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74章

[综]母仪天下-第174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里头有技术的匈奴人早就先一步被挑出来了,去帮着少府养马,照顾牲畜,制作奶酪,而这些匈奴年老的贵族呢,又没有多少权力,匈奴那边也不肯掏钱赎他们,甚至军臣还直接表示,这些没用的家伙,如果还有对匈奴的忠心的话,就该直接自尽。
  问题是,能好好活着,谁乐意死了!尤其,在汉朝这边,只要他们配合,日子过得比在龙城还舒坦。
  龙城苦寒,能够分配给他们这些老人的粮食衣服什么的,自然都不可能是什么好的,他们也就是勉强维持体面而已,而到了大汉这边呢,这些人既然有足够的利用价值,那么,大汉给予的待遇还是可以的,无论是饮食,还是起居,都参照了大汉这边士人的水准,除了没有自由之外,他们享受到的东西可多多了。
  因此,哪怕是为了保持自己如今的待遇,甚至是提升自己的待遇,他们也都是一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样子。
  鸿胪寺里头精于匈奴话的人都被挑了出来,充当翻译,每日从这些人口中将匈奴人的情况都拼凑了出来,甚至连草原上的地图,都被拼凑了出来。
  可以说,与以前相比,汉室对匈奴人的了解已经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也判断出了匈奴大致有多少人口,控制了多大的范围,然后,一帮原本就是好战分子的公卿列侯们,一个个眼珠子都红了。
  以前的时候,匈奴一般就是自称控弦四十万,大家都觉得这就是匈奴青壮的数量,或者说,匈奴人大概也就是四十万户左右,实际上呢,匈奴人的数量,远远比这个数字多多了。毕竟,他们控制了包括河套草原在内的幕南地带,还有广阔的漠北,他们的疆域,甚至比大汉还要大上许多,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他们自然是无法控制这么大的领域的。
  如此一来,这个仗就很有大头了,一方面是开疆拓土的诱惑,另一方面呢,就是匈奴人代表着的财富,光是牲畜,就有几千万之多,若是能够抢回来,大汉就永远不用担心缺乏牲畜使用了,各地都能普及牛耕,每户人家都能养上几头羊,中原也再也不用担心缺马了!甚至,匈奴人本身,代表着的也是财富,太后倒是仁慈,免去了许多徭役,但是朝廷还有那么多的工程呢,都招工来做,得花多少钱啊,所以,还不如都让那些战俘来干呢!反正死的不是自家的百姓,没人心疼。
  而对于舒云来说呢,她看到的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别的不说,当纺织效率提升之后,不怕东西卖不出去了,而且,当匈奴人真正跟汉人融合起来之后,广袤的草原甚至还有遥远的北海,都将会是汉人的地方,这些地方呢,蕴含着庞大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可以说,如今,对匈奴作战这种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便是许多文官,虽说他们没法如同骑兵一样上阵杀敌,但是,对于军功这种东西,也是非常渴望的。
  高祖当年斩白马会盟,表示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战功不得封侯,实际上呢,这种规则早就被刘邦自个搞得面目全非了,什么非刘氏不得封王,刘邦在位的时候,异姓王几乎是最多的,当然了,等到吕后当政的时候,几个异姓王也差不多都接连完蛋了。但是,非战功不得封侯这种事情,如今这个规则早就名存实亡,别的不说,外戚封侯几乎已经变成潜规则了。
  当然,对于大多数朝中的大臣来说,通过其他那些途径封侯,是不怎么靠谱的,他们倒是希望自家有什么美貌的姐妹女儿,能让自己一步登天了,问题是,这种事情并不怎么靠谱。而朝堂之上,又有一些潜规则,比如说,丞相这个职位,起码得有个关内侯的爵位才能做,在以前的时候,那些丞相可都是列侯,甚至都是开国时候的列侯,一直到了孝景皇帝的时候,因为一时间开国那会儿的列侯许多都已经过世,甚至子孙后人因为不肖,直接就除国了,留下来的呢,比较成器的也不算多,那个时候,才算是勉强放开了限制,让关内侯也能做丞相。
  做大臣的,有几个是不想上进,不想做丞相的,所以呢,如今能有战功可以捞,哪怕只是在后方做后勤,那也是有功的。以前的时候,大家是担心打不过,而如今呢,很显然,匈奴人并不是那么可怕嘛!所以,干什么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继续在边境肆掠呢?那么,干脆就打吧!
  因此,开过年来之后,朝廷就开始全力备战,等到有了幕南那边的消息,就可以直接出塞了。
  舒云对出塞的那些骑兵的指示就是,不要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大军出塞,一切以对敌人有生力量造成杀伤为要。如果匈奴人逃跑,也不要穷追不舍,你直接将这些部族的牲畜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就杀掉,如此一来,草原自己就乱了。
  匈奴人能够保持战斗力,他们自然不能忍饥挨饿地来战斗,在缺少足够食物的时候,他们要么就去跟其他的部族竞争,要么只能投靠大汉。
  舒云已经有了经略草原的计划,那就是编户齐民,在草原上呢,隔上一段距离,就修建棱堡作为防御,几个棱堡中间呢,就可以收拢牧民,在草原上放牧。
  汉室这边,哪怕如今舒云已经开始推广高产作物,甚至在南方那边,已经找到了占城稻,并且推广开来。南方那边呢,正常主食就是稻米,但是比起早就经过开发的北方来说,南方现在很多地方可以说是地广人稀,因此,稻米的产量出现过剩的情况。舒云已经下令调用江都那边的楼船,顺着河道将稻米运送到关中来。
  问题是,北方这边,面食尚且没能完全推广开来,至于稻米什么的,大家更是不怎么喜欢吃。实际上呢,这也是口感的问题,其实占城稻的口感并不算非常好,当然,对于贫民人家来说,他们还是愿意出售家中的粟米小麦豆子,然后花上比较低廉的价格,换取稻米果腹的。
  所以,实际上呢,汉室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的粮食缺口的,事实上,想要让人少吃饭,就得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光是从大豆里头获取蛋白质和脂肪,只能说是权宜之计,实际上呢,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吃肉。
  在汉室这里,即便是普通的小地主,也是未必舍得吃多少肉的,肉类的价格从来就不低廉,真正能够经常吃上肉的,起码也是中产和以上的人群了。
  问题是,汉室这边,牲畜数量并不多,一般也就是散养而已,而且,这年头的养殖技术,那真的是非常粗陋原始的,两千年后,猪几个月就能出栏,而如今呢,没有足够的饲料,猪的品种也不算好,养猪周期怎么着都得两三年。而猪肉呢,因为没有经过处理的缘故,味道也非常糟糕,所以,这算是贱肉,只有普通人家才会吃。
  牛羊什么的,这个时代,倒是没有立法表示杀牛是有罪的,但是牛呢,还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少府那边搞出了可以用牛耕的曲辕犁之后,市面上牛的价格立刻暴涨,横竖少府直接传授了如何驯养耕牛的法子,找个靠谱一点的铁匠,给牛穿个鼻环,就不怕牛尥蹶子发狂了,一头牛耕地,能比得上好几个壮劳力。
  因此,之前从草原上缴获的那些牛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权贵地主们消化掉了。要不是少府那边有舒云的强制命令,留下了一批,用于租借给底层的平民使用,那些百姓看都别指望看到这些耕牛一眼。
  权贵阶层是不愁吃肉的事情,但是呢,普通百姓却不同,而如果能够如同后世的那几个以畜牧业出名的国家一样,将草原变成汉人的牧场,专门给汉室百姓提供肉食还有各种奶制品,那就非常美妙了!
  有了足够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营养充足之后,汉人的身体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会成为更好的兵源,更好的开拓者。
  总之,前脚这边有人出塞,那边舒云就开始在朝堂上商议在草原上编户齐民,建立郡县的事情。
  在秦朝的时候,这种事情其实已经做过了,像是什么九原高阙都是秦人建立的要塞,那时候,长城兵团还在河套草原上屯垦。
  收复河套之后,舒云就打算在河套那边建立起一个屯垦基地,畜牧业和农业齐头并进,等到日后完全消化了幕南,再穿过瀚海,截断匈奴人西进的道路,就能够将匈奴人彻底围困在漠北那里。
  到了那个时候,熬不下去的匈奴人,除了对汉朝屈服,还有别的办法吗?
  尤其,在他们看到了投靠了汉人的部族,在广袤的漠南,有了固定的牧场,有了足够的牲畜,不缺食物,不缺衣服,不再担心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情况下,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打又打不过,想要活下去,唯有屈服。
  这在游牧民族并不可耻,就像是头曼单于的时候,匈奴人那时候就屈服与东胡人一样,当然,有了机会,他们也会反噬。
  只是,以汉人文化的包容性,他们迟早会接受自己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的。
  汉人天生就对于种田这种技能点满了熟练度,因此,舒云这边说到可以在匈奴人放弃的地方实施屯垦之后,大家一下子都来了兴趣。
  舒云直接就叫人在上林苑那里找了个地方修建了几个棱堡,棱堡就如同长城一样,算是一个前进基地,屯垦的军队可以住在棱堡之中,里头会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只要物资足够,借助于棱堡的防御,就算是上万骑兵围攻,也拿棱堡没有多少办法,反而是棱堡中的守军,可以从容对来犯的敌人发动反攻。
  上林苑修建出来的不过是简化版,少府,南北军的技术人员将他们设计出来的,针对草原上敌人的棱堡图纸拿了出来,对着军方那些巨头一番解释,顿时一个个都心动了,真要是当年就有这样的技术,何至于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呢?
  不过呢,现在的问题是,在草原上修建棱堡,这得用到石头,还有相应的粘合剂,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点。
  不要紧,少府立马又有大杀器拿出来了,那就是土水泥,另外呢,干什么用什么石头,可以在当地就建立砖窑,烧制砖头嘛!不仅可以用来修建棱堡这样的防御设施,还能够给那些移民和计划里头需要容纳的归化胡人建立住宅。
  当然,水泥什么的,还是需要从中原运送过去,毕竟,起码在目前来说,这算是机密技术,不能外流,哪怕只有一丁点被学会的可能性,这些技术都要对外保密,谁要是敢将这些泄露出去,按照汉律,那直接就要族诛。
  少府如今热衷于给墨家牵桥搭线,给墨家搜罗门人,而墨家呢,这些年来,其实也早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政治主张什么的,压根轮不到他们来施展。墨家当年战国的时候分裂了,依附于秦朝的,在秦朝末年的大战之中,就差不多消亡了,还有就是依附于其他国家的,后来大半跟着田横,后来直接就追随田横自刎而死。
  墨家一开始是不想为汉室效力,但是如今时代不一样了,不依人主,不成法度,任何学说,都需要有统治者的支持,才能够延续下去,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墨家也就是跟法家关系还不错,算是当年一块给秦朝效力时候结下的交情,但是无论是黄老,还是儒家,对墨家都颇为敌视。而即便是法家,想的其实也是吞并墨家,而不是扶持墨家。
  统治者一般都是需要墨家的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