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 >

第74章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第74章

小说: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也极爱看年轻漂亮的丫头们一起玩闹,因此从不拦着,每几个月要是不见她们来,还要特意问顾妩一趟,眼巴巴的让儿媳去请她们过来一起住几天。
  顾妩自然也喜欢,反正她在府里闲着也无聊,而各家的女孩子们,除了迎春放飞自我,其他的多数时间都拘在屋里,难得松快几天,她创造创造条件让她们松口气也挺好的。
  最主要的还是她需要时刻关心她们的生活状态,不至于一个不差眼就出什么篓子来。
  比起上次,这次任务最变态了,光说一句避免“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那牵扯到的姑娘们可多了去了。
  她不仅得关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人,连着副册也不敢放松,生怕漏了哪个任务就失败了。
  这要不是她真喜欢红楼梦中这些各有千秋的女孩子,想为她们做点什么,恐怕早就尥蹶子了。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任务,好像生怕她能完成一样,连个具体的名字也不说,她还得战战兢兢的自己想。
  这要不是过了一趟修真界,精神力大幅度提升,记忆力也实在好,怕哪个是哪个都不记得了。
  饶是如此,她现在也还有好几个人都对不上号呢,只有广撒网,多捞鱼,只要能看着的女孩子,全都秉持着能帮一把是一把的态度,万一撞准了呢?
  去请的人第二日早早就来了,毕竟这也算她们几家的传统节目了,要没甚意外,每个月都得来一次。
  这次顾妩离家忽茬茬的走了几月,姑娘们都要被憋坏了,一接到请帖哪还耐得住,恨不得连夜奔过来,只被家里人说了劝了,这才熬到了天亮,匆匆吃过早饭,早早的就出门了。
  这几家都是老亲,向来盘根错节的,白事红事都爱一起来,当初顾妩想接自家姑娘多往来,都还挺支持的。
  顾家是顾妩的娘家,自家姑奶奶开口,其中还牵扯到一个可卿,自然没的说;
  凤哥儿虽是王家大房的姑娘,可王家做主的历来是二房,王子腾有今日的地位,一大半都赖着贾家的人脉,贾家大房又如日中天的,就是郡主不请,他们也得好好亲近亲近,哪会拒绝;
  薛家但是第一趟,可薛蟠认了林绪之当师傅,他又用着郡主的药,巴不得多多往来。
  史家倒没有姑娘过来,他家上一代的该嫁的都嫁了,下一代的还在襁褓里呢,怕是有心也无力。
  顾家的姑娘跟王家的几乎前后脚就到了,顾家的两姑娘大的叫可卿——正是当日被前太子现义忠亲王托孤到顾家的那个女孩子。
  义忠亲王当日逼宫不成,被软禁东宫,后来林绪之与他的旧部出了大力,皇帝心里又常牵挂着他。
  不过两三年间,两人的关系便破了冰,只找了个前太子是病迷心窍的借口,便解了禁,又过了两三年,办了几个差事,皇帝便迫不及待的给他封了亲王。
  其他皇子看的眼都红了,也无可奈何,谁让他们一群加起来也不一定有太子一个分量重呢,父皇身体又越发康健起来,只要他铁了心要办的事,他们还真没有置喙的余地。
  当日太子谋反时,生怕累及家人,只其他儿女都已上了玉牒,逃脱不得,时间又太过紧张,他没有法子,只能钻篓子只送了刚出生的女儿出去,想好歹给她留条活路。
  等情形刚好些时生怕有人拿这事做文章,就只想着再等些日子,谁知这一番折腾下来就是七八年,现在认回去不是明摆着提醒皇帝自己当初谋反的事吗?
  更何况可卿早记事了,从不知有他这么个父亲存在,她有爹娘兄妹,祖父祖母,还有个疼爱她不得了的亲郡主姨姨,幸福的不得了。
  自己把她从顾家带回去未尝是什么好事。
  而且他自认没有对不起哪个,可发妻跟着他起伏一生,就是逼宫软禁后也不曾抱怨,只一心伺候他,什么好东西也只往他那里送,自己不曾用过一点,连她家都被自己连累了。
  现在好不容易过几天消停日子,自己忽然带回来一个十一二的女儿回来,不是往她脸上扇巴掌是什么。
  于他是一样的骨肉,于王妃却不是,她不会想他是没有别的办法才只安置了没上玉牒的庶女,就只会猜测肯定是自己偏爱姬妾,这才置发妻、嫡子嫡女的性命前程于不顾,一心只想着别人。
  可谁让自己以前还真偏爱千娇百媚的姬妾呢?就不要再往她们母子心上捅刀子了。
  至于可卿,有自己跟明。慧照应着,顾家又是真心把她当亲生骨肉对待,以后怎么也差不了,待在那里比带回王府合适的多。
  而跟可卿报成双胎的,正是顾二姑娘可君,她本身比可卿早小两个月,可大了倒也不显。
  没来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的两姑娘自小养在一处,生生被养出真双胎似的感觉,就是不养外说,旁人也能一眼看出这分明就是一家姐妹。
  凤哥儿王熙凤自小爽朗泼辣,因此颇得老太太欢心,迎春也最喜爱她。
  她一来就抱着迎春不撒手,等逗了好一会儿,宝钗才跟着她哥来府上了。
  男孩子们被林绪之带走操练了,女孩子们则去荣禧堂后边安顿了行礼,准备多住两天。
  等安顿好了,姑娘们先见过了新加入的两个小成员。
  英莲跟宝钗虽都还小,可都生的可爱,眼见着一副美人坯子的模样,以后又多有往来。
  姐妹几个都似模似样的见过了礼,大的几个又给小姑娘包了礼物,这才叽叽喳喳的围着顾妩听她讲南下的见闻,被她唬的一愣一愣的。
  凤哥儿听了抓人贩子这一段,眼珠子一转就逗可卿:
  “听到没有,你出门可要小心,长得这般美貌,小心被拐子抓去了,还怎么常往这里来?”
  她这话一出可卿还没说话,迎春就只嚷嚷:“那我不是要更小心点,毕竟还是我更美貌些!”还作出一番真真苦恼的样子。
  大家被她逗的前俯后仰,可卿忙笑她:
  “哪个拐子要是不长眼拐了你去,那不是亏大了吗?
  吃的多还淘气,再没有这么不划算的买卖。”
  迎春听了忙起身追她,非闹着让她改口,承认自己不是赔本的买卖。
  其他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跟着在一旁起哄,顾妩看自己傻丫头上蹿下跳的模样不由扶额——她现在真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教育天赋,怎么教出来的孩子画风都这么怪?
  不管是心黑肚黑的顾廷,还是时而抽风的林绪之,现在自己亲闺女又非要在自己值不值得被拐上纠缠不休——而且这孩子是不是太自恋了些?
  幸亏贾瑚贾琏早早的就被她送到顾府里去了,不然她这支线任务十有八九都得失败。
  不不不,绝对不是自己的问题,肯定是她那不靠谱的爹影响的,回来继续睡他的书房去吧!
  正操练臭小子们的林绪之:“啊嚏”,随即心满意足的想,肯定是阿妩想自己了,难得手底下松了一把,让这些臭小子也轻松了一天。
  

    
第82章 红楼35
  不管怎么闹腾; 一帮姑娘们也都住下了; 迎春兴奋极了; 就跟个腿上安了弹簧一样这里蹦一蹦那里蹦一蹦; 带着英莲跟宝钗到处窜,闹腾的不得了。
  偏偏林绪之还一副“我闺女最棒; 我闺女最甜”无脑痴汉爹的样子; 大概迎春放个屁他都要说是香的,不过人家两一个无脑捧; 一个无脑乐,她还真不好跳出来做这个恶人。
  反正她稍微说一说实话,父女两还敢双双含着泪包盯着她,要多辣眼睛就有多辣眼睛; 好像她多无情无义无理取闹一样,得得得,她还是翻个白眼老老实实看他们演戏就好。
  她怀疑迎春以后非被林绪之教成个无赖,可转念一想这样也不错,反正表面上装着让人看不出来就好了,只要不过分,她闺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呗,别人要是看不惯; 可以找她跟林绪之“好好”谈谈她的教养问题。
  贾母看亲戚家的女孩子都被接过来了; 每日玩玩闹闹过得还挺好,就有些念叨娘家。
  正好再有三五天大侄子史鼒就要随军回京,他的嫡女湘云也要做百日宴了; 正好带着儿子儿媳们上门贺一贺,免得哥哥走了娘家跟国公府再疏远起来。
  顾妩一听老太太念叨,下意识就一惊,想起湘云的判词来:“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字: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她一直记得湘云要比黛玉跟探春都要小一些,探春现在才刚五六个月,她才以为湘云还没生呢,没想到她都要做百日宴了吗?
  还有保龄侯史鼒要随军回来,她竟没有得到消息,看来军中定是有了什么变故。
  而且湘云可是明显说明“襁褓之没中父母违”的,因此她还特意派人去看着,可她回来都好几天了,也没有人传回来湘云出生的消息,这里也有些不对。
  要是她猜的不错,这次史鼒恐怕压根回不来,要么就是回来就死了,都没赶上分好处。
  因为史鼒乃史公嫡孙,他家军中势力大,又速来得圣心,是除了荣国公外唯一平袭了爵位的一家。
  史公当时的爵位便也是“保龄侯”,原著中压根就没提湘云这对短命爹娘,只说她借住在婶婶家,而她二叔是保龄侯,三叔是忠靖侯。
  这说明她爹没了后,不知怎的,史家忽喇喇的得了双爵位,不仅史鼒的爵位“保龄侯”被他二弟史鼐袭了去,他三弟史鼎还得了个“忠靖侯”的爵位来。
  这在本朝可不多见,看贾代善平袭爵位也是数次立下战功,而林绪之来了后千辛万苦操作一番,只让自己得了实惠,就知道皇家对封爵有多谨慎。
  要让皇家心甘情愿的封赏出一个侯级的爵位出来,那必然是因为军功了,这跟救驾类可操作的功劳不一样,只要起了战事,立了军功,就是皇家也得老老实实的封赏。
  就是想收军权,那爵位虚衔也得老老实实的先给了才行。
  忽然得了这消息,顾妩深信不疑,毕竟老太太出身史家,又是老辈份的人,在那边的根底比自己深的多,她既然说史鼒的嫡长女生了,而侄子也要随军回了,那就必然错不了。
  就忍着心急若无其事的告退了后,赶紧派人出门找林绪之回来。
  这事可不敢出差错,湘云父母在否对自己倒是没什么,可对湘云的人生影响可大了去了。
  红楼里她父母要是都活着,还是名正言顺的史家家主,那她也不至于寄人篱下,好好的姑娘“凡事都做不得主”,常常做什么劳什子针线活到深夜。
  可别说他家不过俭省些,“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也不是说着玩的,就是后来史家衰落些,也不至于到此程度,毕竟就是稍富裕些的人家,天晚了也不让女儿家做针线,免得坏了眼睛。
  而且她判词里明显都说“富贵又何为”,她没个兄弟姐妹的,她爹娘的私房都够养活一辈子她了,哪用真的那般拮据,“每日做活累的慌”。
  以至于羡慕贾府姑娘们每日吟诗读书、串门闲聊、不做针黹、不用劳累的生活,老想让贾母把她接过来和众姐妹玩玩放松放松,怕贾母忘了,偷偷叮嘱宝玉过一段时间就提醒贾母一次。
  后来虽靠着老一辈定下的婚事嫁了个如意郎君,可卫若兰一死,她没个娘家撑腰,唯一疼爱她的贾母又没了,下场还不如李纨这个人人可怜,“槁木死灰”的人,竟生生熬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