是再让匈奴人从里头掺一手,那么只怕稍有不慎,中原又会陷入战乱之中,很显然,中原已经经不起这样的动荡了。
  刘盈自然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不是他缺乏战争经验,他恨不得自己也跟着披挂上阵,对付那些匈奴人。
  舒云看着刘盈的神情,她拍了拍刘盈已经不再像是以前那样单薄的肩膀,露出了一个安慰的神情。事实上,对付匈奴,如今顶多也就是将他们赶出中原,挡在长城外面而已,想要真的将匈奴压下去,如同上一世舒云所做的那样,直接将他们融入到汉人之中,那么,别的不说,中原起码要再增长两倍以上的人口,另外呢,还得有个二三十万匹的战马,才足够消耗的。
  而在这之前,舒云琢磨着,还是先用经济手段,拖住匈奴人的脚步才行。
  事实上,比起冒顿的继承人老上单于,冒顿呢,其实是缺少足够的战略眼光的,冒顿就是个典型的武夫,缺少足够的政治智慧,匈奴人跟着他,虽说一统了草原,但是实际上呢,并没有占到多少大的便宜,而等到老上单于的时候,他先是干掉了月氏人,掠夺了月氏的财富,又将匈奴的影响力扩散到了西域那边,这才真的奠定了匈奴的根基所在。
  没办法,比起啃上一口,不光沾不到多少油腥味,还要崩掉一口牙的汉朝来说,其实还是西域那边的小国更好欺负一点。而西域那边的财富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的匈奴人的技术与文化的发展,别的不说,在从汉人这里得不到什么技术的情况下,西域那边源自于希腊文明的一些技术文化最后其实有一部分,是落到了匈奴人手里的。
  而舒云呢,已经打算提前想办法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了。
 

第108章 吕后
  晋阳那边,汉朝与匈奴已经开始了交锋,老实说,汉军真的很吃亏,中原缺马,之前多年战乱,更是加剧了缺马的形势,汉军如今的主要战力就是步卒,面对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汉军只能步步推进,用这些士卒的生命换取空间。
  好在匈奴人其实也不想将太多的兵力耗费在中原,虽说东胡人已经被击败了,可是依旧还有余部留在草原上,这些依旧是不稳定因素,只要匈奴人露出一点虚弱来,这些东胡人的残部就能立刻反噬。除了东胡人之外,月氏人更是不满于匈奴人与他们夹击东胡人时撕毁了盟约,得了最大的好处,因此,一直在找机会给匈奴人添不自在。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汉朝对于匈奴人来说,没有多少油水。汉朝自个都穷得叮当响,要不是舒云经营得当,这些公卿彻侯们,估计想要凑齐全套丝绸的衣服都有些困难,不是没钱,实在是没有足够的物资。
  而北地那边,本来就以苦寒闻名,当年与匈奴接壤的是燕国和赵国,那里在始皇帝一统六国的时候就遭遇了许多破坏,后来也没能完全恢复过来。在人口不足的情况下,土地再多也是白搭。
  至于黄金之类的,匈奴人虽然也喜欢这些,可是黄金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服穿,那么,对于匈奴人来说,再多的黄金也没用。
  因此,匈奴人如今无非就是想要将汉军歼灭,然后呢,看看能不能占据中原北方,回头不管是将北方的大片土地化作草原,还是驱使汉人帮他们耕种,以此获得更多的粮食供给,这都不是什么坏事。
  冒顿单于原本打算得非常好,但是,他面对的大概是汉朝建立以来,最为庞大,含金量也最高的将相集团,大家都是在战场里头厮混出来的,一个个身经百战,原本就颇有天赋,再经过实际战场上的磨练,有了足够的经验之后,这些人能够发挥出来的才能那就可想而知了。
  汉军虽说都是步卒,但是在装备比较齐全的情况下,结成战阵,足以抵御匈奴骑兵的冲击。
  毕竟,汉军虽说还不是武帝全盛时候的样子,而匈奴人呢,其实这个时候,也是比较原始的。事实上,就像是中原汉人一直在进步一样,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战术还有技术上头,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游牧民族的巅峰,差不多就是成吉思汗时候的蒙古骑兵了,他们那时候,不仅有着强大的骑射技术,还有着完善的后勤,另外也具备了足够的战术素养。
  而现在呢,匈奴人就算是从小就骑羊,但是,没有马镫马鞍的辅助,即便是匈奴人,也没多少能够真正掌握骑射的技能,这个时候所谓的骑射,其实是要等马停下来才可以的,想要在骑兵疾驰过程中就进行开弓射箭,那是只有少数的勇士才能掌握的技能,毕竟,匈奴骑兵的主力是牧民,他们大多数时候需要放牧,并不可能真的整日里训练自己的骑射技术。
  这也导致了,在面对汉军弩箭的射击,匈奴人其实缺乏还击的手段,没办法,比起汉军的弩箭来说,匈奴人的弓箭射程更低一些,毕竟,汉军这边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便是青铜弩都已经被淘汰掉了,一部分还算能用的准备回头留给那些郡兵民兵,而不能用的,干脆都回炉做成了农具,租赁给百姓使用了。汉军的弓弩,关键的结构都是钢铁打造的,而匈奴人呢,用的弓箭是羊角,牛角制作的角弓,除了少部分号称射雕者的勇士弓箭会更加精良一些,这些弓箭制作手段也比较粗糙,汉军能够射中他们,他们却无法射中汉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人实际上拿汉军也没太大办法,只得步步诱敌深入,企图将汉军纳入他们的包围圈。
  刘邦非常庆幸,汉军北上没多久,就下起了大雪,若不是配备了足够的保暖物资,那么,汉军压根无法在北方久战,汉军的主力是关中乃至齐楚之地征集的大军,北地这边的兵马之前是跟着韩王信还有刘喜的,这些兵马一部分跟着韩王信投奔了匈奴,还有一部分呢,跟着韩王信的部将新立的一个所谓的赵王,剩下的那些呢,战斗力也有些不那么拿得出手。
  事实上,这也是因为大汉刚刚建立,在北地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深入人心的统治,因此,在当地很难征召足够的兵马,要不然的话,这一战估计要轻松不少。
  关中乃至南方的士兵即便是有了足够的保暖措施,一时间战斗力也受到了影响,不得不暂时休战,而匈奴那边呢,他们却是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气候,甚至他们正常居住的地方,比起代地来说,要寒冷太多了,匈奴人趁机集结起了大军,企图攻打平城。
  结果那边,周勃陈平直接先将那个所谓的赵王给连锅端了,便是韩王信残留在原本韩国的一些部属,要么战死,要么就狼狈逃入了匈奴境内。
  没有那边的呼应,匈奴人虽说一度围困了平城,但是在面对城中的投石机,还有其他的各种守城器械,匈奴人在顶着箭雨和时不时从城中飞出的巨石攻击了几天之后,就不得不往北方撤兵了。
  刘邦倒是想要追杀一番,可惜的是,汉军缺马,根本追不上,因此,只能跟在匈奴后头,收复失地。匈奴人虽说还有些不甘心,只是他们终究也得考虑到战损比,要是在中原这边损失再大,即便是以冒顿的威望,也未必能够弹压住下面的反对声音,因此,最终只得作罢。
  没了白登山之围,但是刘邦还是对于匈奴的入侵深感耻辱。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主要价值观决定的,中原这边自个内斗,赢了输了,大家都勉强算得上是自己人。而匈奴呢,当年战国的时候,各国虽说都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就是匈奴东胡等民族,但是呢,在主流的价值观中,匈奴人就是夷狄,华夏贵胄被夷狄逼迫到这样的境地,显然是一件叫人耿耿于怀的事情,因此,刘邦虽说得胜回朝,却已经将匈奴视作是心腹大患。
  朝堂之上,刘邦就直接向着群臣问策,匈奴人来去如风,边境那边只能被动防守,应该怎么办才好,总不能继续修建长城吧!
  修建长城这种事情,自然是不靠谱的,这需要的人力物力那真是太多了,大汉如今总共才多少人口,而且因为战乱困乏不堪,逼着百姓前往北地修建长城,这是想要再次逼反天下百姓呢!
  在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一帮子大臣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那句话,与民生息,静待时机,当然,北方那边还是要严防死守才行。
  刘邦因此大失所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