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22章

[综]母仪天下-第122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轮到司徒宏,司徒旻睁着眼睛说瞎话,硬说这个儿子是福星,不顾其他地方有什么水灾旱灾的,偏说关中大熟是司徒宏的功劳,然后封了司徒宏一个忠瑞郡王。简直是见鬼,关中这些年随着绿化面积的增长,降雨量也多了点,又少有沙尘暴之类的,种的也不是需要多少降水的小麦和小米,小麦产量还可以,小米产量就一般了。不过关中还是种小米的比较多,因为小麦种植更需要精耕细作,小米种植吗,可以稍微宽松一些,那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出去做工。
  朝廷这些年粮食价格一直控制得比较好,朝廷对于囤积居奇的事情打击一直比较严厉,就算是年景不太好的时候,粮价也就是稍稍上扬一些,尤其关中这里,算是天子脚下了,更是控制得比较好,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个治下一个小民,会不会就是京中某个达官贵人的亲戚,直接将一些糟心的事情捅到天上去,所以,相对来说,关中百姓的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那么,就算是粮食产量差一点,在外头做工,不光能赚上不少工钱可以换取粮食,还能够在外头吃两顿饭,给家里省不少粮食。只要有钱赚,百姓真的很愿意吃苦。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中又因为成为了政治中心的缘故,人口密度其实也不低,所以,关中再如何大熟,除非是那些大地主,都是会有一部分粮食缺口的。至于一般的官员,还有住在长安城内的百姓,生活完全就是靠着买粮度日了。朝廷每年都要通过运河,从江南运输大量的粮食进京,所谓的长安居,大不易便是如此了。这么多的粮食,光是运费就是个比较大的数字了,朝廷每年光是在这个上头,就是要倒贴不少钱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中大熟,压根算不上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好不好!偏偏有那等捧臭脚的,听说皇帝喜欢八皇子,又炮制了一批祥瑞出来,什么石头上长的灵芝啊,白龟啊什么的,顿时就将司徒宏有福气的名声给砸出来了。
  见微知著,司徒旻这般宠爱小儿子,顿时就有人感觉不对劲了。司徒旻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而司徒宪呢,也快要到弱冠之年,司徒家前面几个皇帝都不长寿,不过看起来,司徒旻不像是短命的样子,他又没有像是前面两位先帝一样,久经战场,吃了不少苦头,在战场上搞坏了身体,所以,如今看起来非常健康,也看不出什么老态。
  随着太子的长大,司徒旻看起来对司徒宪依旧器重,但是呢,作为太子,依旧只能听政,压根摸不到多少实权,反倒是司徒宽,被司徒旻放到了兵部,有了一定的权力。
  朝堂上许多老狐狸已经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圣上已经对太子生出了忌惮之意,对司徒宏这个幼子的宠爱是真的,利用这份宠爱,想要营造舆论,对太子进行打击也是真的。对于一个老去的皇帝来说,一个年纪小,压根不懂事的继承人才符合他的意志,这代表着他还能继续掌握所有的权力,不用分给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做皇帝的人,许多时候,他有什么喜好,压根不需要明说,只要稍微暗示一下,立马就有人会冲上去给他做马前卒,所以,如今朝堂上,已经有人开始尝试着弹劾太子了,在看到司徒旻只是口头上斥责几句,却没有继续追究的意思之后,大家顿时就明白了司徒旻的心思。
  许多臣子追求正统其实是为了防止朝堂震荡,皇权如果能够平稳交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而夺嫡之争要是有了苗头,那么接下来,党争就会成为朝堂上的主流,这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司徒旻一向喜欢玩弄平衡,所以,朝堂上出现党争,司徒旻还觉得正合了自己心意呢,他正可以利用这些党争,让自个可以更好地掌控朝政,大家都得跟着他的步调走。
  虽说司徒旻宠爱幼子,但是,一般人一时半会儿都不会觉得司徒宏会是什么威胁,毕竟,司徒宏还是个小孩子呢,等到他长大,等到他有了一定的势力,那得等到什么时候!说不定哪个时候,司徒旻都已经撑不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头的几个皇子就起了心思。
  这主要体现在司徒宽和慧妃之子司徒寅身上,这两人都有一部分勋贵支持,这两人如今也都封了王,一个封号忠勇郡王,一个封号忠恪郡王,司徒宽娶的还是勋贵之女,而司徒寅呢,却是娶了大理寺少卿吴兴义家的女儿,吴兴义可不是什么寒门出身,这位也是书香之家出身,其父算得上是南方名士,当年考中了举人之后,却屡试不中,干脆不考了,后来就在白鹿书院做了先生,倒是教导出了几个不错的弟子,如今在南方那边颇有些名声。吴兴义考中了举人之后,娶的又是恩师家的女儿,在仕途上头,也颇得岳家照应。
  可以说,司徒寅背后支持的力量并不比司徒宽差到哪里去,也因为这个缘故,这些年在宫中,贤妃跟慧妃一直针锋相对,谁也不肯让着谁。
  当然,在面对司徒宪的时候,这两位倒是颇有些默契,一直在司徒宪后面拆台,毕竟,不先将司徒宪这个太子拉下来,他们再多的想法,那也是白搭。
  司徒宪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别看他这些年老老实实的,就算是被司徒旻说上几句,也是一副低头受教的模样,但是谁要是以为,司徒宪就是个温吞受气的人,那绝对是瞎了眼。
  司徒宪自个几个伴读出身都不差,或者穆思文和司徒茂因为家族和出身的缘故,不可能真的跟司徒宪绑在一起,但是贾赦所代表的荣宁二府,还有张济修所代表的张家,已经是上了东宫的船,再也下不来了!另外就是,司徒宪如今手里头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资源,那就是工业化带来的好处。
  司徒宪这些年名义上是在折腾作物的改良,实际上,已经搞出了许多东西,只不过呢,这些根本没有通过朝廷的渠道来推广,而是司徒宪利用了自个手里头的一些人手折腾了起来。
  司徒宪之前就发现,自个的父皇是个靠不住的,他也不是什么愚孝的人,何况,不管是作为太子,还是作为皇后嫡子,他要是失败了,自己,自己的母后,自己的弟弟,还有自己身后这些人,可以说都没有幸理,因此,司徒宪做事非常小心,哪怕江南的纺织业再发达,他也没有选在江南那边,而是往南去了两广之地,另外就是在蜀地也找了个合适的人,开始进行纺织业的改良。
  本朝海贸虽说算不上非常发达,但是也颇有些规模了,司徒宪呢,直接用了点手段,借助了某个海商的名号,成立了一个船队,他也不搞什么远洋海贸,或者说,他这个船队,干得最多压根不是搞什么贸易,而是直接干掉了一批海盗,占据了他们的基地,然后呢,又开始经营起了琼州(HAI NAN)和大员(TAI WAN),那里虽说朝廷也设了省,但是天高皇帝远的,很长一段时间,那里根本就是用来流放犯人的,那里至今住的的还有不少是生番土著,所以,每年那边也没什么赋税可言,朝廷对那里也就是保持着名义上的统治,其他的也没什么要求。
  而司徒宪却是直接将朝廷派过去的官员直接架空了,自个弄了一批人在那边发展了起来,那边可是好地方,有深水港,而且呢,当地资源资源也非常丰富,除了气候不容易适应之外,毕竟,每年台风都很多,但是其他方面都没什么问题。
  有了这些海岛作为基地,司徒宪已经在那里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舒云知道了这一点之后,干脆将之前自己积累下来的许多技术资料都交给了司徒宪,司徒宪也是蔫坏,他占据了这些地方之后,生产出来的东西,直接用西洋或者是南洋这种舶来货的名义运回中原销售,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进口的东西,还是那种比较符合中原人审美的东西,那么,自然就更加好卖了,利润也很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徒宪如今手里头能够调用的钱财可是一笔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有了这样的资本,对司徒宽还有司徒寅这种跟自己对着干的兄弟,司徒宪其实是颇为看不上的,光知道在小水塘里头折腾,眼光一点也不长远。
  但是呢,对于司徒旻这个父皇,司徒宪却是毫无办法,无论是礼法上头的优势,还是司徒旻掌握的权力,都让司徒宪有些无奈。其实司徒旻对司徒宪之所以这么忌惮,也是因为他发现了司徒宪私底下似乎在做一些自己也查不出来的事情,这对司徒旻这种控制谷欠非常强烈的人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其实他要是愿意问司徒宪呢,司徒宪还是会说个一部分的,但是,司徒旻怎么可能直接问呢,以己度人,这种事情也是不好随便告诉人的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司徒旻对司徒宪这个太子不放心,偏偏又抓不到什么把柄,那么,想点别的办法,想要逼着司徒宪露出破绽,那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因为对司徒宪的忌惮,司徒旻对舒云这个皇后也产生了怀疑,他怀疑舒云知道司徒宪的那些事情,却不肯告诉自己这个丈夫,因此,自然觉得舒云背叛了自己的信任,对舒云也冷落了下来。
  以前的时候,司徒旻好歹还讲一些规矩,每个月初一十五都是住在长春宫的,而如今呢,他几乎不怎么往长春宫来了,反而常年待在贵妃的永安宫,甚至还剥夺了舒云手里头的一部分宫权,交给了贵妃。
  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司徒旻甚至连同凤印也想要从舒云这里拿走了。
  舒云对于司徒旻这个丈夫,也差不多失望到一定程度了,简直是各种不靠谱,各种没责任心。短短十多年的时间,朝堂上如今的情况已经是急转而下,阿谀奉承者平步青云,反而是那些干实事的人难以出头了。一些人想要进谏,结果司徒旻压根听不进去,反而将这些大臣给贬谪了!
  而甄家借助于司徒旻的信任,如今在江南俨然跟土皇帝一般。司徒旻连同盐政都交到了甄家手里,甄家借此大肆敛财,直接搞起了私盐,以至于每年的盐税都缩水了一截,甄家却大捞特捞,赚得盆满钵盈。这可比什么海贸来得快多了,而且还多多了!甄家掌握了钱财,掌握了权力,自然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势力,尤其在江南那边,许多官员如果不依附甄家,那真的是寸步难行。有官员前面才想要弹劾甄家扰乱盐政,之后就很不光彩的死了,在花船上头落水而亡,临死还落了个污名。几次三番之后,江南那边,绝大多数官员都开始跟甄家同流合污了!
  江南那边当年好歹也是龙兴之地,各个勋贵,甚至许多文官也是出身江南的,这里头倒是有不少人看不惯甄家的行为,但是呢,在朝堂上弹劾,折子被留中不发,顿时就没了下文,反而回头就发现,自个老家那边的家人,都被甄家裹挟着上了他们的贼船。倒是一些勋贵,甄家那边暂时只敢拉拢,没敢真的下手。
  像是贾家那边,在金陵还有八房人,这里头不少人被甄家那边拉拢了过去,但是如今当家的贾代善和贾代化,都不是什么糊涂人,他们是宁可跟江南那边几房分宗,也是不敢跟甄家扯上多少关系的。
  一方面是因为贾赦之前做了太子伴读,所以这两家在明面上早就被视作是太子一党了,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根本不看好甄家!还是那句话,甄家依附的贵妃还有忠瑞郡王的权势都依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